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移民 > 正文

阿提拉移民

时间:2017-05-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何新读史札记1

何新读史札记(1)

2014-10-29何新

字号:小中大

历史哲学与历史辩证法

(2009.3)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金刚经》

【关于历史真实性】

真实的历史本身,是充满矛盾与纷争的,历史事件无一不在时间中消逝。

书面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

书面历史,涉及著作者及所属利益集团的控制,对于任何历史事件都可以从非常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作出解释。

利益与需要决定历史思考与解释。

所以,所谓“真实的”、“客观的”书面历史,只是某种相对性而已。绝对真实、客观的书面历史,并不存在。

【关于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之目的,是对于历史现象作出系统化的解释。没有基于总的哲学(因果性关系)理念的系统理解,是不可能做到的。

历史哲学之根本问题有二:

(1)人类的选择自由与选择失败(必然性)。

(2)历史解释成为系统化体系,依据什么原理、理论、哲学。

【关于历史辩证法】

辩证法的实质是归谬法和反证论法。

历史自身发展,也是一种归谬和反证的论法。

在历史中,貌似肯定地建立一个形态、一个概念、一个命题,例如一个帝国,一个王朝,一个制度;但是历史演进的结果,最终总是转向这个形态、这个概念、这个命题的反面,即否定(矛 盾)和非存在,表现为帝国、王朝和制度的最终颠覆、解体,以至归化于虚无。历史中无恒久可言。对于历史,千年如一瞬。因此这个发展进程,就仿佛是一种反证和归谬,这就是黑格尔所 谓“历史之辩证法。”

历史的进步总是表现为矛盾、分裂,对立化和对抗局面的发生。

但这种对抗并不是终极状态,矛盾的消解和平衡终归会出现。新的平衡局面出现,往往就意味着历史的向前和进步。即:正题、反题(矛盾、分裂、对立化、对抗)、合题(平衡与综合)。

只是由于人类与人性的愚蠢,历史中的任何微小进步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包括无量人血与生命的代价。所以言历史无情。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

物为刍狗。

【百年以来国人对本国历史误解殊多】

百年以来,中国历史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微观问题上成就巨大,应用了近代经济学、社会学和人文学的方法,成果累累。

但由于理论认知浅薄,在宏观问题上,谬说甚多。例如关于中国历史的诸多总体性解说,大体以胡说八道居多。如长期封建论、奴隶制度论,停滞不前论、封闭文化论等。这些误解摧毁国民 之自信心,以为中国历史一直落后于西方历史,导致对中国古代历史文明的种种困惑。

真实的历史规律不是主观臆造和解释的产物,而是从历史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中自内向外导出,即被发现的。

所谓中国历史的“超稳态”(千年不变的)叙事,纯属建立于历史无知性之上的主观臆想。

【中国知识界对于世界历史仍处于基本无知的水平】

对于世界历史,中国人特别是知识界基本无知。我说的知识界包括那种专业的世界历史研究者。诸多史著,不过是基于对西人著作翻译及效颦的低俗解读而已。

建国后作为主流的“五阶段论”所描述的世界历史进程及规律,及据以构造的世界历史体系谬说殊多。

而现在的主流历史体系,则也是模仿剑桥模版而构筑的另一套伪世界史体系。

例如目前大学中讲授的关于早期希腊、罗马的历史,关于欧洲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基本都是伪史。

【西人编撰的主流世界史基本是伪史】

例如西人所乐于神吹、许多洗脑国人也乐于顶礼膜拜所谓的希腊罗马帝国。

国人想象之希腊历史悉为妄说,余已有书论。要害是希腊本非国族之名,而是一泛地域之名,其中心不在爱琴海西之雅典,而在地中海东岸之小亚细亚。所谓古希腊文化,实即小亚细亚地区 的古代文明。荷马、泰勒斯等众多

