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民主、和谐,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本文对中专学校数学探究式   教学模式教与学的策略作如下分析。?      一、 教学策略分析?
  
  1.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主要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一种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愉快合作、高效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问题情境教学的程式是:问题情境一假设推测一探究验证一得出结论。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由问题引出情境、实验或悬念,启发学生在思维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更新知识体系,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2. 注重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知识要靠观察、思考和操作,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甚至勇于向老师提问质疑,也是使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责任感和求实精神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言,同时对学生的发言不应求全责备,给学生创造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 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中专学校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提升综合素质。就中专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来说,他们还不能对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因此,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较合理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大有裨益。?
  4. 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开发潜能?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好的教师应该善于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最近发展区”,进而培养数学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专学生面临就业,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探究机会,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经受锻炼,使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 学习策略分析?
  
  1. 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大脑就会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表现在对所学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找出平时想不到的方法、点子和主意,必然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前提。?
  2. 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探究一个问题往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既没有现成的答案可照搬,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采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的态度、强烈的好奇心、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一言以蔽之,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这是成功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搜集资料的习惯和动手操作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 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分析?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为依托,同时考虑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其素材可以来自数学知识本身,也可源于日常生活,或者源于其他相关学科。它不仅有利于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创设问题情境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二是所要探究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一个连环的数学探究活动;三是探究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而且是经过探究可以学习并掌握的。只有当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在内容上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难度适宜的时候,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上,通过教师适当的启发诱导,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 协作开放探究,及时收集信息?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持续、开放的探究,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一般程序是:观察一思索一讨论一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一些合情的推理,充分肯定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在数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使思想主体从一定的依据出发,采用非逻辑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考、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
  3. 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拓宽思路?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越强烈,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思维火花,则他们的思维也就越主动、越积极、越活跃,从而有利于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同时,由于对问题理解的角度不同, 学生对问题所提出的质疑未必一定合理,教师要积极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善于发现问题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接触点,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围绕解决问题的主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路前进。?
  4. 讨论反思总结,更新知识结构?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索、质疑在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讨论、反思,既而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总结,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的形式依问题的难度而定,对于较简单的问题,一般情况下2个人一组进行较短时间讨论即可完成;对于稍微复杂的问题,最好4-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间也可以稍长;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最好8-10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在适当的时候巧妙点拨,启发学生开拓思路。?
  纵观以上四个环节,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明显地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标签:探究 教学策略 模式 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