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应用文 > 正文

秦始皇陵墓【陵墓的光彩与伤痛】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厚葬,汉唐帝王的经国大事      厚葬之风,起于春秋。春秋战国时候列侯争霸、狼烟四起,王侯们为了让荣华富贵永远相伴左右,活着的时候就对死后陪葬什么、陪葬多少做出安排。一时间厚葬之风渐起,往后就愈刮愈烈。
  到了秦王朝,秦始皇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秦国空前地强大起来。可去日有限的恐慌让秦始皇对将来充满忧患。作为千古一帝,他早早地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直到公元前210年暴病身亡的时候,他的陵墓已经修建了三十七年。秦陵布局的恢宏,寝殿的奢华,墙垣的高大,丘家的气势,陪葬的丰厚,开了帝王厚葬的先河。
  可是把隆丧厚葬作为家国大事,已经是汉唐时代的事情了。西汉和大唐是中国历史上光彩惹眼的盛世,帝王们“事死如生”,从风水和堪舆的实际出发,以祈灵魂不灭、江山永固。隆丧厚葬形成了历史的别样风景。
  公元前202年的新年,刘邦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与他同室为伍而又生死相争的项羽,在乌江湍急的水流边,把身家性命交给了自己寒光闪闪的利剑,刘邦称帝的道路一马平川。农历的二月二日,在“万岁、万岁”排山倒海般的声浪中,他称帝建汉。想起五年前做关中王的那些日子,想起了前朝里的人物故事,泾水、渭水肥沃了的关中“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这样的气象和地脉让他向往得不得了。在公元前201年的新春到来之前,他迁都长安。刘邦要在龙岗福地的八百里秦川坐牢自己打下的江山。
  也就在这一年,刘邦开始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为自己修建寿陵,并且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件中心大事来打理。他希望刘姓天下长安、自己长寿,他把陵墓叫做长陵。长陵的陵园仿照都城长安建造,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内有豪华的寝殿、便殿。担心自己死后孤单,修墓的同时,他把有些势力的大姓人家迁徙到陵邑之中,让其将来供奉陵园。一时间长陵邑的人口将近八万。整整修了七年陵墓之后,他并不像自己的愿望那样长生不老,终究还是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后人们虔敬地在寝殿内设列了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完全跟生前的架势一样。他的陵冢位于陵园里偏西的位置,形状类似覆斗,为夯土迭筑而成,陵墓封土的底部和顶部平面都是长方形。底部东西153米、南北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5米,封土高33米。陵冢的下面是刘邦安寝的地宫,地宫里是“内梓棺、柏黄肠题凑,以次百官藏毕,其设四通羡门,容六车六马,皆藏之。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驽,设伏火”。“入梓棺时,皆珠襦玉匣,连以金缕。”刘盈即位后,工于心计而又阴阳其脸的母后吕雉很不满意儿子的软弱,以皇太后的身份代理了七年朝政。公元前188年,惠帝刘盈忧郁而死,葬身在父皇刘邦陵墓西边不远处的安陵。这时,吕后如鱼得水,开始以皇帝的身份称制,把大汉的江山掌控了八年之后,这个在中国历史上行使皇权的第一个女性走完了自己六十多年的路程。她左右天下的时候就像丈夫刘邦那样,在长陵陵园里修建自己的陵墓。坟冢的封土形状和丈夫的长陵相同。其封土底部东西150米、南北130米,硕部东西50米、南北30米,封土高近31米。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先后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100多位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和贵戚陪葬长陵,陪葬的墓群从陵园东门一直延伸到泾河岸边,东西长达七八公里。