篇二:现代保加利亚人Y染色体多样性:他们的祖先的新线索

现代保加利亚人Y染色体多样性:他们的祖先的新线索

摘要

保加利亚人对我们而言是个陌生的人群,通过了解现代保加利亚人的生活现状及Y染色体多样性,来追溯保加利亚人祖先的踪迹,揭开其血统来源的神秘面纱。

Y染色体(Y chromosome)是决定生物个体性别的性染色体的一种。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较小的y染色体。在雄性是异质型的性决定的生物中,雄性所具有的而雌性所没有的那条性染色体叫Y染色体。对哺乳类来说,它含有SRY基因,能够触发睾丸的发生,因此决定了雄性性状。人类的Y染色体中包含约6千万个碱基对。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由亲代中的雄性传递给子代中的雄性(即由父亲传递给儿子),因此在Y染色体上留下了基因的族谱,Y-DNA分析现在已应用于家族历史的研究。

保加利亚人 (Bulgarians) 东南欧保加利亚的人口占多数的民族。 有765万人(1978),约占全国人口的86%。属于欧 罗巴人种巴尔干类型,含有蒙古人种成分。使用保加利亚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有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信教者多为东正教徒,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天主教。

保加利亚人简介

风俗习惯

保加利亚历史悠久,风俗习惯独特多样。

服饰礼仪

保加利亚人一般在穿戴上不十分讲究,他们的原则是简朴实惠。其经常穿着的服装是衬衫,短袖衫等,西服多在正规场合穿用。各地区的民族服装有一定差别。女子服饰有四种。保加利亚人在服饰上强调内外有别。在家主张随便一些,在外则要求庄重一些。在办公室或在街上行走时,一般要求穿外衣。

仪态礼仪

保加利亚人很注意自身的修养。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强调姿态端

保加利亚人

正和端庄,即便在家中,也不能太随便,尤其是有长辈和客人在场时更是强

此。当然,年轻人有较大的自由灵活性,往往表现较随便,但随便之中并不失分寸。在保加利亚流行OK手势和V手势。前者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再伸出其它三指,表示赞扬和允诺之意。

相见礼仪

保加利亚人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施握手礼。亲朋好友相见,

一般施拥抱礼和亲吻礼。保加利亚女子对特别尊敬的男子,一般施屈膝礼,并同时伸手给对方,以便对方施吻手礼。

餐饮礼仪

保加利亚人用餐一般用活动的或一边固定在墙上的折叠桌。就餐座位有严格

规定。靠火炉最里边的位置为上座,是家中长者之位。长者旁是其妻子座位,然后才是儿子,儿媳的座位。保加利亚人一般以午餐为主,早晚餐比较简单。主食是面包和烤饼,米饭为调剂品。

喜丧礼仪

保加利亚人将结婚看作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而予以高度重视,故其婚礼先定的

吉日达五天之多,举办的仪式也名目繁多。从星期四到第二周的星期一,婚礼仪式一个接一个,极具风格。在农村,婚礼前一天,由一位腰扎三角巾的人到全村邀客,被邀者要对着酒壶吸一口酒。

商务礼仪

在保加利亚坐车,一般都会让客人坐到司机旁的位置上,以便让客人更清晰

地欣赏一路上的风光。参观浏览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乱丢烟头,并注意不要对着军事设施,政府机构和黑海海岸拍照。

旅游礼仪

保加利亚工商界人士在初次见面时,一般要互换名片,他们时间观念较强,

约会准时到达,因此,与保加利亚人交往,要准时赴约。保加利亚工商界人士对外国商人友好热情,他们作出决策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对此应有耐心。同时他们往往希望降低进口商品价格

主要禁忌

保加利亚信奉东正教的居民约占人口总数的26%,土耳其人大多数信奉伊斯

兰教,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和新教。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它们是不吉利的。 社交习俗

保加利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保加利亚人爽快,幽默乐观讲实在;

生活上面较简朴,一般不重穿和戴;

人人酷爱玫瑰花,象征智慧传情爱;

“点头”意表“不同意”,“摇头”“同意”莫见外;

礼节礼仪有传统,文明礼貌传万代。

起源研究 经过现代人的考证,保加利亚人(保加尔人)起源于中亚地区。因为史籍记

载的非常不完整所以他们的起源并不是很清楚。最早提到保加利亚人这个名词的是约丹尼斯的《哥特史》,但更早的时候托勒密、马尔西林努斯曾提到过“Rha”,亦即保加利亚人的土地。

20世纪初期的学者们根据一些罗马或拜占庭的语焉不详的记载认为保加利

亚人可能与土耳其人的远祖有关。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帕尔米拉人的后代,因为罗马时期的帕尔米拉人曾短暂的统治过这个地区。

