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案例 [绿色壁垒的界定及成因分析]

时间:2019-03-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绿色壁垒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对贸易形成了障碍。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各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在动机。在上述基础上,从技术差距理论、需求差异以及政治制度等多视角揭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上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绿色壁垒经济学分析博弈模型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环境问题已从人类一般行为上升为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保护主义首先在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中兴起并波及到许多新兴工业国家,他们充分利用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差距,纷纷出台贸易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达到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的目的,以保护本国的产品竞争力,使国内市场免受冲击,因此绿色壁垒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二、绿色壁垒概念及表现形式
  
  1.绿色壁垒的基本概念
  所谓绿色壁垒,就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限制进口,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2.绿色壁垒的特点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措施,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隐蔽性
  绿色贸易壁垒由于涉及的种类繁多,而且这些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让人防不胜防。
  (2)歧视性
  由于制定绿色壁垒措施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的相关标准是以他们国家的国内技术发展情况为基础而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在绿色壁垒措施面前通常成为其牺牲品。
  (3)关联性
  绿色贸易壁垒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容易从一国扩散到多国。
  3.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将环境与贸易问题挂钩以后,制定并实施了大量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对商品中的有害物含量制定较高的指标,限制国外商品进口。
  (2)绿色环境标志
  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这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行严格控制。
  (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发达国家为推动“绿色包装”的进一步发展,纷纷制定有关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也为发达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发达国家有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尤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放射性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于生产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很多产品达不到标准,其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农产品和食品受到很大影响。
  (5)绿色补贴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而以此限制其产品进口。
  
  三、绿色壁垒成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大力推行绿色壁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作如下分析。
  
  1.绿色壁垒设置的博弈分析
  从理论上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但是自由贸易制度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我们可以采用两国博弈的方法,分析贸易国设置绿色壁垒的内在动机。
  假设:
  (1)A国和B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A国在甲产品生产上有优势,B国在乙产品生产上有优势;两国分别从对方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即A国从B国进口乙产品,B国从A国进口乙甲产品。
  (2)A国和B国只允许采用绿色壁垒方式来限制对方出口,它们的利得和策略如下表所示。
  这里,采用古典囚徒博弈模型的方法分析设置绿色壁垒国家的动机。
  
  注:矩阵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A国的利得,第二个数字表示B国的利得。
  理性的国家知道,如果双方都不设置绿色壁垒,他们都能够从贸易中获得0.5个单位利益,这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格局。但是,设置绿色壁垒是他们的占优策略。因为,在设置绿色壁垒行为被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对方选择不设置绿色壁垒,他选择设置绿色壁垒时,他会获得1个单位利得;如果对方选择设置绿色壁垒,他不设置绿色壁垒,则会使自己造成1单位福利损失。相反,如果他选择设置绿色壁垒,他的福利损失为”0”。根据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每一个理性主体都会剔除严格的劣策略(不设置绿色壁垒),去选择设置绿色壁垒。
  结论:虽然设置绿色壁垒的国家都知道,不设置绿色壁垒能够提高其福利,设置绿色壁垒会使双方利益受到损害,但他们最终还是有设置绿色壁垒的意愿。
  
  2.不同类型国家绿色壁垒效应的不对称性分析
  国家之间追求自身利益的博弈使每个国家都有设置绿色壁垒的意愿,但是要使这种主观意愿转化为现实,仍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现实的情况是,发达国家能够采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发展中国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却很难采用同样的方法来限制发达国家的出口,即所谓绿色壁垒效应的“非对称性”现象。这种不对称现象的背后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在此可从技术差距理论,需求层次差异、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等多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技术水平差距和需求层次差异决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绿色壁垒问题上处于不平等地位。技术领先国在一定时期内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成为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方,其他国家则成为进口方。随着技术的转移,其他国家迟早会掌握该项技术,最终,贸易流的走向随之发生变化,技术模仿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技术领先国由原来的出口国转变成进口国。但是,这种技术转移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发达国家通常是技术的领先国,发展中国家是技术模仿国。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模仿过程中,努力缩短模仿时滞,消除技术差距;但是,由于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垄断能够使技术领先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技术领先国不可能轻易地放弃它在生产技术或工艺上的优势地位。为此,一方面,技术领先国家采用技术专利和技术许可证等反仿制措施来减缓技术外移速度;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会利用其技术优势,继续开发具有新功能的类似产品,并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等技术标准来阻碍进口技术模仿国的类似产品。所以,只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距,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实施绿色技术壁垒现象就不会消失。
  消费者的需求差异构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无形的贸易障碍。一方面,经济技术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产品选择,同时,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保障后,已经进入较高的需求层次。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对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视不够,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产品质量事故频频发生,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受到威胁。这些事件的频频发生使得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商品的安全性、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造成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产品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要求。其结果是,不仅使这些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无人问津”,还会进一步影响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发展中国家所有产品质量的信任度,导致消费者“逆向选择”。
  
