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十六大以来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十六大以来,重庆市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全国树立了光辉典范。与此同时,重庆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过程中也不乏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对重庆市乃至全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十六大以来;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2-0069-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人民大众进行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核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十六大以来,重庆在坚持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结合自身特色,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十六大以来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原因分析
  十六大以来,我党更加突显了用大众化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教育。重庆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方面成绩显著。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得到重庆市民普遍认同,且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数逐年增多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走出了一条西部大开发的特色之路。其成绩和特色也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工程上。2008年11月-2009年4月,西南大学陈跃教授等人对重庆市14个区县,上百个单位和部门,30多个社区和村镇,11个市级党政部门,11所高校,4个市级科研部门进进行了一项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调研,调研显示:“56.9%的人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相信封建迷信、无信仰或不清楚的人数较少,分别约占12.0%、5.3%、25.9%”[2]。又据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010年的调查,干部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逐年增多,这一比例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达到68.5%,比全国同期调查高出26.2个百分点。[3]这说明,近年来,重庆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方面成绩显著,马克思主义信仰得到重庆市市民普遍认同,且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数在逐年增多。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重庆市得到有效落实,重庆市公共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价值归属不是空而论道,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其根本归属是服务于人民群众。重庆很好地做到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重庆市自身建设有效结合与落实,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02-2008年,重庆国有资产总值增加了4倍,同时民营经济也是西部12省中最发达的……重庆的国资获得了增值,可以作为‘第三财政’投资重庆大学城、重庆大剧院等,全部投资不是来自一般意义上的税收,而是国资增值部分。”[4]可见,重庆市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与重庆自身建设结合与落实,不断地提高和发挥了国有资产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国资增值成果建设重庆,做到了服务于民、藏富于民。
  (三)重庆市市民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社会主义发展前途信心十足
  随着近年来重庆市的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的突飞猛进,市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得到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发展前途信心十足。陈跃教授等调研数据进一步显示:57.9%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有信心,其中“有些信心”的占32.5%,“充满信心”的占25.4%。[2]125这充分说明了重庆市市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前景看好,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
  十六大以来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之所以成绩显著,其原因主要为以下。
  (一)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正确的理论能够指导人们在具体实践中达到预期目的。重庆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研究中心,创作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举办了“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等。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保障。同时,重庆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利用各高校有利资源,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宣传、服务功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理论素材。
  (二)坚持民生视角,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六大以来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之所以成绩显著,其根源在于从根本上体现和维护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了真正从民生视角出发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近年来,重庆启动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提出“五个重庆”建设目标,推出“民生十条”惠民政策,制定了“一圈两翼”和“国民共进”等民生政策,大力实施户籍改革、土地改革、医疗改革等。与此同时,市委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这一惠民政策切实把实现共同富裕放在首要位置,是老百姓心声的应和,包括了住房、上学、医保、增收、社会保障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从而真正做到了将科学的理论融入人民大众生活,为解决民众生活中的难题服务,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这些政策措施是在讨论和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事、急事。