但是, 现在这个理论被完全否定。现代人根据考古证据发现保加利亚人与匈

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属于西突厥语族中匈奴种的欧诺古尔部落,他们是特里格斯人和乌提各尔人的近亲。在公元2世纪前后,他们由于所处中亚地区的寒冷,所以一部分保加利亚人迁移到了里海域黑海之间的广阔土地之间。在这里他们安定下来,并开始进入了军事贵族制的时期,这些人分成了几个军事贵族集团进行联盟统治,与此同时开始出现了崇拜太阳神和战神的宗教组织。

可不久以后,由于罗马与波斯的战争,亚美尼亚人渗透了过来,这批人在公

元351年以后就渐渐与亚美尼亚人融和了。 在4世纪左右,匈人进入中亚及多瑙河流域,保加利亚人被最先征服,后来这些保加利亚人就跟随着匈人的脚步一起

西进。在西进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保加利亚人挣脱了匈人的统治,迁徙到了多瑙河下游乌克兰顿涅茨克附近以及库班河谷,这里原本是斯拉夫人的居住地。这里有斯拉夫三部落,即温登、安登、截成三部落,在这里保加利亚人做为奴隶和斯拉夫人一直和平生活到6世纪中期。

而另一部份在阿提拉的帝国崩溃后,由幼子埃尔纳克带领而建立新的匈人国

家,后面的历史因为极度缺乏史料就不进行研究了。6世纪中期斯拉夫诸部落的保加利亚人被阿瓦尔人控制,随着阿瓦尔人进入了今天保加利亚,至此,保加利亚人移民结束。

研究保加利亚人祖先的线索

为了更好地定义的保加利亚父系基因池的结构和起源,我们已经研究了在808保加利亚男性的Y染色体变异。高分辨率双等位基因标记基因分型和最翔实的单倍群内分析STR变化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在现代保加利亚的Y染色体基因库主要指西方欧亚单倍型类群?40%属于单倍群E-V13和I-M423,和20%的R-M17。单倍群共同在中东(J和G)和在西方南亚(R-L23 *)发生频率分别为19%和5%,分别。单倍群C,N

和Q,独特的阿尔泰和中亚突厥语的人口,发生频率仅为1.5%,可以忽略不计。 主成分分析组保加利亚与欧洲人群中,除了中亚突厥语组和西南亚洲人群。在国内,遗传变异结构在西欧,中欧和东欧的保加利亚巴尔干山脉已经渗透到人类运动。

沿袭分析提供了以下有趣的结果:

(一)R-L23 *后冰河时期以来在保加利亚东部

(一)单倍群E-V13从那里扩大养殖的到来后,在保加利亚有一个石器时代;

(三)单倍型类群J-M241可能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农民从最早的网站黑海沿岸向西扩张。就整体而言,在最近的历史研究,这表明大量的原保加利亚输入保加利亚当代人,我们的数据表明,一个共同的父系祖先之间的原保加利亚和阿尔泰和中亚突厥语的人口要么根本不存在,或者是微不足道的。

材料与方法

样品采集基因808的DNA样本共从无关保加利亚男性。所有这些给了知情

同意书,并提供个人家谱资料的采样之前。其父亲是保加利亚血统,并在该国出生的只有个人被纳入研究范围。

样品是那些先前线粒体DNA变异[24]研究的一个子集。按照保加利亚全面

的人类学研究[26]我们的样品分类根据前行政区划(1999年之前)的国家(图1)。因此,基于父亲的发祥地信息,样品739被明确分配到的九个省份的保加利亚,即:布尔加斯(N = 45),哈斯科沃(N = 41),洛维奇(N = 62),蒙大拿州之一(N = 80),普罗夫迪夫(N = 159),拉兹格勒(N = 21),索非亚市(N = 59),索菲亚省(N = 257),瓦尔纳(N = 15)。

图1

保加利亚地图概述前行政省份内样品进行分配。为了查明表征保加利亚男性基因库的单倍型类群中,我们分析了75个双等位基因标记。标记M89和M9在所有样品进行了分析,签名单倍群的标记和子单倍型类群(参见图2系统发育),在一个分层的方式进行分析。

