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计划 > 正文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谈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肖邦夜曲Op.72 No.1的教学实践,探讨在高等院校音乐院系学生的钢琴专业课中,如何通过教师教学思路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开拓思维,对艺术作品能以发散思维去发现,不断提高音乐理解力、感悟力和表演水平。
  关键词:钢琴教学 创新思维 肖邦夜曲 审美 发展
  
  钢琴教学论的研究领域不仅包含钢琴教学,还涵盖了许多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如哲学、美学、教育学、运动心理学、音乐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高等院校的专业钢琴课教学应该在综合钢琴教学中所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的同时,创新教学思路、开拓教学视野,多角度、全方面地对专业钢琴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突破思维定式,开拓教学思路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着更高的启示。”传统的专业钢琴教学,注重学生的技术培养,关注从技术层面如何顺畅地表现作品,使听众有一个完整的艺术审美,但常常忽视了音乐对作为表演者的学生的审美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在引导学生去感动别人之前,充分发挥“一对一”教学的互动优势,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美,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去发现作品的美,形成正确的审美体验,以情带奏,以情促演,从而使所演奏的作品有内心审美经验的强大支持,做到以情动人,使其对音乐作品的表现不致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因此,钢琴专业教师应该做到主动教学。
  第一,课前对所要教授的作品做深入的研究分析,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和声及曲式方面的分析,对指法及踏板进行合理的符合整体音乐风格的设计,对作品演奏速度的确定、整体布局的安排、装饰音的诠释做正确的把握。
  第二,在个别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具体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第三,课后及时对学生的进展及反应做一定的记录,随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等院校的专业钢琴学习不仅仅是对钢琴表演技能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价值的形成过程,是审美体验不断深化的过程。
  本文中笔者仅以一首特定作品――肖邦夜曲Op.72 No.1来说明钢琴教学中如何利用启发式教育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使用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联想性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创新思维方式来思考在进行艺术的“二度创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夜曲,夜的祈祷,与演奏的时间、场合有关。从广义上讲,小夜曲、戏游曲、遣兴曲都可称为夜曲。从狭义上讲,钢琴作品中的夜曲,由爱尔兰人费尔德首创。肖邦从1827年开始写作夜曲直到1846年,可见夜曲是肖邦一生中的重要创作体裁。肖邦共写了21首无标题夜曲,其内容包含了三个方面:1.忧虑祖国的命运,怀念家乡的亲人;2.与乔治?桑共同经历的海上生活(船歌主题);3.苦闷彷徨、忧虑重重的心境。肖邦夜曲Op.72 No.1是其在1827年创作的。忧郁的沉思、明朗的伤感、内心的悲哀或思念、柔情的表白、大自然夜景的造型,这些是肖邦夜曲典型的情绪和形象。
  肖邦,19世纪波兰伟大的钢琴诗人。对祖国的萦念、波兰人民生活的情景,是肖邦灵感的源泉,使他把个人的东西提高到具有社会的意义。肖邦的创作思想的奋斗目标是古典主义的严整优雅与“后革命时期”青年的激情、复杂矛盾的感情相结合。
  肖邦是音乐文化史中最伟大的旋律作家之一,笔者首先就其创作风格基本特征之旋律特征做具体的分析。
  1.歌唱性声音的无懈可击的连奏是肖邦夜曲阐释中的基本条件(触键上的特点)。谈到这里我们必须涉及肖邦音乐中的所谓“意大利性”,在开始研究肖邦夜曲的时候,需要提出这位作曲家对待意大利音乐的态度的问题,意大利歌剧对肖邦的创作是有影响的。肖邦的音乐与意大利音乐的共同点在于旋律的如歌、优雅、婉转。
