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移民 > 正文

移民的种类

时间:2017-03-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移民的种类

  中国人的移民历史满打满算至少有两千多年了,当然这绝不仅仅包括汉族,其中最大规模就是南北朝和元朝时期。粗略划分起来,可以分成两个大时期,一是内陆移民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侵造成大量汉民南移,其中客家人称呼就是这么来的;二是沿海地区向外国(尤其是东南亚)移民,这类移民近百年来愈加发展壮大了。

  对于移民问题,可以从观念上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顺其自然”,甚至可以光宗耀祖,为国争光;另一类是“移民就是叛变祖国”,数典忘祖,必须划清界限。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以后者为主线,后三十年以前者为轴心,如今移民已经是深入千家万户的热门话题,但这两种心理纠结依然存在。

  笔者对于这个问题有许多观察,尤其对于北美华人社区最多了解,认为华人移民海外的动机和结果非常值得研究,这种研究可以为中国本身发展模式带来启发。为了容易让大家理解,在此特别总结出海外华人移民动机和结果的五个分类:

一,移民海外的中国人中最大多数属于亲属移民,他们因为有某种血缘关系申请到海外团聚,其中最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因为这些国家有关法律接收这种移民。另外,欧洲和南美国家也有中国移民,但法律越来越收紧。目前统计,美国华人大约有四百多万,其中二百万是近三十年来的华人移民和他们的后代。按照美国相关法律解释,这属于人道主义政策产生的。因此,这些移民中不是是穷人和文化程度很低的人群,到美国后会成为社会负担,但美国依然收留他们。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不接受这类移民的地区和国家。

二,海外留学移民是个比较新的人群,但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发展很快,这与科技市场需要是分不开的。美国H1签证使得越来越多毕业生从世界各国涌向美国硅谷地区,他们是最精英的人才,美国提供了就业机会等于收割了这些优秀“庄稼”,但同时也为他们的母国提供了发展机遇。这些人才在美国可以获得科技管理和市场经验,甚至可以带来资金,这点从中国海归人群中可以深入了解。但是,海归中情况不断变化,二十年前的那些科技尖子都是拿外国奖学金毕业的,而如今大多是父母给钱供养的,不论从学习能力到生活能力都存在很大差距。留在海外的那些人中,老一代留学生简朴认真,新一代人开放豪爽,但都存在着不适应美国社会文化的问题。唐人街是华人刚来美国的聚集地,在这里他们的思乡情得到某种满足,然而随着他们适应美国社会程度提高,他们逐步选择远离这个地方,甚至讨厌回到那里。许多留学生一毕业就不在

移民的种类

华人多的地方生活,因此更容易融入美国社会。

三,说到大家常常议论的“富人移民”争论最多,也争议最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投入出口加工产业的广东人是最早的富人移民例子,他们找到了销售渠道,积累了外汇收入,领到外国绿卡,然后回国以外商名义投资,受到各类优惠政策迎接,这很快就转染到了江浙地带,然后扩大到整个中国。按经济学道理讲,中国是个外汇管制国家,每出口一美元,出口商就获得七元人民币,因此,越出口多了国内流通的人民币也就越多,加上国家猛增印人民币,这些钱没处去了,最后都涌入到房地产市场进行“保值”。这么做的人越来越多,房地产就成了“增值机器”。这造成出口商不断加大产能出口,拼命打价格战,让中国产品在海外越来越便宜,结果美国政府老是要求人民币调高汇率。这么一来,那些手中有厂有房的中国人就意识到他们的资产按美元汇率计算越来越有价值了,于是就把国内房产卖掉,到海外购买房产,最后就成了富人移民。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只要中国外汇管制继续,这种移民就越来越多。

四,有一类移民很可耻,这就是“裸官移民”。有些官员收受了某些特殊利益,出卖国家人民利益获取了大笔财富,暗中转移到国外,购买房产和基金,把老婆孩子都送过去,自己继续在国内做官。目前,中国各地的地方官员身份十分复杂,有的是买官的,有的是基层民选的,有的是公务员提拔的,因此需要做大量的甄别和考察才有可能厘清这种混乱状况。当然,不等于所有裸官都是坏人,如果没有贪污而有国外亲人这是合法的。国家公布官员财产和是否亲属移民对于加强人民监督有重大意义。

