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阅读 > 正文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集中性思维的总结性文章

时间:2017-05-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关于如何开展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素质

关于如何开展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素质

[摘 要]大自然是幼儿进行美育的天然课堂,农村幼儿园有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美术教育活动,通过观察、欣赏、制作、绘画、表达、交流等各种方式,利用农场、植物园、观察农作物果实和小动物生长来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活动、集体活动等活动中发展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性思维、审美能力等。通过美术活动教育方式激发农村幼儿潜能,培养农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农村幼儿的素质。

关键词:美术活动 幼儿素质 新农村幼儿园 美育教育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上,都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的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感受,陶冶其情操。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开发幼儿潜能、提高幼儿素质的极为重要的方法。

一、美术活动是蕴涵丰富认知力的活动

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学习美术活动的技能,一方面能够很好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提高幼儿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审美能力,初步达到幼儿自我体验自我表现;另一方面,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载体,反映着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各种看法、想法以及体验。科学健康的参与美术活动对于幼儿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以及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活动蕴涵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也是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与人交流认识美丽的过程。幼儿天生喜欢亲近大自然,能以自身的感受体验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在他们眼中大自然中的一切均很亲切。农村幼儿园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且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活动,比如在春天的时候让孩子们观察桃花、杏花的开放过程,让幼儿更加深刻的体验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让幼儿学会捕捉观察事物瞬间变化及生长变化。种植一盆豌豆,引导幼儿观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使幼儿从实践中,真正了解到豌豆的外部特征和生长过程。

二、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萌芽

大自然是幼儿进行美育的天然课堂,可以起到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利用农村环境中便利的农场、牧场、果园甚至生态植物园,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多听多看多感觉,看什么就说什么,让孩子仔细观察认真体验,使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带幼儿出去,耐心的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注意对象的外形美,还要逐渐引导幼儿注意对象的内在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必须及时提供交流机会,让孩子把观察到的体验到的以及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分析、判断表达出来,互相学习增加知识积累,使幼儿创作时文思泉涌一泻千里,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室外观察,从滑梯、转椅、小草、大树到蓝天、白云远处大山;从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到警察、医生、司机等,孩子妈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自己喜欢的、崇拜的、欣赏的画出来、表演出来。利用节假日,给孩子们布置任务,把休息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等等,编成一个故事画出一幅画给老师。这些无拘束、形式多样的活动,特别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篇二:关于如何开展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素质

关于如何开展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素质

黄爱萍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的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感受,陶冶其情操。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开发幼儿潜能、提高幼儿素质的极为重要的方法。

一、美术活动是蕴含丰富认知力的活动

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学习美术活动的技能,一方面能够很好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提高幼儿对生活对自然的对社会的审美能力,初步达到幼儿自我体验,自我表现;另一方面,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载体,反映着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各种看法,想法以及体验。科学健康的参与美术活动对于幼儿兴趣培养,语言表达以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术活动蕴含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也是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与人交流认识美丽的过程,幼儿天生喜欢亲近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在他们眼中大自然中的一切均很亲切。农村幼儿园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且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活动,比如在春天的时候让孩子们观察桃花,杏花的开放过程,让幼儿更加深刻的体验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让幼儿学会捕捉观察事物瞬间变化及生长变化。种植一盆豌豆,引导幼儿观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使幼儿从实践中,真正了解到豌豆的外部特征和生长过程。

二、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萌芽

大自然是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天然课堂,可以起到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利用农村环境中便利的农场、牧场、果园、甚至生态植物园,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多听多看多感觉,看什么就说什么,让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带幼儿出去,耐心的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注意对象的内在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必须及时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孩子把观察到的体验到的以及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分析、判断表达出来,互相学习增加知识积累,使幼儿创作时文思泉涌一泻千里,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室外观察,从滑梯、转椅、小草、大树到蓝天、白云远处大山;从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到警察、医生、(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集中性思维的总结性文章)司机等,孩子妈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自己喜欢的,崇拜的、欣赏的画出来、表演出来。利用节假日,给孩子们布置任务,把休息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等等,编成一个故事画出一幅画给老师。这些无拘束、形式多样的活动,特别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三、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农村幼儿的各方面素质

(一)通过开展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任何一个幼儿的艺术创造的产物都具有存在的价值。这对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十分重要。自信心是创新思维的力量源泉。在美术活动中重复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集中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创新教学,拓展幼儿思维,知识组合的基础上,以命题创作想象画画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训。

