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英语作文 > 正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及开发】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朱仙镇木板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木板年画之一,艺术风格庄重深厚,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葩。文章深入论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吉祥寓意、理想化精神诉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文化意会等旅游价值,评述和分析了它们的形式内容及其意义,并通过对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传承与开发现状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关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开发的构想。
   关键词: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价值;开发
   兴起于宋代的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最早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其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特色,在民间年画中独树一帜、影响广泛。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寓教于乐一种表达形式,人们在精神上、观念上趋利避害、乞祥求福……。朱仙镇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作为厚重的中原文化的生动载体,体现着北方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与善恶判断。
   一、朱仙镇木板年画的旅游价值
   (一)理想化的精神诉求
   神荼、郁垒是中国最早的传说中的门神,人们画神荼、郁垒及虎于门户,以驱邪防鬼。《后汉书?礼仪志》说,神荼、郁垒居东海的度朔山上,“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以苇索将恶鬼缚起来以饲喂老虎。神荼、郁垒在汉时犹如怪神形象,后来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则演变为守门武士。过年张贴驱兽、驱灾、驱病、祈福、迎喜等题材的年画以表达美好愿望。天灾、人祸、尊卑、贵贱、美丑、善恶,甚至大自然的不可预见性等都困扰着人们,无法解脱和难以解答的问题羁绊着人们渴求幸福的心灵,为了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用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非现实的物象和符号语言有机组合的构成画面,使人们通过幻想进入一种超现实的美好境界。如《天地全神》、《财神沈万三》、《莲生贵子》等。有一些美好的组合随时间的推移已变为一种象征(如龙、凤、麒麟等的造型)。年画里这些理想化的画面构成语言元素来自生活,又不同于自然的真实,是虚幻的、寄托灵魂的家园。
   (二)吉祥祈福的寓意
   在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里,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殖、生命的渴望无处不在,老百姓总是用善意的正面形式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求生、趋利、避害的功利意愿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审美理想当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吉祥祈福的形式很多,人们把自然界里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如莲蓬、莲藕、鱼、葫芦、石榴等寓意子孙荣昌的抽象意念,把花瓶、古钱、官帽、荷花等用来寓意平安、金钱、升官、生子、富贵、增福添寿等,成为人们意念中的抽象符号。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人们把一切造型都赋予生命和活力。
   文字良好的装饰功能,是人们直接将吉祥文字设计装饰在年画中的直接原因所在。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字题材的年画是由文字与符合文字含义的人物和动物组合而成的,具有吉祥寓意的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如《大福寿》就是福字底纹,一梅花鹿和一个肩扛鸠杖的寿星组合。“福”字具有雍容大度之美、内容丰富,诸仙神也情态各异,寓意吉祥、喜庆、富贵荣华,福寿康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还有用较为直接的应用方式,把具有一定含义的符号形式来寓意吉祥喜庆的。如盘长”、“方胜”等符号,作为一种文化标记,被人们所世代延续,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三)天人合一的哲学文化意会
   朱仙镇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造型观念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理想,这种造型观念高度地肯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将自然认定为内在于人的存在,而将人认定为内在于自然的存在,使主、客体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比如葫芦、莲子、石榴等自然物被寓意为多子多孙的内涵;鱼、鹤、松等自然物被作为重生利命的象征……在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的造型理念中,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似乎都关联着某种特定的寓意,并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某些利害关系。这种物我化一的心灵状态,堪称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二、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传承与开发现状