五,最不起眼的是那些“非法移民”,这些人用各类途径来的外国,包括偷渡,潜逃,假结婚,旅游脱队等等手法,非法居留在外国。其中最多非法中国移民的国家有美国,俄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印尼,南非,澳大利亚等等,甚至一些南美洲和非洲国家也陆续传出非法移民与当地人纠纷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中自然现象,就像当年中国国内盲流汹涌一样,是内陆移民外延到海外的表现,无法是希望找到经济出路。这些人历尽千辛万苦,东躲西藏,卖力卖身,不断把外汇寄回给国内家人,也是对中国的一种贡献,大家不要刻意讽刺打压。

  笔者作为移民一员,对于各类移民的中国人都有着同情和感叹。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个大移民输出国家,移民为母国带来了很多好处,这包括将少人口压力,回馈资金,发展科技等等,尤其在东南亚国家形成了巨大华人经济和政治势力,功不可没。华侨是辛亥革命成功的有力支持者,是中国抗日的积极贡献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参与者,这些贡献都值得广大国人永远赞美称颂。虽然华侨中政治理念不同,党派不同,但都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其中也包括那些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华人学者。中国社会与文化正在经历迅猛发展,不断新陈代谢,华侨为此提供了新的思想血液和养分,国内同胞不应因此谩骂。鲁迅是海归,胡适也是海归,他们代表了这种新思想的生命力,在新世纪中还会有更多的海内外华人学者提供这种文化生命力,让我们坦然接受这种历史发展方式吧。

移民的种类

1970 年代以来,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传统华侨社会的转型,华侨落地生根,归化于当地,构成当地多元民族之一的华族①; 二是 1970 年代以来,中国人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国际移民。这些新移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集中于发达国家,改变了以往中国人以东南亚为传统移民目的地的布局,为传统的海外华人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本文讨论的国际移民和中国新移民界定如下:

1. 国际移民 ( International Migrant) 。联合国人口司 (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和世界移民组织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对“国际移民”的定义为: 跨越国界的常久性人口空间移动。在统计移民数量时,以非出生于居住国为标准。何为“常久性”,则各国标准不一,从 1 -12 个月均有。参照以上定义,本文的 “中国新移民”,指 1970 年代以来从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地区移居国外并长住一年以上者; 但不包括政府所派遣的外事人员。

2.中国新移民 ( New Chinese internationalmigrant) 。此指 “1970 年代以后迁往外国的中国移民,包括从香港、台湾和澳门移居外国的新移民”。笔者不主张用“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时限标志。即使在中国大陆,闽、粤等地较多的海外移民活动亦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早于改革开放开始的 1978 年。在移民活动定义上,我们说明其“跨国”流动的性质,因为移民活动可以是国内、区域内的活动,亦可以是国际间的跨国流动。

一、中国产生国际移民潮的原因

中国国际移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移民大潮的组成部分。二战以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与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而带动国际移民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其主流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在 1970 年 -1995 年间,西方发达国家净接纳 3500 万移民,占其合并人口增长的 28%。根据国际移民组织 ( IOM) 发表的 《2003 年全球移民报告》,全球移民的数量由 1975 年的 8400 万增加至 2000 年的 1. 75 亿。该组织预测,到2050 年,移民人数可能升至 2. 3 亿。当国际移民活动日渐活跃时,无论对移出国还是移入国,其经济、社会、文化及政治政策所受到的冲击将越来越大。近 30 年来中国的国际移民成为二战以来全球移民热潮的组成部分。然而,就中国国际移民活动得以实现而言,尚有其特定的内外因素。

在 1949 年 -1978 年间,中国被迫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主要通过香港进行,出国人员基本上限于公务出国,持续数百年的对外移民活动基本停止。1978 年以后,中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允许国民因私出国,乃至移民国外。