  公元前180年,吕后专权的时代结束,大汉天下复归刘。刘邦和薄姬的儿子,惠帝刘盈同父异母的兄弟刘恒即位。刘恒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告诉身边的张释之,修建灞陵时“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主张“节葬”,并且把安葬自己的事情安排得非常细致,他布告天下:丧事传达后只需要服丧三天,三天后吏民都要脱去丧服。官府不得禁止百姓婚丧嫁娶、祭祀神灵、饮酒食肉。操持丧事的人员,都不需要穿戴丧服,不能发动百姓到皇宫里来哭丧。宫室中按礼应该哭丧的,每天白天和傍晚各放声哭上十五声,行礼结束后就停止,禁止在宫殿里擅自哭丧。下葬后,有关人员穿着大功(粗的熟麻布)的丧服十五日,换穿小功(较细的熟麻布)十四日,再换穿细麻布的丧服七日,随后就脱去丧服。厚葬的习俗似乎有了改变的可能,可是他死后,臣子们并没有按照要求节俭薄葬,还是违其遗嘱举家国之力厚葬。公元前156年刘启即位,他一方面继续着父亲开创的盛世,一方面细心地经营着自己将要葬身的阳陵。整个陵园占地近3000亩,墓葬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55米,高达32米,仅外葬坑就有一百多座。
  公元前140年刘彻隆重地埋葬了先皇之后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寿陵――茂陵。他在位五十四年,把自己的陵墓修了五十三年,茂陵成为中国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帝陵。到公元前87年安葬他时,当年开始建陵时栽在墓边的小树木都已合抱参天、浓荫蔽野。历史有时候吝惜它的笔墨,它没有告诉我们汉武帝时代一年全国的税赋收入有多少,可是它却告诉我们汉武帝每年把全国税赋收入的三分之一拿出来建造陵墓。《汉书?贡禹传》载:“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展藏之。”梓棺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以蛟龙鸾凤龟麟之象,世谓之蛟龙玉匣”。他的玉箱、玉杖和生前所读的杂经三十余卷,盛于金箱,也一并埋入。“武帝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陪葬武帝的有他宠爱的夫人李妍,有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李延年等,有卫青、霍去病、金日碑和霍光等。汉武帝入葬茂陵的时候,陵园殿堂、房屋等建筑的管理人员就达5000人。当时迁徙到茂陵邑的人口近二十八万,其繁华当如长安街市。茂陵建筑规模,修建时间,陪葬的奇珍异宝,当属汉陵之最。陵墓的外部全用夯土筑成,形似覆斗,显得庄严稳重。现在我们实地勘测,陵高47米,顶部东西长40米,南北宽36;墓冢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墙垣遗址东西431米,南北415米,城基宽6米。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当上了皇帝。在霍光、桑弘羊的辅佐之下,年仅八岁的他居然把皇帝当得像模像样。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年少就暂缓了修建陵墓的事情,直到他二十一岁猝死的时候,陵墓已经修了十三年之久,他的丧事由霍光主持,墓室中金银珠玉,应有尽有。
  后来,宣帝刘询的杜陵修建了二十五年,元帝刘爽的渭陵修建了十六年,成帝刘骜的延陵修建了二十六年,哀帝刘欣的义陵修建了六年。
  公元前1年,哀帝去世,王莽迎立年仅九岁的刘衍为帝,即汉平帝。当时太皇太后临朝,王莽秉政。三年后王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刚满十二岁的平帝。时间仅仅过去两年,王莽便毒死了刘衍。这回,王莽以老丈人的身份把自己的女婿和兴盛了二百一十四年西汉王朝匆匆埋葬。
  需要说明的是,西汉帝王的丧葬习俗夯实了中国丧葬文化的基础。西汉王朝二百一十四年里,十 一位皇帝在治理家国的时候,把修建陵墓当作一件中心政事。他们修建陵墓的时间累计起来,居然长达二百年之久。这十一位皇帝除汉文帝刘恒葬于西安霸陵、汉宣帝刘询葬于长安杜陵外,其他九位帝王的陵墓及其皇后均成对排列,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东由今高陵县和泾阳县交界处的景帝阳陵起,西至兴平市境内的武帝茂陵,东西一线,绵延百里。其中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都因陵而置邑,依次东西排列在咸阳塬上,因此人们称这里为“五陵原”。
  在一千年之后,晚唐诗人唐彦谦在一个深秋的下午走过五陵原,面对垒垒坟丘,禁不住慨叹:“长陵高阙此安刘,?葬累累尽列侯。”
  一转身,从汉平帝刘衍身亡到唐高祖李渊称帝,六百一十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乱哄哄的魏晋六朝之变和各色人等很快都化作了尘埃,时间到了大唐。
  定都长安之后的某一天,高祖李渊前往华清池沐浴,随从的有内史侍郎封伦等一杆子人马。当他们经过秦始皇陵的时候,李渊给封伦说道:以前的帝王,耗费百姓很大的精力,费尽府库的银两,建造起山陵,这有什么好处呀。封伦揣摩皇帝的心思,回答道:上行下效,好像迎风而动的苇草。从秦汉开始帝王厚葬,百姓纷纷效仿。可是那些藏有珍宝的丘冢,都被人挖开了。如果死而不知,厚葬只是浪费,假如灵魂有知,陵墓被挖开岂不更加伤痛。李渊很是赏识,顺便说:从今往后,自上而下,一律薄葬。
