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计划 > 正文

榆林合力扶贫开发公司 [扶贫开发:合力攻坚克难关]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直辖近15年来,重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97年的366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22万人,重点贫困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379元增加到2011年的5100元。扶贫攻坚期间,重庆创造的诸多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
  
  集团扶贫:吹响合力攻坚冲锋号
  
  为避免扶贫开发以点代面,见子打子,或昙花一现,重庆面向大多数贫困地区和群体,吹响了集团扶贫的冲锋号。
  集团扶贫就是由全部市级部门、257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驻渝部队,组成18个市级扶贫集团,分别由18名市领导挂帅,“一对一”对口帮扶18个扶贫开发重点区县,不脱贫不脱钩。
  集团扶贫效果明显,一些贫困村很快发生可喜的变化。潼南县双江镇林湾村以前是无数空地连荒山,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对口帮扶以来,为其制订发展规划,落实基础建设、产业发展、风貌改造等项目资金6500多万元。到2010年底,全村90%的农民住上了新房,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3123元增加到5907元,建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城口县岚天乡三河村86%以上的农户住在高山区域,面临出行难、看病难、增收难等重重困境,市发改委扶贫集团通过科学规划选址、优化设计施工、合理布局扶贫产业等方式,形成了“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的良好发展模式。目前已成功搬迁100户2000多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一下子搬活了全局。
  据统计,仅2011年,市扶贫集团就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1亿元,帮助引进项目347个、资金10.5亿元,组织劳务输出7300多人。
  
  城乡统筹:三管齐下断“穷根”
  
  产业空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薄弱,是贫困地区落后的三大“穷根”。市委、市政府从统筹城乡的角度,三管齐下,对症下药。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重庆千方百计给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增补产业空白、补齐产业环节、延伸产业链条。比如探索建立“圈翼”帮扶机制,“一圈”区县每年按财政收入1%的实物量用于帮扶对口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帮扶资金的30%以上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发挥国有资本宏观调控作用;在渝东北、渝东南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举措,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的硬件保障。这些年来,重庆致力于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仅交通、水利这两项,在“十一五”期间就累计投入近2000亿元。从2008年起,财政投入200亿元以上,对20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脱贫,改造农村危房22万户,新建巴渝新居20万户,建成农民新村1800个,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16个重点区县开通高速公路。
  公共服务水平体现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重庆连续五年保持教育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20%、GDP的4%,新增教育经费的70%向农村倾斜,率先在贫困地区启动“十二五”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计划;进行“自费改革”,提前实现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在全部乡镇和村建立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对特殊群体实施特别关爱,所有农村中小学生都能享受免费提供的鸡蛋、牛奶和“爱心午餐”;落实专项资金,照顾全市130万留守儿童和200万空巢老人。
  
  户籍改革:五个保障一步到位
  
  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改革创新方面,敢于先行先试,第一个“吃螃蟹”。在扶贫开发中,重庆牢固树立并贯彻“大扶贫”的理念,把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突破口,解决转户居民的城镇居民福利待遇,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在重庆,农民工一旦转户进城,便可享受与城镇居民完全同等的就业、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待遇,实现五个保障一步到位。公租房面向所有农民工开放,目前开建公租房2871万平方米,配租11万套。转户居民子女与城市孩子同等享有各种优质教育资源。重庆的户改举措,被媒体誉为“破冰之旅”。
  
  缩差共富:脱贫摘帽奔向全面小康
  
  “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加快统筹城乡步伐,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区域和贫富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力争到“十二五”末,把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到2:1,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一是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建立常态机制,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切实维护转户居民权益,确保其进城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实现“农转城”500万人。
  二是努力发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潜力,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房屋和林权的权属界定,确保“三权”抵押贷款融资1000亿元,促进农业效益翻番,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
  四是继续推进渝东南、渝东北的扶贫开发,实施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整体脱贫。财政投入40亿元,带动各方社会投入200亿元,三年内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标签:克难 攻坚 合力 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