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找一个提供正能量的平台] 找对平台的励志小故事 正能量故事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2年2月的某个下午,李梓新在中国三明治网站发了一篇新文章,然后接受了一个采访。和伙伴们把这个网站创办一周年之后,在大家的口口传播下,这个名叫“中国三明治”的网站基本上不会被再看做是一个西式快餐网站了。聚集在这里的,基本都是同龄人:度过了20岁的青涩,也未到40岁的圆熟。有梦想也有压力,长大后却发现自己每一步都处在夹层之中的三明治式的一代。
  太多人看不清世界
  李梓新的网名叫“功夫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平稳、安定的性格。“中国三明治”的发展,实际上终结了他某些纠结的矛盾。李梓新毕业后做过记者,工作七年后选择远赴英伦读书,回来后,李梓新在一家跨国财经公关公司做到副总,中高层的身份转化使他更了解白领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但这个时候,内心的焦虑也越来越大:“你的主业不是写字了,但是你还是要督促自己在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中或者回到家以后,记一点、写一点,这种坚持越来越难,而且工作上的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也有所冲突”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梓新做了一条逆流的鱼,他又心安理得地“跳了回来”,又成了记者媒体相对自由的时间让他也终于可以多投放一点精力在这样一个记录者的平台。
  “中国三明治”不是一个人的记录本,它慢慢成为一群人的“个人历史存放库”
  在这个信息日益口水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把本来有很多可以记录的生活丢在时光的尘埃中,记录的能力可能就慢慢地荒废了,李梓新就是希望大家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是一面镜子,来反映中国社会中某一个阶层的状态。同时分享给其他人。也是一种促进。
  仅仅是记录,并不足以改善他的心境,实际上,李梓新从自身就敏锐地察觉到“三明治”一代在认知上普遍容易消极。在英国读书的时候,他接触国内社会基本上只能通过微博,那时他会觉得中国社会问题已经没法再看:即便回国以后,生活圈子不是很大,也会陷入对社会的一种“个人”的理解:社会就这样子了……李梓新并不是一个闭塞的人,做记者接触到的人按理说应该给他非常多的信息支撑了,但他还是发现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个角度把中国社会这个复杂体看得清楚。他觉得应该把这一代人的想法和经历记录下来,互相借鉴,还想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独立判断。
  给生活加点料,幸福不要隔靴搔痒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舆论开始陷入了铺天盖地的“幸福大讨论”中,从哲学意义的定义,到小到柴米油盐的点滴,“不幸福”的人们又开始钻进了“努力让自己幸福”的隔靴搔痒中。“大家关注幸福指标本身一个意识是个好事。另一个层面,中国三明治群体从哲学的角度谈论幸福通常是不多的。因为我们这代现在还是比较忙的,大家还处在一个‘进取’的阶段,他们更多的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而不是‘知天命’之后对于幸福的反思。”李梓新对于幸福的看法透着理智。
  对于幸福定义的回答,李梓新更愿意用他在网站上宣扬的“生活创新”的理念来阐述。
  前些天,李梓新采访过一个理科生“三明治”,他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烘焙咖啡豆、蛋糕,而这个理科生,把自己的学科优势用在“翻墙”去国外的某些网站research资源了。他说他所有的烘焙技术都是翻墙学的,最后也开了一个咖啡馆。“他所做的就是在兴趣的基础之上,要比兴趣走得多一点点。他可能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做大,但是生活会寻找到很多快乐。只要有心,其实很多生活方式是能实现的。”李梓新很欣赏这种生活方式,这也正是他试图让大家改变的:“‘随大流’的价值观实际上是老一辈生活价值体系的影响。但是社会变化发展这么快,我们的生活方式怎么会和几十年前一样呢?沿袭下来的几千年的传统当然是很好的部分,但是还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现。今天诸如‘老婆孩子热炕头’或者是工作要进入公务员体系的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可能确实适合于某一些人,但是不能说能适应这一代人。所以我们提出‘生活创新’就是说培养一种跳出这种‘框框’的想象力。包括独立思考什么是幸福这样的理念,这非常重要。”
  从夹层到正面力量
  在《中国三明治的年终献词:从“夹层”到“正能量”》一文中李梓新这样写道:如果说当初起三明治这个名字,多少有一种negative(负面)的意味,夹层。夹迫,多少有一点难堪的状态,然而随着做网站,每天碰到各种各样的“三明治”,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才意识到“三明治”的多样性,固然大家都感受到相似的压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陷于困局之中,很多人都在积极进取。而看他们如何从二十几岁一路走来的经历,实在能提供诸多的参考价值……“三明治”已经变成了一个提供正能量的平台。很多读者从这里的文章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然后转化成内心的启示。
  李梓新曾经和Web设计师西乔做过一次深度的交流。这个设计了科学松鼠会网站的奇女子,有着让很多人大呼神奇的生活:和程序员老公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告别那曾经成为无数素不相识的程序员联络点的客厅,搬到上海居住至今。她现在的生活主要是泡浦东新区图书馆,因为“只有在那里你才能在中国体会一个纳税人的福利:免费停车,免费借书,免费wifi,整整6层的图书馆……”唯一规律的月收入,就是为一本杂志画的漫画――500块钱。西乔的生活态度是李梓新非常欣赏的:赚钱的能力不是你能赚到多少,而是任何时候你都能赚到钱,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像程序员,只要有网络、有电,哪怕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你都可以工作。“并不是说所有人都需要他们这样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从她的态度和选择中得到一些启发。”
  “中国三明治”的力量刚刚萌芽,但在当下,他们还是默默地藉着公益性的项目来帮助这个人群中的任一个成员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创新点,改变那些死气沉沉、按部就班、为他人而活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生活方式,释放他们的创造力,为社会带来正能量。“这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在2011年10月上海联劝基金会举办的一场“一个鸡蛋的暴走――50公里徒步”公益活动上,中国三明治组队参加,并成为募款最多的队伍,位列第二名的某500强跨国公司募款额都比他们少一大截。这也是中国三明治集合每个三明治个体激发出来的公益力量。

标签:找一个 能量 提供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