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记] 步行速度记步器下载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走到摆宴村露宿      上午10点到的广元,懒得回头走一下去朝天驿方向的栈道,一是怕违反“不走旅游区”的原则,二是来回穿过尘噪喧繁的广元市区太污染鼻肺。我们向南,沿着嘉陵江西岸。我提议坐车出市区再步行,大家说哪能没走几步就乘车呢――至少开头要严格步行。于是每人背着个宽如肩背、长如身段的行囊,在汽车的尾气中、在翻滚的曝土中、在坦克般的发动机声中走在又柏油又不平的公路上。刚下了卧铺就负重步行,脚板不适应;和想象的古萌驿道又差得太远;且老有些人间你们卖啥子哟。我们走得慢了,脸上除了土就是烦。蜀道蜀道,我们先一脸鼠相。老苏问:就这么走蜀道?我说:曙光就在前头,得穿过现代才能回到古道,再说这么多卡车拖拉机,李白想看还看不着呢。小温半捂着鼻嘴,说是:我的肺都快叫尘土装满了。小吴挺着腰椎说:不把肺先弄脏点,呆会儿古道上的好空气它洗啥呀,关键是尘埃里含钙能补腰椎间盘。
  蜀道不古,我这向导也没办法,号称我知道,其实也就比他们仨多走前了十几步。此前我仅笼统地知道:古代驿路从汉中始,往勉县、宁强可入蜀,又过朝天驿、昭化、剑门、武连驿、梓潼而达绵阳;此蜀道因秦惠王骗蜀王欲赠屙金之牛而求交通,蜀开明王即派“五丁开蜀道”,故蜀道在秦时也叫“金牛道”;三国时诸葛亮又命修剑门一带的阁道――那30里也叫“剑阁”;唐宋时就成为官家驿路了。如今,从地图上看,这条蜀道从汉中至绵阳的七八百里路程基本与108国道重合。从广元到昭化的驿路是沿嘉陵江,但看不着痕迹,问当地人也仅告之就顺着嘉陵江走。蜀不蜀道的已那么回事,只要能尽快走出市区,嘉陵江岸肯定清新。
  临出广元市,还路过了皇泽寺,是 1961年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进去转了,有北周的佛窟――洞中方柱,柱的四面雕满佛像;有初唐时的大佛窟,有释佛和弟子迦叶、阿难;还有吕祖阁、武则天殿等。登崖亭一望,广元市蠢蠢雾雾、嗡嗡迷迷,嘉陵江像其间的一道走廊还稍微清静些。
  过了皇泽寺,江边菜地纵横,小路不直,左折右折,费腿脚,菜地粪池又多,空气很少菜蔬味道。又从嘉陵江大桥下穿过,望前方(南)对岸山坡上有古塔,状似延安宝塔。此时发现嘉陵江绕向东部,我们舍去弯弧,直插正南的江边。江右侧,地势半丘半坡,我想蜀道也不会跟着江岸绕弯子的。
  午1点半上到公路上吃饭,小川馆,三面墙,一面全敞,小板娘离开炭火盆去备菜。我们嘱咐了不要太辣太咸,一尝还是过劲,也罢,咸辣能抗潮湿。六七个菜,不顺口却顶饿,每盘都只剩下黑乎乎的油汤,倒便宜,也就北京的一半价钱。为减我的负重,我劝他们吃了冰凉的苹果。饭后才觉背上刚才的湿汗很凉,小温说洗个热澡就好了,小吴说再走30里才有桑拿。我估计离昭化镇还有三十多里,天黑前应该赶到,那有旅店,桑拿可够呛,早就知昭化是个古色小镇,旧城墙仍在,木房石板路。
  从公路又插回河岸,有条山石铺成的小路,一两米宽,石面光滑,台阶有序,左侧江水半浑灰亮,右侧麦地小苗青青,已远离车辆公路,心情尽美。十多里后到兀在江岸半坡的小村,村人说这叫上寺村,又告之绕开的那个嘉陵江湾叫塔山湾。问一老者这条石铺的江边小道是不是古道,他说是。再问怎么古,他不知。
