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阳光高考 > 正文

致亲爱的影帝全文阅读 指向致用的文言文教学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及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先秦的诸子言论到明清散文,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文言文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文言文学习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也必然地成为了学生学习、感受、承袭传统经典的殿堂。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似乎并未展示其迷人的魅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到底如何才能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尴尬,提高文言文教学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亟待祛除的沉疴
  
  毫不夸张地说,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已是百病缠身。仔细梳理一下,教学方法的失当无疑是最为显性的表征。只要看看我们的课堂就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全无主动和兴趣可言,而老师的课堂教学法还是模式化的,先是文学常识的介绍,再是正音、断句、朗读课文,然后是对照书下注释自主翻译,落实字词、串讲文句,接下来是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是讲解练习、做题巩固。学生呼呼大睡,课堂了无生气。如果说教学方法的失当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偏差则直接把文言文教学拉入了死胡同,学生的课堂上,“理解词句含义、梳理文章内容”几乎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全部。于是,老师为了寻求意义的精确理解,讲课时一字一对、一句一讲,字必求其训、句必索其意。如此,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文章便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美感全无,雅致全无。其实,只要此举能够产生较高的效益,吃点苦也不要紧,问题的关键是,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学时间被耗费,而学生收获了什么呢?难道就是抄下满纸笔记、记住一堆术语、背会一些常识,然后去应付一下高考?在文言文教学上,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教材所选的作品都是经典,无论是内容、主题,还是语言、写法,都只能以欣赏的态度去面对,以膜拜的心理去解读;文章呈现的只是静态的、历史的信息,其中的人和事全都与现实毫不相干、与自我没有关联。我以为,这种长期以来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和实践对文言文教学的危害极大,它不但消解了学生的兴趣,隔离了文言文与当下的关系,更疏远学生与文言文的情感。
  
  二、指向致用的突围
  
  基于当下文言文教学的弊端,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地定位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不实用,一些专家也认为”文言文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生命力“,那么,我们何不以”文言文的实用性“这一环节作为切入点,让文言文充分焕发出"实用"的生命活力呢?如何才能突破文言文实用的瓶颈呢?简而言之,就是将教学目标指向"致用"。所谓致用,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向现实的、功利的,即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经验,吸取古人的教训,有的甚至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直接拿来、全盘化用,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第二个层面是指向内心的、精神的,即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譬如,读了《论语》中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懂得了一条基本的做人准则;读了《伶官传序》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你又明白了生活中的奋斗哲学。
  
  三、寻求有效的路径
  
  有了指向现实和指向精神的双重致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能够摆脱以往的窠臼,确立起新的认识,既理解意义只是一个基础,只是一种工具或凭借。这样,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会上升到以理解意义为手段,以吸取文化养料为旨归的理解境界。然而,课堂教学是具体而微的,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有效的路径来到达这种理想的境界呢?
  
  1、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喜欢游戏是人的天性,而活动最能契合这种天性的需求。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精心地组织和穿插一些适宜的活动,必将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我常常把写对联这一活动引入课堂,这不但能够较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特别是锤炼语言的能力。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我让学生模仿古典小说的样式,重新用对联为可问天一个回目。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很快写出了“上京路杨提辖严令押纲黄泥岗众好汉妙计劫宝”“杨提辖处处留心严押生辰纲众英雄步步设计智取不义财”等优秀的回目。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扫清了文意理解上的障碍,还使整篇文章的情节一目了然。应该说,活动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载体,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林林总总的活动来激励学生输入并积淀大量的文言知识,再通过活动把知识输出并转化为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在竞赛中运用,进而形成学以致用的良性循环。
  
  2、结合现实,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文言文不仅是磨痕堆积而成的读物,还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精神和心灵的写照。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古人的命运遭际、生存状态、心理情感、和灵魂世界∶“他们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但他们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的生活毫无关系,而应该指向自己和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任何人的性格和命运都是所有人的性格和命运,只不过特定的时代和社会使这种性格和命运凸现出来而已。”所以,项羽虽然在青锋一抹之后倒在乌江边上,但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司马迁的文字透视出自己命运的方向;我们依然能够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的身上看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这就是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突破教材的原点向生活靠拢。一方面通过读古人之文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启迪智慧,一方面通过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和品德以怡养性情。
  
  3、注重运用,丰富写作的形式和素材。
  在文体上,我们可以借鉴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进行写作,这样的文章简练含蓄,典雅精致,能给读惯了白话文的当代人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全新感觉。事实上,从《赤兔之死》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以来,几乎每年的高考都会有用文言写就的优秀考场作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文言这种古老的语言形式依然还葆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具有白话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优势。在内容上,文言文更为我们提供了及其丰富的素材,只要翻一翻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就不难读到大量以课本中的文言文为素材的“故事新编”类的文章,更不难读到大量引用古诗文名句的上乘之作。文言文就是我们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座宝库。在形式上,写法可以多种多样,仿写、改写、续写、扩写、写对联等等,只要能对文本有所拓展,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出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都不妨大胆尝试。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尝试文言文的写作,更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开掘文言文中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我常常会从写作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以致用,或是提供话题锻炼学生运用素材的意识和能力,或者指定文中的素材让学生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正是通过这样较为持续而有意的训练,学生从课本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标签:文言文 指向 教学 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