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异地高考 > 正文

全面推行异地高考制度辩论赛

时间:2017-05-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大学生辩论赛辩题

1、邻避运动频起象征/不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觉醒

2、应该/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

3、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火车无座票应该/不应该打折

5、道德的主要根基是理性思考/感性体悟

6、应该/不应该立法强制收留流浪儿童

7、赞成/不赞成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8、中国的叙利亚政策对中国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9、袁崇焕功大于过/过大于功

10、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

11、项羽应该/不应该自杀

12、《甄嬛传》等宫斗剧热播是影视发展繁荣/瓶颈的体现

13、中国需要/不需要建造多辆航母

1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更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

15、辩手更适合与辩手/非辩手谈恋爱

16、成人网站应该/不应该合法化

17.烂片高票房现象是不是社会心理的病态的体现

18.当今中国是否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诺贝尔和平奖如今的意义是否名副其实

20.当今我国是否应该推广“定制公交”制度

21.电子竞技可不可以纳入奥运会运动比赛项目

22.景区一票式收费对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3.知识产权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4.表露自我情感/收藏自我情感更利于人际交往

25.是否应该让私人企业介入中国航天事业

26.免债外交对中国自身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7.三公消费解决在于内部消化/民众监督

28.农业领域引入外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9.当今中国,应不应该提倡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

30.辩论发展应该走精英化战略/草根化战略

31.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

32.柯景腾应该/不应该追回沈佳宜

33.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取消信访制度

34.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越来越远

35.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取消计划生育

36.中国应该/不应该成立色情特区

37.中国应该/不应该允许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38.民间字幕组应该/不应该被取缔

39.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去势

40.康乾盛世,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41.曾小贤应该选一菲/诺澜

42.事业单位改革对高校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3.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

44.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

45.动机/效果是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

46.微博意见领袖对民众认知水平提升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7.重建圆明园有/没有必要

48.新媒体未来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

49.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

50.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51.袁厉害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政府/个人应负主要责任

52.大学生打辩论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53.明朝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54.仙剑轩辕剑等单机游戏质量的提高能不能带动中国单机游戏产业的发展

55.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开放通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56.中国模式更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创新/借鉴

政策性辩题 (来自捭阖全国辩论挑战赛)

1、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中国政府不应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出题人:刘京京)

2、中国当前应当/不应当推行房产税 (出题人:张爱萍题解:张爱萍) 解读:

房产和税收都是当今中国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上海、重庆两城市的房产税已经试点。房产税的前世今生,试点的经验都可以给我们以启发。目前关于房产税的扩围的讨论,主要集中对增量还是存量的征收上。对增量进行征税,可操作性强,但征收范围有限;而对存量进行征税,征收范围较广,但存量房的统计和既得利益的消极抵抗,都是问题。

说明:

1、讨论紧扣“中国当前”,鼓励参考借鉴国内外类似情况的做法。

2、讨论的焦点应在实施效果,可操作性上,避免文字游戏。

3、不建议正方将增量征税等同于推行房产税,亦不建议反方将存量征税等同于推行房产税。

3、当今中国,是否应该推行“以房养老” (出题人:曾庆熹题解:曾庆熹说明修订:吴鈺龙)

解读:

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社会舆论称之为“以房养老”,随即引发民众的广泛关注。

说明:

“以房养老”是讨论客体,直接指代“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没有其他定义空间,禁止辩手自行拟构某种政策模型并将其称之为“以房养老”。

4、当今中国应征收“拥堵费”/当今中国不应征收“拥堵费”

(出题人:曹翔宇题解:曾庆熹辩题修改:张宇翃说明修订:吴鈺龙) 解读:

交通拥堵,已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的通病。首都“首堵”,可见一斑。众多治堵献策中,有观点认为,借鉴某些国际经验,征收“拥堵费”,不妨一试。此举影响面大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随即引发广泛关注。

5、政府强行整合打车软件合理/政府强行整合打车软件不合理 (出题人:王任佳题解:王任佳)

解读:

打车软件悄然兴起,在给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主动进行干预,将打车软件进行整合,如与城市原有的电调平台进行结合,甚至于进一步干预其运营模式、禁止加价叫车。那么,政府的这种干预,到底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呢?

