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是律己,为公的自明之道]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张大文:199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被授予国家级“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现为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已发表文学作品1000万字左右。
  
  话说当日寇准听了张咏“《霍光传》不可不读”这句话,虽然“归取其传读之”,却不是马上能够读到“不学亡(通“无”)术”四个字的。因为《霍光传》里根本没有这四个字。原来,在班固《汉书》中,完整的说法是:《霍光金日?(dī)传》)。但是,读完《金日?传》,还是读不到这四个字。原来,这四个字在相当于《史记》中“太史公曰”的“赞曰”里面,说霍光“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体,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弱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也就是说,寇准要把整篇传读完,读到班固对霍光的直接评价时,才领悟到班固一针见血的警世之言的教育力量,从而体会到张咏在谈言微中已把文章做足的良苦用心。从此,他一定发誓不做“暗于大体”不学无术之人,而要做明于国事的善于谋划之人。这里从《寇准传》所选《智退契丹》一节,便是明证。
  当时契丹侵扰北宋的路线图,用文中的话来说,先是“掠深、祁间”,后是“围瀛州,直犯贝、魏”;用现今的地名来说,都在河北境内,先是在安平、深泽一带,后是在沧州、清河、魏县一线,已经直逼河南澶州(濮阳)。才有文中“急书一夕凡五至”的说法。
  那么,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寇准为什么能置信不顾,饮笑自如,而且在第二天从容应答宋真宗的责问,说是“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呢?原来,从宋朝陈师道所撰的《后山谈丛》一书所披露的寇准上真宗之奏章中可知他的用兵大略业已付诸实践。针对上述契丹游骑扰掠的两个地段,寇准已在下列三个地带屯兵待战:
  一是针对安平、深泽一带的契丹游骑,已在其北面和西面布置重兵,形成蠡县――定州――正定三点一线的半包围圈,严密监视其东南面的敌情动向。
  二是针对沧州至魏县的南北一线的契丹内寇的频频南窜,已在邢台――永平――清河三点一线横截来犯之敌,既可与北方蠡县至正定的军队呼应,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又可转身与南方的军队配合,使敌兵腹背受击。
  三是针对北方敌兵聚集河北南部魏县,企图与河南北部的散兵游勇集结,从而进犯北宋国都汴州(开封)的敌情活动趋向,已在大名――澶州――滑县三点一线布置重兵严防,既保卫京城,又可与邢台方面呼应。
  以上是《后山谈丛》所载寇准上真宗奏章之大略,远比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和王得臣《尘史》所载详尽、完整,充分体现了寇准忧国忧民之心及其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卓越才能。对于寇准如何在张咏的指导下,努力远离“不学无术”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其详;但是,这样一个战略战术安排,说明已经远离“暗于大体”,则是没有任何异议的。而且,这里节选的《智退契丹》一文,已足资说明他听了张咏的话,看了《霍光传》,一直以人为镜,律己为公,一路走来,已经成为一面旗帜了!
  在他看来,所谓“急书一夕凡五至”,只是逼使真宗御驾亲征以取胜的机会提早到来而已,这就是“饮笑自如”的原因所在。在三条战线布置停当的前提下,只要真宗渡过黄河,出现在澶州北城门楼,我们的军民便会踊跃欢呼,稳操胜券,敌兵便会陷于孤立,相惊失色,溃不成军,不堪一击。
  所以,关键是在“逼”字上下功夫。因为真宗自己是不愿意去的,而且还有一股势力投其所好,在他耳旁出馊主意。对此,寇准先是晓以大义,争取多数,力斥退守南京、成都之策完全是背弃宗庙社稷,如是则天下不可复保矣;后是争取烈武王高琼的支持,由他指挥卫士进辇,逼迫真宗渡河,取得预期的效果,也许还不到五天哩!
  在这里,寇准在大处的战略安排,步步为营,胸有成竹,在小处的办事技巧,欲扬先抑,以退为进,无不显示了他那超人的智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自我培养同深谙张咏早年的关照是密不可分的。张咏当年对寇准的弱点是一眼看穿的。他对同僚直截了当地说他“学术不足”,对寇准则是委婉含蓄地要他找《霍光传》来读,才在最后的“赞曰”里面找到四个字对号入座,就此一口咬住不放,竟成为自明之道。这种执著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标签:以人为镜 律己 之道 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