  过上寺村后河谷更宽,两岸坡上不断有竹树半掩的村子,那些常绿的阔叶林和小柏树林成了嘉陵江的绿色夹廊、天气半阴,空气湿度较大,呼吸起来润而不爽。走河滩的沙石小路,不如岩石路给脚劲,我们四人排成一百多米的长队;又不断地调整背包带的长短、角度,怎么调也觉累坠。凑在一起休息时,为减轻分量把壶里的水倒了,小温取出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说:我说这么沉,我背负着中国历史呢,谁要,我送给谁,这是台湾铜版纸的呢。
  下午5点到了张家渡,得过江,因老乡说如不过江到前面的白龙江水更急不好渡(白龙江源于甘南,在昭化东北汇入嘉陵江)。渡资一人五毛,渡距六七十米(非汛期),船长丈半。我们问能否租此船去昭化,船工说可以但得等天黑收船。等在江边又冷,宽谷中也有流风,腿一停下来,鼻涕就开始忙乎。继续走,发现江这边似更穷些,房屋多为粘土干垒,农民一半不着袜,没见一个胖子。小吴还说:老苏你若住在这半年,就能重还你青春身材。小温说:那要出人命的――这的乡亲们老吃不上肉,见老苏这么胖……玩笑间又走出十里,天也擦黑了,到达摆宴村。村里一家饭馆都没有,问村人凭啥叫这名字,人家说是一个古代的大将为奖赏下属而在此大摆宴席。
  我们只能在摆宴村附近露宿,背了几十里帐篷、睡袋,总不能第一天就钻老乡家吧。择一块近岸的半岛卵石滩地,扎营。打开帐篷兜,三把尼龙杆接成三根,各穿进内帐吊扣和四角铝眼,帐篷就鼓膨了,再罩上外帐,拴好固定绳就可住了。我和小吴没搭帐,说是为看江月和听涛,老苏笑笑说半夜你们肯定会起来一个劲地看的。老乡来了,说:不行,今夜上游要放水,会冲跑人的。我见我们宿地距水位还羞一米多,觉得没事。老乡死活担心,劝说往家里去,直到我们诳说半夜要随时测量水情,他才以为我们要工作而非睡觉才回家为我们备饭了。
  老苏号称减肥不吃饭留下看营,我们仨爬上小半山腰的老乡家,等着吃红薯米饭和腊肉。饭和一盘泡菜端上了,问没有腊肉么,人家愧愧说没得。
  又告之此地穷,过年才能杀猪。我发现他家带小孩三口,四大间房,很空,除了床和小桌等简易家具,只一架又黑白又模糊的电视。他很热情,真以为我们是调查水情的,汇报似地说:这两年.上游的小造纸厂全关了,水比过去清多了;白龙江那边更清,水也比嘉陵江的凉。
  回到江边很冷,老苏对着江练功呢,问是练晚餐功呢吧,甭练了,给你带回一大饭缸的稠粥。老苏呼呼地全吃了,边说香。小温说那你今天减的两斤肥可又全补回来了。老苏说:肚里越空,夜里越冷。我说:你盖着肥膘比睡袋保暖。
  
  剑门关前后
  
  昨夜刚钻进睡袋时挺暖,底下还铺着铝箔隔潮垫、海绵垫,睡前又喝了枸杞泡的二锅头。凌晨两三点吧。江风吹脸,含着雾气股股袭人,一睁眼,月亮多半圆正在山梁之上,美是挺美的,就是太冰清雪洁了些;江流汩汩,听着就凉快。这个十二月中旬的冬夜,用着现代化的装备睡在蜀道上,为清新的空气不怕感冒,临睡前也没摆成宴倒成了访贫问苦、调查污染,这是不是有点做作。旁边的帐篷有呼噜传来,那里面比外面要高个五度吧;那边露天睡的小吴的睡袋时不时就扭动一番,怕是在找一个温暖的姿势吧。我把睡袋帽拉了拉严、身子屈了屈,又睡了一竿月程;再团一团身,改成侧姿,背对江面,心里想想盛夏之酷热。再―睁眼,见小吴在江边溜达,我问几点,他说五点多,我说这里比北京时差晚―钟头,他说他要早锻炼。他准是冻的,一边振臂晃腰,一边嘎嘣嘎嘣地嚼巧克力。他“锻炼”了一钟头高喊让我们起床,说该烧茶了。老苏说,怎么也得日出而起呀,你还是好好欣赏一下江月吧。我一见小吴冷,反而觉自己暖和了些,在睡袋里吟道:杏仁朱古力,江清月近人。
