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阅读 > 正文

年高考地理答案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1(word)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课标卷Ⅰ)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学科网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 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 1-3 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 P,则

A.春、秋分日 P=0B. 夏至日 P>0 C. 全年日 P<1D. 冬至日 P>1

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 2所示。读图 2,完成 4-6 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 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 1 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7-9 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 3 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3,完成 10-11 题。

10.图 4 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 1950-1970 年 D. 1970-1990 年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题-第 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 6 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 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

37.(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臵见图 7,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 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 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学科网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43.(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 9 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 年 4 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 7.0 级强烈地震,2013 年 4 月 21 日夜至 24 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44.(10分)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图10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5ACDDB 6-11BADDA C

36.(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6 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5 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7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6 分)

37.(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味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42.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43.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坍、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44.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篇二:198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其答案

198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其答案

一、填充题:(共15分)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______、彝、______、布依、朝鲜、满等。

2.我国的铁矿资源很丰富,分布的地区也很广。其中辽宁省的鞍山和______,广东省的______,都属著名的大型铁矿。

3.我国年产量超过1,000 万吨的大煤矿,在河北省有开滦和______,在江苏省有______煤矿。

4.我国东部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______、______和雪峰山。

5.我国已建成许多大中型水电站,其中黄河上最大的是______,汉水上最大的是______。

6.我国新疆境内陷落最深的盆地是______,最大的沙漠是______。

7.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______谷地,是西藏重要粮食作物______的主要分布地区。

8. ______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城市。台湾海峡是连接东海和______的重要水道。

9.包头位于______铁路和______铁路的交点上,有“草原钢城”之称。

10.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港口有10多个,其中辽宁省的______、广东省的黄埔港和______港,都是很重要的港口。

11.北欧五国包括挪威、______、芬兰、丹麦和______。

12.新西兰的首都是______。日本最大的海港是______。

13.亚欧之间的______海峡、马尔马拉海和______海峡,是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

14.介于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的______,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和西欧最重要的______产区。

15.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刻是正午12点,东经135°的地方时刻是______点;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刻是 8 点59分,相应的经度是______。

二、改错与判断题:(共15分)

(一)改错题(10分)

下面各题中有几处错误,在错误处下画横线,并在其上方改正。

1.南亚是热带季风盛行的地区,冬季吹西南季风,夏季吹东北季风。西

南季风主要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

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2.澳大利亚东部山地的东侧,面向东北季风,降水较少,多为森林;西 侧降水较多,草原广布。

3.在我国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将陆地上错误的地理名称改正。

我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北纬32°)

(二)判断题(5分)

以下各题所列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在正确的答案上面打“√”。

1.我国四川盆地的土壤多为①黑土②冲积土③红壤④紫色土。

2.①伊犁谷地②藏北高原③呼伦贝尔草原④湟水谷地是我国优良品种

三河马、三河牛的基地。

3.①丹麦②西德③法国④意大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欧洲

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世界上优质黄麻的最大产地是①斯里兰卡②孟加拉国③马来西亚④

缅甸。

5.赞比亚矿产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的是①金刚石②金③铀④铜。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内流河与内流区域(2分)

2.大陆架(2分)

3.锋面和冷锋(并在甲、乙图中注明哪一个是冷锋)(4分

4.人口密度(2

分)

四、读图与填图(共20分)

1.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8分)

①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

余村:,李村:,气象哨:。

②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米。已知王村气温是10℃,按大

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③已知王村与大月山在图上的距离是7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大月

山在王村的方向。

2.根据填充图上标出的数码位置,在下面相应的数码后,写出其地理名

称。(6分)

河流:①_____

_,②______,③______;

城市:④______,⑤______;

省名:⑥______。

3.在太平洋填充图上,根据洋流分布系统,再填绘出四条洋流(→表示地所在位置处,分别注明属于哪种气候类型。(6分)

五、问答题(共40分)

1.世界大陆上为什么会形成水平自然带?分别说明热带雨林带与热带

草原带的自然特征。(15分)

2.试分析我国季风气候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15分)

[提示:从热量、水分条件、雨带移动和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等

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亚马孙水系具有哪些特征?并从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其成因。(10分)

1981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充题(共15分)

共填三十处,每填对一处给0.5分。各题答案如下(按填充顺序):

1.苗 壮 2.本溪 海南

3.峰峰 徐州 4.太行山 巫山

5.刘家峡水电站 丹江口水电站 6.吐鲁番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7.雅鲁藏布江 青稞 8.台北 南海

9.包兰 京包 10.大连 湛江

11.瑞典 冰岛 12.惠灵顿 横滨

13.博斯普鲁斯(海峡) 达达尼尔(海峡)

