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句子 > 正文

优美的句子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烦忧 分析

烦忧 分析

这首诗出自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派别——“现代”派——的重要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集中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的心灵轨迹。在人生的旅程中,有阳光灿烂般的欣悦激动,也有阴雨绵绵似的苦恼烦忧,那么,此刻郁结在诗人心中的烦忧是什么叫呢?诗人没有直接表露。

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读来已是使人伤怀,加上“寂寞”,加上“辽远”,便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欲罢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然而在这愁肠百结,落寞孤寂中,作者却突发奇想,身边有人来问你的烦恼,你的忧愁,这时你会如何回答?是和盘托出,把一腔愁绪全部告诉对方,还是讳莫如深,紧紧瞒住?自己虽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关爱你的朋友的询问,你能装聋作哑吗?那么,这种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达呢?“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不敢”二字实在是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矛盾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上面四句,短短三十六个字,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下面四句,将上面四句作逆向排列,粗粗看似回文诗,细想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花拳绣腿般的故弄玄虚,而是作者那种络绎不绝、日益汹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纵宣泄。首句既像反复,又似顶真,联络照应密不透风。尽管是激烈而又矛盾的“不敢说出”。但想要心情倾吐的希望又是那么迫切,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有心人不妨在那里作一次感性的神游。全诗以“清愁”作结,却正好表达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常语来表达自己复杂心态的不同寻常。

全诗八句两组,呈轴对称排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这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格律诗影响的结果,前四句的压韵为后四句的复唱设置了先机,故读来十分上口,给人留下齿颊生香的愉悦之感。

秋一样的清愁 海一样的相思

——戴望舒的《烦忧》写作艺术赏析

戴望舒的小诗《烦忧》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它在抒发烦忧这种抽象的感情时,化用“回文”这种修辞手法,使得抽象的烦忧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内容虽说不上多么积极,但极具普遍

性。艺术表现手法亦非常独特,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其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涵义。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这是活跃于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虽然不如《雨巷》、《我的记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那么名噪一时,然而今天读来,仍然不失为一首耐人回味的艺术精品。

《烦忧》一诗的内容极其简单,就是写一种烦忧的情绪。众所周知,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外界客观环境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反映,并且是一种非常抽象的心理活动。所以诗一上来就运用两个譬喻:“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这里的“说是”笔者认为是“好象说是”,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即烦忧好象是在秋日的萧瑟凄凉、万象衰残中感受到的那种寂寞,又好象是对于辽阔邈远的大海的渴望和相思。秋天,是一个容易惹人生愁的季节,无论是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还是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抑或是吴文英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等,无一例外地都是因清秋而兴愁的美妙词句。但诗人的愁思却不是那种“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浓愁,而是一种淡淡的清愁。大海,浩淼无际,浪花朵朵,涛声阵阵,亲近她心胸为之一震,所有的烦恼、忧愁似乎都倾泻到大海里去了。诗人的心绪起伏不定,烦忧深重,与大海的波起浪涌何其相似!他多么渴望去到远方的大海一洗心中的块垒,抛弃心中的一切不快啊。运用比喻就是不想直接说出心中的忧愁,诗人啊,你为何而烦,为何而忧呢?以至于“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之所以烦,之所以忧如果说出来,或许他人还可以帮他排解一番,可现在的诗人竟连说出来的勇气都没有,可见诗人的“烦忧”何其深重啊。

诗的第二节并没有增添任何新的内容,仅是把第一节的诗句倒序铺排。又在诉说着“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那么如果真的有人问时又该如何回答呢?“说是寂寞的求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这里的“说是”二字应理解为“推说是”,是一种推脱之辞,还是不想直接说出忧愁的所以然来。第一节里诗人用比喻说烦忧好象是秋天里引起的一种清

愁,是一种对大海的渴望,但是不敢直接说出来;第二节诗里虽然文字上是一种倒序,可内容上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你不说不等于没人问啊。如果真的有人来问的话,那么只好推说是什么什么。反正就是不给你说出真相来。那么诗中“你“的名字到底是什么呢?抒情主体的烦忧又为何端呢?是社会的呆滞疲惫,人民的困顿贫穷,生活的艰辛险阻,还是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因此,《烦忧》一诗具有多意性,而意义的丰富正是本诗的成就之一。