  约7:30天亮,岸边叫“毛坪石”的山峰半雾半翠,坡上的农居朦如浅色水墨画。我和小吴睡袋被湿雾打得半透,重了两斤多。舀了江水,通好煤油罐和汽化架,煮红茶,水开后又加进黄油,喝得咝咝响,又暖热,又鲜香,若不是凉冻一夜,怎会喝出这么美的茶。小吴用手机往北京打通了,告之“在嘉陵江边喝早茶呢”,不过那受了半夜罪的表情像叫花子刚讨了碗热粥。拆完帐篷甩了半天水,甩不净,它也重了三四斤。
  走二三里后,从鸡白渡二过嘉陵江,渡资每人一元,渡距八九十米,水急些清些,上游不过两三里就是白龙河入嘉陵江的河口。河对岸两里即昭化古城,它距宝成铁路上的新昭化(也叫宝轮镇)约十公里。老昭化南滨嘉江而无南城门,东门上书“瞻凤”,西门“临清”,北门“拱极”,城门为方岩垒就,券门而方座,石色沧桑。城墙已无,城内与城外因民居已连成片了。城中为石板铺街,建筑多为木结构。东门边有一完好的明末民居“益和堂”,三阶四进深,前院加棚,后天井精致。它的对面亦有半毁旧民居,据说是五进的,现仅剩底房及大门前的半截联柱,上面剩“登堂瞻栋宇”和“入室钦皇瑞”。
  昭化在蜀道之上,临江依山。蜀道在此弃江岸而绵延于山,过大雄关而至剑门关。我们畏惧山路,绕开天雄关,乘农用车至宝轮镇 (新昭化),过白龙江吊桥。又租“面的”,直奔剑门关。大家为弃步登车都小有惭愧。
  出宝轮镇十公里后即沙溪坝镇,始进入剑山地区。大小剑山才是古蜀的天然屏障,只一条驿路通连内外,所谓“五丁开蜀道”的艰难地段也在这里。不过现在,它与108公路重合。车驶入雷鸣谷,谷深山高,路边时见古柏和偶尔叉开的石板驿路,也见到一块“金牛道”的石刻。据说蜀道“三百长程十万树”,指的是从三国时期至唐宋,历代都在驿路边广植柏木。只是驿路扩成108国道的过程中,难免殃及古树,存者零星。幸亏国道缓坡缓拐,留下几小段拔山径上的驿路和两侧古柏,从车窗可见那石阶规矩、夹柏成荫,那柏都粗有一两抱。
  剑山过去也叫梁山,方圆几百里,东至嘉陵江边,西至宝成铁路线,南达汉阳镇。剑门关即大剑山的一个中断豁口。我们停车关下,步行人关,只是柏油路面和车辆轰轰,加上旁边修的缆车和仿古的俗艳建筑,一点也没找到古典感觉。遥想过去,这关山如刀削,驿路修在悬崖侧的阁道(栈道)上,抬头是天,低头是谷,再加上那些悲壮的攻守故事,是容易让李白发出“难于上青天”的感叹的。不过,无论是古蜀开明王令五丁开道,还是诸葛亮命修“阁道三十里”,的确都不易,除李白说的为修它“地崩山摧壮士死”也还有多少百姓役夫殉职于此道。
  剑门关已辟为旅游区,修复加固了一段栈道供游人踏足,附近还开放有志公寺(梁山寺)、仙峰观等名胜点。我们连关城都没进,因为它是后来仿修的,原关门址因在公路位置上而被移修在了东面,那些城堡烽台和栈道上的游人花花绿绿,早无姜维守关时的阵势。我们站在公路上瞎看看,闲想一番诸葛亮如何由此发兵伐魏和秦惠王用来骗人的屙金之牛。
  入了剑门关两里地就是剑门镇,整个一旅游镇,各种宾馆饭店工艺品店沿街都是。饭馆多打出“剑门豆腐”“豆腐肘子”的广告,前者为夹肉馅的豆腐泡,后者为合炖,好吃不贵。趁着太阳,我们把湿睡袋挂满了餐厅门脸,由远走近的吃客说还以为上吊着几个人呢。
