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证明书 > 正文

【南大食堂的幸福记忆】南大食堂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叶子笔名柴妞,自由撰稿人,生于1984年,首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大奖获得者,决赛作品《到处都是泡泡》入选国家中学语文教材。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现为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
  
  小时候,南大真是大,足球场也大,游泳池也大,花园一样的小树林,有成堆穿了马褂衫打太极拳的老外,光食堂就五六个。南大就是一个世界,到处走着形形色色的聪明脑袋,脸上写着刻苦勤奋。进南大念书,是我无数梦想中最强烈最迫切的一个。
  90年代初,父亲的朋友在南园食堂请客。食堂收筷子的服务员坐在木头搭的柜台里面,木台子上有玻璃的罩板,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条,黑字抄着菜名。这个柜台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仿佛一座神圣的庙宇,在脑海中永久地定了格。那顿饭吃得极舒服,能记起来的,有鳝丝,有冬瓜,饭钱也很便宜。一顿饭里,父亲不停地说,在南大做个人,有这样一个食堂,真舒服。
  我的中学和南园只隔了一条街。高中的时候每天一到中午,就溜达到南大,买5块钱两荤三素的盒饭。盒饭的摊子在二食堂对面。一份盒饭,成了我窥探大学生活的通行证。端了饭,可以理直气壮地走进食堂,偷偷打量邻桌的人,听他们说话,可以看着墙上贴着的“禁止喂饭”的标语,偷偷在心里笑。我至今还能回忆起那些盒饭的味道,并不特别可口,咸得厉害。我穿着高中生的校服,带着满脸的稚气,看着八舍的女生从澡堂出来,拎着水瓶往宿舍走,湿漉漉的头发搭在肩膀上,满心都是羡慕。
  考上南大,去了浦口。刚进校的时候,每天吃什么,成了一个问题,因为选择太多。每天下课,怀里揣着饭卡,冲出教室,满脑子都是选择的痛苦。现在想想,还觉得矫情得厉害,仿佛是被众多情人追捧着,要了这个又舍不得那个,做个决定比登天还难。经常很雄心勃勃地和朋友定计划,这样吧,把每个食堂每个窗口每种菜,挨个儿吃一遍。结果计划很轻易就被打破了,很快会有强烈的欲望再吃某样吃过的好东西。渐渐地,就变成每天去同一个食堂,同一层楼,同一个饭厅,同一个窗口,点一样的菜,周围的面孔也都是熟悉的。浦口校区有句流传的话,叫“六食堂的美女,八食堂的汉,七食堂的有钱人满堂窜”。在真正融入大学生活之后,在忙碌的日子里,食堂反而变成了在饥饿时才念想的东西。
  它依然是个温暖人心的地方。班上有个男同学,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看上了一个漂亮女孩。他大了胆子端了饭盆,径直走到女孩的桌前坐下,开始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这是个浪漫至极的故事,像极了小说里的情节。有时候排队打饭,看着站在队伍里左顾右盼的男生,那副情窦初开的样子,让人觉得青春真是美好。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忙碌着,微笑着,挽着衣袖,系着围裙,叮叮当当地收拾碗筷,与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打着招呼。这许多人,这许多食堂,仿佛春天里生长的蔓草,一点一点,爬满了我记忆的窗格。
  
  专栏说明
  《金陵晚报》
  以前经常看《金陵晚报》,翻到自己老师的专栏,就睁大了眼字里行间地找八卦。到了大四,居然自己也大模大样地开专栏。生活就是上一秒钟的自己,这话真对。我是编辑最怕遇到的那类作者,永远在deadline的前一秒钟交稿,不追着就不写。最后编辑也烦了,就去我的博客找料。所以我的专栏比其他作者的都要劲爆。邻居都不用隔着墙使劲听,扫两眼报纸,就把我们家大小事儿都搜刮齐了。
  《上海一周》“暗涌”
  我的大学生活是最最不健康的那种,好长时间不知道白天长什么样儿。终于有一天,把一位编辑打动了,说,这样也别浪费,给我们开一专栏吧,写夜生活。我说好啊。说完就觉得骑虎难下。夜晚是个很难搞定的女人,你不在乎的时候,她总在你身边绕。你要是决定伸出手,将她按牢了看个仔细,便连个影子都找不着。
  新书书评
  这是个简单活,看出版社给的新书,做做功课,写写感想。我喜欢干,干得也还不赖,收获也挺大。有时候碰上了特别好的书,真的挺激动,巴不得自己掏钱买了送读者。

标签:南大 食堂 记忆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