说明:

1. 辩题所讨论的是“强行整合”的合理性,即以直接作出行政命令、在许可审批等方面进行限制等相对强硬的方式进行,而非政策鼓励或出面协调等“软性”手段。

2. 双方可以从法律、经济的一般原则出发进行讨论,但不宜把讨论泛化到“政府是否可以干预市场”等范围过大的议题上。

6、公立大学教学楼接受商业冠名的做法可取不可取

(出题人:李沐天董玉泽题解:曹吉安题目修订:曹吉安)

解读:

2011年,时值暨南大学百年校庆,富力地产花1400万元人民币买下了暨大主教学楼的冠名。同年,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而在全国范围内,“逸夫楼”更是在各地的多所高校内矗立。有人说,商业冠名除了心里难以接受外,基本没啥坏处,得了利处面子受点损没啥不可以,也有人说这是大学独立性和声望每况愈下的表现,其本身更加是催化剂。那么,越来越多的公立大学教学楼接受商业冠名,这种做法究竟是否可取呢?

说明:

商业冠名理解为以商业性组织的名称命名,不能理解为通过商业活动加以命名。

7、应该进一步开放香港自由行/不应该进一步放开香港自由行 (出题人:邱晨题解:邱晨)

解读:

自由行给香港带来诸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民生带来了巨大压力,奶粉荒、水货客、双非婴儿、地价飙升等等。而对于中国大陆来说,香港自由行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的食品、便宜的奢侈品,更有身份的困惑、文化的冲突甚至政治上的不确定性。

说明:

自由行,指的是现时49座中国大陆城市的居民可以以个人身份到访香港旅游的政策,进一步开放,就是让更多城市居民可以以个人身份到访香港。

8、现阶段,中国应取消事业单位编制/现阶段,中国不应取消事业单位编制 (出题人:刘京京)

9、当今中国,流动商贩应该合法化/流动商贩不应该合法化 (出题人:黄海燕辩题修订:吴鈺龙)

10、中国应该降低法定结婚年龄/中国不应该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出题人:梁嘉伟)

11、农民工更接近农民还是更接近市民? (出题人:张爱萍题解:张爱萍) 解读:

中国城市化进程几十年来,越来越的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生活工作。这当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摩擦和碰撞。农民工更接近农民还是更接近市民?这个问题的

答案可能会影响很多决策的制定。农民工怎么想?本土市民怎么想?青年学生怎么想?期待各位的代言。

说明:

1、讨论主题主要是指中国当代的农民工。

2、本题主要考虑不同身份的社会群体对农民工的评价,建议少些外在条条框框,多些实证研究。

12、当代中国应不应该征收房屋空置税 (出题人:廖泽钰题解:张爱萍) 解读:

2010年,“全国6000万套空置房”的数据曾被媒体披露,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商品房长期闲置,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间接的推高了房价。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代表和委员提出了开征房屋闲

全面推行异地高考制度辩论赛

置税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当时在提交的一份大会发言中就建议将房屋闲置税置于物业税开征前,作为物业税“实转”试点。“房屋空置税”的提出究竟是开拓了一条调控的新路,还是一个只能在理论上存在的政策设想?

13、当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将英语移出必修课/当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将英语移出必修课

(出题人:谢宇题解:谢宇)

解读:

英语是当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在高中和大学也是学生绕不过的课程。当然也有让人反思,英语被抬升至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否有其合理性,是否有变动的必要。

说明:

义务教育阶段和必修课的定义参加教育部官方文件即可,如果可以,请勿讨论专门为出国做跳板的学校、双语学校、或者是否应该将英语移出主修俄语日语德语等语种的同学的课程。

14、当今中国医患矛盾的成因中,经济问题/观念问题是核心

(出题人:曾庆熹题解:曾庆熹说明修订:吴鈺龙)

解读:

当今中国,医患矛盾的尖锐性,不言而喻。医患矛盾成因复杂。诸多成因分析中,两种观点十分突出。一者认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资金投入机制、从业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等经济能力与资源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是问题人人关注却久治难愈的症结所在。另一者认为,群众健康科普水平低下,部分卫生从业人员道德低下心理失衡,以及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信任危机等思想意识观念问题,才是导致医患关系这个世界课题在中国呈现这般突出特点的原因。到底何者才是问题核心?