  扭转厚葬的习俗似乎有了指望。可实情并非李渊所愿。
  公元635年的5月,李渊身患风疾,下诏:“既殡之后,皇帝宜于别所视军国大事。其服轻重,悉从汉制,以日易月。其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一个月后李渊驾崩长安,当时虞世南上奏:“汉天子即位即营陵山,远者五十余年,今以数月之间为数十年之功,于人力有所不逮。”李世民马不停蹄地为父亲修建陵墓,父皇为大唐开疆拓土、功高如天,怎么能潦草下葬呢?他没有完全按照父亲的旨意办事,仍然修建了面积达十几万平方的陵园,半年之后很隆重地把父亲埋葬在献陵。还建立了功臣国戚陪葬皇陵的唐代丧葬制度,下达了《赐功臣密戚墓地东园秘器诏》,提出:从今往后,有功之臣死亡之后,赐葬在献陵左侧,并且优待葬事。从此,大唐皇陵的陪葬模式以国家意志的方式形成。
  634年的盛夏,长孙皇后陪同李世民去九成宫(在今陕西省麟游县)消夏避暑时,身染疾病,636年的6月,长孙皇后在弥留之际给李世民交代了她的后事:务必依山而葬,不要另起坟丘,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李世民后来在长孙皇后的碑文上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蠼山(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埋葬长孙皇后的昭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数十日而毕”。虽然这样的葬事开,创了大唐以山为陵的先例,太宗也似乎遵从了皇后的遗愿而俭约安葬。可是后来的情形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昭陵从埋葬长孙皇后直到埋葬李世民的十三年时间里,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建造。昭陵以九蠼山的主峰为陵,地处泾河之阴、渭水之阳,南与秦岭遥相对望,山峰两侧沟壑纵横。按照《唐会要?议陵》的说法,昭陵的玄宫建造在九蠼山主峰南坡的山腰上,“深七十五丈为元宫,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仞,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顶上亦起游殿。文德皇后即元宫后,有五重石门,其门外于双栈道上起舍”。其实,李世民说俭约薄葬的真正用意在于让那些盗掘墓葬的人收了心思,以便大唐的皇陵不再遭受“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取玉匣,金缕骼骨并尽”的尴尬际遇。事实上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周长六十公里,占地面积达到三十万亩,陪葬墓近二百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园。
  649年李世民驾崩之后,他的第九个儿子李治继位。到了660年,李治身患疾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委武后参决奏事。命运给武则天掌控天下的梦想露出了一线曙光。683年,李治深感心力交瘁,体不能支,留下遗诏:“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陵园制度,务从俭约。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当年的12月27日高宗驾崩。武则天即刻命人选择了梁山作为高宗的墓地加紧营造。因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因而得名乾陵。当时动用的兵士和民工共计超过20万,经日夜施工,用了十个多月完成了主体工程,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陕西省乾县境内)作为陵冢。梁山主峰挺拔俊秀、山势巍然,乾陵的寝宫深凿于此。主峰的南面有一对相对较低的山峰,东西对称,浑圆似乳。由它的东南方向远望,乾陵宛然一位仰卧在关中大地上的睡美人,自然生动,绝妙无比。684年9月武则天把李治安葬在乾陵。实际上,武则天并没有遵从李治的遗诏而薄葬,相反她厚葬李治,乾陵的周长也达到四十公里。与秦陵、茂陵一样,武则天给乾陵中陪葬了卷帙浩繁的文史典籍、精妙绝伦的稀世器皿、令人叹为观止的绫罗绸缎、三彩陶俑,陵墓规格并不比李世民的昭陵低多少。