  3.绿色壁垒的制度性分析
  技术贸易壁垒是贸易保护手段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产生与贸易保护政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按照“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逻辑,我们将贸易保护政策、绿色壁垒与政治制度三者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但特定的贸易政策不可能公平地满足和实现所有需求者的利益。至于最后的政策选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实现每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这要看它们在与政策的供给方(政府)的讨价还价谈判中究竟有多少可支配力量。按照西方民主的逻辑,一项政策应该体现多数人的利益。就公平和效率而言,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本国福利,进而使多数人受益,因此自由贸易政策符合公众利益;相反,贸易保护政策会造成一国福利损失,不符合公众利益。但是,问题是虽然公众人数众多,但其利益分散,信息又不对称,公众很难觉察到贸易保护政策究竟给自己造成了多少福利损失,最终使得他们很难有效地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虽然受到保护的利益集团的人数很小,但是他们的利益集中,所以他们易于结成压力集团,其游说活动对政府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从政府利益的角度,尽管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了多数人的利益,但是当多数人的利益无法形成一种力量对其决策产生影响,而且政府迎合少数利益集团利益反而能够赢得更多的选票时,按照“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政府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可见,西方的政治制度激发了政府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意愿。一些发达国家对其农业所实施的高保护政策便是反映上述情况的一个很好例证。虽然发达国家农民的人数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组织性很强,竞选者为了获得农民的“票箱”,对农业实施高保护政策。
  随着各国关税水平进一步降低,传统的非关税措施被消除或者受到限制,而设置绿色壁垒又符合WTO原则(只要设置方有“合理性”的理由),因此绿色壁垒便自然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另一方面,与其他贸易保护手段相比,绿色贸易壁垒更具有其优点。即使设置绿色壁垒导致消费者福利损失,但是由于实施绿色壁垒不但维护了公平竞争原则,保护了本国生产者的利益,而且又保护了消费者安全、健康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利益,因此它迎合了公众的价值取向。从政府的角度,对外而言,由于设置绿色壁垒是合法的,因此不必担心其他国家的反对;对其国内而言,设置绿色壁垒既给公众留下了“维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等好感,又满足了这些压力集团利益,自然也就为政府赢得了尽可能多的选票。这样,便有了本国与别国、公众、压力集团、政府多个博弈方之间追求自身利益博弈的均衡解:设置绿色壁垒。
  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缺乏西方式的“民主”,使得有较强组织的经济利益集团游说活动受到限制,这必然会减弱政府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和设置绿色技术壁垒的政治意愿,而政府意愿又是影响设置绿色技术壁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四、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后,因消除关税与配额限制,我国具有优势的一些产品本应该能够扩大出口,但事实上,我国出口贸易已越来越多地面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可以说,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均已经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我们非常有必要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特点、深入把握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家利益出发,研究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启荣:技术贸易壁垒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09)
  [2]林志锴:WTO中技术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前沿,2002,(05)
  [3]李小燕:冲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樊篱[J].企业天地,2003,(08)
  [4]杜红梅:技术贸易壁垒及其应对[J].求索,2005,(01)
  [5]高浏琛:技术壁垒发展动态与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2004,(02)
  [6]尹利剑:解读我国企业的技术贸易壁垒[J].企业活力,2005,(05)
  [7]陈柳钦:TBT论技术贸易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J].北方经济,2002,(11)
  [8]王玮?张晓涛:对当前技术贸易壁垒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北方经济,2004,(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成因 壁垒 界定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