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中国适合资本主义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现实根源的探究】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马克思认为人是对象性的类的存在,并通过劳动所创造的对象来确证和感受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但是马克思所看到的却是一个与他的看法非常矛盾的社会。马克思从对现实的人的生活状况的关注出发,对前人使用过的“异化”概念进行了改造使用,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认为异化劳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矛盾的社会现实的根源。
  [关键词]异化劳动;类存在:劳动;异化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007-02
  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提出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种人将自己的本质力量、类的力量外化为对象的活动,人通过自己所创造的对象世界来确证自己的类本质。但是在现实中劳动者却不能占有自己所创造的财富、对象。这引起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现实的思考。
  一、马克思对劳动和人的关系理解及与现实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一种对象性的类的存在。人的劳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这种对象性活动的结果或者说是人们的劳动产品就体现出了人的这种的类的本质、类的存在,“这些对象是他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重要的对象。”正是通过劳动,人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并在这个对象世界中证明自身的存在和自身的价值;也正是通过劳动,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自身。作为主体进行劳动的人,也自然地要求占有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也就是他的劳动产品,并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体现自己的生命本质。人自身对象性的创造物、劳动产品越多,就越能证明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身存在的价值。人们的劳动产品也因此理所当然地归生产它的人们所占有。
  然而在现实中马克思所看到的事实却根本不是这样:“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造成了这样一种事实: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对象成为了一种外部的存在;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生命给予了对象,但是这种对象却与他相对立。劳动的对象化却变成了对象的丧失,对对象的占有变成了对象对自身的外化和对立、奴役。“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已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已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这样,一方面“一切东西都可用劳动来购买,而资本无非是积累的劳动;”但是另一方面,“工人不但远不能购买一切东西,而且不得不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人性。”工人用自己的生命力用努力地生产着劳动产品,但他们却仍然一无所有,他们不能占有自己所创造的对象世界、自己的劳动产品。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根本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这些经济事实与马克思对劳动的理解是相矛盾的。因为人的劳动成果并不能为劳动者所占有,人并不能够占有自己生产的对象世界,相反它却反过来成了劳动者的对立物。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马克思引出了“异化”的概念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他认为,这是由于劳动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劳动本来作为一种确证人的自身力量、证明人的生命存在的人的生命活动,现在却成为了使人丧失其生命本质力量的活动,成为了与人相对立的活动,这就是劳动的异化。“马克思对象性的活动的思想克服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关于私有财产的思辨理解,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人的本质在异化劳动中被否定的历史性事实。”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不再能够通过自由、自主和能动的劳动来实现对自我的创造,因为劳动已经变成了异化劳动,正是异化劳动制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现实。
  二、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改造使用
  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劳动的异化导致了工人同他的产品之间的异化、对立。“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一般来说主要指分离、疏远等意思,所以它包含着对立的意思。黑格尔认为异化的含义主要有:自然界脱离绝对精神、观念向自然界的倒退。或是绝对精神外化、转化为自然界、对象世界,或是劳动的异化即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根源。总的说来,黑格尔认为“异化”只是绝对精神在不同阶段的自我运动、是精神的异化。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提出了人的本质的异化,认为宗教就是人的本质异化的结果,但是他的异化只是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观念是从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关注、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事实的分析得出的。在马克思之前,莫泽斯?赫斯就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异化现象进行了关注。他通过对货币的异化现象的分析,揭示了异化同私有财产的关系。他认为人的活动应该是自由的具体的活动,并因为这种活动人才获得自我意识并成为人,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可能有人的真正的自由的活动,存在的只是人的非人化。赫斯的经济、金钱异化思想对马克思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比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货币》一节中说:“凡是我作为人所不能做到的,也就是我个人的一切本质力量所不能做到的,我凭借货币都能做到。因此,货币把这些本质力量的每一种都变成它本来不是的那个东西,即变成它的对立物。”从这些论断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赫斯等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一定的马克思自己的异化观。马克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的深入分析来考察异化的根源,因而看到了现实社会异化现象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从对现实的人的生活状况的关注出发,他认为所谓异化就是异已化,就是对人来说那种相对立、相违背的现象、状况、力量等,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物质或精神活动的产物,又反过来支配和统治人,它是与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界也有异化。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也不是无条件的,因而是个历史的范畴。如果它对人的支配和控制与人的活动没有联系,那么也不构成异化。马克思从对现实、对人的关注出发,将异化与人、人的劳动结合了起来,这也是与他考察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有关的。马克思在批判研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内存矛盾,通过哲学的批判和经济学的批判,找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异化的根本即劳动的异化,从理论上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从而揭示出了异化的真正内容。在马克思这里,异化就是指劳动的异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人同自身相对立、是人的自我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是工人的劳动,但劳动资料、生活资料等却被资本家所占有,因此劳动也就变成了是和劳动资料、生活资料等相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劳动。在这样的条件下,劳动必然会走向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其实质就是异化劳动。正是劳动的异化导致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导致了人类社会各种异 化现象的出现。
  三、异化劳动的四个内在规定
  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的事实出发,从工人方面来看,他认为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规定。它的第一个规定就是劳动者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异化劳动使工人的劳动产品反过来成为奴役、统治自己的力量;它毁灭了人的个性,使人的个性的自然性、完整性、和谐性等受到损害;它使作为体现人的生命本质的、原本属于自己的、丰富的劳动产品,不但不能使人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相反却被贬低成为了人保持最低生活条件的手段。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必然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所以,劳动产品的异化,只是劳动本身异化的一个结果,劳动自身的异化才是社会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了异化劳动的第二个规定即劳动者同劳动过程本身相异化,这就是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之间的关系。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这些情况表明,工人的劳动过程是同他相对立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只不过是劳动过程异化的结果。
  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定就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之间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最根本的现实的活动,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的东西。作为对象性的类的存在的人。他的存在就是通过占有劳动所创造的对象世界来证明的。但是,劳动过程本身和人之间发生了异化,这就会导致人失去了自己的类生活和类本质。劳动作为人确证自身、发展自身的活动,作为把人和动物直接区别开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却变成了劳动者维持生存的手段。这种劳动对象的异化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实际上也就是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却不能被人所占有,也就是说,人不再能够占有自己的类本质。不再是一个自由的存在物。因为劳动已经不再是人的自由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了。
  最后,由异化劳动以上的三个规定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这也就是异化劳动的第四个规定。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必然要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出来。劳动发生了异化,那么人与人之间也就会产生对立。马克思经过分析认为,“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已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人的异化。这样。马克思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得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劳动的异化得出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对立。
  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已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总之,正是异化劳动生产出了对人来说异已的产品、异已的人,产生出了私有财产。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劳动对象,夺去了他的类生活。也夺去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它使劳动者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劳动已经完全被异化劳动所代替,而这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矛盾的社会现实的根源。“这种异化的状态不能达到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只有异化的彻底扬弃,人才能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中,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只有消除劳动的异化状态,才能真正消除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现实,才能实现整个人类的解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国胜,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批判的真实意义[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罗泽荣,龙佳解,吴红艳,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之文化批判向度及其当代启示[J],学术论坛,2011,(07)
  [责任编辑:冯延臣]

标签:马克思 资本主义 探究 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