推动中国大陆人口移民海外的政策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开放和鼓励留学的政策,二是地方政府鼓励对外移民,一些地方官员乃至同情和默认非法移民。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从 1978 年 -2002 年底,中国大陆共有 58 万多人出国留学,85%- 90% 是自费留学者,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58万多的留学人员,只有 15 万多回国,这些回国的留学人员大多数是公费出国留学者。1990 年代中期以前,留学生回归率很低,绝大部分留学人员,尤其是自费留学人员都留在当地国。如广东某著名高校,从 1978 年到 1995 年,共有 218 人自费留学,无一回国①。在 1980 年代后期,中国政府曾经广泛讨论过留学人员逾期不归导致的“脑力资源流失” ( brain drain) 问题,但无力控制留学人员不归的趋势。之后转变为以“在海外储备人才”为由,于 1993 年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实际上是放任留学人员留居海外。在留学期间,中国留学生通常都申请到家属陪读,因此,40 多万出国留学不归者连同其家属,数量可达 60 万-70 万人,绝大多数定居在发达国家。这些留学人员及其家属定居当地后,利用发达国家优待家庭团聚移民的政策,再申办各自的家庭成员移民,启动新一轮的亲属移民潮。台湾留学生主要在美国,他们及其家庭是在美台湾籍移民的主体。从 1960 年代中期到 1980 年代中期,将近 15 万台湾学生来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台湾大学是台湾省最好的大学,其理科学生赴美留学者高达 70% - 80%。在 1990 年代末以前,来自台湾的学生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大约 97%的台湾留学生将 F -1签证改为移民身份而在美定居②。来自香港的华人移民中,留学人员及其眷属也占多数。与大陆留学生相似,台港留学美国人员在定居美国后,也启动亲属移民连锁过程。两岸三地对留学人员定居国外的放任,导致大批学有所成的专业人员及其亲属成为移民。

中国大陆的地方政府鼓励海外移民的态度基于以下考虑: 移民可缓解当地的就业问题; 侨汇可解决当地人民的生计; 建立与国外的直接联系渠道; 吸引外资和推动本地经济的国际化。相对于中央政府全盘考虑对外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因素后而实行的移民政策,地方政府通常仅考虑本地的经济利益。“出去一个人,富了一家子; 出去 10 个人,富了一村子。”这是某些地方官员,尤其是县、乡、村官员的普遍想法③。2000 年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多次重申要严厉打击非法移民活动,但因没有地方官员、尤其是基层地方官员的积极配合而收效甚微。根据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海外移民最大输出地的福州地区的调查,近 20 年,福州地区海外移民的数量达 70万-80 万,非正式渠道出国的占 40% -50%,约 60 万人集中在美国。这些移民包括大批镇、村干部④。在广东江门地区、浙江温州地区,基层干部参与移民的状况也相当普遍。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重视利用海外华人的经济力量和智力资源以及华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桥梁作用,通过《归侨和侨眷保护法》,在法规上给予华侨及其眷属特别的照顾,给予有成就的华侨华人特别的荣誉。政府对华侨的重视和移民后经济上改善的前景刺激了移民活动,成为华侨则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提升。因此,在中国大陆,能移民海外通常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起点。

吸引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外因主要是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和吸引专门人材,逐渐淡化原有移民政策的种族色彩,放宽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移民流入的限制。美国被称为“移民所建的国家”和 “移民天堂”,是世界绝大部分移民的最终目的地。就移民所追求的个人发展空间而言,美国社会所提供的机会确实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美国领事馆都充斥移民申请者的原因。从 1950 年代到 1989 年,美国接受的外来移民约为 1800 万,包括 300 万根据 1986 年特赦法令赦免的非法移民。其中,1970 年-1989 年将近 1200 万,是前 20 年的两倍①。1950 年代进入美国的 250 万移民中,2/3 以上来自欧洲,而在 1980 年代进入美国的 730 万移民中,80% 则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20 世纪末,美国人口中有 5000 万人是移民,也即总人口的 20%并非在美国出生②。

对中国移民而言,1965 年美国对中国移民政策的变化,是导致中国国际移民潮发生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1965 年美国实行的新移民法,直接受惠于 1950 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民权运动的勃兴。美国民权运动在 1960 年代初以后如火如荼发展,以反种族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这场运动得到了包括不少白人、尤其是受国籍歧视的南欧白人在内的各种族人民的响应,席卷全美各地各阶层。1964 年,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正式申明美国国内各族裔,无论其肤色如何,均应享有平等权利,美国联邦政府有权以法律行为保障这种平等权利。民权法案的种族平等原则也落实于移民法的修改上。1924 年美国制定的移民法规定的移民配额,是根据1890 年美国人口的国籍比例给予各国的移民额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以西北欧后裔为主的美国种族比例,其结果是 94% 的移民配额给予了北欧和西欧国家。1965 年的移民法取消了该项规定,改为给予西半球以外的每个国家 2 万名的移民配额,无论其种族和国籍如何。该移民法规定移民美国的两种优先原则: 一是美国公民家庭团聚; 二是美国需要的专业人材。