  此后经历了六年的风风雨雨,690年的10月16日,武则天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武周王朝,名正言顺地做上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而乾陵的修建仍在继续进行,二十二年后,时间到了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逝才停止了乾陵的建设。武则天死后,又给乾陵中陪葬了难以计数的金、银、铜等制成的各类礼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还有大量的陶、瓷、琉璃、玻璃等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品。
  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在684年登上皇位,可是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自己的母亲给废黜了。十一年后武则天归西,中宗复位,天下重归李唐,李显又做了五年皇帝。710年中毒身亡,葬在凤凰山上(今陕西省富平县)的定陵,先后有七、八个皇室贵戚陪葬。李显死后,李唐朝廷的权力纷争一刻也没有停息,李显的弟弟睿宗李旦做了三年皇帝就把皇位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716李旦崩于长安。已经当了三年皇帝的唐明皇把父亲的陵墓桥陵选择在渭北的丰山(今陕西省蒲城县)之上,以丰山主峰为陵冢,凿开山腹修建地下墓室以放置棺椁,墓道内全部用石条填塞,陵墓占地二十九顷九十亩,陵园的陵户超过了400人。
  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整治吏治,尽力革除武周时代的弊政,大唐显现出了中兴的景象。714年,他告诫朝廷官员:“坟墓茔域,务遵简俭;凡诸送终之具,并不得以金银为饰,如有违者,先决杖一百……”这大概是要求下官的制度,与皇室无关。时间很快到了729年,这年12月的某一天,唐明皇来到了尖山(今陕西省蒲城县),见金粟山冈有龙翔凤翥之势,随即告诉左右:“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得奉先陵,不忘孝敬矣。”三十三年后唐明皇驾崩葬身泰陵,玄宫建于山腹,泰陵陵园占地仍然有两顷四十八亩。   后来的肃宗李亨葬在了建陵、代宗李豫葬在了元陵。德宗李适登基之后,在798年对先皇的八个陵墓(献陵、昭陵、乾陵、定陵、泰陵、桥陵、元陵、建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加上后来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僖宗李儇等帝王的墓葬,唐代的十八座帝王陵墓,像游龙一样蜿蜒在关中北部乾县至蒲城县150公里长的北山一带,它们在区位上恰好形成了以唐都长安为中心,以102度向渭北方向铺设展开的扇面。这些陵园都依照长安城的风格建造,由大量的礼制建筑组成了规模壮观的建筑群,在四门之外和司马道两侧还设列众多的石雕。每一座帝陵都有庞大的陪葬墓群和精美的随葬物品,大部分陵墓的厨长都在20公里以上。
  直到907年,天下易主。至此,290年的大唐江山里共有十九位帝王把一个帝国的秘密和自己身后的命运托付给关中大地,清代诗人张鹏翮在经过李世民昭陵的时候,就惊愕慨叹:“行人欲问昭陵迹,尽在岚浮翠涌中。”
  魏文帝曹丕曾经深思帝王的处心积虑和盗墓的肆无忌惮,临终的时候告诉后人: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的确厚葬而诱发的盗掘,从来就没有因为江山的易主而稍有停歇。帝王葬身的黄土,为保守一个王朝的最后秘密经过了几多的无奈和叹息。
  
  掘墓的三方“力量”
  
  “耕地诫侵连冢土”,老百姓种庄稼的时候都担心撞上别人的墓土,当权者更是处心积虑地禁绝盗挖陵墓的行为。汉代颁发了“发墓者诛、窃盗者刑”的律令,唐代也对盗掘墓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以处分。可是厚葬引发的掘发墓葬行为并没有因此而偃旗息鼓,盗墓者总是以各种理由把手伸向历史的深处,再高贵的亡灵也被盗墓的利器搅扰过。公开堂皇的官府掘发,野蛮暴戾的乱世匪祸和不见天日的民间盗墓总是在远去的光阴里涌动跌宕。
  
  吕后、曹操和武则天的心思
  
  天日下的官府挖墓行为一开始就堂而皇之。
  为了惩罚政治对手,吕后称制之后,公开命令汉军盗掘南越王赵佗的先人墓地,把自己的蚀限泼洒到一个亡者的身上,成为官府掘墓的第一人。