说明:

辩题讨论的是现实问题,辩论双方必须立足中国当前的现实。

15、当今中国应不应当扩大自主招生规模 (出题人:夏惟桐题解:夏惟桐) 解读:

南方科技大学成立以后吸引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然而,迎接他们的并不只是赞美。 朱清时校长也写过一封用于招生宣传的公开信,鼓励那些想成为“小白鼠”的学生及其家长,开篇即借用人类首次登月时的名言形容:“南科大迈出的一小步,将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一大步。”这位校长承认,争取自主权的实验让他“如履薄冰”。

而另一反面,复旦等名校获得批准,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招生权限。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批准一些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此后,这项工作一直处于“试点”状态,试点范围不过七八十所高校。教育部最初允许每所试点高校的自主招生人数控制在该校招生总数的5%以内,这被视为打开了下放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一个“口子”。截至目前,这个“口子”仍未扩大。过去几年,部分高校或多或少突破了5%的限制,对此,教育部2011年重申,“一般不超过”5%。 2013年的今天,十年后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局中人必须在改与不改、大改或小改、往何处改的战略性问题上作出抉择。 说明:

1、辩题主要讨论当下中国的自主招生制度。国外例子可以借鉴,但不宜成为辩论的主体,否则应视为对题意的偏离。

2、希望双方基于现实现状进行讨论,着重分析针对扩大的需求和扩大以后的损益。

16、中国政府调控房价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出题人:谢宇题解:谢宇) 说明:

题目可以讨论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调控房价的功过得失,也可以讨论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作为的种种可能,但双方应避免讨论绝对理想的状态,而应该立足当前中国的现实。

17、中国社会应接纳“高调行善”/中国社会不应接纳“高调行善”

(出题人:刘杨题解:曾庆熹辩题修订:曾庆熹说明修订:吴鈺龙)

解读:

行善,本是社会中的正能量。但行善的方式,却有可能引发争议,例如某些主观上刻意追求社会知晓度甚至轰动效应的善行。高调行善,会不会隐藏着难以辨识的变相广告营销。行善者追求曝光度,是否又是爱慕虚荣甚至是“心理扭曲”?然而,“高调行善”使受助者得到了确实的帮助,中国社会仍期待更多的行善者。社会是否应接纳“高调行善”?

说明:

“高调行善”指行善者主观上虽基于行善目的但刻意追求该行为的社会知名度,客观上采取了扩大社会知名度的措施的慈善行为。“在慈善行为结束后,行善者因高调行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得以提高,进而间接为其后续的社会活动(例如投融资、信用借贷等经营活动)带来正面作用”属于合理的定义范围,双方可以讨论。

18、当今中国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当今中国不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出题人:李茂阳)

19、地方债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中央政府/地方债问题的解决主要在地方政府 (出题人:于兮题解:于兮)

解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极具恶化,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乃至有破产的危险。而地方债的形成和恶化有着复杂的行政和社会原因。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人说地方债自然在于地方政府的操作不善,但也有人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央。究竟其解决主要依靠何者,便是我们今天双方要进行分析的问题。

20、宅文化让生活更精彩/宅文化让生活更颓废 (出题人:姜中业题解:于兮) 说明:尽可能立足我国来讨论,日韩欧美等作为有效参考

篇二:辩论与修养作业答案

辩论修养概述(一)

1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A)。

A、发现B、求合C、效率D、知识

2.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是:(C)。

A、口才B、争胜C、求和D、谋利

3.显性剥夺是指权利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判断所剥夺。(×)

4 .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创造而不是模仿,特别是思维创造。(√)

辩论修养概述(二)

1“壕梁之辩”与下列哪位人物密切相关。(A)

