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阅读 > 正文

教育教学活动反思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教 学 活 动 反 思

教 学 活 动 反 思

篇二:教学活动反思记录

(15年)1月份 教学活动反思记录

教师:郑华凌 学科:信息技术 任课班级:初二(1)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9月份 教学活动反思记录

教师:郑华凌 学科:信息技术 任课班级:初一(1)班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换句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① 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② 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③ 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④ 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⑤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⑥ 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眼,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10月份 教学活动反思记录

教师:郑华凌 学科:信息技术 任课班级:初一(1)班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教育教学活动反思),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 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5.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015 年 秋 季南阳中学新课程实验

11月份 教学活动反思记录

教师:郑华凌 学科:信息技术 任课班级:初一(1)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又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了文件、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粘贴等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2015 年 秋 季南阳中学新课程实验

12月份 教学活动反思记录

教师:郑华凌 学科:信息技术 任课班级:初一(1)班

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合理地或者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合作学习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鼓励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篇三:反思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武骞

在幼儿园中,集体教学活动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广大幼儿教师比较喜欢和常用的一种活动形式,但是组织好集体教学活动对于大部分幼儿教师来说,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我作为一名入职时间不久的新手教师,在集体教学的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下面就是我自己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总结的一些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1、在活动内容的把握上,重视幼儿认知方面的内容,偏向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略了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不能准确的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幼儿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改进措施:践行“生活即教育”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具有教育价值的、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结合游戏的情境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

2、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讲解的方式进行的活动居多,授课方式缺少多样性,提供给孩子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相对较少,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忽略幼儿的主体性,总觉得只要是老师把知识点都讲出来,孩子们就能学会,结果是事与愿违,因而不能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改进措施: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在集体活动中,多设计一些幼儿参与的环节,让幼儿多动手,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把课堂还给幼儿,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

3、对于语言类的课程,是我的一大弱项,特别是像视频中播放的绕口令这样的活动,总觉得自己的设计枯燥乏味,孩子们反反复复的读,觉得很没意思,缺乏趣味性。

改进措施:遵循“游戏化”和“整合化”原则,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游戏等多种形式,将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活泼、生动、富有灵气。

4、在与幼儿的互动当中,常常只重视那些个积极发言的孩子,而忽略那些比较沉默的孩子。 改进措施: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幼儿的进步,所以,在活动中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孩子,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多关注那些比较“安静、听话”的幼儿,可以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优秀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真正体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借用简报中老师的一句话:“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让我们都做那个用心的人吧!!

标签:教学活动 反思 教育 幼儿园教育活动反思 小班教学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