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员工手册 > 正文

秦岭【秦岭物语】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大山深处      人间四月,走进陕南的秦岭大山,连翘花在漫山遍野轰轰烈烈地开放着,金黄灿灿,仿佛一只只栖息在灰色枝桠上的金色雀儿,振翅欲飞。那天,我同华县教育局的几个主要领导,去一个叫华台小学的学校看望一位已过退休年龄却依然在岗的老教师。
  那天,我们从渭南出发途经蓝田,来到一个叫洛源镇的地方小憩。再驱车五公里左右,然后顺着崎岖的山路步行来到华台小学。
  我们走进学校已近黄昏,天上飘着零星小雨,姚福银老师正领着几个学生疏通水沟。对我们的到来先是一怔,接着就微笑了。
  这样的小学在全县已经很少了。尽管校园内非常整洁,但简陋的教室,陈旧的设施却是师生们无法改变的。
  姚福银老师锁好教室已是暮霭苍茫。这时一个小男孩来喊吃饭。见我们迷惑不解,姚福银老师说,他一个人上六级复式,教学特别忙,只好在隔壁老乡家搭伙。
  回到简陋的小屋,雨下大了,窗外雾气笼罩着整个山头,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我突然对姚福银老师说;“我想写写你的故事,关于大山,关于孩子。”
  “其实我的故事很平淡。”姚福银老师凝视着烟雨凄迷的窗外,平静地说。鹅黄的灯光映着他满是皱纹却慈祥的面庞,呈现出一种既苦涩又幸福的味道。
  姚福银老师毫不掩饰自己的迷茫。他是解放后正宗的师范毕业生。毕业后曾有留校工作的机会,可他毅然回归故里,承担起山村小学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如今他已六十五岁了,但这里根本没人来。这里虽属渭南华县地盘,可到这里的镇上要翻越秦岭,走出大山,少也有百余里路程,如果绕道乘汽车少也有五百多里。
  这里两千多米的海拔使这个山村充满寒冷,作物生长异常缓慢,就拿小麦来说,一般十月播种,次年七月份才能收获。全村二十来户人家,竟没有一户口粮够吃。这里虽在大山深处,但姑娘都长得水灵,小伙子也都长得俊朗。就是姑娘都不愿呆在本地,长大后都嫁到了远方。小伙子因在本地找不着对象也去了远方做了“倒插门”。留在本地的大都是通过“换亲”(一家的妹妹嫁给另一家的弟弟,另一家的姐姐嫁给这家的哥哥。)而繁衍生息。
  这里也曾繁华过。早在五六十年代,这里曾是方圆五十里出山的捷道。每天成群的人们肩着架子椽,顺着崎岖的山路翻过秦岭,来到渭河平原卖掉,换回粮食或衣物。八九十年代,这里曾出现了金矿。于是又是成群的人涌到这里开矿。很多人曾在此开矿发了大财,当然也有不计其数的人曾压死在这矿洞里。如今,木头没了,金矿也没了,留下的是漫山光凸凸的荒地及满地的矿渣,为了果腹,人们不得不往更高的山坡上开荒种地。
  这里几代人都是姚福银老师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是小学毕业,就回家种田或出门打工。有的也去了临近的洛南、蓝田境内读初中,但没有一个坚持到底的。如今仍有学生在临县的初中或高中成绩比较优异。
  无意中我翻阅到了一摞摞成绩册和荣誉证书,仿佛看见在荒芜中撒下的一粒种子,长出蓬勃的绿意。
  谈及目前最大愿望,姚福银老师眼睛里充满了真诚和忧伤。他的体质已越来越差,两个儿子也因在本地找不着对象而去渭南做了“倒插门”。家里仅剩下他和多病的老伴。他显得很吃力地说:“别人当教师是桃李满天下,而我教了一辈子书,竟连一个接班人都没有培养出来”。他久久地沉默着。突然,他站起身,认真地说:“我会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培养出接班人的。”他的语调里充满着某种悲壮意味。
  走出小屋已是深夜,在感动之余觉得胸中有些难受,我就躺在村长家的土炕上听了也一夜潇潇雨声……
  
