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教育孩子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春街小学二(3)班 王佳莹

目标:

1、让家长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家庭教育中的图片与事例,介绍孩子自主学习、好问、专注等学习习惯方面的科学经验,具体指导家长如何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愚蠢的游戏。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谴责我?!”“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终身受害的坏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同时习惯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找,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乐。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看见别人有困难不帮难受。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也难受。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专家研究表明:3-6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6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再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长大后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

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不稳定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幼儿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对确立幼儿主体地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基本态度正在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从家园共育的角度审视,家庭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尚未在实践中得以落实。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和探讨就成为必需。因此,我们将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意义作为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认识的首要内容予以重视。对于众说纷纭的“自主学习”理论,我们理出了如下几个主要头绪:

第一,抓住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的社会性几个维度来看自主学习的内涵 ,可认定其学习是自主的。 第二,认识到使自主学习得以产生的两大关键,即: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使学习成为孩子的自我设计、自我管理、积极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前者的条件与后者的过程两方面互相联系起来,才能互为依托地实现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上述建构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成果,正是我们现在二期课改理念所吸纳和体现的。

(二)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入手思考在家庭内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具有共同的实施原则,如:重视个体差异,发挥个体的潜能,启动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等。但是,家庭毕竟不同于

幼儿园,家庭教育具有目标不是很明确、结构性较弱的特点。因此,家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应强调以下几点策略:

第一,把学习的动机、需要和兴趣作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始发点。在这方面,家长可以为之努力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适时地创造条件使该兴趣延续和深化下去。如有的孩子学习的兴趣持续时间短、容易转换,家长便应该适时对幼儿的兴趣给予关注,关注的方式方法则因幼儿所需而异。例如,当孩子的兴趣因无功而即将减退时,家长可以用自己对孩子活动表示较大的兴趣来使孩子的学习活动得以延续,也可以设臵进一步的提问或问题使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家长还可以通过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来强化孩子的兴趣。我们感到,幼儿学习动机多为外部动机,家长用上述类似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将对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后让幼儿保持较持久的动机是有效的。

第二,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平等、民主的心理环境有利于人际之间的互动。亲子之间的沟通、协调、讨论、辩论与合作,需要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教育氛围。

这里,家长提供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是头等重要的。这包括孩子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等的选择。家长要允许幼儿出错,也要允许幼儿自己改正错误,在幼儿身心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家长尽量避免干预孩子的选择,尤其不要包办代替。因为足够的宽容和充分的信任可以使幼儿主动学习品质的形成成为可能,同时错误和失败的经验在幼儿自我建构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学习内容决不仅仅是文本知识,游戏、操作等一切能够使幼儿在身心某一方面有所收获的活动,不管这些收获是大是小、是外在的还是内隐的、是即时的还是滞后的,都是幼儿的学习。

第三、家长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物质环境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孩子认知深度和广度。家长应在家庭中开辟专门的幼儿活动空间,玩具、图书、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应尽可能地丰富,只有这样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才会增加。例如:有条件的家长可为孩子安排儿童活动房、儿童卧室,条件有限的家长也可以在客厅分隔区域摆放孩子活动的材料供孩子玩耍。当然家长可与孩子一起选购孩子需要与喜欢的玩具、学习材料,这样更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有益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重视幼儿的社会实践,积极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搭设“脚手架”。在家庭中,家长注重培养幼儿从社会实践中掌握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的价值高度依赖于情景。家庭拥有幼儿园无法相比的广泛、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的便利条件。所以,家长经常将幼儿带到实际情境中去学习,对幼儿内化学习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让幼儿在社会实践的各种情景变式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可贵的。在幼儿不断建构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作为家长努力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的、同步成长的学习轨道。

二、重视培养孩子好问的学习习惯。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源自于对周围事物、现象的质疑。有了“苹果为什么总是往下掉”的问题,牛顿发明了地球的万有引力,有了“水蒸气为什么能推动茶壶盖”的问题,瓦特最终发明了蒸汽机等等。?生命里程的短暂,知识经验的缺乏,孩子睁眼看世界对身边的事物表现相出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怎么会这样?等等,对一些成年人认为是司空见

惯的现象产生疑问,这一点非常珍贵。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的多,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上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学习是肤浅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许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面对孩子的一大堆离谱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办?多数家长能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也有不少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方法。(1)哄骗。(2)训斥。(3)图省事说不知道。做为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提问,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要认真对待,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态度。家长还要善于提供多种获取答案的渠道和方法,和孩子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逐步习得独立学习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家庭成员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三、培养孩子专注的学习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是那么地专心认真,以至于周围人的走动、讲话他们都未听到、看到。可是,也有些孩子则经常安不下心来,他们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做事无长心,屁股坐不住,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孩子专注习惯有差异的缘故。

专注是指孩子能按自己或他人提出的目标,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始终认真积极地投入于达成目标的活动过程的一种注意品质。这一品质在形成过程中,是以有意注意的特征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包含一定的无意、注意成分,当这一品质形成时,孩子的专注持久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形成了。专注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是独生子女顺利走进社会的阶梯。良好的家庭环境又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条

篇二:【家长必读】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怎样才能破解择校的难题呢?