很显然,这首诗化用了古代修辞学里的“回文”格。回文这种修辞格是利用汉字既表音也表义的特点,将一句话诉诸于听觉,造成顺读逆读均能读通的效果。最通俗的例子如“画上荷花和尚画”、“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例子中的回文仅限于一句之内的循环往复,顺读逆读,而诗人在本诗里却是将一整首诗的句子以倒序的方式排列成章,所以说是化用。作者巧妙地化用回文修辞格来表达他心中的烦忧,我们认为也是非常地切时切境。这是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色。全诗其实只有四句,可诗人将它排列成两小节八句,后四句仅是对前四句的倒序排列。这样写的好处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抒情主人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彳亍,犹豫不决,嘴里来回地在念叨着几句只有自己能听得懂的诗句,翻来覆去地念,好象再也说不出别样的话来,一旦有人来问他烦忧者何,他也只是“顾左右而言他”。看似幽默风趣的文字游戏式的回文格,一经诗人用在表现烦忧的诗里,却完全屏弃

了游戏的成分,竟然出神入化地将诗人心中那“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深重的烦忧恰如其分地给抒写了出来,并且富有立体感地塑造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来,仿佛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反剪着双手,佝偻着躯体,一会儿仰天长叹,一会儿低头自问的抒情主人公,他被生活中的烦忧压得喘不过气来,只好任由心中的烦忧恣意疯长。凡是所有烦忧能够引起的联想和想象的情景和场面,都被这神奇的回文修辞格挥洒得淋漓尽致。

其次,本诗的节奏感非常强烈,或一字一顿;或两字一顿;最多也只是三字一顿,一句诗中最多的停顿竟高达五次,这样板滞不畅的停顿节奏也极其有助于烦忧感情的抒发。试读“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种短促的停顿,表现的是一种非常缓慢的不得不停顿的节奏,不是恰好适宜表现那种挥之不去,拂之又来的烦忧情绪吗?当然也有人说本诗的音乐感很强,可我却宁愿说是节奏感,因为它表现的是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

总之,《烦忧》借着对秋的清愁,对大海的思念起兴,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愁思,莫可名状的或不愿明说的烦忧。这样就给本诗披上了如细纱般的隐约、朦胧之美,使诗人的情感(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优美的句子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也处于亦隐亦现、读者只可心领神会的美妙境界。中国传统的诗

篇二:高一语文诗两首随堂练习

第二课诗 两 首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彷徨( ) ⑵彳亍( ) ⑶凄婉 ( ) .....

⑷颓圮( ) ⑸青荇( ) ⑹长篙 ( ) ....

⑺漫溯( ) ⑻笙箫( ) ...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悠长 有尝 寂寥 寥廓 愁怨

B.忧愁 惆怅 泠漠 凄清 迷茫

C.迷惘 河畔 艳影 映射 榆荫

D.浮躁 浮藻 装载 揣摩 幽雅

3.解释下列词语。

⑴彷徨: ⑵彳亍:

⑶太息: ⑷颓圮:

⑸漫溯: ⑹斑斓:

4.根据所提供的语句中划线的部分各仿写两个句子。 例句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

徨。

仿句(1):

仿句(2): 例句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仿句(1):

仿句(2):

5.文学常识填空

⑴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时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 《望

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

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作“ ”。

⑵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 。诗集有 《志

摩的诗》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落叶》等。

二、课堂点击

6.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7.《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8.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

的康桥!”这几行诗?

9.《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选段在线

阅读下面两小节诗,完成10—12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0.诗人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你认为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

11.如果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的“招摇”改为“摇动”,你认为

效果有什么不同?