  四月物语
  
  四月,是一个美好而温情的时节。
  清晨,被鸟语唤醒。揉揉睡梦中的眼睛,才记今天是星期天,想着屋后那块空地的黄豆还没种。于是,赶紧起床洗把脸后,走出户外。
  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薄如沙,柔如丝,亮如晶,悠悠飘洒着,洒透了田田畔畔,也洒润了那不留意的沟沟坎坎。
  看来,种黄豆是没戏了,不如去更远的地方走走。田间的麦苗在雨中不断拔节,显得更绿了。到处的地膜洋芋、地膜玉米,如仙女的白丝带在遍地延伸。杨树、柳树的枝条在雨中,婆娑起舞,疏密相间的枝条织成一幅翠绿的轻沙,似窗帘,像帷幕。远处的那一树树桃花,呈现出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色,如少女动人的明眸,那么圣洁、那么清幽。
  走在寂静小路上,深深吸一口空气,那股清新的香味直沁心脾。一阵微风吹过,桃红细碎的花瓣纷纷飘落。
  不远处的桃树下有一个漂亮的女子在拣桃花花瓣。想着今日,不会碰到个林妹妹吧?还是去看个究竟。是妻,她这个爱睡觉的懒猫,今天难得起了个大早。我连忙前去阻止,妻说桃花花瓣可滋润皮肤美容,这么多的桃花花瓣落了怪可惜的。于是,我也帮她拣桃花花瓣……
   记得十七八岁的年纪时,总幻想着梦中的白雪公主出现。于是每年桃花盛开了,我都会用脚尖在草地上做记号,然后神圣无比地绕着桃树转三圈。听说,每年桃花盛开时,若是绕着桃树转三圈,则会走一年的桃花运。若是太贪心地绕着桃树超过了三圈,则会将桃花运演变成一场桃花劫。我知道,在自己心里,究竟是好运,还是劫数,其实真的非常在乎。
   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妻,妻的脸上泛着青春的光泽,传达着欲语还休的情谊。
  雨停了,我站在树下,细细打量着这些淡粉、淡白的五瓣桃花:绒绒的花瓣,细巧的花蕊挂满了粗干嫩枝,枝上不见叶子,尽是花,一簇一簇的,多的地方好几朵挤在一起。像是一对对情人相拥而抱。我伸出手在身旁的桃枝上摘下一朵,放在掌心,左瞧右瞧,瞧够了又翻过另外一面看,直到把那朵花看蔫了还舍不得仍掉。然后用两个手指将那朵花捏起来小心地放进嘴里,并不敢用牙嚼,倒不是怕那些花蕊会苦着我,我只是要那花瓣沾在舌尖在嘴里晃来晃去,好让那淡淡的清香、淡淡的甜味留在我的嘴里,一丝丝沁入我的心中。吃这桃花的时候我很小心,生怕被人看见,小时候听大人说,正开的桃花被摘下来,会少长一棵桃子的。
   一群群的白蝴蝶在花间不停地穿梭着,蜜蜂也正高兴地发出嗡嗡的乐声,它们都是桃花间的精灵!
   我忽然觉得妻就是一朵美丽无比的桃花。于是,走近情人般的桃树身边。柔如柳枝儿的手臂,温柔地拂掠着她的头发。静静的看着这一树的灿烂、一树的繁华,娇羞的朵儿唇红而齿白,呵气清幽如兰。一阵风儿吹乱了雨丝,几个花骨朵儿轻飘飘地离开枝条,像条小鱼儿一样游到他的眼前,忽啦啦地盛开了,探出一张姑娘俏丽的脸;杏仁般的眼睛便闪动着湿润幸福的泪珠,似乎要把我的眼睛淹没。
  被桃花重重包围着的我,心被幸福的热流深深温暖着。倚着最为婆娑的一株,我傻乎乎的想:是人在看桃花呢,还是桃花在看人……
  我在花间流连着,闭了眼,静静地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那芬芳的气息。我想我是爱上了这树桃花了。
  