他们进行基因分型分层顺序,继最新的Y染色体亲缘关系[27]。 YAP铝插入扩增片段大小的检测分析,而所有其他标记基因PCR / RFLP,PCR / DHPLC分析或直接测序(表S1)。单倍群进行标记的Y染色体联盟[28]中提出的基于突变的命名规则。

图2

亲缘关系和各前者省份和保加利亚作为一个整体的Y染色体单倍群频率。单体型,主要是进行样品属于I-M423单倍群E-V13,J-M241,R-M458,R-L23 *,R-U106和R-U152。以下的17个Y-STR基因座:DYS19,DYS385 A / B,DYS389I/II,DYS390,DYS391,DYS392,DYS393,DYS437,DYS438,DYS439,DYS448,DYS456,DYS458,DYS635和Y-GATA H4使用多重扩增AmpFl / STR?Filer的试剂盒(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和ABI 310遗传分析仪使用GeneMapper软件读取。

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CA)进行产生二维图显示保加利亚和其他人群之间的关系,确定Y染色体单倍群频率。使用Excel通过XLSTAT添加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

结果与讨论

保加利亚最普遍的单倍型类群I-M423(20.2%)和E-V13(18.1%)。它们代表了原地,近流行的I-P37和E-M78在东南欧的子分支,分别为[34],[43]。第三频率是常见的欧亚类群R-M17,发现17.5%的保加利亚人,其中42.9%属于欧洲具体的R-M458子分支[36]。单倍群R-L23 *,欧亚西部的东部分支,R-M269单倍型类群[37],涉及5.2%的保加利亚人,占近一半的M269派生Y染色体父系祖先。下一步的频率是HG-M253(4.3%),占大部分的类群I-M170个人在北欧[44],[45]。其次是两个J-M172的子分支,即J-M241和J-M530,观察的频率分别为3.8%和2.4%,分别。

系统发育上的终端单倍型类群的其余部分窝藏频率值小于2%。保加利亚在

篇三:世界史中古史复习要点

世界史名词解释(经典完全版)

(creature)在此之前耶稣并不存在。比如约圣经的约翰福音14:28中,耶稣说:「因为父是比我大的。」。(that the father is "greater than I")等经文都是阿里乌教派的理论基础。但是另有学者认为圣父,圣子,圣灵是完全相同的不仅仅是相似。神存在与三个人(person)中间(圣父,圣子,圣灵)但是实质是 (one substance)一致的。他提出圣子基督不完全是神,与圣父不同性不同体,由上帝所造,因而次于圣父,圣灵则更次于圣子。他还反对教会占有财产,尤其是占有大量田产。其主张得到不少教徒和教士拥护,了教会内部的严重分歧。325帝国边境地区的哥。6~7世纪间逐渐消失。

世界史名词解释(经典完全版)

一:民族大迁徙时期

1、奥古斯丁: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

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以前,爱好世俗文艺,对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刻的研究,曾担任文学、修辞学教师。在这之后,他痛侮为世俗文艺引入歧途,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在这些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可算作代表作,包含不少哲学论述。

6、阿提拉:(453年),古代欧亚

《出使匈奴王廷记》“身材矮小,公元434他的两个侄子阿提拉和布莱达便436年,阿提拉无情地谋杀了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了向西进军。然而后来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了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欧洲历史中更富传奇性。

2、汪达尔人:古罗马帝国时代欧洲生活在北欧的落

后的日尔曼民族之一,他们被当时的罗马人认为是“蛮族”。从公元3世纪开始,欧洲的各日尔曼民族在匈奴人西侵的挤压下开始向西欧迁移,这就是西欧历史上著名的“日尔曼人入侵”,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公元6世纪。日尔曼人持续的入侵逐渐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公元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该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兵焚掠两星期(6月2日—16 汪11、2世纪蒙 无法控

3.亚得里亚堡之战:

4.波伊提乌,执政官及作家,著有《哲学的慰籍》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约在524年去世。 5.阿里乌斯派:阿里乌斯教派(Arianism)是由一位亚历山大里亚的基督教牧师所阿里乌斯(Arius)(AD250——336)提出。其争论的焦点就是圣三一理论。阿里乌斯认为耶稣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神,而是三一中较低的一位。圣父和圣子并不会一直在一起。耶稣(the son)是被圣父(the father)创造出来的一个创造物

