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师生文化冲突探究|文化冲突的经典例子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师生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文化冲突是导致师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师生的文化冲突指的是持不同文化的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对抗。面对文化冲突,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于师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突破原来的传统思想。面对师生文化冲突的两面性,我们应趋利避害,构建和谐的文化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文化冲突;和谐
  作者简介:张卉(1990-),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孙娟(1990-),女,江苏淮安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江苏镇江21200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125-02
  
  一、文化的概念及文化冲突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
  2.文化冲突的含义
  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3.文化冲突的产生
  文化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文化冲突随处可见,例如,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望,于是爷爷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而这是被美国人认为不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这就存在着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
  二、师生文化冲突的必然性
  1.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除了父母相处时间最多的人,教师在学生的生活里扮演了许多角色,如家长代理人、心理卫生专家、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社会角色。由于这些角色间本身存在着矛盾,使师生间的交往变得复杂。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有冲突有和谐的。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如果都能如对方所愿,都能使对方满意,相互之间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满意等,并保持接近或亲密的心理关系;相反,如果其中一方不能满足对方的期望和需要,或者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不真诚或发生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相互之间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如抑郁、焦虑、烦躁等,此时双方的友好关系就会产生冲突,或产生疏远、淡漠甚至敌对关系。
  2.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概念上,尊师重道,学生应尊敬教师,教师爱护学生,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常常强调教师和学生是两种“社会角色”,而忽视了他们首先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现实的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工具色彩太浓,而情感色彩太淡。其实师生之间的交往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全方位、深层次的相互交流。在以往观念中教师是权威,学生只能遵从教师。我们讲究学生尊重教师,可曾想过教师也同样应该尊重学生。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教师有着自身的优越感,而学生又存在逆反心理,正是这样的关系易导致矛盾冲突。
  3.师生文化冲突的存在
  师生之间明显存在着冲突。师生之间的文化差距是导致师生关系冲突的主要矛盾。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是确实存在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在学生心灵中打下的烙印,应当说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师生之间的密切交往。师生关系中的文化冲突,道出了师生矛盾的真相。师生的文化冲突指的是持不同文化的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对抗。世界的要素是过程,教育过程充满矛盾,将这矛盾放在学校文化的视角下就是文化冲突。师生文化冲突存在于许多方面,课堂上、学习上,甚至心理上等都存在着师生间的文化冲突。
  三、师生文化冲突存在的原因
  1.教师文化
  基于对文化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教师文化理解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教育理念等。根据教师群体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可以将教师的文化类型分为封闭型、合作型和唯崇型三类。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是主导者,因此不同的教师文化类型对师生关系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教师文化的不同类型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行为特征、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方式会引起学生的不同反应,影响着学生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和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从而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师生冲突。
  2.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群体从儿童世界过渡到成人世界的阶段性产物,其在各自观念和行为上反映了与教师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文化受着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选择、吸收成人主流文化的部分。一方面也受大众文化、草根文化,甚至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由于主流文化的不同,所以师生文化间存在着冲突。
  3.两者矛盾
  学生与教师在文化冲突上存在着许多矛盾。第一是主流文化的教师与浸染多元价值学生的冲突。教师往往代表着主流文化,而学生的文化往往是受多方面影响的,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1]每个人所接触的事物不同,所交流的人物,接触的文化也不一样,必定存在着差异性。应试教育的办学思想和模式本身就制约着师生间的交往,双方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在课堂教学及书本知识的学习上,使得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在文化上得不到交流。第二是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只管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得不到满足,即学科知识传授的教师与兴趣多样化学生之间的冲突。第三是实行统一标准的教师与渴望差异性对待学生的冲突。[3]按统一的标准对待学生,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俗话说因材施教,但在今天的学校很难得到实现。第四是采用家长式管理的教师与崇尚民主平等学生的冲突。学生有着自己的文化与想法,他们渴望民主与平等,而管理式的教育反而令他们反感。并且,社会转型期的师生文化冲突呈现出多样的具体形态,显现出复杂难解的一面,具有激烈速变的特点以及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教书与育人没有真正成为衡量教师教育行为的统一标准,应试教育成了学校的目标。因此教师自觉投入与学生交往活动中的意识和精力就很有限,结果只有部分有责任感或事业心的教师平时与学生交往较多,其他教师则可能因为没有相应的约束和责任感而很少主动去接触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受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思想和意识影响,导致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也影响了师生关系。而学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独立性不断增强,自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师生之间的矛盾也就更加明显。