父母都想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要怎么做呢?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恰当。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只要父母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便能很好地引导孩子爱上学习,从而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1)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叛逆心也是如此。父母应特别注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正确的做法应是,认可孩子的学 习热情,肯定孩子在学习上的付出及价值。当孩子减轻了对父母的抵触

情绪时,他们便能很好地接受的父母在学习上给予的教育。

(2)加强孩子责任感的教育

要想让青春期孩子知道自己的学习责任,父母不妨坦率地告诉他: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 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不应要求父母去承担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当孩子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时,他便会主动地去学习,并尽自己所能去搞好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方法指导

通常,孩子的学习计划本由他本人亲自制定,交与父母参谋。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对此,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任务,而是通过解决难题来锻炼思维的一种过程。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要一开始就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而是对孩子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他学会审题、筛选题中的有用信息,旁敲侧击,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4)培养孩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会孩子检索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各种工具书是他们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比如,《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大词典》等,孩子养成一旦遇到难题便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后, 自然不会动辄向父母请教。同时,如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父母不但要鼓励孩子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还应教会孩子利用互联网检索、下载文件。

(5)父母要配合老师的教育

在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这个问题上,父母要还应多配合老师,多与老师保持联系。因为一旦遇到问题,父母可以跟老师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来引导孩子走出 学习上的困境,达到进步提高的目的。当然,父母也应鼓励孩子多跟老师接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老师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篇三: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稿)

二年级(1)班 胡英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有关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

一、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学习习惯有好与不好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据报载,李嘉诚先生就是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每天早上,他总要阅读专人替他整理的、从世界数百种报刊上摘录下来的重要信息材料。这种天天早读的习惯使他对世界商情了如指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决策正确,成为香港的首富。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鲁迅、华罗庚、高尔基等中外名人,也都是由于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所建树、闻名于世。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使一个人自学自励、自动有为。

下面我介绍一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供家长们参考。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1.主动学习的习惯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3.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的习惯

4.预习的习惯

5.认真听课、专心致志地学习的习惯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8.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9.课后复习的习惯

10.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1.阶段复习的习惯

12.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13.一心向学的习,陨

14.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15.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16.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她)的最好创举,并使他(她)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孩子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益不可低估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精神、意志、毅力的集巾体现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未来形成自身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前提

总之,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孩子自然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生命里就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的家长,要努力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目前班上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态度懒散

2.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3.写作业不专心

四、注重方法,不断提升教子水平

(一)父母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些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法不当。我们的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

1.平时关心、检查孩子的功课

2.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3.要求孩子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

4.指导孩子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5.抓好孩子的学习态度与作风

6.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7.检测孩子的学习能力

察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运算的能力,作业是否格式正确,写字是否又好又快,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又如何等。

(二)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坏的学习习惯时,要讲究以下教育方法:

1.要坚决

2.要坚持

3.要坚定

4.要强硬 教育是一种艺术,最高明的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不露教育痕迹的。

我们应经常用一些小“计谋”来对付孩子。我收集了两个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

【案例1】孩子刚读一年级时,每天老师都会留点家庭作业。作业虽然不多,但儿子因为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总是拖拖拉拉半天做不完,10分钟的作业儿子可以边玩边写磨蹭一个小时。催促一下写一点,不催促就又玩别的东西去了。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每次接儿子一回家,我就对儿子说:

“儿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我就带你到下面去玩。”

“儿子,快点,今天晚上带你到桥头公园去滑冰。”

“儿子,赶快写完作业,今晚上爸爸陪你看一部好碟,叫《白色星球》,非常好看。”

“儿子,快写作业,爸爸今晚上陪你下棋。”??

