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pt 全面小康我们还缺什么?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全面小康,我们还缺什么?以英国为镜,我的结论和假设是:我们最缺的是文化,尤其是文化能力!   英国历史上的辉煌和自我中心意识之强,可能“日不落国家”的表述最为经典。今天的英国在国际舞台上似乎总是追随血缘上曾是它的子辈的美国人的左右,让人滋生一种“垂垂老矣”的悲凉。的确,英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于世界文明发展中已是下午三四点的太阳,虽仍不失绚烂,但正在西下。然而认识如仅停滞于此,并没有触及英国文明的本质。英国对世界产生最大影响,至今仍不失典范意义的,是它的文化,这是英国文明中最有底蕴也是最为内核的构造。由此观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或许比美国更有借鉴意义。
  正如我们都已经感受到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宾馆酒店、高档商场,我们与英国与国际没有太大距离,有的甚至比它更好,如高速公路,江苏已经是世界超一流。仔细反思,我们所最缺的,是文化,是潜在于政策、行为、精神以及社会气质和经济品质背后的那种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能力。
  一、三个案例
  案例一:“伦敦无直道”与“摧枯拉朽”的城市发展
  在国际大都市中,伦敦的街道可能最迷宫,即使像我这样多次去过并且逗留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人,也经常迷路。原因很清楚:伦敦无直道。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英国的城市发展中,原来有比城市扩张更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老建筑和艺术作品的保护和传承。在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百年以上的建筑根本不算老,而无所不在的雕塑艺术更是城市中最具灵性的元素。在城市扩张中,遇到古建筑或著名艺术作品,街道都必须绕着走。所以我们才发现,伦敦街道拐弯多,分岔多,歧路多,无规律可言。正因为如此,伦敦,才如此并且永远地“迷人”。文化,是这个城市的最高价值,也是它至高无上的尊贵之处。
  回眸我们的城市,洋溢着“现代”气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体现现代建筑语言的玻璃幕墙处处炫耀着它的年轻,宽阔坦直的大道不仅显示着管理决策者至高无上的权力意志,它的背后更有一股“摧枯拉朽”的气势和“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历史悲凉。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可能付出的最大代价,也许是文化代价。
  如此,不禁要问――
  一个完全“现代”的城市是否还有历史记忆?如果城市失忆,我们民族的文化香火如何延续,我们的民族精神魂归何处?
  我们的现代化,我们的城市发展,再不能以文化牺牲、中断城市记忆为代价了。
  案例二:曼联足球场的“座位文化”与“厕所文明”
  曼联球场最前排几个区域内的座椅显然比其他区域更宽松,而且这些区域背后有更宽阔的通道和更宽松的座位。我们本能地臆测它是有钱或有权者的“包厢”,讲解员的介绍顿时让不少人面色凝重起来:它是残疾人专座。在这里,任何一个残疾人,只要花上三十镑,就可以在这些最好的位置上看到全年三分之二的职业赛!
  如厕才发现,这里的厕所全是三个:男厕、女厕、残疾人厕。在英国,无论大街还是小镇,包括飞机,厕所永远是这三种类型!
  再走入场通道,原来,四面都有两种通道:供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芸芸众生”用的通道,享有特权的残疾人通道。
  在英国,最令人动容的风景,可能还不是伦敦大街和牛津校同的千年、百年的古迹,而是一手摇轮椅、一手喝可乐、嘴里哼着小调的或街头“行走”、或商场“漫步”的残疾人。在这里,残疾人得到的不只是福利,而是尊重,甚至是特权。
  回首我们的城市,盲道、厕所中的某个残疾人厕位,不只是摆设,而是“健全的大多数”施舍的一杯嗟来之羹。
  必须追问,也令人担忧的是――
  在市场经济竞争逻辑蛊惑下,我们是否正在甚至已经陷入奥林匹克式强人逻辑,甚至弱肉强食的生存逻辑之中?
  案例三:《泰坦尼克号》智慧
  电影《泰坦尼克号》是西方文化产业成功的最具典范意义的作品。一千多个亡灵,不仅让美国人挣破钱袋,不仅给欧美人充分展示浪漫和想像力的机会,更让西方文明在全世界面前赚够了灵魂的敬重――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将文学创作与历史事实沟联于一体的,是同样典型的“西方智慧”,或西方文化智慧。这种智慧一句话概括,就是:“左舷是虚构,右舷是事实”。
  以下是社会学家们统计的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2208人中,705人获救。
  第二组数据――
  头等舱:319人,200人生还,幸存率63%;
  二等舱:269人,117人生还,幸存率43%;
  三等舱:669人,172人生还,幸存率25%;
  第三组数据――乘客中,69%的妇女儿童存活,17%的男人生还。
  第一组数据表明灾难的灭绝性:遇难者超过68%;
  第二组数据说明生死关头,钞票依然是通向天国的门票:头等舱乘客的获救率居然是三等舱的两倍多,这里绝无电影中所虚构的左舷的那种浪漫,只有血淋淋的史实;
  第三组数据说明,在最后关头,西方道德观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妇女儿童的生命被置于优先地位。
  重要的是,电影呈现和渲染的,只是左舷的高尚而浪漫的虚构,右舷的事实却随着逝者沉入大海。
  然而,如果,不是如果,事实上我们在欣赏这部电影时,已经不仅将左舷当作事实,并且由此滋生对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向往,那么,需要反思的是:在全球化中,我们是否陷入“左舷”一“右舷”的文化盲区?
  二、案例求解:我们到底缺什么?
