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优化对策研究:内部控制机制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国有企业掌握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成败兴衰,因此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和发展更牵动着我国所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目前,我国已开始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发布实施了若干内部控制规范。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优化对策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对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各经营环节相互协调,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数量在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其规模呈现大型化、集团化趋势,国有企业创造的经济总量稳步提高。同时,由于政策的引导和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正逐步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支柱性、关键性行业集中,为保证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整体素质,迫切要求我国国有企业建立和运行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成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一、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背景下,国有企业要走向世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严格的法律规范。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走出去”的目标,我国于2009年7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始注重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环境并不容乐观,这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1、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机制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点无非是产品的销售、货款的回收、物资的采购、款项的支付,而这些环节无 不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息息相关。
  2、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可使企业降低筹资成本,避免或有负债的发生
  企业的融资活动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融资规模、融资时间、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以及企业财务结构等等。一个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如果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并对筹资的全过程即论证、借款、管理、归还进行内部控制,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筹资成本。企业对外担保是或有负债的一种方式,由于国有企业体制上的问题,以及个别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再加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国有企业对外担保并形成负债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继续推进、国际上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日益迅猛的环境下,实施科学管理成为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因此,国有企业纷纷将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上。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表现为制度欠缺、管理松弛、控制弱化。
  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受到限制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实施当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就目前来说,虽然国有企业经历了一轮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但是理论上要求的政企分开在执行中并不彻底。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但仍然存在的主管部门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仍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企业在客观上并无经营自主权。
  2、国有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一些集团性国有企业规模大、业务领域宽、分支机构多、布局分散,而与此匹配的管理手段却比较落后,如没有建立一套内部联网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有关业务部门和有关监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不能正确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效率较低。譬如,在业务部门提出采购商品要求时,财务部门由于不清楚商品库存情况,因而无法对业务部门的采购要求是否合理实行控制,容易造成舞弊现象的出现。
  3、国有企业内部风险评估不到位
  风险评估作为重要的内部控制成分,强调企业要为实现目标分析相关的风险,以形成风险管理的基础。但是,从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风险评估在各行业企业中的发展很不均衡,企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还有待全面加强,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沿袭传统习惯,普遍未进行实质的风险管理,没有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专门的辨认、评估和管理,有些企业甚至还不能理解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统一性,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主导的内部控制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对国有企业而言是一大劣势。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1、培养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都无法超越制定者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者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影响着设计、管理和监督内部控制的其它要素。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对全体员工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为此他们首先要诚信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借以培育员工的诚信意识,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升整个企业信誉。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构成企业道德和价值观的基调。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机制,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内部控制的执行者是多级委托代理链上的每个个体,但是由于人性的弱化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单凭人的自律去执行内部控制,远远不够也不现实,必须借助强有力的他律机制。内部控制的他律机制同时存在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只有实行内外有机结合才能奏效。
  对于内部而言,应切实将监事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同时真正发挥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运行的审查和评价作用;对于外部而言,资本市场的外在压力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是他律的必要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运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他律,都必须坚持权责明确和奖惩结合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具体的说,就是要求国有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实施风险权限管理。直接操作人员的经济活动必须严格限制在规定的风险权限之内。
  (2)建立风险控制责任制度。在实施风险权限管理的基础上,明确各当事人在事前、事中、事后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渠道,包括营销网络、财务关系网络、市场网络等加强对企业内外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4)制定项目和资金的风险评估制度。企业应根据各种经济业务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操作流程、作业标准,对涉及较大金额资金的项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收益评估,各项资金的比例必须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
  4、优化控制活动的每个环节
  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一个环节,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一般而言,控制活动包括两个要素:政策和程序。政策规定应该做什么,程序则使政策产生效果,政策是程序的基础。实践中,国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循环设置不同的控制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活动设置要针对企业大量的日常交易,如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的支出等,尤其关注高风险领域的关键控制点是否认真执行。国有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必须要抓住关键控制点。控制活动只有真正有效的执行了,才能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
  5、加强国有企业信息的管理与沟通
  任何企业都可以看作是由人、财、物等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经济系统中,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与外界环境的联系都需要借助信息的流动与沟通来达到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流动。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事项,减少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流通不畅。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形式在特定环境中辨别、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使员工正确履行其职责。
  参考文献:
  [1]杨扬,孙林.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师,2010;09
  [2]梁水源.关于国有企业搞好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04
  [3]王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中国外资,2010;01
  [4]王素霞.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4
  [5]王文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05
  [6]范锰杰.后金融危机时代对国企内部控制问题的若干思考.经营管理者,2010;06

标签: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 新形势下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