1965 年以来实施的美国新移民法虽然对各国一视同仁,但1960 年代以后,欧洲经济繁荣,乐意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并不多,主要受惠者是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特别是中国人。民权运动的宗旨是为了消除对美国国内有色人种在法规上的歧视和社会偏见,但民权运动导致美国移民法律的改变,使数以千万计的非欧洲白人移民涌入美国。美国有色人种数量急遽增长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盎格鲁·萨克逊人种和文化理念为主导的美国族群结构和社会思潮。美国种族多元化导致的文化多元化,使著名的政治学者亨廷顿深感美国的以“英语、基督教、新教价值观”为要素的 “美国核心文化”遭到致命的威胁。他甚至认为,多元文化主义与西方文明和美国信条之间的冲突是西方的美国的“一场真正的冲突”③。

1965 年以来,美国新移民法的实施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各非白人族群移民美国的热潮。根据新移民法,美国发出的移民签证分六种优先: 美国公民的未婚子女 ( 占签证配额 20%) ; 美国永久居民的配偶和未婚子女 (占 26%) ; 美国公民的已婚子女 ( 占 10%) ; 美国公民的兄弟姐妹 ( 占 24%) ; 有出色才能的专门人材 ( 占 10%) ; 熟练劳工和一般劳工 ( 占 10%) 。根据以上规定,家庭团聚配额的比例占 80%,专门人材等占 20%。此外,美国公民的父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移民美国不受配额限制,美国公民的直系亲属短期来美,也不受配额限制①。移民美国的中国人也主要是这两类,即前来美国实现家庭团聚者和留学生群体。后者也促进前者的移民,即以专门人材身份留美,再以家庭团聚为由,申请更多的人移民美国。1965 年的移民法案中,给中国的移民配额为 2 万人,另有 600 名移民配额给香港人。由于当时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给中国的配额主要为台湾人和自称是来自大陆的香港人享用。在新移民条例颁布前一年,从大陆、港台来的中国移民仅为 4769 名,但新移民条例颁布后的 1966 年,这一数字增加 2. 7 倍。在 1979 年,华人移民已达 28391 人,主要是来自港台。在来自亚洲的移民中,华人移民仅次于菲律宾和南韩②。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美国政府另外给中国大陆20000 名移民配额。因此,给中国人的配额每年总共40600 名。在 1990 年 11 月 19 日老布什总统签署的移民法中,1992 -1994 年会计年度美国给全球移民的配额为 46. 5 万,也给予香港作为一个国家所享有的每年不超过2 万名的移民配额。但在1991 -1993 年会计年度,实际给香港居民移民配额每年1 万名③。此外,美国公民在中国的父母、子女以及中国难民尚有另外名额,不在给中国人的配额之内,这些额外名额可能高达正式名额的 10% -20%; 同时,来自其他国家的华人也不在此限④。除了移民配额以外,美国政府通常数年间就以各种理由给非法入境和滞留美国的人特赦,让他们有合法居留美国的身份。在社会生活中,美国境内的非法移民基本上有工作和谋生的空间。美国政府和社会对非法入境者的宽容态度,也使更多的偷渡美国的人看到在美国谋生的希望。

美国移民法的改变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大规模接受发展中国家移民的先河,也推动了以劳动力流动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化进程。此后,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和吸引专门人材,也逐渐淡化原有移民政策的种族和意识形态色彩,放宽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移民流入的限制,从而掀起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地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浪潮。经济全球化带动资金、信息、技术与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使国际移民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

虽然其主流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移民流动也与日俱增。在1970 年 - 1995 年间,西方发达国家净接纳 3500 万移民,占其人口增长的 28% ⑤。根据国际移民组织 ( IOM) 发表的 《2003 年全球移民报告》,全球移民的数量由 1975 年的 8400 万增加至 2000年的 1. 75 亿。到 2005 年,国际移民更达 1. 91 亿人。其中,1. 15 亿在发达国家,0. 75 亿在发展中国家。约 1/3 的移民是从一个发展中国家移居另外一个发展中国家⑥。

