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志愿填报 > 正文

【我看陈霁的散文】陈霁虹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阿来(作家):最近,我正好在读《古文观止》,古代很难看到为创作而创作的情况,那时,散文是一种应用文体,这和诗词、小说完全不一样。但后来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为创作而创作的散文。近年来,大家都在散文的,边界上扩张,陈霁在这方面也使足了力气,在他的一些篇章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在抒情、叙述、说理之间找到了平衡。
  
  曹万生(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陈霁散文没有在当前的种种热闹里打漩,体现了他有为的心路轨迹。他的散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崇高感。表现为作家对人生、历史、文化意义的探究,比如对黄河文明的崇拜、对历史故地的凭吊和寄托,他选取的地点都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这种崇高感已经很久不见了。与当下的享乐主义、杯水主义迥然相异。在崇高以外,陈霁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冲淡。他对自然之美、淳朴风俗的追寻,又体现了一种难得的闲散。
  
  汪惠仁(《散文》执行主编):我感觉陈霁是一个有叙述能力的人。写文章不是干枯的思想的罗列。陈霁的作品有水分,我是说,充满了生命、生活的鲜活的东西。他以心触摸,他总是力图让思考再深一步。他的书中充满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应当说,他的散文有相当的思想高度,还有迷惘。一种有思想高度的迷惘。对陈霁,我有很高的期待,期待他实现一次新的飞跃。
  
  脚印(《中华文学选刊》副主编):陈霁的行走很精神化,他的散文很诗意,他打动我的常常是关于人生的感叹。比如他的《再见万县》。我感觉我是离陈霁的散文距离很近的读者。
  
  麦家(作家):诗歌是翅膀,小说是头脑,散文是心灵。散文直接与心灵相通。陈霁的散文使我听到了他的脚步声,他试图扩张散文的疆域。他从传统散文中跳出来了,没有那么沉重。
  
  吴克敬(作家):时下散文应该减肥。陈霁散文没有这样的感觉,他能写得很瘦,瘦得有骨感,有骨气。因为他一直在行走,有时他也坐下来,比如《杭州问茶》,就喝出了与众不同的味道。王干(《中华文学选刊》主编):在清代,青花瓷器是御用品,价值很高,民间发现了这一点,竞相仿冒,在内行眼里,这种瓷器有一种“贼光”。某些国产电影模仿好莱坞的制作,看上去什么都不错,好像与国际接轨了,但是总让人觉得有贼光。而陈霁有一颗诗人的心平静、平和,执著。
  我用四个字形容他:“没有贼光”。
  
  王剑冰(《散文选刊》主编):一个地方要有自己的品牌,比如绵阳有长虹,有九院。对于散文界来说,陈霁是一个新的词语。但对于绵阳来说,他应该是一个新的文化品牌。《诗意行走》作为书名不一定恰当,换一个书名可能更好。还有,书中多处出现铺排似的语词,好处是可以形成大气势的冲击力,但同时有一种华丽之感,有时才气隐含于默默的叙述之中,把才气隐含在娓娓道来的过程之中,反而更智慧。比方一个女孩,已经很漂亮了,如果把她的漂亮之处刻意外露,虽然不能说她不漂亮,但总不如天生丽质。陈霁作品是四川散文的一个突破。
  穆涛(《美文》副主编):读陈霁的文章感到他是一个内心亮堂的人。写散文,要有经历、有沧桑,否则不好看。好的散文,让人看到文章的烂烂以外,还能看出一个人怎么活着。他的散文游记多,有些游记,是写给没去过的人看的,重常识,重地理,有些是写给去过的人看的,重心理,得内心的碰撞,陈霁是后者。陈霁的散文多是断章,不拘泥于一般的起承转合,不想写了就停下来了,得了行文的大自在。就《诗意行走》这本书而言,全书质量整齐,没有落差感。

标签:我看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