A、庄子B、荀子C、墨子D、孙子

2关于“印象即真实”中“印象”一词表述错误的是:(B)

A、观察者的主观感知B、是完整的、全部的

C、有可能是真实的歪曲D、有可能是片断性的

3“本分而理”强调讨论具体事实、细节。(×)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与“白马非马”是倾向于认知层面的辩论。(√)

辩论修养概述(三)

1辩论的最高层次是(C)。

A、完全的胜利B、辞藻的华丽C、诗意的栖息D、肉体的搏斗

2信息的碎片化会容易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

3交流的终极目的是价值观念的输出。(√)

辩论中的概念(一)

1概念最本质的对社会、对外界的反应是指概念的(C)。

A、外延B、内容C、内涵D、范围

2在辩论中,将高考移民视为异地高考,是(A)。

A、偷换概念B、模糊概念C、模糊内容D、偷换内容

3将异地高考限定于外来务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是(D)。

A、缩小内涵B、扩大内涵C、扩大外延D、缩小外延

4高考移民的外延大于异地高考的外延。(×)

5外延过大是指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

辩论中的概念(二)

1在辩论教育公平时,以下哪个因素可以暂且不给予考虑。(D)

A、机会均等B、资源分配合理C、结果公平D、性别平等

2辩题中经常出现两类概念——以事实判断为主的概念和以(A)为主的概念。

A、价值判断B、主观臆断C、客观存在D、群体意念

3“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属于以下哪类辩题。(C)

A、事实性辩题B、判断性辩题C、比较性辩题D、猜测性辩题

4对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是进一步论辩的基础。(√)

5机会均等是公平的全部内涵。(×)

辩论中的概念(三)

1概念对抗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含以下哪个因素。(D)

A、底线B、概念的对抗性C、包容性D、交互性

2弱化对方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概念,有利于(A)。

A、压迫对方概念空间B、压迫我方概念空间

C、扩充对方概念空间D、平衡我方概念空间

3辩论中第一个层次的对抗是(C)。

A、意义对抗B、价值对抗C、概念对抗D、行为对抗

4用对方概念作为本方概念的基石,是最高包容性的对抗。(√)

5概念持平是指概念偏向于一方,且其内涵和外延均不可跨界。(×)

杀人游戏(一)

1辩论中,四位同学在首轮发言中,集体“装好人”,这反映出(B)。

A、角色感强B、角色感不强C、进入角色快D、了解角色

2辩论中,4号同学坚持投给1号,造成平局,可能是由于(D)的原因。

A、判断正确B、角色同一C、价值消失D、价值失真

3平民、警察、杀手形成博弈的基础是(C)。

A、相同的价值目标B、相同的主体

C、不同的价值目标D、不同的陈词

4在杀人游戏中,思考和判断要保持行为、逻辑上的一致。(√)

杀人游戏(二)

1杀人游戏与社会生活均要求个体要主动(C)活动。

A、顺从B、抵抗C、参与D、操纵

2以下哪一点不是杀人游戏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D)

A、精力集中B、角色融入感C、整体局势分析D、个体价值

3辩论中,面对1号的指责,2号立即认定1号是杀手,这反映出2号陷入(B)。

A、群体价值对抗误区B、个体价值对抗误区

C、群体行为对抗误区D、个体行为对抗误区

4在杀人游戏中,每个人既要充分体验角色,又要充分考虑全局。(√)

杀人游戏(三)

1人们关于同性家庭收养的儿童是否有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的不同看法,反映出(D)。

A、相同个体,相同价值B、相同个体,不同价值

C、不同个体、相同价值D、不同个体、不同价值

2辩论中,对价值主体的定义越少,辩论越(C)。

A、耗费时间B、减少时间C、容易操控D、不易操控

3辩论的最佳结果是(D)。

A、搏斗B、决胜C、顺从D、求和

4任何一种现象的背后,都仅涵盖一种价值主体和价值判断。(×)

5价值主体是指在存在冲突和博弈的价值空间里,具有可以独立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体。(√) 一辩立论框架(一)