美术活动中给孩子充分的表现机会。传统的绘画、手工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先把教授的内容用范图出示给孩子们观察,之后教师讲解各部分之间的形状、比例、色彩等,最后请幼儿作画。这种教育形式的弊端是,教师的范图是有限的,孩子观察到的东西被限制了,使孩子无法根据已有的印象、表象再进行加工创作。头脑里最清晰、最具体的只有老师的范例图,很难融入自己的创作想法,这是有悖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进行各种形式的美术活

动中,应给予幼儿充分自由的表现机会,扩大选择空间。

(二)配合美术活动开展游戏,培养幼儿认知力

美工活动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对幼儿教育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如何使幼儿在教育中更加快乐健康成长?教育,必须采取生动形象的方法,采用幼儿喜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体验。运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合美术活动开展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比如把参观农作物、种植小树小花、观看儿童剧、绘画课堂所画之物做成活动教具,孩子们可以通过活动教具掌握结构及其变化,同时配合音乐、跳舞、木偶、讲故事、说寓言、玩拼图、看动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谈绘画、制作的趣味,作物生长的奇妙,种植植物的小发现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兴趣,教师一定要与每个孩子一起分享共同参与的喜悦。这样,孩子们会充满自信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同时增加了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体验,从而深化认知事物。

(三)进行科学美术活动教育,增强幼儿学习的记忆力

幼儿时期记忆力的培养是之后学习能力的基础,如果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会在幼儿将来成长中事半功倍。进行科学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通过绘画、复述和动作表演等形式再现记忆的内容。听了一段故事、看了一场表演、观看一部动画片、学习一次种菜、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以及其他美工实践活动结束后,为了让幼儿领会其中的学习实践意义,同时强化记忆,可以让幼儿画出故事的人物、场景和实践经历的情节,或者复述、手工折纸、情景表演等表现方式将参与的美工活动表达出来。这样,在强化记忆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思考和表达表现的能力。

篇三: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形式,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二、以故事形式启发幼儿作画,让幼儿自编自画;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四、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五、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绘画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维、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是公民素质的教育,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的教育。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绘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因为绘画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蕴育,创造动机、意象的生成等,整个活动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个个可以画画,作品完成后每人都有成就感。的确,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与美术几乎是一体的。有人称幼儿是天才的画家,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孩子来说,只要给他一张纸、一支笔,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情感和奇奇怪怪梦幻般的想象等在纸上任意画出,其想象,大胆创意,是任何画家难以媲美的,所以说绘画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好形式,通过绘画,孩子运用点、线、面满足不同的愿望,表现出自己头脑中对某些事物的情感,把想象变成现实,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孩子思维更活跃,更富有创造性。

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

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敢想,敢画,任意发挥,让孩子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如以前我们部分教师在组织幼儿画画时,往往先向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讲解示范,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等,一切都按老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例如画小鸟,给幼儿示范的是圆形头,椭圆形的身子,三角形的尾巴,同种形状的大小鸟等,要求幼儿必须按教师示范的方式画,不允许超出此范围,只允许在添画内容上有所改变,画得越像老师的越受到鼓励,表扬,而有的幼儿一笔画错了,教师往往就提出批评和责备,“你怎么画成这样”等,之后让他重新换纸再来画,长期下来,孩子的手脚渐渐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不想画了,这样的教学将会导致孩子绘画兴趣减退,天生的一点创作热情和才能也容易消失。作为最能吸引孩子、最能使孩子发挥想象及创造的美术教育活动,怎样挖掘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我想必须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大胆下笔,大胆创造,变要我画为我要画。如同样画鸟,教师可准备不同形状、形态各异、各种鸟的范例,让幼儿先观察,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允许孩子画错,并鼓励幼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画为荣,这样,错与对的界限变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变不仅敢画而且爱画,每个幼儿都画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鸟(见后图一)。幼儿把美术活动看成了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故事形式启发幼儿作画,让幼儿自编自画

根据儿童画的心理分析,孩子绘画基本形成阶段,圆会更多地出现;美国心理学家罗艾斯经过实验指出:“儿童总愿意从一堆不同形状的物体中挑选出圆的形状,儿童对于圆是偏爱的”。依据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在中班