  从剑门镇沿着108国道也就是蜀道往南步行。穿着越野鞋,背着金山包,吸着尾气、听着噪音走柏油路可能不协调,路边的人笑看,说这可能是日本旅游的;更有中巴减速在我们旁边邀请上车。我间小吴,蜀道难么。他说:蜀道并不难,只是有些烦。小温说:能不能租几头牛骑着,金牛道嘛,哪怕找几个肉牛骑呢。老苏不断遥望前方,说是往前走走柏树就会多的。据说这一带的蜀道因柏树连绵百里、冬夏长青而称之为翠云廊,走在驿路上,如在翠廊中。路边偶尔是有带编号的古柏,那算幸存者,在大柏树湾以前,连不成片,也就难成风景。
  出剑门镇后,为川北丘陵地带,山看着高不过二三百米,坡岭缓连,梯田层漫。路边倒有不少新植的柏树,似一道小廊。出剑门镇十多里后,古柏渐多,它们苍雄高拔于新柏之上,干如岩石,枝叶茂茂。快到大柏树湾时,古柏连如山岭,紧贴公路东侧,柏下有石板道或踏硬的土道。忽然一道围墙隔断了这道“翠云廊”并圈起了古柏最密集的部分。敢情这里修了一个“翠云廊”公园。我们坐在门口打歇,而不买票进去参观,是因不习惯公园。公园内的古柏廊有七八百米长,挺然于围墙之上。从大门口向里望,正见那株世界闻名的“剑阁柏木”,它像半柏半松,径约―米半,高近30米,专家称之古树种,已无法繁衍,而不似其他古柏种仍可培植。公园里还有些“阿斗柏”、“张飞柏”等名木,和一些名人题辞。
  我们走得脚起泡,心起燥,凡有古柏荫的驿道都是旅游区,剩下的是柏油国道盖帽了蜀道,柏油路适合轮子而不合脚:我们又上了汽车,行驶在蜀道上,向南,奔因剑门间道而生名的“剑阁”县城。过了翠云廊公园,路边的古柏又稀疏起来,快到剑阁城时几乎不见了,代替的是楼房和烟囱。
  晚下榻县委宾馆,连打听代查资料得知这一带蜀道大概。以剑阁城为中心,蜀道有北线――通剑门、昭化、广元与陕道相连,此段古柏剩下一千五百多棵,集中在剑门镇、汉阳镇一带;西线通武连驿,(镇)、梓潼、绵阳,几乎就是108国道,有古柏近两千棵,主要在武连一带;南线通龙源、白龙而达阆中,与公路出入较多,故古柏多达四千多棵。我们决定翌日走南线,想单单纯纯地走一走古柏之下的驿路,不信所有的驿路都叫柏油路骑上了。   剑阁城还存有旧日的东门和南门,木结构,飞檐夸张,门内的商街仍存古色,一律二层楼、其他地方大兴土木或已然现代。
  
  在“黄柏梁”上
  
  今天该走正经的驿道了,小温的膝盖又疼得苦笑,他嚷嚷要买剑阁特产的剑杖,说是诸葛亮走蜀道时就拄着它,直到小吴说山村姑娘最不喜欢拄拐棍的人,小温才说算了。我提议买上些“剑腿”(火腿,名与金腿、云腿齐),老苏说:何必背着一条猪腿,咱们自己的腿都受不了,路过老乡家现买就是了。我们租车先出城区,车盘上山坡而向南。回望剑阁城是在一个谷地,老城傍河,新区漫上山坡,也算小山城吧,新老建筑笼在灰雾之中。
  按着当地人讲的出剑阁往南10公里,驿道就和公路分开,分道处的地名叫桥边河。离桥边河还有三四公里,公路边就始有连续的古柏,在高于公路30米的小岭上,它们黛绿如大朵厚云。桥边河是一小镇,傍小河,我们下车,向左拐上青石板的古柏驿道。
  的确古柏参天,古道清幽,如行在森林之中,目见皆如昔日。老苏高兴道:这才是翠云廊,这两天我都绝望了,以为咱们的蜀道行成了国道行了呢。小温的腿也不那么拐了,颠颠地边走边笑,说;对面来了蜀国美女。那是两个下山采购的女老乡,穿着较素旧,热情为我们指道。说是顺着这“皇柏梁”可走到白龙镇呢,得走两天。
  四里后,柏道边有观音泉,雕石砌栏,上塑观音像,并镌:上走剑阁18里;下走龙源22里、白龙72里。泉已干涸,因这两年川北大旱,路过的水塘也多见底。这古柏大道,宽二至四米,柏距一般十米左右,都是三抱左右粗、二十米以上高,个别有直径近两米者。树干上有蓝底白字的搪瓷标号牌,在观音泉往南半里后我才记录一株,牌上是“南283”,说明此柏属驿路南线,从剑阁往南计序为第283棵。半里后又记录一棵为“南442”。