  在简短的一小节引子之后,出现了一连串下行的由单音勾勒出的“叹息”音调。为了获得柔和、宽厚、悠长、深沉的音色效果,要以手指指腹而非指尖来接触琴键,落键要带上整条手臂的力量,慢而深地将臂力推至指腹,且将这股力量传递到后一个手指指腹,如此传递直至该乐句最后一个音。启发式地将歌唱式的触键方式介绍给学生,使乐曲旋律上的特点与触键方式上的特点相结合,并通过教师对比性的弹奏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从而清楚地区分哪一种触键方式更能体现出“叹息”的音调。并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实践弹奏尝试不同触键方式来弹奏这一乐句,用心倾听辨析,更客观地学会弹奏歌曲性旋律。用音乐感来带动实际的弹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肖邦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旋律的变奏,其中声乐性与器乐性的结合是肖邦旋律变奏非常大的特色。歌曲性的旋律在变奏时常带有器乐的色彩,器乐的音调好像是从旋律的纯歌曲性的因素中引申出来的。
  第2―5小节的旋律易于咏唱,而第31―34小节装饰性变奏使音乐具有戏剧性特征,脱胎于第2―5小节的音乐素材其旋律骨架音清晰可辨,用装饰性变奏加以发展使其色彩性更为丰富。因此在弹奏装饰变奏段落时触键方式与之前有所不同,在模仿器乐花腔段落时手指与琴键的接触角度要大些,用更靠指尖前端的位置触键,同时触键速度也相应要更快些、更为果断些,使之产生与声乐性旋律对比明显的音色效果。
  在第35―38小节吸收了意大利歌剧中的元素,将第6―9小节的如歌曲调转化成第35―38小节的器乐花腔经过句。通过对声乐艺术的欣赏和借鉴,使学生明白钢琴艺术不仅仅是钢琴的艺术,它同时与其他的艺术形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学生通过对声乐艺术的联想更贴切地用钢琴来演奏有声乐特点的旋律变奏,从而获得更丰富的音色表现。
  3.旋律变奏的另一种:旋律织体变奏,其变化频繁、错综交织。
  三、培养音乐表演整体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钢琴表演是对一首乐曲整体内容的综合表现。是乐曲的旋律、和声、曲式、织体在表演者手中的“二度创作”。因此,在谈到肖邦的旋律的时候,必然要涉及其复调写法。肖邦的音乐贯穿着复调,其音乐中的声部并不彼此模仿,肖邦把各声部编织在一起,但使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旋律。这个特点也出现在他音乐的“伴奏”部分,伴奏重要到难以称其为伴奏。
  和声与旋律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肖邦音乐风格的又一重要特点。肖邦音乐中的和声常常是从他的非常独特的复调引申出来的,和声的逻辑性也是以声部的流畅进行为依据,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说肖邦的和声是在“歌唱”的。肖邦音乐中的所谓和声的“变换色彩”常常是和这种交替调式相联系的,“变换色彩”的实质是旋律的片断(或个别音)在配上新和声后获得新的功能意义、新的表现色彩。这需要学生在利用发散思维对乐曲的整体有所把握后,重新收敛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恰当的定位,准确表现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使自己的二度创作既有自己的演奏风格,又符合乐曲的特点,从而使自己的演奏具有新意。
  关于指法的设计,指导学生不完全迷信于谱例上标注的指法,打破学生对指法运用的定向思维方式,启发学生只要是舒适合理且能帮助音乐更流畅通顺,更好地服务于音乐的指法就是我们需要的指法。
  乐曲第34小节右手第1个#F音,有的谱例上标注用5指去弹,而其实如果用4指弹奏可以更好地与前一小节六连音最后一个E音(用5指)连接,同样也能与第34小节#F之后的这个E音连接,从而使这句器乐化的花腔能够更为流畅,更为一气呵成。
  37小节处tr是装饰性变奏的技巧段,有的谱例上#A音标注用2指,因为同一小节前2拍的B音用的是1指,所以看上去后2拍的这个#A用2指从连接角度上讲很顺理成章。然而如果仔细阅读谱子我们发现从36小节到37小节的中声部,有一个隐约的旋律音调隐藏其中,且这个音调来源于第20―22小节的高声部。为了能较为清晰地使这个隐藏于中声部的音调突显出来,不妨用1指去弹奏这个#A音,这样的话这个音调就全部是用1指演奏出来的,这为统一这一音调的音色提供了方便与可能。
  关于乐曲速度的定位问题,这常常使演奏者犯难。就肖邦Op.72 No。1这首夜曲而言,乐谱一开始就标明了Andante(四分音符=69),其实作曲家已给我们一个绝好的暗示,Andante在节拍器上的范围是从76―108,只要在这范围内均可以,当然对于到底用76还是108抑或是69,逆向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依据,抛开钢琴演奏,从肖邦伟大的歌唱性的旋律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们人声演唱一个乐句所需要的速度就能较好地表现乐曲。通过试唱,这首乐曲用69这个速度似乎比较适合。由此,通过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乐曲表现的问题上开拓了思路。
  
  结语
  在高等院校的专业钢琴教学中,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和训练是钢琴教学的基本任务。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这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比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充满主动创新的意识,只有充满创新思维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充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王敏)

标签:高等院校 创新思维 钢琴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