12.“甘心”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试谈谈你的理解。

四、延伸拓展

13.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棗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

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

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

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

观意味。

14.阅读戴望舒的《烦忧》,回答后面的问题。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诗人抒写了一种典型的东方情趣:东方式的恋情,东方式的情调,追求东方人的含

蓄深沉,追求“隐藏与表现”完美融合的诗境。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2)《烦忧》整首诗有两节组成,下一节正好是上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15.阅读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完成后面小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这首赠别诗被誉为徐志摩抒情诗中的“绝唱”。第一句中的“低头”微妙而逼真地

写出送别者——女郎的 和 。短短五句,既有 又

有 ,更有 ,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了诗人绘态传神的

艺术功力。

(2)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3)用“蜜甜”修饰“忧愁”好不好,为什么?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和同学交流。

五、欣赏顿悟

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

徐志摩

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晌。

伺候着河上的风光,这春来一天有一天的消息。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草里的花鲜,

关心这水流的缓急,关心水草的滋长,关心天上的云霞,关心新来的鸟语。怯伶伶的小雪球

是探春信的小使。铃兰与香草是欢喜的初声。窈窕的莲馨,玲珑的石水仙,爱热闹的克罗克

斯,耐辛苦的蒲公英与雏菊——这时候春光已是烂缦在人间,更不须殷勤问讯。

瑰丽的春放。这是你野游的时期。可爱的路政,这里不比中国,哪一处不是坦荡荡的大

道?徒步是一个愉快,但骑自转车是一个更大的愉快,在康桥骑车是普遍的技术;妇人、稚

子、老翁,一致享受这双轮舞的快乐。(在康桥听说自转车是不怕人偷的,就为人人都自己

有车,没人要偷)。任你选一个方向,任你上一条通道,顺着这带草味的和风,放轮远去,

保管你这半天的逍遥是你性灵的补剂。这道上有的是清荫与美草,随地都可以供你休憩。你

如爱花,这里多的是锦绣似的草原。你如爱鸟,这里多的是巧啭的鸣禽。你如爱儿童,这乡

间到处是可亲的稚子。你如爱人情,这里多的是不嫌远客的乡人,你到处可以“挂单”借宿,

有酪浆与嫩薯供你饱餐,有夺目的果鲜恣你尝新。你如爱酒,这乡间每“望”都为你储有上

好的新酿,黑啤如太浓,苹果酒、姜酒都是供你解渴润肺的。……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

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像更适情更适

性的消遣吗?

六、探究性学习

1.诗句“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中,为什么是“彩虹似的梦”,而不说

是“美丽的梦”?“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一下,并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二课诗 两 首

一、语言积累

1.⑴páng huáng ⑵chì chù ⑶ wǎn⑷tuí pǐ⑸xìng ⑹gāo ⑺sù ⑻shēng xiāo

2.D。A. 尝—偿;B. 泠—冷;C. 荫—阴

3.⑴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⑵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⑶

太息:叹息。 ⑷颓圮:坍塌,破败。⑸漫溯:逆着水流漫游。 ⑹斑斓:灿烂多彩。

4.提示:仿写一定要合乎题干要求,一要看句式的特点,而要看例句所创设的情境,如例句一中的“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例句二中的“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等。

5.⑴现代《望舒草》 雨巷诗人⑵散文家 《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二、课堂点击

6.《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意思对即可)

7.《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意思对即可)

8.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意思对即可)

9.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三、选段在线

10.这是一个形象鲜明且极富诗意的平中见奇的比喻。首先,河畔的柳树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金黄的色彩,这与惯于穿红着绿的新娘具有形似的特征;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诗人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极为美好的时光,所以,康桥的一草一木都都满注着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新娘”这一形象正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诗人对康桥及其一草一木的无限喜爱之情。

11.(提示)关于“招摇”一词的效果,学生一般只能理解到拟人这一手法的使用使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更加突出这一层面,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它所蕴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望,可适当补充有关材料。

篇三:烦忧

烦忧

雨点的怅惘不停地敲击着似乎要带些许永久飘然而来梦幻般的抛物线依旧执着把希望抛向无尽的海

你的烦忧似纷飞的思绪携辽远的相思涓涓而来问流水的雅静

问高山的清幽

说是寂寞忧愁的清秋说是辽远梦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此中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此中的烦忧说是辽远梦的相思说是寂寞忧愁的清秋

标签:烦忧 我不敢 句子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叫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