  在秦末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虎争天下而不可开交的时候,远离中央政权的南越王赵佗也在番禺兴风作浪、浑水摸鱼,自立为南越武王。高祖刘邦平定了天下之后,因为久经战乱,国力赢弱,就把心思用在恢复国计民生上面,没有更多的精力顾及赵佗的割据之事。甚至还以非常大气的态度容忍了赵佗在岭南的武装割据,派遣陆贾出使南越。陆贾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曾劝说刘邦读《诗》、《书》而“文武并用”。带着高祖的重托,陆贾到了南越之后,代表朝廷姿态很高,承认了赵佗“南越王”的地位,但要求他能够安定百越,并且确保岭南和平安定。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陆贾这次出使南越,曾威胁过赵佗:“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此后,赵佗也的确安宁了一阵子。吕后专制后,有意隔闭孤立南越。赵佗认为这是长沙王故意调拨的结果,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干脆自称南越武帝经营自己的天下,随后又发兵长沙。这下子惹火了本来就不安分的吕后,吕后对赵佗的憎恨可想而知,于是就委人盗烧了赵佗在真定(今河北石家庄)的先人墓地,又派遣周灶率军出击南越。因为气候不适,汉军越岭困难,双方在南岭一线相持了一年有余,赵佗变得越发得意起来。过了几年,汉文帝执政,他非常不满吕后的治政策略,换了一副面孔对待南越,并给赵佗采用了一系列怀柔政策。他特意保护被吕后糟蹋了的赵佗的先人墓地,给墓地设置了邑守,还要在每年的四时八节祭祀。慢慢地,赵佗的心意有所回转,这时候汉文帝刘盈抓住机会,派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这回陆贾带去了文帝言辞灼灼、亲和感人的一封信。果然,赵佗回心转意,表示愿意废去帝号,臣服中央政权。可当时赵佗在解释自己称帝的原因时说:“又闻高后尽诛佗宗族,掘烧先人冢,以故自弃……”
  盗墓虽早在春秋时期就很盛行,可一直都是偷偷摸摸的勾当。而真正把挖墓当作增加国家财力,公开有组织来干的是曹操。
  三国的舞台上,枭雄熙熙攘攘。常年战争不断,军力衰弱。建立魏国之后,曹操也心急如焚,倡导俭约,发动士兵垦荒种田以弥补军需,同时又想尽法子提升国力,他把目光放在了先人们带到地下的财富上。在200年时,袁绍发兵进攻许昌,讨伐曹操,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代表袁绍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就斥责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盗掘墓葬,致使“无骸不露”。在《太平御览》中记载着:“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阳萧条……发冢取衣盖形。”大概古墓葬及其主人的凄惨遭遇触动过曹操,或者他心里认为这种行为不怎么光彩,或者担心日后自己也露骨荒野。在218年,他颁布命令,要求死后把他埋在贫瘠的土地上,不起坟丘,不种树木。一年以后,他还亲自准备了自己人殓的衣服,并嘱咐:如果自己死了,马上入殓,不得以金银珠宝一类的器物陪葬。曹操死后出殡的当天,魏文帝曹丕把邺城的七十二个城门全部开大,七十二具棺材从四面八方的城门中出来,抬向不同的墓地,谁也不知道曹操在那一具棺材里,这团历史的疑云一直飘荡至今。
  和曹操不同的是,三国时孙吴政权组织的公开挖墓,却是为了寻找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三国志》记载,吴人为了给孙坚建庙,挖开了长沙王吴芮的墓冢。把墓子挖开后,吴芮的容貌和生前一样,衣服依然完好。那已经是吴芮下葬四百年以后的事情了。《太平御览》中记录:吴景帝的时候,为了“取板”、“治城”,就发动军队挖掘墓葬。“后发一大冢,内有重?,石扉皆枢转开闭。……破其棺,棺中有人,鬓已斑白,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有白玉璧三十枚籍尸,兵人举出死人以倚冢壁……两耳及鼻中有黄金如枣。”显然,举兵挖墓是孙吴政权所为。
  虽然掘墓的行为历来为朝廷禁绝,可是公开的官掘行为并没有因为乱世三国的结束而风平液静。
  时间到了684年,武则天刚刚临朝称制、大权。在握。不久,李勤的孙子徐敬业(当时在柳州做司马)和被贬为临海丞的长安主簿骆宾王等人就在扬州聚集起兵,他们对武则天废黜李显不满,要求匡复李显的帝位。李?原叫徐懋功,随高祖李渊出生入死,功绩显赫,619年高祖赐予皇姓,是高祖、太宗、高宗的三朝元老,荣辱不衰。669年李勤死亡的时暌,高宗李治就哀痛不已,七天都没有上朝理政,甚至在埋葬李?的当天,高宗亲自到未央宫送灵,望着渐渐远去的灵柩,高宗为这位忠心不二的大唐忠臣悲泣失声。这回他的孙子徐敬:业却要反武了。武则天看了《讨武?檄》后虽然叹赏骆宾王的才情,可她万万不会容忍这么有才的人和一个三朝元老的后人联合起来向她的政权叫板。一方面,派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30万镇压。另一方面,她要像吕后那样狠狠地惩罚自己的反对力量。于是下 令:“追肖0李敬业祖考官爵,发冢斫棺,复姓徐氏。”陪葬昭陵的李?墓很快就被挖开,至于挖开陵墓后,武则天怎样惩罚这位已故的先朝老臣,历史没有用笔墨回答。后来中宗李显复位后,很不满母亲的残暴,下令追复了李?家族的官位,将陪葬在昭陵的李?陵墓重新修葺,对李?的衣冠再葬。