7.《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于公元98

年完成,详细记述了西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物质文化生活。书中描述了日耳曼人的特征及生活状况和宗教信仰状况。当时已有阶级分化,出现了贵族、自由人、释放奴隶和奴隶。

二:东亚部分

1、三韩:古代(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

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 三

世界史名词解释(经典完全版)

韩后来被新罗所统一。三韩存在时期有时也被称作“朝鲜前三国时代”。 “韩”在韩语中是“伟大”或“领袖”的意思,与“可汗”同源。大韩民国的国名中就含有这个“韩”字。 前108年,卫满朝鲜灭亡,辰国一词在典籍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三韩。 到4世纪马韩已被南下的百济所统治。辰韩被新罗吸收,弁韩则演化成伽倻后又被新罗吸收。 三韩被认为是城邦式的松散联盟。城邦的统治阶级被认为是政治和萨满教的混合体。每个城邦都有其自身的统治者,但无证据表明世袭制度的存在。 辰韩沿用了辰国的“辰”字。 弁韩的另一个称呼“弁辰”也使用“辰”这个字。另外马韩的统治者在一段时间称自己为辰王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 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由54个城邦构成。大致位于全罗道,忠清道和京畿道。后来百济统一马韩。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城邦组成。其中的一个城邦后来吸收了其它城邦发展成新罗。 弁韩由12个城邦组成,发展成伽倻后被新罗吸收。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

舟等学者,在研究朝鲜语音和汉语音韵的基础上,以方块字组合,一音节占一字,创立表音文字。

4、部民制: 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产生于4

世纪末,大化改新后被废除。部是皇室和贵族占有的奴隶集体,一般冠以主人名、职业名,种类有田部、部曲、品部等。大和国统治集团的奴隶人数众多,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部民主要来自被征服者、中国和朝鲜的移民,战俘和罪犯较少。这些人只能用于赠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取部民制,

2.田柴科:10世纪上半期,弓裔部将王建杀裔称王,

建立高丽王朝,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976年,国家实行土地清查,登记全国耕地和山林,收归国有,然后将一部分土地和山林按等级分给文武百官和士兵,称为百官,以至府兵、闲人),为公田,12世,他的实行,确立了国家5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

?1592年(壬辰年,中国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国的行动受阻,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6.律令制:未找到

7.不输不入:庄园“不输不入”化 庄园除了以“神

田”、“寺田”等不输租田为基础形成的外,原则上都是输租庄园,即庄园主必须从征收庄民的年贡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田租上交国家,并且在初期,庄民还被国家课以临时杂役等“国役”,庄园土地的调查权(“检田权”)也属于国衙,国衙的检田使和征税吏等各种“国使”有权进入庄园(“入部”)进行检田、收租和征调劳力。马克思说:“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庄园主不能独占地租而必须把它分给国衙一部分,说明直至乎安前期庄园尚不具有完全私有地的性质。 从9世纪起,贵族庄园主开始争取自己的庄园不输租化。他们借助自己的权势,设种种口实向政府申请庄园免租。政府一旦批准;便发放可不输租的“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这种手续称“立券庄号”,获

3.训民正音:(????)为一拼音文字.1444

年李氏朝鲜世宗李祹命学者郑麟趾等创制。又称谚文,今多称韩文、韩古尔。原有28字,其中元音字母17个,子音字母11个。韩国古代使用汉字表记,文言分离。古代唯士大夫可习汉文,于此平民多文盲。相传三国末年薛聪藉汉字音义标注朝鲜文字,创吏读文字,此外尚有乡札、口诀等以汉字表记朝鲜语的方法,但这些由于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汉文。李氏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深感汉字对于文化传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达本国语音之文字,故特设谚文局,召郑麟趾、成三问、申叔

世界史名词解释(经典完全版)

得不输租特权的庄园称“官省符庄”。这种庄园出现于今世纪中叶。10世纪以后,庄园主又开始力争获得“不入”特权。“不入”原来仅指国衙检田使等不得进入庄园,后来它的涵义扩大到不承认政府在庄园里拥有司法权和警察权。其结果,取得不输租权、杂役免除权、不入权的庄园便完全排除了国衙的一切干涉,庄园主获得了统治庄园的一切权力,变为领主,庄园则成为他的私人领地。不输不入庄园自公元11世纪起迅速增多,至公元12世纪在日本各地已经到处皆是。