1以下哪一点不是“价值判断标准”的评判维度?(C)

A、价值主体B、正交C、正趋D、正当

2辩论中,坚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可以从哪一点切入?(A)

A、从概念下手B、从行为下手C、从人员下手D、从意义下手

3即使本方定义不够清晰明确,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对方概念。(×)

4概念、价值主体以及二者关系对辩论思路和内容具有影响。(√)

一辩立论框架(二)

1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辩论中,“人性本恶”重在以(D)取胜。

A、对“恶”的模糊界定B、对“恶”的明确界定

C、对“本”的模糊界定D、对“本”的明确界定

2“时势造英雄”的辩题中,辩者应该特别明确(D)的概念。

A、造B、英雄C、时势D、造、时势

3逻辑论证中,价值主体与价值判断应遵循(B)。

A、价值主体集中、价值判断繁杂

B、价值主体不宜过于集中,价值判断不宜过于繁杂

C、价值主体不宜过于集中,价值判断繁杂

D、价值主体集中,价值判断不宜过于繁杂

4逻辑论证不能构成主要论证战场体系。(×)

5辩论中,价值主体过于集中容易造成被接受性差。(√)

战场的概念(一)

1以下关于升华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升华不是为了煽动情绪B、是为了引领到终极的辩论意义。

C、是为了发现共鸣之处D、是对具体事例或具体辩论价值主体的描述。

2逻辑论证的最终目标在于(C)。

A、价值判断B、价值表现C、价值升华D、价值泛化

3战场失衡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B)

A、明确表述概念B、泛化或狭隘概念C、多方面呈现概念D、呈现多层次概念

4立论的深度、广度取决于看到的概念的层数。(√)

5要对论辩的范围、过程进行精准的控制,不能盲目泛化概念。(√)

战场的概念(二)

1有效提问,有利于辩论的“目标明确”和(D)。

A、价值升华B、价值对抗C、运动变化不合理D、运动变化的合理

2(C)意味着不是为了反驳而辩论,而是为了话题的核心内涵而辩论。

A、论证充分B、论证匮乏C、目标明确D、目标模糊

3一个强大的辩论思维是排斥对方,而不是吸收对方。(×)

4辩论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提出矛盾解决办法的过程。(√)

战场的概念(三)

1假若将辩题中心比喻为跷跷板中心,将正反两方视为与中心等距的跷跷板,那么从客观上讲,辩题正反方应该是(C)。

A、等距的B、均等的C、均势的D、对等的

2(D)与激进立论不同,它体现出从平淡到极致的过渡。

A、主动立论B、积极立论C、消极立论D、保守立论

3由于辩论双方对辩题的理解深度、准备程度不一致,而造成的一方辩论空间宽泛一方狭窄的现象可称为(B)。

A、对称战B、不对称战C、均等战D、平均战

4辩手的气质与风度与其选择的立场息息相关。(√)

战场的概念(四)

1(B)体现出认知的准确性,是对对方动机、关键的有益解释。

A、认知B、把握C、引领D、创造

2(D)属于自己的势,是辩论的内涵。

A、认知、引领、把握、创造B、认知、创造、引领、把握

C、把握、认知、引领、创造D、认知、把握、引领、创造

3“顺势而为,逆势而动”是古代先贤关于(C)的思考。

A、时B、事C、势D、士

4辩论者若想获得对事物的准确认知,需要其将听、看、想三者相结合。(√)

5论辩中,辩论者的“引领”应该是具有更高层次价值观的正向的引领。(√)

辩论战场的把握(一)

1辩论者要牢牢把握的是自己的主战场,而不是相似的,但实际上有偏差的战场。(√) 2战场可以形成体系,因为概念是可以一层一层形成体系的。(√)

辩论战场的把握(二)

1绝不随意接受对手的定义是辩手的良好习惯之一。(√)

2对方能轻易更改概念、更换价值主体的战场是辩者的主战场。(×)

辩论战场的把握(三)

