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阅读 > 正文

渡阅读及答案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渡工与老师》阅读答案

《渡工与老师》阅读答案

渡工与老师

①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②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到: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

③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

④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

⑤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⑥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字。第二天,他又出了一道作文题,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

⑦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文,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内容却远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作过。”

⑧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通电。

⑨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交桥。

⑩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札,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处有厚厚的老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记。

⑾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

1、①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

②这两件事相隔的时间是多少年?

③文中主人公是谁?

2、文章第(2)段画线句子用的修辞手法是从这组句子里你能感受到什么?

3、文章第(7)段中“这篇文章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

4、文章第(8)段写道“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买了一箱蜡烛”这里蕴涵了老师的什么心理活动?(分)

5、文章第(10)段“老师的老师”指谁?老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分)

6、 文章最后一段写“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其用意是(分)

7、联系全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章第(1)段文字的理解。(分) 《渡工与老师》答案

1、①学生写作文与老师批作文;举行大桥奠基仪式。②时间相隔十多年、③ 老师

2、排比拟人(1)渡工的职业是辛苦的 (2)为了渡口的需要,渡工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表现渡工的敬业与献身精神。

3、学生心目中已把老师的形象寄寓在渡工的形象之中了,他们的敬业与献身精神是一致的。

4、(1)老师理解了学生文中那句话的含义;(2)为自己的工作被学生理解而欣慰并受到鼓舞,决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5、渡工、老师自觉地以渡工为榜样,学习他的敬业精神与献身精神,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6、表示自己对老师的感谢与尊敬。

7、老师说:自己像技工”,是因为老师已自觉地以富有敬业与献身精神的渡工为榜样战斗在教育战线上,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是因为渡工也在向老师学习他的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渡口摆渡,不擅离职守,他所以说他不如老师是渡工自谦的说法。同时社会上人们认为老师的职业是传授知识、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是树人的职业,所以更伟大。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

篇二:渡舟阅读答案

渡舟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⑨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阴风晦雨( ) 蹂躏( ) 2.解释词语。

(1)万念俱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怨自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

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英语四六级考试专题英语四六级词汇四级考试-真题四级考试-听力四级考试-阅读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参考答案:

1.cù yì huì lìn 2.(1)一切想法、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遭受沉重打击后的极端失望心情。 (2)自我悔恨。艾:治理、改正。 3.比喻的说法。(或“形象的说法”)扬起生活的勇气,找到一种拯救自己的方法。4.用写作(或“创作”)的方法活下去(或“拯救自己”)。 5.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6.寻找拯救自己的方法在于自信,在于不丧失成功的希望,而加上“常常”一词,又说明自信不失望也并非是绝对有用的方法,因为人也有不能主宰自己的时候。 7.C

篇三:德保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德保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诗经》的伦理思想

王云飞

《诗经》中关于孝悌的观念产生较早,大致上反映了西周初年已有的关于调节家庭宗族关系的范畴。“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说明周成王有信用,可为下民的模范。祭祀他的人,永远要孝顺先王,以他为榜样。“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信、顺在孝之中,孝子之诚无穷尽,永远赐予其幸福。

《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上,与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孝”的观念还是有区别的。孔子的“孝”主要是指事亲,他扩大了“孝”的概念。如孔子答樊迟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还在答子夏问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所以,孔子不仅要求祭祀,而且侍奉前辈要以礼,要让父母和祖父母先享用酒食,恭恭敬敬,如此等等才算作“孝”。《诗经》里的“孝”是以“我”为中心,祭祀先祖的目的是为了让先祖的灵魂保佑自己福寿安康;而到孔子、孟子时则是要求以好好奉养活着的先辈为至孝。同是一个“孝”字,目的倒了过来,由《诗经》中的“为我”转变成“为人”;由形式上的祭祀祖先活动为主转变为服侍长者为主。孔子要求以在世的父祖为中心,尽可能服侍长辈,多做奉献。“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当然,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要求继承先祖的事业。

《孟子》论述了不孝的五种表现,说明懒惰、赌博、嗜酒、贪婪、偏爱老婆孩子、纵声色之欲、打架斗殴、祸害乡里,这些都是不孝的表现。孟子还要求,尽孝悌的义务不附加任何条件,不可怀有任何个人目的。他说:“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轲在这里所说的“仁义”和“孝悌忠恕”的意义是相通的,主要是教导贵族子弟以仁义之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他认为,做到了这一层,那就会无利而王。既然王道备而天下安泰,又何必言利?所以,孔子倡导的奉养活着的父母和老人以及孟子的照顾鳏寡孤独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孟子所说的“王道”就是开明君主政治下的和谐社会。现在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每个家庭的子女都能尽到“养老”这一份义务,那么就给国家、社会减轻了负担,就会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所以这一点至今仍应作为一项美德向青少年们提倡。