天的汉语文字系统一样是单一的。不过,日语的文字系统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状态。大约在公元5世纪,日本人民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音节文字——假名(Kana)假名为日本独有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万叶假名等不同的表记法。日本虽有自身的语言,却苦于没有纪录的方法,仅能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汉字传入之后,日本以汉字为用,兴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自国语言,书写时则只能使用汉文。类似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之前,人们说话为白话文而书写则以文言文为主。

8.摄关政治:所谓“摄关政治”,是代替年幼天皇

或女帝执政的官职,简称“摄政”。通常由圣德太子这类皇族任职,八五八年藤原良房(八○四~八七二)成为清和天皇监护人,正是皇族以外的第一代实质“摄政”。

126但改革没有触动部民留学僧南渊请,他们带回隋唐

经济 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 ”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班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班田农民担负租庸调。租,即实物地租,受田每段交纳租稻2束2把。庸,是力役及其代纳物,凡50户充仕丁1人,50户负担仕丁1人之粮,1户交纳庸布1丈2尺,庸米5斗。调,征收的地方特产,分为田调、户调、付调。田调按土地面积征收。田1町征收绢1丈、絁2丈、布4丈。户调按户征收,其数量为“1 户赀布1丈2尺”。付调随各乡土特产征收。 政治 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新政权建立不久,为树立了中央集权的指导思想,天皇在大槻树下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649年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

9.院政: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由太上天皇(皈依佛门后

称法皇)亲掌国政的政治制度。始于1086年11月。白河天皇为抵制外戚藤原氏,让位于年仅8岁的堀河天皇而成为太上天皇,在居处建立院厅,国政大权悉归院厅。因院厅拥有摄政、关白以上的权威,受到为藤原氏压抑的贵族的支持。自1086年院厅建立至1192年(一说1185朝建立镰仓幕府,院政时代宣告结束。此后,院政虽仍断续出现,但已无实权。

10.幕府: 的府署。“幕”意指军队的帐幕,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始于用词; “幕府”。 (ばくふ)(Bakufu Politics)即为日本封建武士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自镰仓幕府以来,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 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共682年。

11.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刚刚传入日本的时候,

所有的日语均用汉字来书写,当时的日语文字系统和今

世界史名词解释(经典完全版)

里长治理。 “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均受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的影响。两者虽在形式上有差异,但其性质都是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647年,制定七色十三阶冠位。两年后又制定十九阶冠位。对于大夫以上的贵族赐予食封,以下的给予布帛,作为俸禄。 影响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评价关于大化改新后的社会性质,史学界主张不一。日本学者大都认为改新后的律令社会是奴隶社会的继续。因为大化改新后阶级关系没有没生变化,公民的沉重徭役负担,其性质与部民的负担并无不同。中国学者除少数人赞成日本学者的观点者外,大多认为大化改新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日本的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是参照隋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而制定的。性质基本一致,都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下的土地分配制度和租税制度。改新后国家对农民的关系是土地所有者对农民的剥削关系。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课以徭役,公民被束缚在口分田上,以臣属关系依附于国家。剩余的产品可以占为己有。所处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口的1/10

它维护了主权,防止了社会的分裂;它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

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2.伊克塔: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分割”。系指

阿拉伯帝国赐给行政和军事官员作为收入来源的土地。这种封地制称为伊克塔制。 伊斯兰教兴起初期,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和拜占廷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埃及等地后,“新领土”上王室、贵族的土地,阵亡者、逃亡者的土地,以及盐碱、沼泽荒地(即“死地”,al-Mawat)都被没收,成为“穆斯林大众的土地”。哈里发有权支亲信,以至嫔妃、宫女,伊克塔制。倭马亚王 拔斯王朝(750~1258),,,伊克塔并非具有封获得伊克塔的阿拉伯封建主有权,更不能世,而是委托代理人管理土地。 波斯人(布威希人)、

3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及统治政策

兰教神学家“乌莱马” 所解释的伊斯兰教法典“沙里阿”进行统治。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伊斯兰教最高教长,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中央政府有36个部。中央政府的首席大臣“瓦齐尔”名义上掌管各部,实际上只管理财政。他与军事部总督、宗教和司法部大臣、机要秘书兼情报大臣成为苏丹国家的 4根栋梁。 此外,还建立了行省制的地方统治体系,由穆斯林地方军事贵族掌权。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以突厥-阿富□人“四十大家族”为核心,他们占有大量的