  (三)借助“唱读讲传”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单一枯燥模式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思辨之学,而是面向生活、面向大众的科学理论。重庆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重要形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人民大众,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唱读讲传”主题鲜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具体,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要方向;主体突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对象更广泛;活动丰富,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更生动;效果显著,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践行更自觉。借助这一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充分尊重了民众的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寓教于乐、寓理于情,有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四)通过“三进三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带进基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重庆依托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探索出“三进三同”大众化路子。“三进”即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三进三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实效明显:其一,密切了干群关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宣传氛围;其二,直接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带进基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有效突破了当前马克思主义难进基层的困境;其三,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实现互动的重要契机,党员干部可通过民众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具体化、通俗化、群众化。
  (五)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重庆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文化之城,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积极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增进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热爱。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先后出版了《红岩精神读本》、《忠诚与背叛》等多部红色书籍;拍摄播放了《解放大西南》、《千秋红岩》等多部红色影视;建立以“红色春秋”为代表的红色网站;发展渣滓洞、白公馆、张自忠墓等红色旅游胜地,有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二、十六大以来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成绩斐然,然而也不乏存在一些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性与重庆市民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之间的矛盾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瓶颈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普通群众接受和内化较难,加之重庆是一个农民占绝对多数的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这就加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的难度。即便重庆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过程中采取了诸如“唱读讲传”、“三进三同”等多种通俗又简单的方式,但这些方式毕竟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具体性,要受具体题材、环境、理论深度等条件限制,通常只能对较为简单、通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实践,而对许多诸如马恩经典著作和抽象思想就很难做到大众化。因此,这一现实状况一直以来困扰着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二)部分党员干部信仰与实践“失范”,党内腐败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其学说首先应该在社会主义先进分子的价值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分子,首先应该身体力行。然而,当前社会上一些党政干部在公共场合高呼马克思主义,理论讲的堪称“精深”,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另一套”,出现信仰与实践“失范”,少数党员干部甚至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在调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时,在受访的人中,有76.03%的人认为是由于干部腐败问题造成的”[5]。尽管重庆近年来下狠力开展“打黑除恶”活动,惩治了不少腐败分子,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但仅凭“高压”式的方法来惩治腐败是不能治本的,党内腐败将影响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宗教、封建迷信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广大人民一直深受封建毒瘤残害。多年来,尽管我们一直宣传、普及科学文化教育,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两千多年的封建残留思想一直危害着我国广大人民,尤其在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更为严重。以陈越教授为主的调研组对重庆地区调查的数据显示,“对请神、驱鬼、算命、烧香等迷信活动持完全可信或部分可信态度的群众达到24.1%”。甚至“8.8%的人认为求神、算命等迷信活动对个人和家庭有好处”[2]128。 且许多普通百姓把宗教和封建迷信混同。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约占14.0%的人信仰宗教……2.7%的人定期参加宗教活动,23.6%的人曾经参加过宗教活动”[2]127。不言而喻,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宗教、封建迷信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着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四)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以及当前社会多元价值理论对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形成冲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西方列强武力殖民中国的幻想,然而,列强的殖民本性驱使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蚕食,针对具体的历史环境,西方列强开始调整战略,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来分化、西化社会主义国家,宣扬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实质是借助美丽的言辞来达到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此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锋、交流、交融,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改革意识、效率意识等不断增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一些人的理想信念、爱国意识、民族认同感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上涨,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屡见不鲜。这些思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所提倡的主导信仰,逐渐涌现的各式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严重的冲击。
  十六大以来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理念和方式存在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理念方面,一方面,长期以来我们过多的坚持标准而统一的要求,缺乏层次性和科学性,脱离受教育者主体特性,往往是没有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状况、现实接触、具体情况等方面的“单厢情愿”式的“灌输”,其实效性不佳;另一方面,我们往往过多地强调理论和信仰的重要性,而忽视把理论和信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造成理论和信仰教育空洞而乏力,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方式上面,一方面,不少教育者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时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显得过于理论化和学术性,难以得到人民群众接受;另一方面,形式主义严重,部分教育者思想不端正,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时往往走过场,过多地关注形式化的东西,而忽视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决,直接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践行。