  政治惩罚、求财和取材的官掘似乎结束了,大唐的后代皇帝总要隔三岔五地修复先人的陵墓。从此,公开下令挖掘墓葬的事情结束了。可是往后的情形还是让人颇费思量。
  743年阳春三月的某一天,长安城东边的长乐坡举行着盛大的漕运建成通航庆典。当天广运潭畔人山人海,欢庆的妇女穿戴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皇室的乐班演奏着激情飞扬的宫廷乐曲。广运渠中樯桅连绵,二三百艘汴、宋的船只载着当地的土特产前来朝贡。那会儿,玄宗皇帝高兴得不得了,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韦坚一会儿献上了不同地方的特产,一会儿又捧上了各地美食。一个浩大的惠民工程终于建成了,玄宗当然喜气萦怀。然而,《旧唐书》却记下了一个细节:“坚始凿潭,多坏民冢墓,起江、淮,至长安,公私骚然。”
  很快到了唐德宗建中年间,镇海节度使韩混在长江下游建城造船的时候,又“朝令夕办,去城数十里内,先贤丘墓,多令毁废”。
  兴国安邦,或许盘踞了帝王的整个心眼,而在实施一个民生工程和军事工程的时候,他们哪里还会在意几个重大项目去毁灭一个或者几个陵墓呢。
  
  董卓、黄巢和温韬们的行径
  
  乱世的风雨里,匪帮流寇的盗墓更是嚣张和明目张胆。汉末和唐末是历史上的两个乱世,军阀武装割据,群雄连年冲突不断。战乱中不但涌现了一些后来影响历史流向的风云人物,相应地,也有一些军事势力和地方势力出于军需和政治仇恨疯狂掘墓的事件。
  公元前154年,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率兵二十万发动吴楚之乱。汉景帝刘启平定了叛军之后,颁布诏书指责叛军:抢劫平民百姓,滥杀无辜,烧毁民众家园,挖掘祖坟,实在暴虐到了极点。此事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之后,王莽专政,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民众起义愈演愈烈,各种势力粉墨登场,称霸一方,西汉陷入混乱的泥潭之中。这时候,一支兴起于今山东东部的农民起义军走进了历史的舞台。这支军队用赤色染眉,示别于政府军,被称为赤眉军。公元18年赤眉军在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其中主要力量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因此以口头传令为主。赤眉军的发展壮大已经对王莽政权构成威胁,22年王莽派出王匡、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惨遭挫败,赤眉军得到迅速发展。23年,更始皇帝刘玄即位并攻入长安,赤眉军先是愿意顺从于更始,但双方很快就再度开战。25年赤眉军兵分两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别率领,进攻关中,这毕竟是一支在特殊时期形成的义军,军纪和素养可想而知。进入长安城后,他们劫财夺宝,虏暴吏民,城中粮食很快消耗净尽。是年9月,赤眉军来至4咸阳塬上,挖掘了汉帝诸陵,取其宝货。《汉书》的《王莽传》记述了当时的情形:“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城中无行人。宗庙原陵皆发掘。惟灞陵、杜陵完。”士兵们在挖开汉武帝茂陵后惊异于茂陵的宏大奢华,几万士卒如囊中取物,搬运了20多天,可茂陵“陵中物仍不能减半”。此时,距汉武帝刘彻死亡仅仅一百一十二年。在获得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之后,赤眉军情绪高涨。几个月后,他们向西挺进,寻找出路。12月底,在进发阳城、番须的途中,遭遇了地方割据势力的顽强抵抗,又遇到暴风雪的袭击阻挠,军需给养断缺,有不少士卒饿病相加,死身路途。赤眉军开始军心涣散,锐气大减,无奈之下,只有折返长安附近。这一回,赤眉军实施了更大规模的掘陵行动,咸阳塬上的西汉帝陵无一幸免。《后汉书?刘盆子传》对这次的行动记载得比较详尽。赤眉军不但“发掘诸陵,取其宝货”。凡他们发掘过的墓葬,“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让吕后永远想不到的是,二百一十五年前,她命人挖掘南越王赵陀的先人墓地,这回却轮到她的墓地被人挖了。更为有意思的是赤眉军挖开了她的陵墓,不但抢劫了陪葬的金银玉饰,还在她身上泄愤,就纷纷“污辱吕后尸”。这已经是她入土下葬二百零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赤眉军挖掘西汉帝王陵墓的事件过去了一百九十多年,时间到了东汉末年。
