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自主创新背景下大学创新教育的再认识】自主创新的例子

时间:2019-03-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大学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高校建设创新型大学、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针对我国当前创新教育的现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本文从大学创新教育的意义、原则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以期创新工作模式,为各高校进一步开展创新教育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 自主创新大学创新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成本不断提高,产业升级难、能源约束紧的难题日渐成为制约我国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自主创新的人才。高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如何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来加强大学的创新教育,是我们必须予以关注并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大学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
  
  1.大学创新教育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能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国家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承担直接的创新任务,一方面又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只有加强大学的创新教育,才能使大学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托和支撑。
  2.大学创新教育是高校适应教育思想的转变,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需要
  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创新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大量事实表明,传统的标准化教育模式是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创新教育,对现有教育理念、教学组织结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指标乃至学校功能和组织等整个系统进行大胆创新,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思想的转变,才能担负起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使命,才能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才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3.大学创新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构建能够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和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觉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在冲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应付困难和危机中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增强了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二、大学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学问的继承,而不是发展。创新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主动发展的启发式教育。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增强自信,发挥创造性思考。还要在注重学生共性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2.强化教学的实践性
  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大学创新教育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及时反映社会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推动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的相互渗透,产学研相结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到创新本领。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造活动,让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观察、想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创新的多样性
  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在于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创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美国大学采用“合同教学法”、“独立学习法”、“个性教学法”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发挥创造性思考的能力;盛行世界的“问题教学法”,则通过让学生从事类似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学习和发现的方法。问题提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探索的过程,既要求教师合理设问,又要求学生张扬个性,不迷信权威、书本和已有的现成结论。敢于质疑,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很难提出问题。
  4.增强激励的实效性
  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是创新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其目标就是为大学生和指导老师设置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使得师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解除其后顾之忧。因此,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可以参照教师科研管理的办法,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从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指导、评审、验收、奖励、转化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要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整体教学环节,计算工作量,予以相应的奖励办法。还需要将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的学分记载和综合素质测评挂钩,从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大学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
  
  1.全员化重视是大学创新教育的根本保障
  创新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仅仅发动学生的力量,或者仅仅依靠少数部门少数人的努力,是无法做好的。只有变一个积极性为多个积极性,变一个突破点为多个突破点,变一个工作面为多个工作面,实现活动的全员化参与,才能拓展活动领域、丰富活动内涵、提升活动层次、扩大活动规模,取得最佳效益。
  2.课程化改革是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标志
  把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格局,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是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应从创新教育的主旨出发,一方面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结构,另一方面,从教学科研的方案制定、计划安排、政策实施上充分体现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规定相应的学时学分,提出明确的时间与任务要求,使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课堂教学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每个阶段。
  3.项目化运作是大学创新教育的主要特点
  项目化管理就是对学生自发的策划、设计活动,经筛选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它打破了传统的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消除了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遵循老师指令的依赖心理和思维定势,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同学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运作管理更加严谨有序。
  4.社会化参与是大学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
  社会化参与就是用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结合企业的工作方式,广泛寻求社会支持,通过依托社会来更好地开展大学创新教育。当前,创新教育要想取得大的进展,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跳出传统模式,改变原有的体内循环的状态,广泛地和社会、和市场实现有机结合,主动融入社会的大循环中,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寻找支持,引进项目,力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根据社会、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5.规范化管理是大学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大学创新教育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又是一项规律性较强、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对大学创新教育实施科学的规划,明确方向、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高校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教育工作模式,合理确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把资源的配置权进行重新整合,使各部门有目标、有压力、有利益,进而做到有动力、有活力,从根本上激发大家工作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形成强大的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内驱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再认 自主创新 创新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