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高职哪些有英语专业的【生态教育观视角下的高职英语专业教育】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近年来,主体间性理论也越来越被学者所认同:在保持主体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强调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互补。但笔者认为不仅要强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应当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只有学校中的各个个体认识到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等都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自觉的相互促进、相互理解和相互影响的意识,学生的教育生态化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本文主要从道德品行(行)、知识学问(知)、动手实践(做)三个层面进行切入,在生态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立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课堂内外生态教育观的培养,具体以人格发展、知识学习、实践能力三个视角着手,并结合主体间性理论进行相关阐述。
  一、 健全学生人格
  教育作为育人育心的文化事业,所要担负的任务不仅仅是育人,即生态化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育心,即培养具有现代文明发展新思想,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文化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培养生态人格成为教育生态化的必然走向,教育的改革必然是从生产性到生态性,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改革。[3]《论语》第一章第六句有“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样一句话,其精髓即在于读书求学的根本是学做人,人做好了才是学习知识文化,如果人没作好,学习知识文化再多也没用。可见完善人格及培养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即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人格发展是德育工作的核心,道德品质是人格素质的核心。[4]关于大学生的德育问题,高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深感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都一直在努力促进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当然也存在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德育的过程与结果相脱节等诸多问题。[5]但作为教育生态主体的大学生,其自身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怎样?大学生早在跨进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当说是在接受德育了,但十多年的学习下来,他们接受的这种教育是否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行动了呢?学生只是通过各种证书考试来“提高英语水平”,而不关注相关文化的学习,导致思想和人文素养上的“营养缺乏综合症”,情感结构的健康发展与完善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高职英语专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如何避免空洞的德育说教,真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德育,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自然责无旁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在自主学习的教育观念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大学生也应该通过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学校环境教育(包括网络思想教育、党团委的宣传教育和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5]以及实践教育等有利条件,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互惠共享,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情感教育问题。情感教育不仅是高校德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6]通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7]的教学活动和英语课外活动,以及阅读英美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自身体验、思考和领悟,都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德育、训练情感和提高“情商”的有效办法。
  二、 完善知识学习
  如今社会上已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认为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除了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外,他们还会什么?将问题直指学生知识学习生态发展的缺失。正如孙有中所言:英语作为一种外语技能已不再是英语专业的专利,英语专业由于专注于技能训练已遭遇其作为一个完整学科的合法性危机。[8]笔者认为,应当在“精、深”的基础上求“博”以实现知识学习的生态式发展。
  (一) 教育教学回归语言的自然
  夸美纽斯提倡“教育要适应自然”,认为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顺应儿童的自然倾向。卢梭也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身心和谐而健康发展的“自然人”。现在的英语专业侧重的都是语言技能的学习,体现了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同时又出现对语言本身的一种文化性的缺失。学生应加强对“为什么英语能够成为世界上的一种强势语言?为什么英语具有超乎想像的包容性和侵略性?”等的认识。这可以从李赋宁《英语史》和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这样带有介绍性的书本入手,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同时,改变高职英语专业“语言模块+专业模块+综合实训模块”的课程设置模式[9],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上,以英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学习为核心,以相关人文知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在人文知识领域进行广泛的涉猎,尤其在文学和语言学方面有相当深度的理解甚至研究,才不至于使“英语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正在逐渐丢失,英语专业正在变成没有专业的专业。”[10],出现英语专业的学生文学基本不读、语言学根本不懂以及相关专业知识也支离破碎这样尴尬的局面。只有这样,专业英语才有别于大学英语,才能立足成为一个专业。
  (二) 通识教育的人文关怀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假如不了解英国历史的话,对“为什么英语词汇中有那么多的法语单词?为什么英语同义词数量有如此之多?”等问题就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人文学科中的人文知识的缺乏,将不仅使学生记忆的内容空洞,而且最终将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外语的兴趣。
  给通识教育以足够的人文关怀和重视,说到底,这是关系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关系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重大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驾驭知识的技能,以及怀疑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11]应该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思想、制度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思想、制度来奴役人。英语从根本上讲只不过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要想让英语真正成为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门学科,就需要赋予它文学、文化、历史、语言学等学科的内涵。学生应当从人文精神的高度来研究、欣赏、吸收和借鉴人文知识的精华,而不应当过度的关注语言技能的学习。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重视人文通识教育的耶鲁大学的经验,通过开设人文教育计划课程培养学生宽容、尊重、公正和坦诚的精神,开设古代和外国文化艺术课程培养学生超越自己看时代的能力,开设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思考人类命运的见识。[8]人文通识教育应当成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这里,强调通识教育内容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重点不在人文知识的多与少,而是侧重在修养、情操、观念和理想。有学者说过,人品比学问重要。另外,掌握世界通用的语言,也要识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陶冶情操,健全品格。[12]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民族身份认同感以及母语的学习,也应当引起大学生深刻的反思。陈鹤琴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活教育”理论,要懂得爱护中国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中国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为中国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在当下仍然不乏其现实意义,大学生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就是培养对社会、国家甚至对世界的一种责任感。
  三、 提高实践能力
  构建高职学生生态教育观,健康德育的养成和知识学习的和谐发展固然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德育和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这方面的生态式发展也必不可少。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9]如何真正实现行、知、做三者的有机结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行为以及环境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具有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人既非受本能驱使,也非受外界环境左右,人能够改变、影响自己的命运,当然这受制于三元交互动态系统的运作。[13]笔者认为,一方面,大学生应当创造条件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校园英语活动,如英语角实行英语专业班级轮流制、建立英语食堂窗口和英语商店学生负责制以及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比赛活动[14],同时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专业教育的实习,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兼职,以及各种类型的商务翻译等活动,不断开阔视野和锻炼自身才干,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接受社会的检验,真正成为职业型、实用型的应用人才,体现自身实践能力的生态式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作为引领人的事业,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15]教育的工作就是既要满足学生现实求学的需要,又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并成就其能够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帮助学生从小立志,规划好人生发展的道路。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能够让自己健康地生活。教育说到底,就是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平衡的心态,以期构建学生的生态人生,这一切都离不开生态这个概念。不管人类社会化程度多高,人永远是自然存在物,人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在当今的外语专业教育教学中,英语专业学生的生态人格的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值得每一位大学生的深思。只有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教育学习,大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自身以及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李云辉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黄 梅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

标签:教育 高职 视角 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