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异地高考 > 正文

异地高考政策的利弊

时间:2017-05-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外地上大学好处多

高考填报志愿在即,除了个人兴趣,学习成绩外,很多考生也把求学地域作为填报志愿的考虑因素之一。本地求学诚然方便,至少能省却放假回家排队买票的烦恼,然而到外地上大学也有很多好处,且不说外地同样有很多出类拔萃或更适合考生本人的高校,在异地求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本地求学无法学到的东西。

外地上大学可以让我们学会独立。

从迈入大学校门的那刻起,也意味着我们要向父母18年来无微不至的呵护告别。在大学这段从稚嫩迈向成熟的道路上,一个有助于走向独立、锻炼自我的客观环境与独立的自觉意识同样重要。经常有北京本地的考生上大学后周周乃至天天往家跑,还不忘抱回一堆脏衣服。不是因为学校没有宿舍,也不是因为宿舍楼里没有水池或洗衣机,而是因为离家太近,难以摆脱依赖父母的习惯。而到外地上学,我们可以第一次学会不在父母的安排下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第一次懂得不用父母督促也要用功读书,从独自选购各种生活必需品到独自订购车票,课堂之外到处都是有关独立生活和全面发展的大课。

外地上大学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

长江的壮阔,华山的险峻,西湖的秀美,那些遥远的风景,也许那时就在学校门口,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家乡之外祖国各地的壮美山河。外地上大学不但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更有机会接触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并学会与他们和睦相处。从餐桌上了解各地的饮食习惯,从口音中了解各地文化的差异与多元。第一次,我们作为一个异乡者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学会适应、包容和礼让。

对于志愿填报而言,外地求学应该是一个“加分因素”。

只要不是依赖性过强的考生,如果此时正心仪着某所外地高校,就不该过多顾虑“背井离乡”的难处。“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温家宝总理近期曾贴切地形容求学的过程,而“行万里路”本身就与“读万卷书”相辅相成。赴外地上大学,本身就是对自身意志的磨练,年轻人理应在广阔天地中把求学之路走得更远。

篇二:俞敏洪谈中国教育的弊端

俞敏洪谈中国教育的弊端

文章来源: 理论网 [作者:记者:程冠军] 发布时间:13-03-05

课外活动太少导致孩子网瘾

谈到孩子的网瘾问题,俞敏洪说,中国的学校课外活动较少,学生的身心压力得不到释放。中国的孩子需要放松,上网是最放松的办法,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孩子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因此他们相对孤僻,导致他们和同学或朋友打交道的能力较低。这样,孩子上网以后就容易形成网瘾。美国的网络比中国发达得多,但是孩子上网的习惯却相对较小,原因是他们的课外活动很多,很丰富。像社区之间组织互相比赛什么的,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几个运动场,而在中国,一个城市都没有几个。实际上,中国面向孩子全身心发展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政府把资金稍微倾斜一下就能解决,我们有的政府大楼盖的那么高,如果把造政府大楼一半的钱拿出来,一个城市至少增能加十个体育场。

异地高考只会增加矛盾

谈到异地高考问题,俞敏洪说,异地高考不是解决问题是的方法,实际上是增加矛盾。我这次提的提案就是异地高考问题,我认为异地高考不是解决中国教育资源公平的办法。解决教育资源公平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不需要异地高考,只要全国统考。全国统考意味着学生到什么地方考都是一样的,通考以后这个学生可以公平考到任何地方去。第二,全国最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必须按照考生比例平均分配。比如,如果湖南报考北大的考生占全国考生的百分之五,那么北京大学百分之五名额就应该分配到湖南,这样湖南人民就不会抢着跑到北京来高考了。

如何解决教育公平

谈到教育公平问题,俞敏洪举了三个例子。一是用分数来录取学生制度;二是小学升初中的择优考试弊端;三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弊端。

他指出,当前,有人批评唯分数论,但现在如果取消了分数来论其他的条件的话,会带来巨大的作弊行为。在中国的诚信体系以及社会结构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用分数来录取学生也是唯一的办法。如果用别的方法的话,北京大学录取的可能就全是领导的孩子了。

小学升初中的择优考试弊端。如果说,现在初中升高中还需要中考的话,但如果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也需要考试,也需要分数划分好学校差学校的话,对中国大部分老百姓是特别不公平的。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弊端。比如说,在一个城市有60所小学,这60所小学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分配的资源必须是绝对公平的,否则领导干部的孩子都进了优秀的中学,老百姓就根本进不去。

俞敏洪强调,教育公平问题不是可以一天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体制问题、制度问题,只能慢慢来。解决教育公平关键是要建立透明的制度体系,让百姓监督。这才是我们终极的追求目标。

篇三:朱琳 教育政策与教育发展

教育政策与教育发展(考试作业)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美术学131班 姓名:朱琳

学号: 13330123 时间:2014年4月14日

考核要求(就某教育问题,了解解决该问题的政策,并做政策评论,如果没有现成政策,试着或提出政策方案建议)字数不少于2000字。

顾名思义,13年暑假,我高考后的第一个暑假。当时,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去当了小学暑假辅导站的班主任。但之后遇到的一些种种事情,令我深思许久,久久不能释怀。例如,有次上课给他们聊感恩,讲到了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们也感触挺深的,便开始积极的和我进行互动。有个男孩的话语让我心痛了好久,他说:“我已经五年木有见过我爸爸妈妈啦!”