  由陇西发达起来的土匪豪强――董卓,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羁绊,现在已经有能量改变历史的细节了。董卓认为,是肥饶的关中给秦并吞六国和西汉的强盛提供了支撑。在公元190年,他挟持献帝迁都长安。为了防止随迁的官员和百姓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盗掘了洛阳周围的古墓葬,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变得千疮百孔、一片废墟。后来,曹操在《薤露行》中描写了当年的景象:“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191年,董卓下令自己的义子一吕布掘发西汉皇陵。这一回,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更是逃也无处。和赤眉军一样,吕布的士卒仍然疯狂无忧地攫取茂陵的异物珍宝。在劫取财物的同时,吕布一直留意着一样东西:能让哑巴开口的仙丹妙药,这是董卓交代给他的一项特殊任务。董卓的一个孙女生性聪颖、惹人喜爱,可就是不能开口说话。董卓早就听说,汉武帝的陵墓中陪葬着能医治百病的方子和药物。吕布自然不敢马虎,细心寻找,甚至还掘发了陪葬在茂陵以东的霍去病墓,可依然无果而终。董卓很是失望,先是呵斥吕布,随后又命人扒掉了武帝的金缕玉衣泄愤。吕布早就不满董卓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的习惯,两年以后,在司徒王允的煽动下吕布杀掉了满身匪气的董卓。
  近六百年的时间又过去了,唐代末年依旧混乱不堪。
  盐商家庭出身的黄巢,善于骑射,稍通笔墨,虽然进士不第,却以一副英雄气概走进气息奄奄的大唐。875年,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人起兵。之后,很快就攻陷郓州(今山东郓城),攻破沂州。公元880年11月占领东都洛阳,第二年就兵临长安城下,唐僖宗携带家眷及少数侍从仓皇而逃。黄巢轻而易举地建立了一个农民政权,国号“大齐”。大齐政权很容易地建立,黄巢紧张了多年的神经马上得到缓释,他便过上了日日斗酒、夜夜笙歌的日子。那时,唐代地方豪强已经悄然集结起了武装力量准备进攻长安,当唐军攻到城下的时候,这回却是黄巢率部仓皇逃跑。黄巢的部队逃到咸阳时已成强弩之末。部队粮饷不足,军心不稳,黄巢充满了对帝王的愤恨,下令掘陵。鉴于汉武帝茂陵几百年前已经被赤眉军和吕布洗劫过,黄巢只留下小部分士卒掘发茂陵。虽然茂陵历经洗劫,而黄巢的手下仍然顺当地挖开了汉武帝的陵墓,但是后有唐军追击,慌乱中竟然没有力量把已经由地宫中搬出来的玉器金银带走,致使器物四散荒野。那时,黄巢把宝押在了乾陵,命三十多万人 掘发位于梁山的武则天乾陵。黄巢的军队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怎耐乾陵实在太坚固,加上兵士又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有幸躲过了劫难。
  乾陵真的有幸,四十年后,它又躲过了另外一次劫难,而这次劫难的制造者却是曾经做过耀州节度使的温韬。
  温韬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的出生就带有明显的匪意。相传他出生的时候,有人看见一枚匪星坠落在嵯峨山(今陕西泾阳县、礼泉县一代),就感到他要给历史带来一些麻烦。果然,温韬做了七年的地方节度使,掘发了除乾陵之外的十七个皇帝陵墓。《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掘发昭陵的时候,“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温韬知道乾陵的坚固,他汲取了黄巢的教训。把关中十七个唐陵挖了一遍之后,他才打起了乾陵的主意。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他率5万余众盗掘乾陵,可是天不遂他愿,挖乾陵的那一天“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风雨乾陵虽又躲过一劫,可是温韬却是中国历史上盗掘帝王陵墓最多的一个人。
  
  刘彻陵墓中的那箱子书
  
  高额利益的诱惑让风化和良知销声匿迹,偷偷摸摸、不见天日的民间盗墓的暗流,几乎和墓葬的历史一样漫长。
  司马迁认为,节俭与勤奋是人间正道,如果要想致富,就必须苦心经营,策略得当。可他在说明田叔的发家之道时,却将“掘冢”列为致富方法之一。在《货殖列传》中说过:“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干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锺。此皆诚壹之所致。”由此看来,那时候求富的欲望点燃了许多民间盗墓的火把。