阿提拉移民

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苏丹政权对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阶层广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尤其是强征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人民起义和教派运动不断爆发,民族、宗教及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军事采邑制的出现 德里苏丹统治印度时期,分封赏赐土地的规模更加扩大。苏丹将被征服的印度国土以“伊克

三、南亚部分

1.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

宗教之一。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

世界史名词解释(经典完全版)

塔”(军功田)和“瓦克夫”(清真寺教田)、 “伊纳姆”(伊斯兰教阿訇的终身赐及田)的形式封赐给有军功的穆斯林军事封建贵族及清真寺和阿訇,作为他们的军事封建采邑领地和教产。这时期主要盛行“伊克塔”军事采邑制,领有“伊克塔”的封建主称为“伊克塔达尔”,最大的“伊克塔达尔”叫作“穆克蒂”,封地多达一省甚至数省。最初,伊克塔达尔对其封地的占有只能终其一生,死后必须归还苏丹,苏丹国家保有收回和更换封地的权利。14世纪后期,菲罗兹沙·图格鲁克承认伊克塔为军事贵族的世袭私有领地。伊克塔达尔并不经营自己的领地,而是通过村社组织向租佃土地的农民征收赋税。

苏丹政府没有全部没收臣服的印度教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长占有的土地,他们仍可支配自己的领地,并享有豁免田赋的特权。从14世纪开始,尤其是在被征服后保持半独立地位的拉杰普特地区,中小封建主占有的世袭领地称为“柴明达尔”领地(柴明达尔制)。 农民向苏丹政府缴纳的田赋称为“卡拉吉”。旱田赋额占总产量的 1/3~2/3,水田占2/3。随着村社内部封建剥削关系的发展,村社内无社员权利的农民或外来户还受到村社头人征收特别税的剥削。

的压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此后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锡克教徒就占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现在,印度军队中有15%士兵为锡克教徒。

6.巴克提教派运动(虔信运动):未找到 7.阿巴克改革:未找到

8.试分析佛教在印度衰落的原因:见笔记 9.你如何看待:“佛教的命运正如基督教一样,在他们的故乡虽然衰落,但却向世界上其他地区广泛传播,成为中古世界的一大宗教势力”。(见笔记)

四、阿拉伯部分

1.伊斯兰:伊斯(平与安宁。

2.穆斯信奉伊斯人统称为“穆斯

)由麦加人穆罕默德(570,阿拉伯文??????)所复兴。公元七世曾经建立了倭马亚、

4.《沙恭达罗》: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

的七幕诗剧《沙恭达罗》中的女主人公,丈夫,跟其言归于好。

3公元613年,穆罕默德开始公开传教。麦加

622年,穆罕默德及其门徒被迫出走到麦加以200公里的麦地那,并考虑在那里建立神权国家。 伊斯兰教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徙志”,这是穆罕默德一生中的转折点。他在麦加只有少数的信徒,但在麦地那,伊斯兰教的力量得到迅速发展。穆罕默德依靠这支力量,与麦加贵族进行斗争。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

4.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 “什叶”,阿

拉伯语音译,意为“党人”、“派别”。又译作“十叶派”。什叶派是与逊尼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四大政治派别。“是伊斯兰教中除逊尼派外人数最多的一个教派。什叶派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作阿里派。与逊尼派相对。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并神化阿里与其后代为“伊玛目”,认为他们是“超人”、“受安拉保护,永不犯错误”的圣人,甚至高于穆罕默德。且认为末代伊玛目已隐遁,将以救世主(马赫迪)身份再现。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栽德派、伊斯玛

5.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后期,由鼻祖那纳克在印

度旁遮普创建。其教义提倡人人平等、友爱,强调现实,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同时也反对妇女戴面纱和幽居深闺等。锡克教的经典是《阿迪·格兰特》。 锡克教徒十分敬重该教的首领和祖师,尊称他们为“古鲁”,即“师尊”。锡克教从鼻祖那纳克开始,先后有10位师尊,之后的领导人不再获此称谓。从第六代师尊开始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尔王朝

标签:移民 提拉 阿提拉全面战争 移民 匈奴王阿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