  凡上下坡处,皆有石板阶梯,而山梁上的黄土硬路最好走,踏之柔韧。不少古柏都有岩石垒的护座,以维持其近根处的水土,其高度正好能托住我们的背包底部,便于我们站而小观小憩。在古柏廊道中,往前看柱柱柏干的确如墙,而繁茂的柏冠正是廊顶。遥想夏日行路其中该多么凉爽滋润,现在是冬,在古柏之下有点肃穆冷峻、走得背上出汗(包贴脊背不透风),停下来就凉,老苏说:不能歇得太久,容易有阴气。小温老想休息,我只好说:这一带有土豹子(十年前确是如此)。小吴例说:这大林于小林子的,倒是剪径的好地方。从桥边河到江石乡是挺清静,行人很少,老乡一般都绕到公路乘车去了。公路就在西侧的山麓,距柏道五六里。
  在江石镇,公路与柏道才交叉一下,又分道。在镇上饭馆吃饭,又打听出这一带的古柏驿道很少有游人来。老苏因减肥仅点一素菜,我们点了四个荤的沙锅,端上来后,老苏也忍不住吃,并三碗米饭,可能负重走路太耗食儿了,我说:酒肉穿肠过,留不下肥的,肥都变成汗水出去了。饭后又上柏道,肚子沉,又有些困,找了背风向小阳的地方又歇了会儿。能听见公路上的汽车就在一里外的坡下轰响着。所以这一段公路没叠上驿道,也因驿道是在坡上。古柏保存与现今公路是容易冲突,绕修公路须更多的钱,叠古道而修就须伐古树。尤其是近城镇的古柏往往得让位现代化市政建设。现在的翠云廊号称三百里,除了中断外、稀疏处,成廊者也就南线还保留段最多。
  老苏见我走得快,说:慢些走,应该一寸一寸的欣赏,这是穿行在文物中呢,再过几十年,不定还有没有了呢。其实他脚上打了泡,走不快,像在脚板上别了两个纪念章――也算,蜀道纪念章嘛。小吴挺着腰板走,是要保持对椎间盘的均匀压力,他说:这几天,腰椎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说:那当然,一天到晚老看着古柏,那都是铁脊梁,肯定对你的脊梁有好处。
  当地人管这古柏大道叫“皇柏梁”,即古道延于山梁,皇家种以柏木。看来当年蜀国植树造林和后代的续栽,算那时的国策呢。像现今的领导人一样,那些古柏据说也有诸葛亮、张飞等亲自种的呢。从阆中到剑阁(南线),从绵阳到剑阁,这两条驿路,也算昔日蜀地的两条国道呢,而后者又成了今天国道,繁喧轰鸣。据资料载,古代由陕入蜀,除了金牛道,东面另有一条米仓道,即越过汉中南的米仓山、沿巴水达巴中。
  驿路在距龙源镇三公里时与公路又重合一段,再左右并行,驿路在西侧坡上。此段驿路拓宽成土道,故一侧的古柏已被伐去。快到龙源镇我又记录―棵树为“南1050”。在距镇一里处的坡田深处扎营。这里既望得见古柏又背静,省得老乡来看热闹。用玉米秸垫在帐下睡袋下,扎帐于土崖下,后有依托,前方又视野开阔,只是附近无水源。老苏脚疼,小温膝疼,都懒得下到镇上吃喝,连桑拿都诱不动他俩。我和小吴下镇吃喝后又打上水和一桶粥,半解他俩馋饿。当晚好月,早睡可惜,拿出一小瓶苏格兰威士忌,是单麦芽的。月形半圆如乳,美酒滋滋似汁,四人说些轻浮诗意话,惬而归帐睡去。我睡不着,那古柏巨冠黑黑森森,月辉朦朦如银雾,空气中是湿土和草秆味,的确像古代,只是那时的人不像我们这么做作露宿。

标签: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