   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朱仙镇木板年画自然也受到冲击,其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方式不可避免地面临严峻考验。
   第一,朱仙镇木板年画印制规模很小,基本上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上。
   第二,它面临着技艺失传,新产品开发不足,徒弟来源短缺,后继无人的境地。由于朱仙镇木板年画制作工序复杂,要求工匠技能颇高,掌握雕刻印刷木版年画的艺人已寥寥无几,创作力量薄弱,几乎没有创作新形式的年画,特别是传统的矿、植物颜色磨制方法已鲜为人知。目前朱仙镇木版年画品种单一,做工粗糙,像洒金、印金等多种传统工艺早已不复存在,传统颜料也因成分残缺,像铜绿、葵花紫开始用化工颜料代替。
   第三,珍贵的雕版仍在不断流失中。
   第四,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发展资金。要想让朱仙镇木版年画做大、做好、做强,政府就必须进行宏观调控,注入一定的发展资金。而这些资金往往又很难落实。因此,如不及时加以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很可能会彻底消亡,使朱仙镇木板年画这个“世界绝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消失。
   三、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开发的构想
   朱仙镇木板年画要摆脱困境、走出危机,当务之急就是要让朱仙镇木板年画“活”起来,真正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它可以原型原貌、原汁原味地出场,也可以顺应变化了的习俗、形式、审美情趣而“适应性”地进入。对于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开发必须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护性开发
   当务之急是要对朱仙镇木板年画进行抢救、挖掘、整理。2002年,民间文艺家冯骥才大力呼吁“广泛搜集抢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才对于朱仙镇木板年画有了一定的资料积累,但是现有的搜集资料还很匮乏,宣传力度仍远远不够,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保护人员应该通过录像,摄影,照片,文字等形式录制下他们制作年画的整个工序。此外可以利用传统的纸质媒体运用文字进行梳理记载;或者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平台)进行记录。其次,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发展,需要走产业化的道路,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由目前局部、零散,自发的工作状态,转变为全面、规范,有序的轨道。再次,培养一批热爱年画艺术的年轻人,让他们把朱仙镇数百年的年画艺术传承下去。并且,有必要在当地艺术学院中的美术学科,增设年画方向的专业,将年画艺术与现代高等教育相衔接,让朱仙镇木板年画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状态。
   (二)创新和推广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继承传统就是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本时代的特色融入创作中,使传统年画艺术透出时代的气息。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大众的喜好与现代时尚的流行趋势,在年画的呈现内容上做文章,突出复古与时尚相结合的艺术风格。让它不仅仅再是只能贴在大门或墙上的吉祥纳福画,而且可以在服饰上烫印或针织出传统的年画图案;被精致巧妙地装裱在画轴中和相框内;或者在常年陈列的居家装饰中(灯具,屏风,纺织面料)巧妙地运用传统年画元素。目前在天津、上海,年画的这种趋势十分明显,市民主题在年画中浮现,年画与时尚美女、广告捆绑在一起,构图方式和符号系统发生显著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创新应处理好与传统的关系,不能失去其特有的艺术风格,若一味的“媚俗”,反而弄巧成拙。推广,即通过广泛宣传的方式,将朱仙镇木板年画推向现代市场。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杨柳青、桃花坞等地已经开始市场细分,传统年画销农村,创新年画销城镇。即使在当今社会,中国人过年贴年画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年俗。
   (三)满足外来游客体验式参与
   一方面,当地居民可以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制作具有地方特色,民间风格和淳朴意志的民俗工艺品,不仅满足游客旅游时购买纪念品的愿望,还能提升民间艺术文化的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游客们还可以亲自进入民间作坊,现场参与制作,体验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感受朱仙镇这种原创性,传承性,近乎天然的“生态美”,增加对地方特色的认识,还可以使木板年画这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在民间得以进一步地推广。既唤起了游客的兴趣,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一个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藏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成为情感凝聚力和认知自身与文化创造力的依托等。不过,它们又是脆弱的,任何对文化的忽视或保护不当行为,都有可能造成濒临危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没落。因此,兼具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然选择。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为非物质文化文化的保护传承注入新的血液与生命力,更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吕品田.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J].文艺研究,2000(2).
   2.冯敏.论中国木板年画濒危的原因与保护对策[J].民间文化论坛,2005(1).
   (作者单位:永城职业学院)

标签:文化遗产 物质 民间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