我突然意识到了我们那边的现状,河南,一个封闭的人口大省,被逼无奈啊。后来经了解才知道,他的父母很伟大,一直考虑他的上学,异地高考的阻碍使得他们不能带着孩子留在上海,要为自己的孩子铺路,于是,世界上又多了那么个留守儿童,唉,异地高考导致的教育不公真心害人啊!(虽然我这个学生还是小学,但问题已折射出来。)

近些年来,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外地追求高考的愿望更加强烈,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于是异地高考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公平相关问题不断涌现。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必然有些子女会到城里。他们随父母进城,要和当地孩子一样,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后,他们高中阶段考试怎么办,大学阶段怎么办?

于是,一系列有关异地高考的政策不断涌现。例如,在2010年12月启动的国家教改试点中,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试点,进行试点的地区是山东、湖南、重庆三个地区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截至2012年11月30日,北京最新出台的政策显示,外地户籍考生暂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

如今,异地高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换言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无法绕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这些大城市正是异地学生聚焦的场所,异地人口聚集的城市。

在北京,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2009学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

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读完一部分课程后,不得不忍痛离开北京、离开家人,回原籍读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学生在北京难以升学,尤其是难以参加高考。

而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已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很快就面临中考问题,如果中高考问题不解决,这些孩子将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学,产生新的留守儿童问题。

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异地高考”这个议论了两年多的问题,在2011年两会上颇有“拨云见日”的迹象。同时,这个极具统筹性质的改革之举也让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契机。

在上海,公布最新异地高考政策,居住证积分达规定值有望在沪高考。 上海市政府法制办昨日发布消息,上海就《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上海拟对居住证进行“积分制”管理,持《居住证》A证的人员,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中考、高(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异地高考政策的利弊)考。这是四大直辖市中,首个对异地高考予以正式回应的城市。

上海居住证分C证和A证两类,只要在沪居住半年以上者就可以获得C证,但要取得A证不仅需要1年以上的居住年限,还需要达到规定的积分。C证持有人子女只能在上海就读中职学校,无权在沪高考,只有持A证者的子女才能就地高考。亦即只要父母积分不够,随迁子女就将丧失在沪高考的权利。由于上海明确规定只有缴纳社保才能获得居住证,上海也成为第一个在拟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中对随迁子女家长的社保缴纳情况作出明确要求的省市。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在上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参加上海市社会保险,且积分达到规定分值的境内来沪人员,可以申请办理《居住证》A证,积分未达到规定分值的人员可以申请办理《居住证》C证。《居住证》积分制,是指通过设置指标体系,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的分值,积分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等指标组成。指标体系由市人社局会同发展改革、教育、卫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制定并调整公布。

“异地高考”出台过渡、暂行或试行方案,体现出各地积极探索的态度,但也说明这是当地政府正在寻找平衡点。此时,地方在推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开放导致了高考移民或本地户籍人口的不满情绪问题,也可随时对“门槛”进行调整。即使未提出试行或暂行方案的地区,也可能会根据推行程度来调整具体的门槛。这些门槛设置,就包括学籍、父母身份和报考学校层次等。这背后是流动人口的多少,以及教育资源的差别和权衡高考移民的问题。

但好多政策仍然牵扯着教育不公的问题,引起好多人的不满。因为,对于大多数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来讲,那些门槛无疑是太高啦,大多数子女还是不能参加高考,进而导致一系列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正如《老梁观世界》中老梁所言, 开放异地高考,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升学问题,让非户籍地考生享有与本地考生相同的高考资格,使更多外来务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享受父母务工所在地的教育资源,让非户籍地考生享有与本地考生相同的高考资格。《异地高考“破冰”》

但由此,也加大了城市的压力,影响了本地生源的利益,所以矛盾百出。而且在招生分配方面,仍然有太多的不公存在,虽参加高考,但录取希望渺茫,因为生源地有照顾,录取比例超级高。事实上,异地高考是个无底洞,实施起来没完没了啦,利弊皆有,继续发展吧!

期望有一天,异地高考政策完美呈现,还那些无辜的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明天(类似我的那个小男孩学生),我还是很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还大家一个教育公平的世界。中国教育,加油,期待你的成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人生!

标签:高考 利弊 异地 异地高考的最新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