  (二)党内监督方式不够科学,惩治腐败很难达到标本兼治
  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内部事务了解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淡薄,一方面是党内透明度有待提高。因此,人民群众难以有效深入党政干部内部进行监督,对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很难第一时间举发。惩治党政干部腐败是一个综合工程,必须要把党内监督有效置身于人民大众的监督中。近年来,重庆市采取的措施较受社会关注,其中“打黑除恶”活动最为瞩目。自然,这种突击性的打黑活动在短期内的确立竿见影。
  (三)重庆市民科学文化知识依旧相对贫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广大农村更甚。直辖以来,重庆以崭新的面貌开始蓬勃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重庆普通百姓受教育水平依旧普遍较低,尤其中年以上人群更为突出,较低的科学文化知识造成人们对许多自然界复杂现象难以得到科学解释,从而步入信奉封建迷信以及宗教甚至邪教行列,极不利于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四)对西方不良思潮的实质揭露不到位,易使重庆市民对其本质误解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蜂拥而来,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冲击。诸如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迎面扑来。“其中有些思潮过度夸大地方性和民族性特点而否认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体性,有些思潮则通过宣扬西方社会某些所谓的优越性来否认中华民族精神的合理性,否认爱国主义的必要性等”[5]28。这些不良思潮在华丽词句掩饰下进行着分化、西化的目的。当前,我国部分人信奉这些不良思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乏不轨之心者、崇洋媚外者,但更多的是不明真相者,究其原因是没有给广大人民群众讲清、讲透这些思潮的实质和危害。而重庆广大人民群众在受教育水平、知识来源等方面的限制下,不能从实质上了解这些思潮,往往易被其华丽的言辞蒙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进一步推进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对策建议
  对上述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效结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过去,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过程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过多地要求人民群众奉献。当前,我们应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注重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归属是为人民服务。当前,解决民生问题是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归属的关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重庆,整个中国,民生问题都最为重要,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有好的群众基础,才能收到理想效果。民生问题是密切关乎群众实践的问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群众实践中去,才能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从而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二)坚持“打黑除恶”与制度建设等措施多管齐下,从源头杜绝党内腐败
  党政干部中的歪气邪风、腐败行为严重毁坏着党的形象,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思想路线、信念信仰产生怀疑。当前,党内腐败更趋向于复杂化、隐性化,许多腐败分子往往是和地方黑社会势力勾结,甚至其本身就是黑社会势力核心成员。对此,国家制定出实质性措施加以惩治,重庆更凸显了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开展了“打黑除恶”、“灭枪治暴”等专项活动,惩治了以文强为代表的不少党内腐败分子,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同时,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科学的制度来预防、监督和惩治腐败,强化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依法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机制,通过体制变革铲除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才能从源头切断腐败。对此,在惩治腐败方面我们始终要坚持“打黑除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
  (三)加大教育力度,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从源头消除重庆市市民对宗教、封建迷信以及西方不良思潮的盲目信奉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6],是剥削阶级用来压迫人民群众的工具,他们用宗教来控制劳动人民的思想,让劳动人民把希望寄托于一种虚幻的意识中。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也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借的那个世界的斗争”[6]2。因为,宗教控制了信徒的思想。反宗教不能简单的只针对宗教,而是从宗教的本质入手,反对被宗教所控制的人们的思想,让他们的思想回归于现实,回归于科学。同样,消除封建迷信和对西方不良思潮的盲目信奉也是对人们错误思想的一种教育,简单而粗暴的暴力方式无济于事。要使重庆市民彻底摆脱宗教、封建迷信以及西方不良思潮的毒害,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思想上入手。让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方能在科学的指导下明辨宗教之本质、封建迷信之毒害以及西方不良思潮之用意,才能从思想上彻底消除这种盲目信奉。科学文化是一种科学,只要我们对人民群众加大教育力度,积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一定能够说服人民群众远离宗教、封建迷信和西方不良思潮。
  (四)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缩小贫富差距,让重庆市市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当前,我国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仅占有全国财富的1.4%;1981-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29增长到0.47,近两年又不断飙升以致突破了0.5,这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7]。这些数据不仅是对整个中国现状的反应,也是对重庆现状的反应,在重庆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也是很大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较大的贫富悬殊极易引起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怀疑,不利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在现阶段,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在充裕的物质基础之上进行公平、公正的分配,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对物质财富的公平、公正享有,人民群众才会安下心来认真学习理论,才能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 陈跃,熊洁.关于“信仰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2):123.
  [3] 何事忠.重庆干群信仰马克思主义逐年增多达68.5% [EB/OL].(2010-12-3).https://cpc.省略/GB/ 164113/13383836.html.
  [4] 纪硕鸣.重庆模式、经济民主与自由社会主义[J].商务周刊,2010,(2).
  [5] 程恩富,郑一明.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2):28.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7] 陈学明.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
  
  责任编辑:周巧

标签:重庆市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