二、中国新移民的类型和特点

改革开放伊始,国门骤开,外资和外国人蜂拥而至,近 30 年来被封锁的发达富裕的西方和东亚展现在国人面前。同时,中国政府也逐步放宽出国限制,出国热蔚为时尚,大规模移民潮也随之而至,持续至今。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移民通常被称为新移民。在中国新移民潮中,东南亚并非移民的首选目的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 1990 年代中期,发达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标。随着1990 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对外国移民日趋严厉的限制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商民前往发展中国家寻求商机,并定居于当地。

依出国目的、途径和职业结构,中国新移民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移民是留学生。

台湾留学生开创由留学到移民的先河。从 1960 年代中期到 1980 年代中期,将近 15 万台湾学生来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据台湾 “侨委会”统计,截至 2000 年,在美台胞有 52. 9 万人。其中,留学移民占 41. 3%,工作移民占 30%,亲属团聚和投资移民分别居第三和第四位①。根据台湾“侨委会”2007 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海外台湾人约107 万,其中,定居美国者约 59 万,超过70%的人为大专文化以上者,有硕士、博士学位者占 35%②。中国大陆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虽迟于台湾,但其数量很快就后来居上。近年来,留学规模有增无减,迄2006 年,中国大陆留学人员数量已超百万,连同其出国眷属,以留学渠道移民国外的中国大陆人总数当在 100 万以上。留学成为中国人移民国外的主渠道之一,为古今中外独一无二。无论大陆或港台,中国留学人员主要前往发达国家,尤其以北美为最。

第二类移民为非熟练劳动力,他们主要以亲属团聚理由申请定居身份,少部分人则选择非法途径前往海外定居。

非熟练劳动力移民也主要前往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申请亲属移民不但是为了尽可能利用很多发达国家优先家庭团聚的签证原则,而且华人重视家庭、宗族的传统也使他们乐于承担为其他家庭成员申请移民海外的责任。在 1980 年代,有 84. 5% 的来自大陆的美籍华人为父母申请移民美国,是美国各类移民中最积极为父母申请移民的③。一旦父母来美,就开始申请他们的其他子女前来团聚。根据美国移民条款,被批准来美国的移民的父母,可以携带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子女成年后,可以利用婚姻关系,再将配偶办来美国,然后再启动新的一轮申请配偶的父母移民。这种家庭连锁移民的结果是,一旦一个移民被批准定居美国,在今后数年或十来年间,会有一大批亲属有机会前往美国。我们在福州侨乡调查中发现,通常一个 1980 年代末定居美国的移民,可带出 20 来个亲友④。2002 年我们在纽约福州人聚居区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1970 年代定居美国的老华人,都带出数十个亲属。最多的一位是 1968 年定居美国的福清人,带出了 100 多位亲友⑤。通过婚姻关系出国的中国移民,也遍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非正式途径移民海外的中国人主要来自大陆,遍布于世界各地,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其数量无从统计,至少有数十万人。仅在美国,其数量便以 10 万计⑥。近 10 年来,中国移民也大量前往发展中国家,以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为最。尤其是定居于东南亚的中国移民,相当数量的人并没有取得合法移民身份。

第三类移民为商务移民,包括投资移民、驻外商务人员和各类商贩。

1990 年代中期以前,前往发达国家的中国投资移民主要来自港台。在 2000 年以前,将近 60 万的香港海外移民中,可能有 30%属于商业移民。据估计,从 1990 年代初到 1996 年,香港商业移民每年带出的资金在200 亿美元以上。以 1993 年到 1994 年正式移居加拿大的港人为例: 仅以商业移民为由进入加拿大的港人约 26000 人,占移民加拿大的 80000 港人的 1/3,其他类移民中也有一定比例的有相当强经济实力者在加投资。台湾的商业移民在移民中也占一定比例。至少占近年移民总数的 20%以上,尤以移加商业移民的比例最高。在 1993 -1994 年移居加拿大的台湾人中,商业移民约占60%①。199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大陆前往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移民数量增长较快,尤其在东南亚地区。1990 年代以后,中国大陆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制成品畅销于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工程承包数量激增,大量中国大陆的商贸人员随之前往世界各地,尤其涌入发展中国家。在东南亚,经营中国商品和从事与中国商务相关的行业,成为中国新移民谋生的主业。