儿子一听,高兴地不得了,赶快认真写作业,我也兑现我的诺言,儿子一写完作业,我就带孩子玩。就这样,通过这个办法,一次、二次、三次??他快速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得到不断地重复,最终形成了快速高效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儿子就这样被我用一个“小计谋”给“暗算”了。

【案例2】 有一段时间,儿子睡觉越睡越晚。有时到了晚上10点都不肯睡觉,早上又起不来。我就对儿子说:“儿子,你不是想打羽毛球吗?说实话,下午我实在抽不出时间陪你打球,你要真想打球,早上我可以陪你打球。”

儿子听说老爸终于肯陪他打球了,非常高兴。晚上早早地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我高喊:“儿子,起床喽,打球去喽”。儿子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高高兴兴跟我打球去了。就这样,打了一段时间的球,儿子晚上晚睡晚起的坏习惯就没有了。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利用孩子内心的渴望来完成我的教育任务,而不是威胁和强制。

有一句话说得好:“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他人,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这是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话。

每个人之所以会产生行动的动力是由这个人的内心需求决定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可以经常跟孩子动动“心眼儿”。实际上“动心眼儿”就是在讲究策略。如果方法得当,是很有效的。

以培养孩子看书为例,就要充分利用环境的力量。

一是: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每个双休日都陪孩子到书店坐坐,那里有很多看书的孩子,书店也专门安排了坐位给孩子们看书,所以那里很容易形成一个看书的“气”场。

二是,在家里每天晚上全家定制一个全家看书的时间。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制定一个时间然后全家人都安安静静在坐在书桌上看15-20分钟书。所以孩子很容易静下来。

就这样天天坚持,孩子会慢慢养成看书的习惯。

五、培养孩子习惯要注意的八个原则。

1、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注意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孩子的榜样,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中就会模仿,反之也一样,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形象。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对于外界是全方位吸收的,看到什么学什么,听到什么,学什么。

2、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举个例:孩子第一次写作业拿笔的位置不对,父母没有看到,那么下一次孩子又会是那样拿笔,父母又没有看到,等到父母发觉,这种拿笔的姿势已经重复了几次了,要矫正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孩子开始不习惯了。再比如:孩子第一次在写作业时,低着有着,哈着腰,父母如果注意了,马上纠正。那么下次孩子就会知道这样不对,多重复几次正确的写字姿势,很容易就改过来了。

所以会教孩子的父母,特别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并随时纠正,以免养成不好的习惯!

3、培养习惯过程中不要有例外。一是时间上不要有例外,二是空间上也不要有例外。这其实是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一个“立”的过程,就是要保持养成习惯的连续性。尽量做到天天坚持,中间尽量不要断开。比如:你想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习惯,那就要做到让孩子每天都看一会儿,这样久而久之,这个孩子看书的习惯就出来了。但是有些父母不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忙起来了,就不让孩子看了,明天带孩子出去玩了,又不看了,或者过两天又有个什么事,又没让孩子看,所以这个习惯就很难养成。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养成一个新习惯的过程中,要做到“连续”两字。

还有一种“连”,也要注意。那就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教育要统一,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这样一个好习惯就更容易养成。

比如:培养一个孩子不要乱丢垃圾,老师强调学生不能乱丢垃圾,学生在学校做得很好,不乱丢。但是一出校门回到家里,父母不强调,有的父母甚至自己在街上乱丢,孩子看到了,既然父母能丢,路上的人都能丢,那我也丢吧。学校在给孩子“建立”这个习惯,但是家庭和社会却在教孩子“破坏”这个习惯。最后相互抵消,孩子的好习惯还是没有建立起来。

4、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在儿童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一个误区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做就很可怕,孩子始终处于被动中,处于父母的高压下,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有的父母就采用这种“逼”的方式,(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教育孩子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压”的方式,每天逼孩子弹琴多长时间,逼孩子每天看书多长时间,逼孩子每天必须要完成什么什么任务??一直约束着孩子,始终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孩子就特别被动。到了中学,孩子到学校住校了,父母没有条件管理孩子了,孩子自己也没学会管理自己,自己没有学会约束自己,结果就开始下滑。

5、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习惯的必要步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紧一阵、松一阵的或者虎头蛇尾。

6、要给以孩子积极的鼓励。孩子在养成习惯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常会出现反复,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有时是因为受环境的诱惑,内心的好孩子暂时输给了坏孩子,有时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不管什么原因,家长还是要学会看到孩子的正面,从多角度看孩子,因为只要是孩子就有一颗向上的心,内心都是要求进步的。我们要多看孩子正面,多鼓励孩子,始终相信孩子会往好的方面发展的。因为进步是在曲折中进行的。

7、要学会控制时空。孩子始终是孩子,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然界的普遍原则——最小阻力原则。家长们想一想,就会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