进行绘画活动时,我选择了一节“蛋变戏法”的活动,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如我们班孩子们喜欢看‘复活蛋”的录像,我就把录像的故事内容和绘画活动结合起来,活动开始我出示鸡妈妈,告诉幼儿鸡妈妈生了许多孩子(蛋宝宝),小兔子看见了这些蛋宝宝高兴极了,它把鸡妈妈的蛋宝宝一篮一篮运走,把蛋宝宝变成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之后我把事先画好的蛋形物体展示给孩子,让幼儿观察片刻就拿掉,然后分发给孩子的画纸上有若干方位不同的蛋,让幼儿代替小兔子变魔术,有趣的故事启发了幼儿,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美妙的遐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表现出来(见后图二),蛋宝宝一下子就变成了许多不同的物体,活动结束时,当鸡妈妈再一次出现时,孩子们兴奋地对它说“鸡妈妈,你再也找不到你的蛋宝宝啦!”故事能启发幼儿作画,可以使幼儿毫无拘束地大胆自由构想。再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深受孩子们欢迎,结合故事,我让幼儿大胆想象创编,之后再让幼儿作画,并在每个孩子的画纸上提供了一只狐狸,让幼儿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构思,开展自由的想象。由于有故事的铺垫,幼儿在画中所反映出的内容有乌鸦停在大树上,张开大嘴巴唱歌,一块肉从嘴里失落掉下来;乌鸦听了狐狸的甜言蜜语,张开翅膀,嘴里咬着肉在树上得意洋洋的样子等,每个画面都生动有趣,孩子们自编自画,整个活动轻松愉快,达到动手动脑,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满含憧憬地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罗恩菲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提供儿童自我表现机会以促进儿童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所谓自我表现的意思是,在教师所提供的自由而无干涉

的条件和环境下,儿童能自在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形式去表达其知觉、感情与思想。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引导和维持儿童自我表现的动机,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罗恩菲德倡导美术教育以创作为内容,“教”的成分要降低,“导”的成分要升高,他主张美术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则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重复,再现,临摹,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画,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思维,而且还会使幼儿形成依附的性格,头脑中永远不会有创新的火花。所以,根据早期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多看、多摸、多闻、多尝、多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地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然后再教幼儿将实物进行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老师的责任是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如看到水中的鸭、鹅,就联想到大海中的船;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就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飞机等,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如,一次我让幼儿在听完故事《小兔乖乖》后作画,一个很淘气,但爱动脑筋的孩子创作了一幅让小兔子插上翅膀,飞起来的作品,我问他为什么要让小兔子飞起来,他说:“兔妈妈非常担心大灰狼来吃掉它的兔宝宝,没办法出门去做事情,我帮兔妈妈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小兔子插上翅膀,在危险关头,它们随时可以起飞,防止大灰狼来吃它们,兔妈妈也可以放心地出远门了。”(注:此作品后获中日美术绘画书法大赛优秀奖)可见孩子的想象是多么丰富,这不是创造精神的体现吗?我及时对孩子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一样能大胆想象,大胆作画,以画出构思独特新颖的画而自豪。

由于幼儿作画不是先想好才画,常常是边画边想,再想,再画,画错了,就改变原来的主意。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不受时空、比例、透视、形

体、明暗的限制,画出的东西往往超出现实生活,喜欢夸张;如:大而不圆的头,歪嘴巴,手从腰间长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牛头马面,动物拟人化,太阳可以是七彩的等,这些就是孩子们独具的知觉、思维、想象,这些充分显示着儿童内心世界的独特性,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愉快、和谐、自由自在、充满情和爱,没有压抑和限制的宽松环境和氛围中,充分发挥,充分展示,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将来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听觉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而听觉和视觉是相连相通的。在绘画活动中如果把音乐和绘画综合起来,那么优美的音乐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路,会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一个无比美妙的童话艺术世界。当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如果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那绘画的效果是和无音乐绘画活动有着天壤之别的。

如在主题画(花园)中,我们把幼儿分成两组,同是一个主题,一组配上相应关于春天的音乐,一组则无音乐,绘画的效果截然不同的,可见,有音乐的一组的幼儿在活动中心情愉快,心态较平静,独立思考的较多,活动室内相对安静,幼儿的作品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富有想象。无音乐一组幼儿处于焦虑状态,心情烦躁,无可奈何。表现在在教室内来回走动,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画面反映的情况是线条断续,苍白无力,图形形象含糊,残缺不全,画面零散不均,偏重一边一角,色彩平淡单薄,内容贫乏单调、无意义。 由此可见,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离不开音乐的,优美的音乐是让幼儿展开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工具。我们不但可让音乐融人美术创造活动,也可把舞蹈等带入绘画活动,以增强幼儿的绘画元素,让幼儿对美术创造灌

标签:总结性 思维 幼儿 批判性思维文章 思维的乐趣文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