第四类移民为劳务输出人员。

劳务输出人员有别于一般移民。大部分劳务人员在合同期满回国,少部分留居当地②。通常中国出国劳务人员的期限一般是两年,且常年保持增长趋势,可视为特殊移民群体。据国侨办网站 2007 年初报道,仅 2006 年 1 月至 10 月,通过劳务输出中介公司到境外打工的中国人就有27. 4 万,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75 万中国人在境外打工③。其中,在东南亚的合法中国劳务人员约 20 余万,非法打工者数量远超合法劳务人员。

无论是前往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新移民,其出国动机、教育程度、经济能力、职业结构与定居状况和老移民相比,均有较大不同。1950 年以前的海外中国移民,绝大多数来自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他们多为目不识丁、身无长物的贫困农民,仅能讲方言,为生活所迫,到海外谋生存。由于自身教育程度低、经济能力弱等原因,老移民通常定居于初到达的地区,与同乡抱团聚居,终老于彼。

和老移民相比,中国新移民具有学历高、有一定经济能力、流动性大和来自全国各地等特点。大陆新移民中则有相当大比例是高学历者,其本身就是社会的精英或潜在的精英。来自港台的新移民更是大部分都完成了高等教育。他们移民的动机并非谋生存,而是求发展。

新移民中的投资移民,在原居地就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其移民目的通常是寻求企业在异域的开拓。新移民中占较大比例的商贩,其本身通常也有一定的资产,才能在异域从事商贩活动,积累更大的资本。即使是来自农村地区的非熟练劳动力,通常也并非来自那些最贫困的家庭; 因为移民国外需要一定的费用、人脉关系和见识。其移民动机也是为了致富或谋求更好的生活。

由于绝大部分新移民出国的目的是为了求发展,他们多变动居住地,前往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国家或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专业人材,广受各发达国家欢迎。改变定居地,成为有能力的新移民的常态。新加坡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北美中国新移民专门人材,日本、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都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对占新移民较大比例的商贩而言,自然更是哪儿好入境、好赚钱就奔哪儿。尤其是前往发展中国家的新移民商贩,其流动性更大。进入缅甸的新移民,很多前往柬埔寨、老挝和泰国定居,或在数国间流动经商。在我们调查福建新移民的案例中,不少前几年在俄罗斯经商的新移民去年转到阿根廷和南非④。

东南亚的中国新移民也具有中国新移民的普遍特点。相对而言,东南亚新移民商贩比例大,其经济能力较好和流动性强的特点更为显著。其高学历者主要集中在新加坡,但有逐渐向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扩展的趋势。

1990 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新移民高度集中于发达国家。其后,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新移民日趋增多,尤其是前往东南亚地区。

老移民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和福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潮汕和闽南地区,讲各地方言。新移民则来自中国各省市区,基本上讲普通话。除港台外,大陆相对集中的新移民输出地为福建的福州地区、浙江的温州地区、辽宁和云南。福州新移民大部分前往美国,其次是日本、印尼和欧洲。温州新移民主要前往欧洲,温州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近十年来也有不少人前往美国。早期辽宁新移民主要前往美国,近年来大批前往欧洲。云南新移民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

三、华侨华人数量估算和分布

近 50 年来,华侨华人群体的绝对数量迅速增长。1950 年代初,中国政府对海外侨胞的数量估计为 1300 万 -1500 万人①,85% 以上集中在东南亚。虽然此后中国基本上停止了输出移民,数十万华侨华人也自愿或被迫回国; 但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作用,到 1980 年代初,华侨华人已增至 2000 万②。这个数据与台湾侨务会的估计大体相当,华侨华人仍高度集中在东南亚。

1980 年代初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的新移民潮,包括台港澳在内的中国新移民可达 1000 万以上。加上海外传统华人社会的自然增长率,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总数可能约有 4500 多万人。新移民中,有近 1/3 为来自港台和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此外,尚有数以 10 万计的投资移民,他们携资出洋,不同于孑然一身出洋的大部分老移民。新移民进入华人社会,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传统华侨华人社会的知识水平和经济能力。华侨华人历来重视教育,土生华人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过其父辈。

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1980 年代以前,东南亚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的 85%- 90%,但现今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比例降为 73%。