1战场体系往往构成(D)、主从战场、全局-局部战场。

A、攻方战场B、守方战场C、平衡战场D、攻守战场

2战场是由若干核心概念、价值主体以及涉及的(C)构成的论辩空间。

A、认知领域B、创新意识C、价值命题D、理论倾向

3辩论中的“破”是指对于对方(A)的“破”。

A、前提B、价值C、理论D、意义

4预设前提是指问题在回答之前就已经陷入了预定的概念空间或价值空间。(√) 5辩论中关于“势”的理论之一是一定不能按对方思维回答问题。(√)

辩论战场的把握(四)

1(B)不是指在辩论中求奇求险,而是指立论和内容的完备。

A、运动B、正合C、势D、奇胜

2以下关于《势篇》理解不正确的是(D)。

A、正合奇胜B、变化运动的把握

C、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D、趋炎附势

3辩论中运用对“势”的理解时,首先要求对“势”进行静态和动态的(C)。

A、归纳B、反思C、认知D、强化

4“势”反应的不是变化的趋势,变化的方向,而是静止的状态。(×)

辩论战场的把握(五)

1“引领”的主要作用是(C)和体现局势。

A、平衡局势B、顺从局势C、控制局势D、颠覆局势

2新的认知和新的运用是(D)阶段的产物。

A、把握B、认知C、引领D、创新

3“把握”之上的辩论思维层次是(A)。

A、引领B、超越C、控制D、创造

4起点认知时的广度和深刻程度决定了最后创造的可能。(√)

辩论战场的把握(六)

1面对对方的论点、论据,我方可采用两种技术处理:抢过来,化为己用和(D)。

A、忽视B、逃避C、使有效D、使无效

2立论的框架可分为:底层的知识与事例,中层的逻辑,最高层的(C)。

A、概念B、意义C、价值观D、人生观

3自由辩论对抗中,最好的不是一味反驳对方,强调对方是错的,而是将对方论据化为己用,做到势在我手。答案:√

势的运用(一)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势”的前提合理性的是(D)。

A、概念上己方占优B、价值主体上己方占优

C、价值观念上己方占优D、是否可以完胜对方

2在辩论中,正确运用“势”的情况的是(C)。

A、坚持与对方辩论不利于己方的问题。B、直接否定不正确的前提。

C、坚持与对方辩论不可接受的前提。D、不考虑前提的辩论。

3辩手在辩论中,应特别避免出现(C)的情况。

A、畏惧对抗B、不喜欢在具体问题上表达观点

C、缺乏对问题的宏观考虑,不能意识到问题本身是否对己方有利

D、想不败而非完胜

4辩论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必要性以及(A)。

A、前提的合理性B、前提的完备性C、前提的限定性D、前提的局限性 5辩论中,不应该使用泛化概念或者狭隘概念。(√)

6辩论中,论辩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辩题所涵盖的各类价值观。(×)

势的运用(二)

1“顺序而为”技巧的应用应该遵循(A)的原则。

A、团队配合,避免单一辩手承担过多压力。B、论据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C、坚持同维竞争D、在一句话上争长短

2以下哪种不是论据模式?(D)

A、三维模式B、金字塔模式C、循环论述模式D、方形模式

3在辩论中,论据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4在辩论过程中,辩论双方应该观点鲜明、针锋相对。(×)

势的运用(三)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势”在知识、案例中的应用。(A)

A、不对等强度B、运动变化C、客观理性的超越D、更好的内容回应 2对等强度”是指(C)。

A、一种强横B、完全均等

C、攻破对方认为有利的人和事D、忽视对方认为有利的人和事

3寻找对方背后的理性局限、时代局限、领域局限、地域局限是对(D)。

A、感性认知的超越B、辩论价值的超越C、主观意识的超越D、客观理性的超越 4如何才能对对方进行“更好内容”的回应?(B)

A、进行单向训练B、进行双向训练C、进行集中训练D、进行封闭训练 5辩手需要寻求问题的前提或后果,以明晰势的运动变化。(√)

6多读书、多积累是辩论的基本要求之一。(√)

辩论中的逻辑(一)