  茂陵是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一座帝王陵墓,所以盗墓者花费在它身上的心思也最多。公元前84年,汉武帝埋葬后的第三年,盗墓者就躲开了几十万陵户的视线盗取了陪葬汉武帝的器物。当年。有人在扶风(今兴平、武功、扶风一代)的集市上就买到了陪葬在汉武帝棺椁里一个玉箱和玉杖。公元前64年,一个采药的山西人像往常一样来到抱犊山采药,他疲累于山路的行走时,到一个山洞里休息。当他要离开山洞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箱子。他打开箱子后发现里面装了四十多卷书籍。采药人有些文化,他一看就知道这是武帝生前喜爱的读物。于是报告朝廷,典书郎冉登见到这些书卷之后禁不住掩面痛哭,这是他当年亲手放进茂陵的东西,怎么会跑到山西去呢?汉宣帝听了之后深感惊异,又命人把这些书籍放回茂陵之中。这些书籍对窃贼的富有没有什么好处,才把它藏匿在山洞之中。
  民间盗墓,总是在幽暗之处悄然涌动,时间很快到了上一个世纪。
  1914年,美国文化商人Bishop(毕士博)和当时的陕西督军密谋,用二十四万银元盗卖了“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这两件价值连城的石刻被不法商人砸成碎块运到美国,被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至今。四年后,他们又打起了另外四骏的注意,当这四件石刻已经肢解为碎块装箱外运之际,被当地有识之士发现追回,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到了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盗掘唐代帝陵的高潮。1960年对永泰公主墓发掘时发现:前甬道的木门已经腐朽,墓道中遗留有铁锁,铜泡钉等盗墓工具,木门上方有一个长65厘米,宽50厘米的盗洞,盗洞下面有一具尸骨架,倚靠洞壁站立,其周围散落着金银饰品和一把铁斧,尸骨头部有斧头伤痕,说明当时盗墓者在进入墓道窃取财物后还没有来得及离开,就被同伙给拾掇了。1971年发掘章怀太子墓的时候又发现,在第三天井东南角有一个长70厘米,宽60厘米的盗洞,盗墓者窃取金银之后,将六个小龛内的陶质器物几乎全部砸碎。1986年2月昭陵的陪葬墓――长乐公主墓被盗,在随后的发掘中,发现一具盗墓者的尸体,死者穿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的确凉衣服。1997年5月3日深夜,境外文物商贩雇佣富平县三个农民,盗取唐敬宗李湛庄陵司马道上的5件石刻文、武官佣头,这些体量高大的石刻造像被盗墓者从脖子砸断后长途运输到广州,其中一件在运输途中遗落在河南境内,被当地干部发现后报告有关部门,后来回到失窃地三原县,其余四件很快就被倒运到伦敦。从八十年代到上个世纪末的二十年里,西汉帝陵丛葬坑和陪葬墓被盗事件时有发生。
  1989年6月,两个盗墓者盗掘汉成帝刘骜(汉延陵)的一个陪葬墓,这两个盗墓者属于甥、舅关系。经过踩点、钻探、爆破、鼓风、取土之后,外甥在地面上放风,舅舅进入墓室提取器物,此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是一个积沙石墓葬,墓室两边和上方的流沙拥向墓室,眼看着舅舅要被流沙掩埋,外甥慌乱而又无法施救,后来周围村民赶来并调用了挖掘机才把他的舅舅救了出来,可是他的生命已经结束。
  位于淳化县城北的汉甘泉宫遗址是汉武帝时所建的祭天和议政的宫殿,汉唐的许多皇帝曾往来于长安和甘泉宫之间,有许多重大朝政决策由这里发出。听说挖墓是一本万利的事情,1998年7月的一个夜晚,四个盗墓者精心准备好了雷管炸药,来到了甘泉宫遗址。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一处建筑遗址而非墓葬。顺着探铲打出的盗洞,他们多次向下爆破,已经有十几米深了,一个盗墓者进入盗洞,时间过去了很久没有响动,第二个想下去看个究竟,又过去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见动静,第三个又下去了。第三个下到盗洞以后仍然没有给地面上的放风者片言只语。地面上留下的这个盗贼无论喊叫哪个都没有回声,他心理恐慌不堪,感到出事了。果然出事了,下到盗洞中的三个人都因缺氧而窒息身亡。
  渭城区周陵乡的三名小伙子,受文物贩子的高额诱惑,在长达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之后,在某年的9月16日晚上9点多挖开了一个汉帝陵陪葬墓。一个在外面望风,其他两人进入墓中。眼看着就要收获了,放风者心里一阵窃喜。可许久之后,下到墓葬中的那两个人始终没有出来。他心中害怕极了,连忙跑回村中叫人来帮忙救助。等到第二天把这两个人弄上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死了十几个小时。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弄个万元户”,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民盗汉唐陵墓及其陪葬墓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进入这个世纪后情形才有了改变。

标签:光彩 陵墓 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