分布状况特点之一,是发达国家的移民激增。北美华侨华人多达 530 万,从 1980 年代以前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 4%增至 2007 年的近 12%。欧洲华侨华人从 1980 年代以前占华侨华人总数不足 1%增至 2007 年的近 5%。日本华社从 5 万多人增长至 70 万人,澳大利亚华社从 10 余万人增长至近 70 万人。南韩和南非均有数十万华侨华人。华侨华人聚居区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个国家,尤其近百年来中国移民鲜至的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各地,现在也出现了多个人口数以万计的华侨华人聚居区。

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到 2008 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约 4543 万。其中,东南亚有3348. 6 万,约占全球 4543 万华侨华人的 73. 5% 。到 2011 年,世界华侨华人总人数当在 5000 万左右。

无论是前往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新移民,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无证移民。他们或合法出入境但超期滞留,或无证出入他国,在各国移民处均无纪录,其数量无从统计。尤其是前往东南亚的中国新移民,超期滞留或越境前往者众多,且流动性大,更难以准确估计数量。为研究目的所需,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各类数据和信息,仍试图对中国新移民数量作一大体估计。

至 2007 -2008 年,中国新移民数量可能达 1030 万。其中,来自港台的约 160 -170 万,来自中国大陆的约 800 多万①。在大陆新移民中,100 余万来自福建省②。

结语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一直建立在利用华侨华人 ( 或海外同胞) 资源上。侨务资源是支撑改革开放的最主要动力之一,也即邓小平所说的: “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③

由于近 30 年超过 1000 万的中国新移民涌向海外,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已约5000 万,海外华资的总体经济实力和专门人才大增。今后10 年内,中国移民潮仍将继续,华侨华人数量可能增至 6000 万人以上。他们与中国大陆的合作,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来源:互联网

 柏思相伴,梦想成真

 公司地址:长沙市五一广场平和堂商务楼907

 移民专线:0731-84139223

 公司网址:

 微信号 :hnbocy

移民的种类

主要移民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受益人可在本国 做移民申请,也可在移民国境内从非移民身份调整成移民身份, 1、商业移民:种类很多,有投资移民、企业家移民、已建立生意移民 等等,要有足够的资金,有投资项目。

2、技术移民:有工作经历,有大 专以上的学历,雅思 分以上。3、亲属移民:在前往国有直系亲属,申请人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4、婚姻移民:建立真实的婚姻关系,申请人须能够证实婚姻关系的真 5、家庭移民:目的国的永久居民或公民有机会把他们的亲属移民到目的国来一起生活。

6、应聘移民:特殊能力者、杰出教授专家学者、国际公司多国业务主 管和经理人员的移民;高学历人员、能力杰出者的移民;技术人员、专业 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的移民。

美国移民包括(美国 2010 年最新移民分类) 1】职业移民 a、(EB1)杰出人才移民(各领域具有特殊能力者、杰出教授和专家、 跨国公司经理和业务主管): 、(EB2)专业人才移民(高学历并具有突出能力、具有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豁免条件者); c、(EB3)专业雇员移民(专业技术工、技术工、非技术工); d、(EB4)特别人才移民(国际组织退休雇员、宗教界领袖级人物); e、(EB5)商业投资移民(投资 50 100万美金,并创造 10 业岗位):2】亲属移民 a,(FB0)美国公民的配偶和未成年未婚子女以及成年美国公民的父 母亲; b,(FB1)美国公民的成年未婚子女及其子女; c,(FB2A)美国绿卡持有者的配偶和未成年未婚子女; d,(FB2B)美国绿卡持有者的成年未婚子女 ;(FB3)美国公民的已 婚子女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e,(FB4)美国公民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3】抽签移民抽签移民(Diversity Immigrants):(低移民率国家的移民) 日起,每年签发55,000 张移民签证,给那些美国移 民局长认为根据各项移民法规,其以往的移民率偏低的国家的国民。此类 移民每年一次由美国国务卿在指定日期内呈交申请书的申请人中随意抽 出。申请人一定要有中学教育程度或两年近期的熟练工作经验。

中国大陆不属于抽签移民的范围. 加拿大移民包括(2009 年加拿大移民局最新分类) 魁北克移民世界移民组织发布最新移民分析报告,中国公民主要的移民目的国主 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

标签:美国移民种类 加拿大移民种类 移民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