14.北海 石油

15.21点 西经45°15’(未答“西经”或“W”,算错,扣0.5分)二、改错与判断题(共15分)

(一)改错题(10分)

下面各题中,共有10处错误。每改对一处给1分。考生所改文字,

如与本答案不相同,改得合理,也相应给分。改正后的文字如下:

东北 西南

1.南亚是热带季风盛行的地区,冬季吹西南季风,夏季吹东北季风。

东南

西南季风主要是右由于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球自转

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右

东北信 多

2.澳大利亚东部山地的东侧,面向东北季风,降水较少,多为森林; 少

西侧降水较多,草原广布。

3.在我国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应改正: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秦岭 柴达木盆地 华北平原

(二)判断题(5分)

每划对一处给1分。各题正确答案如下:

1.④紫色土

2.③呼伦贝尔草原(或呼伦贝尔盟)

3.③法国

4.②孟加拉国

5.④铜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各题正确答案如下:

1.不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盆地)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 河。 (1分)

补给(供给)内流河河水的区域(地面),叫内流区域。 (1分)

2.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与大陆是连续的整体,一般深 度不大,坡度很平缓。 (2分)

3.冷、暖空气(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产生的交界面,叫锋面。 (2分)

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暖空气被迫抬升上滑形成的锋,叫冷锋。

(1分)

乙图是冷锋。 (1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叫人口密度(或人口密度= 人口数/平方公里)。 (2分)四、读图与填图(共20分)

1.读图答案如下:

①余村:谷地(河谷或山谷) (1分)

李村:鞍部 (1分)

气象哨:山脊(分水岭) (1分)

②丁山的相对高度是650米 (1分)

丁山的气温应是6.1℃(根据海拔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计 算) (1分)

③两地实际距离是14公里 (2分)

大月山在王村的东北方向 (1分)

2.填图(6分)

共填六处,每填对一处给1分

河流:①赣江 ②汉水 ③乌江

城市:④南京 ⑤重庆

省名:⑥安徽

3.填绘洋流图(每条洋流名称、寒、暖流和流向都要求正确。三项中只 要一项有错,就不给分)答案如下:

→台湾暖流(或黑潮) (1分)

→北太平洋暖流 (1分)

篇三: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新课标卷)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 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示信息 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B. 230米 C. 340米 D. 420米

11.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1. B 2. A 3. D 4. D 5. C 6. A 7. C 8. C 9. B 10. D 11.C

36.(22分)

(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7.(24分)

(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地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43.(10分)

(1)甲为地震。(西邻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性设施;加强防灾教育和培训。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

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评析精选: 难度有所下降,却又不失新意

云南地理教材单独采用鲁教版,且作为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满疑虑与期待,从考生走出考场面带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文科综合试题是平和、习惯的试题。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皆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地理试题分四组设11个选择题共44分;分两组各设3个问答题共46分;选做题10分,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选做其一。

选择题第一组,以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中,耕地不断被挤占,但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为材料背景,考查粮食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生产下降的基地、商品率高的基地。该组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有整体认识,如果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把握扎实,该组3个小题即可轻松过关。

选择题第二组,试题提供“流域水系分布图”和“暴雨前后水文站观测的流量变化曲线图”,要求分析局地暴雨可能出现的位置,并认识湖泊的调节作用。试题图文简洁清晰,学生平时熟悉,但要做好该题需要理解河流的补给与流量的关系,更需要注意观察好地图,注意试题中两图的联系,关注湖泊的调峰作用。虽然试题不难,但该题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试题摒去了(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年高考地理答案)死记硬背能得分的局面,倡导所学知识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选择题第三组,试题提供汉水谷地,黄淮平原的局部区域图,设问其中两城市位置及1月、7月气温状况,实质是考查空间区域定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受地形的影响。该组题的第6题学生可能会很纠结,难道试题有错吗?四个答案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的确,从常理分析该题,严格的讲应该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A、B和C、D中皆应该必有其一个是正确的。然而材料没有提供具体的气温状况,只能运用推理,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两城市7月温差小,难以确定高低,而冬季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北有秦岭挡寒风,比开阔的黄淮平原气温要高,是可以推理的。高考考的是思维、推理,同时也离不开技巧和经验,该组题如果考生先做第7题,首先确定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汉水谷地、黄淮平原,再做第6题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同一组题的背景资料是相同的。

选择题第四组,试题以某区域剩余劳动力、两类企业人均工资的变化图为资料,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产业转移相关知识。该题关注区域发展与生产力配置,利用图中要素的变化,较好地糅合了新教材的新知识,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而不是机械记忆。利用图表资料进行人文地理知识的考查,应该是高考的主旋律,结合教材关心身边的地理事物,多参与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活动是提高解该类题的途径之一。

标签:年高 地理 答案 2017年高考地理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