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志愿填报 > 正文

【精神原型:贴近灵魂隐匿的语言】灵魂摆渡人第一季 免费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读青年诗人肖刚先生的诗,要静下心来读才行。因为肖刚的诗就像“庐山云雾茶”一样,得去细细地品。如果是走马观花地去看,别说品不到肖刚先生诗歌之内涵和真谛,就是诗歌大师的作品也会被读走了样儿。因此,我说,若要想去读懂一位诗人,就首先去读诗人的诗。那将是洞熟诗人灵魂的第一把钥匙。
  “泪水里的火/血液里的雪/把死亡踩在脚下/就像踩四两棉花//目光撕裂冬季的天空/我看见世界/它是一根透明的骨头//风比昨夜更雄性/星星坚守处女的光芒/忠贞的月亮宁可破碎/一群白蛾子的翅膀//我暗暗决定/怀孕太阳/”(《意志》)
  当“目光撕裂了冬季的天空”的时刻,该是一种怎样的表情呢?诗人承认“意志”,只不过是“泪水里的火”和“血液里的雪”,这种意象,让人感觉到了“心寒”般的战栗,而“把死亡踩在脚下”句,虽然表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但也同时让人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心痛。可接下来的一句“就像踩四两棉花”,给人有两种感觉,其一是俗语中所言“你可以拿四两棉花纺(访)一纺(访)”,寓意着其无畏者确有其人;其二是踩在“棉花”上轻飘飘,大有无根之感。当然,从字面到引申意义的理解,这两个方面都有,可我更倾向于后者,这种无奈让诗人“看见”了“世界”,“意志”也只不过是“一根透明的骨头”,文人坚守的那份“温润”而“凝重”的诗性而已。
  诗人曾在雪夜中仰天“质问”,然而,这种质问却“如同用枪击雪”、“如同用篱笆挡风”一般,毫无效果可言。那么是谁“把鲜活的生命”,突然地掠走呢?“枪”对“雪”而言是无奈的,“篱笆”对“风”而言亦是无奈的,而人更是对许多看似简单的事,却无法用简单的办法去做,更不能用简单的思想去思考和理解了,这其实是很不正常的现实,然而,却堂而皇之地成为“正常”的不得不遵守的潜规则了。所以,诗人只能让“眼睛长出了翅膀”,免得让“潜规则”挤压和逼迫。
  “我并没有过幸福的时光/像一只蚊子叮在子宫的壁上/被轰出来时我号啕大哭/那是因为灯光的缘故//我睁开眼睛就进入了熟睡/我合上眼睑才能够醒来/我习惯了失眠如同睡眠/为此错过了所有的早晨//我在夜里活着//……”(《自传》)
  其实,诗人是用一种自谑式的寓讽,来感叹人生的关于是否该“睁开眼睛”,还是“合上眼睑”。诗人用了一句“习惯了失眠”做了回答,而“我在夜里活着”则是更深意义的阐述,于是,诗人选择了“沉默”,在“沉默”中,在怀疑中寻找,可在绝望中获得了,却与期望不成正比。所以诗人肖刚说:“你要动用印堂的第三只眼睛/你要动用血液中的耳朵/……什么时候你习惯亲吻仇敌的面颊/你再说话/什么时候你摸到钻石的火焰/你再思想/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仰视/现在你最智慧的是聆听……”(《指向》)
  
  二
  
  在肖刚的诗中,那些众多的意象和那贴近灵魂隐匿的语言,成为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生命,精神的体验者、实践者和证明者。也许,由于诗人肖刚先生对这种精神深层沉浸的缘故,他的诗呈现了一种沉静、宽宏和睿智的气度,使其那些富有动感的意象语言被笼罩在浑穆与平和的氛围中,从而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坚卓、博远、激越、沉凝、峭峻的哲性境界,在一定的程度上柔化了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精神力量开启了诗人肖刚的精神原型,并以自己那怜悯、忍耐、宽宏和勇敢锻造着他那生命的最初的灿烂,由此还原了诗人肖刚的想象力和知解力。
  于是,诗人肖刚很持重地告诉我们:“……我必须独自承受自己的生活/终生的劳作/逃避或怠慢/意味着对生命的背叛//让米回到米中/沙子回到沙子里/简单的操作是如此的持久/我庆幸自己坚持到现在//……”(《命运》)
  这让我想起了杰出的诗歌大师诗人聂鲁达说:“对每一个诗人来说,诗歌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组织,它奔涌在诗人的血液中,是诗人整个存在的脉搏和颤动。”这是对诗人情感的抒写方式和作为诗人的道德底线的规范。
  诗人在“命运”中,终于找到了那种“生命”之“原型”,如“让米回到米中”和“让沙子回到沙子里”是诗人为其原始的生命情结找到了最好的对接方式,在这首诗中,我们读懂了诗人那个曾一度被命运枷锁桎梏的生命,已经不再被自己的苦难所浸泡,也不再为自己的痛苦而苦吟了,他将他那整个的生命思索和激情,投入到他那个赖以生存的生命群体之中,从而找到了支点。
  的确,品味诗人肖刚,就该像品“庐山云雾茶”那样。
  当然,你也一定要首先进入诗人肖刚的精神世界,如果你听到肖刚那心灵之音,你就有一种真真切切的直觉体验,在心灵与心灵的无数碰撞中,你会走进他的情感世界,就会听到他的苦吟之声:“……再三再四地与你擦肩而过/你的考验足够苛刻/为爱最少要死过三次/尘世的幻想也必须放弃/那些在旅途中频频回头的人/不能穿越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茶》)。其实,诗人在借“云雾”写人生,他在咀嚼苦难,他在体验着生命,他甚至彻底地将自己的灵魂放逐,开始了没有尽头的精神流浪。但他在苦涩中感觉到了一种幸福,一种灵魂净化般炼狱的幸福。
  
  三
  
  当然,在这部诗文集《旅途》中,有一首很重要的诗,就是长诗《大海》,诗人肖刚用了“九章”写就。从“等待”开始,诗人就已经进入了一种生命激越的状态,这其实是一个“生命历程”的叙述,之后,就进入了起航、航行、风暴、真相、搏斗、休息,最后到达了“黎明”,才有了开心的“合唱”,这是一首生存状态的写真生活现实的呈现,这也是诗人肖刚呈现和展示给我们的他在2005年的心语。在这首诗中,诗人最原始的动机,最让人感动的是诗人的坦诚,诗人以中外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托物抒情”的传统手法,把许多经典意象赋予特有的固定涵义。
  在这部《旅途》中,我们从肖刚的诗中看到了“整个存在的脉搏颤动”,可以说,这首长诗《大海》是诗人肖刚生命历程的交响曲,是他生存与生活中最华彩的旋律。
  此刻掩卷,我又读到了肖刚赠我这部诗集时在其扉页上题写的赠言:“海天一色茫,涛浪诉沧桑。江河心头涌,万象腹内藏。”这是诗人的自白。是诗人生命历程的一种写照,更是诗人生命意象的一种注释。

标签:隐匿 原型 贴近 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