  梧桐花开
  
  下班后,走在乡村的小径上,突然闻到一种久违的花香,淡雅清新的香气,仿佛在记忆里沉淀过。四下里寻找,看到一户人家墙外有一棵梧桐树。
  我禁不住欣喜地奔过去,抚摸着它魁梧的身躯,仰头望去,满树淡紫色的花朵微微张开着,美丽的花束向天空、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状张扬。每一个花朵又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喇叭状的花朵,根部微黄,花瓣淡紫,下摆如女孩的裙角微微张开,娇嫩的花茎花心点缀着细细的露珠,晶莹可爱。微风吹过,花枝摇曳,花雨飘洒,树干周围落花似锦,淡雅清香的气息沁人心脾。
   树上是一片淡紫的云,树下,也落了些许淡紫的花,树上树下,仿佛镶嵌在碧波的倒影里。走到梧桐树下,不时会有一朵两朵的花儿带着晶莹的露珠儿飘然落下,掉在头发上、衣袖上,它们与树枝上的并无两样,还是淡淡的紫,仍然散发出幽幽的清香。那一树的淡紫,煞是好看,引得蜜蜂成群而至,围着树不肯离去。整个空气里面弥漫的是浓浓的梧桐花粉的气味,很浓烈却不是很好闻,但那种土土的气味很原始,也正是它胧朦住了儿时对于这些梧桐树的整个记忆。
  在儿时的记忆里,梧桐花也是我们孩子有趣的玩具。拿起一朵梧桐花,放在掌心,然后用另一只手拍打喇叭口,只听“啪”地一声,梧桐花饱胀的小肚子就炸开了。有时,看见地上的梧桐花,我们只用脚轻轻地一踩喇叭口,也会发出“啪”地一声。还有的孩子会把喇叭口抿在嘴里,鼓起腮帮用力一吹,清脆的炸裂声和他嘴里的花瓣常常会引得其他孩子一阵大笑……
  每当梧桐花在风中飘落到地上时,我常常捡了一朵又一朵,在鼻尖上嗅。晚间睡觉时放在枕头边,闻着它的幽香,甜甜地入梦,梦中尽是五彩斑斓的花样世界……
  梧桐花开,淡淡的紫色,淡淡的清香,淡淡的思念。那像冰糖葫芦那样成串成串的喇叭花,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随风摇曳。那轻轻的一摇,便摇出了多姿,摇出了清香,摇出了我童年的记忆。我的心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美丽,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睛、欣赏的心情。
  
  龙潭泉水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故乡放出的风筝,无论他距家咫尺,还是漂泊天涯,总会有一根挣不断的情感丝线,将他与自己家乡的泥土紧紧维系。
  我的家乡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村东有一条河汩汩地流着,流淌着来自洛河源头――龙潭泉里的水,哺育了洛河两岸世世代代的人们。
  正是傍晚时分,秀丽古朴的村落沉浸在夕阳的辉煌中。包了一天豆腐干的人们,披一身晚霞,伫立在河堤上,看那轮硕大无比的夕阳在金黄的河水中做最后壮丽的燃烧。汩汩的龙潭泉水像条发光的锻带,在静穆的天空下缓缓流淌,又似一位古稀之年的哲人,在用深奥难懂的言语讲述着一段坎坷曲折的历史,试图为以往泯灭的岁月做出诠释。
  在这悠远的草链岭脚下,家家都以水桶从河边担水回家供人畜饮用。多少年过去了,河边晨雾与暮霭中,汲水的男女打情骂俏这一道古老的风景重复演绎,平添了许多生存的乐趣。
  行走在洛河源头,河边白杨亭亭玉立,垂柳舞带飘丝,各种无名野花香气袭人,丛丛蒿草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来自龙潭泉里的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煮菜烹茶,味道远胜城里人享用的矿泉水。勤劳的洛河源头人正是取这纯净的龙潭泉水做成的豆腐干,软硬相交,色黄香喷味美,让人赞不绝口。
   在城市久居,先饮用自来水,泡绿茶则败了茶味,煮鱼虾则失其鲜味。后来城里又兴起了纯净水、矿泉水。牌子挺多、挺杂,谁也弄不清哪家是真,哪家是假。但无论真假,城里人已别无选择。城里人已天天与“假”的东西为伍。除了吃的蔬菜及其它“进口”的东西不安全之外,连喝水也成了城里人的心病。
  因为这些缘故,就不能不让人怀念起龙潭泉水来。
  多年来,城里人是瞧不起乡里人的,城里人在物质上和心理上的优越感。但于今却有些变化,城里人很有些向往乡村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了。山村的青山绿水,草地丛林,空气清新,氧气充盈,蔬菜无公害,鸡是土鸡,味道绝对比城里的好。总之,乡村在城里人看来,是极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长寿的。城里人既已厌恶了污浊的空气和喧嚣的声音,对饮食又有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恐慌,所以便对乡里的一切有了前所未有的兴趣。首先是大批城里人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携妻带子、呼朋唤友来到洛河源头,登草链岭,寻找形状奇异的洛河源头石,喝龙潭泉水,吃农家做的豆腐皮、豆腐干、洋芋糍粑……再到后来,便成时尚,洛河源头汹涌起了绿裙红裤。让人疑惑这些候鸟一样匆匆来去的城里人吃了洛河源头的特色菜,吸足了氧气之后,是否真的就体健心舒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城里人特别在乎的还是山间蜿蜒而来的龙潭泉水。他们饮过之后,发觉比自家的纯净水和矿泉水口感好多了。看着洛河源头人用这样好的泉水煮饭炒菜、洗衣洗澡、喂鸡喂猪,就既羡慕又嫉妒。
   龙潭泉水依旧汩汩地流淌着,她用自己的纯净和博大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洛河畔人,使他们纯朴而高洁,成熟而不事张扬。

标签:秦岭 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