  4.课堂上的文化冲突与事例
  师生文化冲突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很明显的。课堂文化冲突充分体现出文化冲突。课堂文化主要指课堂精神文化,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组织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及行为模式的总和。[3]它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自觉遵守着课堂精神和教学理念。课堂文化具有多样性以及差异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文化是以学校文化为基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互动形式形成的,为师生共同接受的开放民主的价值体系。
  对于大学生来说,逃课就是一种很明显的师生之间的课堂文化冲突。如今,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师生关系“渐行渐远”,教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爆出“粗口”的种种现象,让人心寒,更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会出现“逃课”现象,教师肯定会认为学生不好,不来上课,懒惰。或许有的学生是有这样的原因,可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师生之间存在着文化冲突,大学生逃课是学生的文化和教师文化存在着冲突。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上课对这些学生而言便是精神的折磨,好比让林黛玉学怎样杀猪卖猪肉,让张飞学怎样绣花练书法。部分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选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是理工科学生乃至所有大学生均比较讨厌的课程,另外某些课程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教材。至少短期来看,学不学无多大区别。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也就不愿意去听,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之间就存在了代沟。沟通是一门艺术,但是,如今大学教师上完课就夹起书本走人,怎么可能主动去跟学生沟通?难怪师生关系“渐行渐远”,难怪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难怪教师就只能发火了。如果教师只注重灌输知识,而不了解学生的内心,就等于把学生看成了只会接受教化,只会按部就班行进的“机器”,而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有时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和教师有出入,出现分歧,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这时容易出现教师代表着真理,学生则遭到否定的现象。答案并不存在唯一性,为何教师和学生不愿一起交流,共同化解文化所存在的矛盾?
  四、师生文化冲突的两面性
  现行学校管理模式中,教师与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权力地位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等。学校对教师要求过多,压力过大。教师对学生控制过多,权力过大。这种状况极易导致教师、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形成对立局面。师生间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师生文化冲突可能导致师生关系不佳,不仅仅是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也对教师和学生心理留下了伤痕,严重点,师生文化冲突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但冲突有时也是有利于发展的,对于教师而言,每次师生文化冲突的产生,无论是知识认知层面,还是价值观和规范层面的碰撞,或者是方法层面的摩擦,都是对教师个人的考验和锻炼,冲突的结果会引起“教育方法”的改变。[4]恰当的经历冲突会带来“个人权威”的增长,导致教师“个人权威”与“地位权威”重叠程度的增加,即教师专业化道路上的前进。对学生而言,师生冲突的过程是学生知识逐步建构的过程。这些矛盾冲突又会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产生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学生对各种社会生活规范的认识和了解,是在学校生活的早期体验中获得的,他们对这些社会规范的基本态度,是在学校、班级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学生通过与学生、教师的交往,通过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的经历,获得对人生、对社会的更深刻认识。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学生正是通过这些由于违规行为而带来的挫折和教训才不断地成熟起来的。任何一次师生冲突都不可能离开学生群体,即便指向个别学生,但其影响是波及全体学生的。因此,学生在碰撞中顿悟,在冲突中成长,甚至也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
  五、结论
  如今面对师生文化冲突,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文化关系。师生之间之所以会发生文化冲突,其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文化存在着差异,他们往往是站在相对的立场上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代表主流的成人的社会价值,并将之灌输给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师道尊严”的观念在许多教师中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往往占强势的地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观念优于学生,拥有更多的人生经历。教师应改变这种想法,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要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群体,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认识学生文化,理解和接纳,尊重和欣赏,多角度去评价一个学生。师生之间应该学会沟通,在师生之间开展文化对话,为不同性质文化的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师生间进行文化对话,它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改变传统教育中对学生兴趣的漠视,尊重、理解那些学生感兴趣并向往的文化气息,尽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思维去感知、体验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卫红.高校师生关系文化冲突类型探析[J].文教资料,2007,(9).
  [2]郑敏.高教师生关系的文化社会学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佑,
  2004,(6).
  [3]林存华.社会转型与师生文化冲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丁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5]廖大鹏.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6]叶为,韦耀阳.重新审视师生冲突―― 一种文化学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责任编辑:孙晴)

标签:探究 师生 冲突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