1西方逻辑可划分为归纳逻辑和(C)。

A、归类逻辑B、推理逻辑C、演绎逻辑D、释义逻辑

2逻辑是指事物之间的普遍(A)。

A、联系B、存在C、意义D、价值

3以下关于“逻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逻辑是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B、有西方和东方两大逻辑流派

C、归纳逻辑是西方逻辑中的一种D、从已知推出未知是归纳逻辑

4不同的价值主体对同样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5辩论者的基本素养之一是要具有逻辑性。(√)

篇三:【尔雅答案】辩论与修养

辩论与修养

辩论修养概述(一)

1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

A、发现

B、求合

C、效率

D、知识

正确答案: A

2

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是:()。

A、口才

B、争胜

C、求和

D、谋利

正确答案: C

3

显性剥夺是指权利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判断所剥夺。()正确答案:×

4

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创造而不是模仿,特别是思维创造。()正确答案:√

辩论修养概述(二)

1

“壕梁之辩”与下列哪位人物密切相关。()

A、庄子

B、荀子

C、墨子

D、孙子

正确答案: A

2

关于“印象即真实”中“印象”一词表述错误的是:()

A、观察者的主观感知

B、是完整的、全部的

C、有可能是真实的歪曲

D、有可能是片断性的

正确答案: B

3

“本分而理”强调讨论具体事实、细节。()

正确答案:×

4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与“白马非马”是倾向于认知层面的辩论。()正确答案:√

辩论修养概述(三)

1

辩论的最高层次是()。

A、完全的胜利

B、辞藻的华丽

C、诗意的栖息

D、肉体的搏斗

正确答案: C

2

信息的碎片化会容易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

正确答案:√

3

交流的终极目的是价值观念的输出。()

正确答案:√

辩论中的概念(一)

1

概念最本质的对社会、对外界的反应是指概念的()。

A、外延

B、内容

C、内涵

D、范围

正确答案: C

2

在辩论中,将高考移民视为异地高考,是()。

A、偷换概念

B、模糊概念

C、模糊内容

D、偷换内容

正确答案: A

3

将异地高考限定于外来务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是()。

A、缩小内涵

B、扩大内涵

C、扩大外延

D、缩小外延

正确答案: D

4

高考移民的外延大于异地高考的外延。()

正确答案:×

5

外延过大是指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

正确答案:√

辩论中的概念(二)

1

在辩论教育公平时,以下哪个因素可以暂且不给予考虑。()

A、机会均等

B、资源分配合理

C、结果公平

D、性别平等

正确答案: D

2

辩题中经常出现两类概念——以事实判断为主的概念和以()为主的概念。

A、价值判断

B、主观臆断

C、客观存在

D、群体意念

正确答案: A

3

“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属于以下哪类辩题。()

A、事实性辩题

B、判断性辩题

C、比较性辩题

D、猜测性辩题

正确答案: C

4

对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是进一步论辩的基础。()

正确答案:√

5

机会均等是公平的全部内涵。()

正确答案:×

辩论中的概念(三)

1

概念对抗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含以下哪个因素。()

A、底线

B、概念的对抗性

C、包容性

D、交互性

正确答案: D

2

弱化对方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概念,有利于()。

A、压迫对方概念空间

B、压迫我方概念空间

C、扩充对方概念空间

D、平衡我方概念空间

正确答案: A

3

辩论中第一个层次的对抗是()。

A、意义对抗

B、价值对抗

C、概念对抗

D、行为对抗

正确答案: C

4

用对方概念作为本方概念的基石,是最高包容性的对抗。() 正确答案:√

5

概念持平是指概念偏向于一方,且其内涵和外延均不可跨界。() 正确答案:×

杀人游戏(一)

1

辩论中,四位同学在首轮发言中,集体“装好人”,这反映出()。

A、角色感强

B、角色感不强

C、进入角色快

D、了解角色

正确答案: B

2

辩论中,4号同学坚持投给1号,造成平局,可能是由于()的原因。

A、判断正确

B、角色同一

标签:高考 辩论赛 异地 异地高考辩论赛3辩 辩论赛高考制度的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