西周统治阶级不仅在家庭伦理上要求“孝悌”,而且要求臣僚对国君要“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汝)”,这就是说,不要对周王朝三心二意,怀有背叛的阴谋,并且警告对方“上帝在看着你们呢!”这实际上是“忠”的思想萌芽,只是未用此字表述。至于宽恕的思想,与不虐待俘虏的思想是一致的。

(节选自2015年第2期《名作欣赏·中旬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反映的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大致上反映了西周初年已有的关于调节

家庭宗族关系的范畴。

B.《诗经》中的句子“成王之孚,下土之式”,说明周成王有信用,可为下民的模范;

而“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则说孝子之诚无穷尽,永远赐予其幸福。

C.孔子的“孝”主要是指事亲,而《诗经》扩大了“孝”的概念,《诗经》所反映的

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上。

D.孔子提倡的“孝”,既包含了祭祀,也指要以礼侍奉前辈,要让父母和祖父母先享

用酒食,要恭恭敬敬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诗经》中的“孝”和孔孟所讲的“孝”的最大不同,是《诗经》里的“孝” 以

“我”为中心,而孔子、孟子则是要求好好奉养活着的先辈。

B.孔子要求以在世的父祖为中心,尽可能服侍长辈,这样同是一个“孝”字,目的到

了过来,由《诗经》中形式上的祭祀祖先活动为主转变为服侍长者为主。

C.不孝不一定是对父母的不顺,在孟子的理解里懒惰、赌博、嗜酒、贪婪、偏爱老婆

孩子、纵声色之欲、打架斗殴、祸害乡里,都是不孝的表现。

D.孟子认为要“怀仁义”来“事其君”“事其父”“事其兄”,因此,也就是说尽孝

悌之时,只要不以取得私利为目的就可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悌的观念产生很早,《诗经》就有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先

祖的祭祀上,目的是让先祖的灵魂保佑自己福寿安康。

B.在孟轲看来,“仁义”和“孝悌忠恕”的意义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孝悌是教导贵族

子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

C.孝悌的观念在今天有现实意义,先祖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子女能尽到“养

老”的义务,那么国家、社会负担就能减轻,社会生活就更加和谐。

D.《诗经》中也反映了要求臣僚对国君要“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汝)”观念,虽然

没有用“忠”字表述,但这实际上是“忠”的思想萌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

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

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 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

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

“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高祖从之。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

(节选自《隋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B.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C.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D.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 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颁有至孝之心。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

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

B.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周明帝征召他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

初年,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

C.王颁一意报父仇。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

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

D.王颁谦逊有礼。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

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5分)

译文:

(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9.尾联“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是否能换成“在”?为什么?(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两句是起兴,比

喻年轻貌美的女子初婚的幸福。

(2)在《离骚》中,屈原用“,”两句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形象传神地描绘周瑜潇洒从容地大败曹军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义 渡

梅寒

水乡河多,人出门,上山,下地,抬脚就要船。船是飘在水上的桥,是水乡人的另一双脚。

一百二十年前的大沙河,是一条无船的河。大沙河村就在河岸上,村小,河宽,修不起桥,也买不起船。地却都在河对岸,去种去收,要么绕很远很远的陆路,要么冒险自己扎个木筏子过去。河里每年都有因为过河而淹死的人。

老万是逃荒逃到那里去的。家乡闹水灾,他带着家人一路讨饭,到了大沙河村。那里有山有水,也是水乡,有丰饶的田,最主要的,是那里的人好。村里人不欺生,见老万一家拖儿带女从外乡漂了来,怜他们不易。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瓢面,帮衬着就让他们一家在那个村子里留下来,生了根。

