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移民 > 正文

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_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美术教育的目的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审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二、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农村中学根本不重视美术教育,也不配备专业的美术的教师,或者和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师只能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地画,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偏差,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学的美术教育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
  三、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为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要围绕发展的核心,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四、审美教育的实施
  1、重视美术教育,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并回归专业。
  2、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教育,以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美术教育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3、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路。
  4、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础应用和审美为前提,敢于整合一些功能单一、不适合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摒弃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标签:浅谈 审美 美术教育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