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浅谈语感培养】 英语语感怎么培养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值得关注的焦点。下面,让我谈一谈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几点体会:   第一,应该还给课堂琅琅书声。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并非是机械的朗读或简单的声音重复,而是在揣摩透彻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品读,尽力读出作品的原汁原味,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同时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根据文章体裁特点进行选择适宜的方法。
  1. 小说、戏剧可分角色朗读。我在指导朗读以《一碗阳春面》中母亲的语言时为例,就要求学生牢牢抓住作者同情弱小、歌颂坚强不屈精神的思想感情,读法设计如下:
  尤其是前三次的语言是同中有异,只有通过反复吟读比较,细细琢磨人物感情的细腻变化,才能真正地把握好母亲说话时的声音和情态。正是通过仔细地揣摩,因此充当母亲角色的学生在朗读中要将人物团结不屈、奋发抗争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其他学生在这种惟妙惟肖的气氛中也能获得美感,产生愉悦的心情。
  2. 诗歌、散文也可通过美读,如鲁彦的《听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中心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勇于战斗的博大胸襟。在指导朗读时可用名曲引进课堂,如运用“摇篮曲”“协奏曲”“交响乐”配合“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三层文字进行朗读。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语言的神韵,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领略到潮涨潮落的壮观景象。这样处理,既抓住文章“用文字塑声音”的特点,又让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还可增强他们的语感能力。
  3. 古代作品要注重吟诵,对于文言文教材,我较多是强调吟诵。如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句式较灵活、结尾多有“也”“矣”“哉”“耳”“乎”等助词,如果不通过吟诵就不能较好地显现原句的意思;像“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熟吟多诵对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益处。
  第二,要重视品味精彩语言。除了采取当今语文教学本体改革课题发起人洪镇涛先生所提供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有系统的论述处,在教学中我还尽力尝试以下两种方法:
  1. 欲擒故纵法。即本要品味这一语言点,故意先宕开去,找一些与该语言点有关的内容汇集在一起并进行赏析,这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及在发现中学会“发现”,这样既有利培养语感,还有利于发掘创新的潜能。如在学习《看戏》时有的同学就提问:“人们通常用‘人山人海’形容人多,但本文却只用‘人海’,这是为什么?”在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时,并不直接给他们“现有的答案”,而是先引导他们找出与“人海”相关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组织讨论。最后给予归纳:①人们是带着崇拜的心情来看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应该秩序井然。如用“人山人海”就是站的站,坐的坐,显得参差不齐,杂乱无序,这就与当时的场合不符。②有的还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可见不能用“人山人海”换。如用此,可见视线已被挡住,又怎能望到最后呢?③“人海”与文中“烟雾”“平静的海面”“潮水一样涌”等相应,形成一个总体的比喻。这三个答案刚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思考,但又合情合理。因此,用“一个”修饰“人海”是作者经过仔细推敲而最终确定的。
  2. 主题凸现法。即联系全文的语言进行整体观照,发掘所品味语言的深层意义,一般适用于品味,揭示主题而又韵味无穷的词语或语句,这种方法的较高层次思考需要教师“拈精摘要”式的点拨、引导。
  第三,要注重积累语言、写好日记。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大量出自名家之后,具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情感,严密的逻辑思维等特点,如指导学生在日记和作文中适当使用一些优美语句,既能增加文章的语言风采,又能感受到成功积累的喜悦心情,同时为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语感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徐宏祖的《重游黄山日记》后,让同学们写一篇游记,就有个别学生写到攀登绝崖的感受――面如土灰,冷汗涔涔,心中的小免蹦到嗓子眼儿,想喊“救命”却不敢出声,那时只有一个念头:保住性命。……语言多么逼真啊!运用又是多么灵活啊!同时也有要求把一些自认为优美的语言编成自选集,甚至还在班级里开展交谈,作为一名教师也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这样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
  第四,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上口语课、可讲述故事、介绍、评论时事、复述等。可多人讲、全班听,要求学生讲时尽量追求形象逼真,尽力吸引听者,让他们全神贯注地听,有时讲到紧要处故意卡住,让听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合情合理地推测下一步。这样可做到互相学习“伙伴语言”及取长补短。如讲《勇气》一文中,当讲到美国伞兵向树林奔去,德国人发现后时,我就抓住同学们的心理,引导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让他们在日记中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有的写《向法国妇女致敬》《有感战争》《向美国伞兵致敬》《努力吧,胜利将会属于自己》……题目五花八门,内容也丰富多彩,洋溢着爱国的精神,这种方法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也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标签:语感 浅谈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