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计划 > 正文

[情理法三结合,建设和谐校园]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三结合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情理法结合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46-01   学校是培养人的神圣殿堂,学校建设应以法治为根基。以情感为纽带,以规律为路标.“情、理、法”三结合,构建和谐的育人“大厦”。
  一、依法治校。奠定和谐校园的基础
  我们常说“管理育人”、“制度育人”。其实质都是校园的法治育人。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主体意识、法治意识等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学校面对的教育现象也越来越复杂,学校权益的保障、教师权益的保障、学生权益的保障等有关教育主体的权、责、利也要在教育法规上得到调和与调节。因此,依法治校、依法治学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只有依法治校,才能理顺各教育主体的关系;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保证学校正确的发展导向。所以说,依法治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坚实基础。
  (1)依法建章立制,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学校管理工作中,人、事、财、物、时间、信息,千头万绪;教育教学工作中,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测试、分析,环环相扣,马虎不得;教育方法的运用中,教育、说明、批评、表彰,事小影响大;还有教职工和学生的奖教奖学、评先评优、评称晋级等要有理有据、取信于众……在这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仅靠一两个学校规章制度就可以解决。因此,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让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平衡好学校的各种关系,规范好各部门的教育行为,减少纠纷,保障学校管理工作和顺通畅地运行。
  (2)依“法”育人,倡导法治精神。学校建设必须倡导法治文明、法治精神,具体来说就是倡导、践行“民主、平等、博爱”的精神。只有教师与学生都认同现代学校的法治精神,认同体现现代学校文明的“民主、平等、博爱”精神,学校才能科学育人,和谐育人,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校园。
  (3)依“法”改革,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等著名论断,同样适用于学校。学校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讲究工作方法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创新,在改革中不断减少问题、矛盾、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情感为纽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开展教育工作既要讲科学,更要重视艺术,特别是教育问题的处理艺术。学校不但要讲“法治”,更要讲“情治”。
  (1)用情感留住人,用情感激励人,增加教师间的工作情感。学校管理要注重人性化,应鼓励教师间亲密合作、无私帮助。一所具有深厚人文气息的学校,一所具有兼容并包思想的学校,教师会在工作中心情舒畅,得心应手,甚至在离开学校多年后,仍会对旧学校念念不忘。这就是比任何管理制度都有力、都强大的情感管理的巨大影响力。
  (2)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用爱传授的道理才会真正深入人心。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之间团结互爱。这样,学校所有关系中最主要的一对关系――师生关系就会因此而和谐、亲密。
  三、“理”是标杆.按科学的教育规律办事
  只有在科学的教育规律指引下.按规律办学,按规律育人.才能办好学校,平衡各方面对教育发展的期望。学校只有按教育规律去改革、去创新,才能保证少走弯路,缓解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
  教育的作用不会立竿见影,它具有长期性、长效性、内隐性的特点。学生今天在学校所接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是对个人人生影响最深远.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教育,不是放学回家就能“称”出来的,需要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慢慢凸现出其影响力。因此.学校要按科学的教育规律,平衡好近期教育效果与长期教育效果,学生分数与学生成绩,教学成绩与教学质量,教师个体与学校集体,家长要求与学校要求,社会要求与教育科学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有序地进行改革,实现和谐、持续发展。学校应按照教育规律这个“理”,大力抓好教研工作,不断进行改革,减少矛盾与冲突,建设和谐发展的校园。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只会把矛盾与问题沉积下来,束缚得学校越来越僵化,越来越落后,更会给学校增加紧张的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只有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才能建设好和谐校园。
  总之,建设和谐校园应该做到“情、理、法”三结合,倡导“以欣赏看学生,以尊重待教师,以真诚对同事”的现代校园文明,树立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发展、进步、优良的育人环境。
  (责编 雷靖)

标签:情理 建设和谐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