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利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实效_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从“尝试错误,领悟真知;分析成因,深入思考;巧用错误,比较辨析;多维思考,提高能力;整理错题,培养习惯”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灵活、巧妙、有效地加以利用,来达到使学生从错误中领悟方法、提升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资源;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52-02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错误伴随始终。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往往更多地费尽心思地去纠错,害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其实,学生这种犯错的现象既是一种知识点没有全面、透彻理解的反馈,也是小学生独有的认知特征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去促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尝试错误,领悟真知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犯错,而重点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通过反思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教学中我们应将错误呈现,让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这样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这正好是学生克服困难和主动探究的重要动力。比如:一条路,一工程队第一天修了它的1/6,第二天修了1/4,这时离中点还有14千米,这条路有多长?有的同学列出了14÷(1-1/4-1/6)的错误算式。我先引导他们根据题意作出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列式,即14÷(1/2-1/4-1/6)。再将错误的算式板书出来:14÷(1-1/4-1/6),让他们画出这个算式的线段图。接着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第二个算式是错误的。最后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想(即教育学生要仔细看清题目的意思,然后认真分析做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体验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留给学生一个研究争论的空间、思考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中分析、争中反驳、争中明理、争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正确的解法。
  二、分析成因,深入思考
  学生出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肤浅,数学模型混淆不清,导致推理失误。而若能及时了解错误原因,然后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探究剖析,则能激活思维,有效促进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例如在教学“杨树40棵,比柳树的2倍多10棵,求柳树多少棵”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如下典型错误算式:(1)40×2+10;(2)40÷2+10;(3)(40+10)÷2;(4)40-10÷2……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算式的简单判断,还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改编问题。“如果要让以上错误的算式成立,该怎样改变题中的条件?”从错误算式出发,由果及因地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以提升其思维的准确性。
  三、巧用错误,比较辨析
  错误是正确的对立面,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与正确的内容进行比较辨析,学生在比较中、在矛盾斗争中学习,从而促进数学知识清晰化,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有余数除法”后,我把学生的错误列举在黑板上:49÷8=5……9,700÷400=1……3。在“除法”中,列举了242÷(22÷2)=242÷22÷4,0.048÷0.2=0.024。在“运算定律”中,列举了125×32×25=125×8+25×4,125×32=(125×8)×(125×4)等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教师设计辨析练习,让学生做数学小医生,通过判断、比较、辨析、让学生发现错在哪里,弄清错因,寻求正确的方法。
  四、多维思考,提高能力
  针对学生解题存在的错误,教师要高屋建瓴地看待问题。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去解析,其次充分利用小学生特有的好奇的、探知的心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正确途径。教师只要灵活运用“点拨”的技巧,就会把纠错的过程变成学生一次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美妙历程。
  例如在评讲“在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花圃四边摆杜鹃花。每隔2米摆一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变换1:天鹅湖的环湖路上每隔9米放置一个小垃圾筒,一共放了30个。环湖路全长多少米?
  变换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60米,宽是30米。沿操场的四周每隔6米插一面红旗,每相邻的两面红旗之间均匀插上2面黄旗。红旗一共插了多少面?黄旗呢?
  【分析】评讲题是植树问题里的一种情况:封闭图形。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画图后找到:棵树=间隔数,从而得出算式:8÷2=4(个),4×4=16(棵)。变式1中,直接告诉“树”的棵树和间距求全长。因为“树”的棵树=间隔数,所以问题迎刃而解。变式2中,比前两题又多了一步,求黄旗的数量。
  三道题的思维的路径是一致的,思维的起点都是在封闭图形中:树的棵树等于间隔数。由于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巧妙地变换了条件,但问题的实质并没有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围绕一条思维主线进行,在提高了学生归纳能力的同时,也彰显出了教学的艺术性。
  五、整理错题,培养习惯
  大多数老师都有让学生准备“错题本”的习惯,每学期开始便让学生单独准备一个本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错题就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用红笔把错误的原因写出来,最后把正确的解答方法清楚地写出来。教师每星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错题分析会,让学生在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内化知识。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整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好习惯如果一直延续下去,这些经验就会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优质资源。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创新和完善教法的过程。教学中,唯有正确把握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征,我们才能有效地将学生的犯错、纠错的过程转化为增智、促智、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将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来提高教学效率。

标签:实效 错误 利用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