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计划 > 正文

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心理的认识及其学习建议_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对人类的学习下了这样的定义:人的学习是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核心内涵指的是中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即在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诸方面的现象。研究、分析、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素,既可以更好地为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处理教学内容、优选教法、实现教学目标等提供帮助,又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中学物理教与学的效益。
  
  一、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
  
  1. 兴趣特点。初中学生的兴趣往往限于直接兴趣(好奇好看)和操作兴趣;不象高中学生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同时在起作用,并且兴趣与目标开始有了联系,因果关系的兴趣和概括认识的兴趣占有很大比例。
  2. 思维特点。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和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于来自各方面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切身感悟,来自于亲身实践的直接的理性认识以及形成的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
  3. 观察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能有目的、自觉地从观察现象中发现个别特征,并且他们能融会贯通地将这些个别特征同微小的物理变化很自然地联系起来。然而也有的学生出于好奇的心理,图新奇、看热闹,只是停留在表象的观察上,而不加以认真地思考。
  4. 记忆特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探索心、求知欲、好奇心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决定了记忆特点,其突出地表现在很愿意记忆和积极记忆那些感兴趣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不愿记忆或机械记忆那些缺少实验,由枯燥的抽象思维形成的物理概念、规律。
  5. 情感特点。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受着教师态度的影响。当教师时刻给予学生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学生就会强烈感受到一种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他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甚至蔑视、讨厌,其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
  6. 注意力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单调而毫无变化的连续性活动,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突然发生变化,哪怕是比较脆弱的刺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手段,切忌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以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对教学过程充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过程
  
  1. 从物理感觉到物理知觉
  感觉是认识的初级形式,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分析大量的物理现象及物理实验的验证,才能使其感知主体,形成对物理过程的整体认识。
  2. 从物理知觉到物理表象
  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初步分析和综合的结果就是知觉,知觉是感觉与思维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中从各种物理现象、实验中通过分析总结出的概念和规律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物理表象。物理表象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尽管其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仍是事物的直观特征的反映,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进而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渡和桥梁。
  3. 从物理表象到抽象思维
  物理表象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由实验直接概括形成的,属于非本质的东西。许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如果仅仅依靠物理表象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还必须揭示这些概念和规律的本质,牢牢抓住其本质的东西,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这是形成概念和规律的关键环节。
  
  三、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 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使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汪延茂曾说过:“谁掌握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谁就能把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初中生具有好动、好奇、好问、好学、好胜,求趣、求新、求活等心理特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新颖、有趣的物理问题,向他们展示一些鲜明、生动、奇异、少见的物理现象,这样可引发学生好奇、求趣、求新、求异的心理。针对初中生好问、好学的求知心理,教师要善于设问,引导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动”,让学生独立地做练习、动手表演实验和设计探索性实验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动”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实施方案;针对初中生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特点,教师引导围绕课标要求,开展一些物理课外活动,搞一些小实验、小发明活动,开展物理竞赛,增加一些近代物理知识讲座,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在课堂上可以把教学内容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以及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地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
  2. 利用教学情感,使学生热爱物理学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要导致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发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的情感影响着课堂气氛。其次要发展和丰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良好情感,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之美,巧妙精湛的物理实验、和谐统一的物理规律、简洁对称的物理公式等,这些美的感受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果。再次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和教给学习成功的方法。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获得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3. 优化学习心理,构建学生最佳物理学习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学习心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质量。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教学中要设身处地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把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始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以轻松、愉悦、主动的心态投身于物理学习活动之中。
  4. 增强物理意识,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感到物理难学,不会解题的重要原因是没有能用物理眼光对待物理问题,即物理意识不强。物理意识是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即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和解题的准确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理解物理概念。浮力是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或气体)压力之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物理实质。学生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得出上述桥墩所受压力之差为零因而浮力为零的结论。面对物理问题只有比较全面的物理意识,才能学得得心应手,做得准确全面。

标签:学习 初中生 物理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