  以上三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小康和现代化之间,在中国与英国之间,有一道无形的距离,这个距离绝不是GDP所能超越。我的假设是:在小康和现代化之间,我们缺的是文化,尤其缺乏强大而彻底的文化理解力。
  第一个案例――
  在“伦敦无直道”与“摧枯拉朽”的城市发展之间,表面上是效率优先,是经济发展的浮躁,是政府官员的政绩心态,而更具根本意义的,是今天的人,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社会成员,对待先人、对待先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文化态度,是今天的人们与作为他们生命根源的先人的生命一体感的文化理解能力的贫困。
  “城市”之中,“城”是根本,它由文化锻造和历史积淀而成。对照西方现代化城市,我们今天的城市,往往有“市”无“城”。在所谓“现代”的理解中,城市就是商业圈,商业圈就是欲望的海洋,“掏钱――购物――走人”,成为城市的核心逻辑。于是,城市失去应有的魅力。
  一座城市如果缺乏足够的历史遗存,不是过于稚嫩,便是过于肤浅。城市扩张中毁灭文化遗存,就是毁灭文明记忆,由此城市就可能成为植物人。
  第二个案例――
  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不仅体现政治和政策,更是一种文化。每个理智的国家都会关注残疾人,对残疾人的态度以及作为政策的深刻基础的,是 关于人的生命一体感的文化理解力。
  关于人的彻底的文化理解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以及生活于世界,都可能具有成为残疾人的风险,虽然概率很小,但却事实地存在。作为社会少数的残疾人,承担“健全的大多数”成为残疾人的全部风险,因此,社会对待他们的态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同情,也不是出于他律的所谓人权,而是感恩,感恩他们为我们所承担的风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我们的残疾人政策,才可能真正可靠和彻底。
  残疾人政策的不到位,不仅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更是文化理解力的贫困。我国残疾人政策与西方社会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残疾人不能“正常”地生活于社会。在由全面小康向现代化迈进中,必须突破这一文化瓶颈。
  第三个案例――
  《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享受的“盛情款待”,相当程度上表明民族的文化一体感,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集体缺失。
  回想当年,这部电影流入中国时,不少单位曾经组织观看,原因很简单,也很可以理解,将它当作伦理道德教育的绝好教材!
  可是,当国人将虚构的左舷当作事实,并且进而将它等同于西方文明时,结果是什么?
  是对西方文明、西方文化的认同,以及因为对现实伦理道德状况的不满意而导致的对民族文化的过度否定!
  这一事件给我们提出的忠告有:一、意义追求是文化产业成功的根本,否则文化产业就会“失身”而坠落为文化工业,就是说,成为工业的一部分而没有“文化”可言;二、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定要确立民族文化的集体自我意识,或者说所谓“文化自觉”,一个缺乏文化自信的民族,最终在文化上只能“被武装”;三、管理层一定要有足够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能力,否则会危及民族的文化安全。
  三、路在何方?作为一种国家战略的文化
  江苏的文化“率先”,应当进行四个方面创新的探索。
  (一)理念创新:确立文化建设是一种国家战略的理念。
  文化有四大功能,已经形成共识的是两个方面:
  1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 发展经济。
  但还有两大功能未有足够认识或阐发,必须进行理念创新。
  3 国家战略与国家力量。
  20世纪的欧美,是文化觉悟的世纪。觉悟的轨迹,是文化由知识分子的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20世纪后期,欧美文化国家战略以“全球化”的话语表述。全球化不只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而且同时是一种文化战略,这种文化战略的本质是:“文化帝国主义”。因此,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家文化战略,或者将文化作为一种国家文化战略,否则便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
  4 提升社会的幸福感。
  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人的生命过程对付“生存困境”提供“解释系统”,这个“解释系统”创造的是一个意义的世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是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悖论。这一难题既然是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不可能通过经济发展彻底地解决。提升幸福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通道,是发展文化,因为,幸福不仅是富裕的生活,而且是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在这个意义上,幸福是一种文化能力。文化,担当也能够担当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文明使命。
  (二)制度创新:建立一体化文化管理体系
  文化发展的整体性创新及其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整合“意识形态”、“文化艺术”、“文化产业”三种文化。必须创新体制,从根本解决问题,建立一种“意识形态一艺术文化――文化产业”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战略。
  走出“专家”思维与“专家”系统。专家为政府的咨询决策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专家的片面性同样给政府决策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尤其在经济至上与政绩取向的文化中。在现代化发展中,江苏应当健全咨询决策系统,形成“生态咨询决策”而不是“专家咨询决策”的系统。
  (三)思想创新:消解经济对文化的价值霸权
  在文化发展中,经济价值霸权的典型表现,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它的实质是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如是,应当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缺乏文化建设的真诚?更严重的后果是,在这种策略和口号下,到处出现伪文化,如伪民俗,伪名胜,伪历史。应该说,这是对文化的践踏和灾难性破坏。因此,必须建立经济一文化“一只手”的理念与体制。因为,如果只将文化当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的“精神文明”,如果只将文化当作“软实力”,那么,决策与管理中,永远只能“一手软,一手硬”。文化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一手抓”。
  (四)战略创新:强化精英文化与思想文化
  江苏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于:不能只是艺术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思想文化,尤其是思想创造力的开发,具有更为持久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发展江苏的思想文化与精神文化。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知识精英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度。由此也可以创造精英文化,提升文化发展的品质。
  保存和建设文化精粹。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个“大”,在于文化的“精”与“强”,在于它具有血脉意义的传承和延绵能力。富裕的江苏,应当在文化精粹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为全国为中国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责任编辑:丁和平

标签:缺什么 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