老万总想报答乡亲们的恩情,就琢磨着自己做了一条小木船。老万是水上的撑船好手,他给村里人义务摆起了渡。

乡亲们随叫随到,不能收一分钱。这是老万临终给儿孙定下的规矩。

船桨传到老万的孙子手上时,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啦。老万的孙子在大沙河上一撑就是二十年,也把曾经的小万撑成了老万。下面讲的就是老万的孙子老万的故事。 为了方便乡亲们出行方便,随叫随到,老万在河对岸搭了一间小屋。村人出门,上山种地,到数里外的镇子上赶墟,女人生孩子去外村请产婆……不论晴天晌午还是深更半夜,也不论头顶上下着瓢泼大雨还是飞着鹅毛大雪,来人只要站在岸上冲着河对岸一喊:过河喽——河对岸的小屋里,就钻出头戴草帽身披蓑衣的老万:船来喽—— 一只小船就从河对岸急急地划过来……

那条小船,由最初的小木船换成了大点儿的木船,又由大点儿的木船换成了铁船,二十多年的光景就在老万的桨声和歌声里荡悠悠地过去了。老万老了,风雨里落了一身的病。却依然坚持守在船上。

老万摔倒,是一个意外,也属意料之中。人老骨头脆,老万已经七十岁了。大沙河边,去等老万的人头一次扑了个空。河边,只有那条锈红色的船,在水边上一荡一荡…… 躺到第三天,老万躺不住了,挣扎着要爬起来去河边。儿媳妇看着瘦骨嶙峋的公爹,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爹,你就好好安心养病,不行么?!没有我们万家,大沙河的人就不过那条河么?语气里有心疼,也有抱怨。一百二十年,只为当年家祖一个承诺。他

们万家儿女不能像常人一样外出打工,不能像别人家一样凭自己的力气赚来相应的钱。他们的家里,除了堂上挂着的那块“信义人家”的匾额,可说家徒四壁。有年女儿生病,想吃一口点心竟然都不能够,她夹着眼泪给女儿磨米粉做米糊……

不行,得去,我在我爷爷灵前答应过他老人家的……我们渡人过河,也渡人心,不能寒了乡亲们的心呐。老万的儿子外出,不能如期赶回来。大沙河却不能一日无船。老万蹒跚着要往外走,却被身后十几岁的孙子孙女给拉住了:爷爷,您歇着,我们去。 静静的大沙河上,老万家的红铁船又出现了,船上站着的不再是老万,而是他的一双孙男孙女。孙女大几岁,站在船头,孙子年少点,站在船尾。十冬腊月天,大沙河河面上没结冰,那风也刮得刺骨得寒。姐弟俩却顾不得自己的冷,一唱一和,模仿着爷爷的样子,冲着河对岸的(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渡阅读及答案)人喊:船来喽——

那声音,还透着几许稚嫩,却又那样清脆响亮。脆亮亮的声音碰上对面黛青的山,打个回旋,又跳回来,在大沙河河面上撒开来。河对岸的人便笑了,笑着笑着,眼里便起了雾:老万家的孙子孙女儿呢,十五六岁的娇娃子……

大沙河人筹划着在河上建桥,尽管那项工程对大沙河村的人来说不是个小工程。但全村人还是全票通过那个决定。当地政府也来了,派了专家,现场勘测,也很快把建桥的资金划拔到位。随后就是一片火热的忙碌。

冬天过完,春天开始的时候,一座结实又漂亮的双孔石桥已像一道美丽的虹,横跨在大沙河河面上。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桥面上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老万的身体已经康复了,晨光夕照中,他常常倒背着双手到大沙河边上坐一会儿,抽袋烟,看着不远处泊在河面上的那条船出神……

(选自2015年第3期《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篇描述了大沙河无船无桥的情况,为后文老万一家在渡口摆渡的故事埋

下伏笔,制造悬念。

B.小说的故事发展前后跨越百年,画面恢宏壮阔,将万家几代人为报恩而义务摆

渡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C.老万的意外摔倒,使得故事出现了转机:老万不能亲自摆渡,他的孙子孙女接

替他,人们感动于他们的义举,筹划建起了石桥。

D.小说中的描写很细腻,比如写老万孙子孙女摆渡时“脆亮亮的声音碰上对面的

黛青山,打个回旋,又跳回来,在大沙河河面上撒开来”,形象又生动。

E.小说的故事很有现实意义,为了报答村民,老万答应村民要为他们摆渡,为了

这个承诺坚守了几代人,这正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2)小说在人物刻画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老万”一个人?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写了老万家几代人如何为乡亲义务摆渡的,作者叙写这则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社会现实作简要分析。(8分)

标签:答案 阅读 哑巴渡阅读答案 渡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