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在设计及完善内控体系中企业应做到 [关于内控体系下的PDCA循环设计分析]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就PDCA循环理论进行了简单分析,论证了运用PDCA循环理论综合评价内控有效性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前提通过构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PDCA循环 内部控制 综合评价
  
   一、PDCA循环理论的具体含义及特点
  (一)PDCA 循环理论
  最初由休哈特在1930年构想出,由美国戴明博士最先提出并运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中,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或“戴明循环”。P、D、C、A 四个字的含义如下:
  (P) 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执行。
  (D) Do-执行。指具体运作,将计划中的内容付诸于行动。
  (C) Check-检查。指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并对执行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
  (A) Act-行动或处理。指处理总结检查的结果,总结经验。成功处便于以后的运用和参考;失败处引以为戒。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过程方法: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PDCA循环的特点:
  (1)周而复始。PDCA循环的任一环节都是下一环节的开始,是周而复始地进行。这样可以全面的解决问题,而且当新的问题出现时,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2)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与构成它的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的关系。
  (3)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并非只停留于一个水平上,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升、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
  (4)统计的工具。PDCA循环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融入其中。
  (三)内部审核策划的内容与要求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内审的时机选择应有利于迎接管理体系外审或监审;当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不稳定状况,全员质量意识不够、领导重视不够或出现懈怠情绪,组织发生变化、质量人员有变动,组织的质量趋势下滑或不稳定,顾客满意度下降或不稳定等情形下将进行内审。审核的频次依据企业规模、场所状况、产品的种类、质量和服务的状况、环境和法律的要求进行策划,可以一次也可多次审核,要求做到覆盖整个标准和所有部门。审核的方法采用部门审核、过程审核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捕获证据、现场考核、随机调查、询问的方法进行。遵循正向取证,逆向溯源的原则,在取得符合的证据的同时重点寻找不符合、有效性差的证据。
  
   二、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 PDCA 循环理论中, 每个循环都是大环套小环, 环环相扣,彼此互相制约又互为补充的,上一级是下一级的依据和基础, 下一级是上一级的落实和具体化, 每一循环都涵盖了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这三大环节。而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的应用过程完全符合这一特征。
  另一方面, PDCA 循环理论认为, 只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 研究对象才有可能得到不断提升。而这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完全吻合, 内部控制体系适应企业并非一日之功,它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此, 这一过程符合PDCA循环理论的原理。
  综上所述, 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三、内部控制体系的PDCA循环
  从宏观上看,PDCA 循环框架包涵了所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执行、更新调试等内容,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在依照PDCA循环管理的方式运行。
  计划阶段(P)
  该阶段是人们对研究对象的发展所作的宏观布置和总体规划。计划的得当与否,对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有直接影响。而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管理职能的高效率。
  执行阶段(D)
  在内控体系循环中,该阶段是企业内控制度和标准的具体执行,是内部控制工作循环管理的中心环节。即指按照内控标准的要求,基于内控基本原则,通过对风险评估、内部环境、内部监督、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等五大要素的宏观分析, 将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等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落实为具体的企业行为。该阶段将直接体现出企业内控标准是否适当、目标能否达到等内容。
  检查阶段(C)
  即内控体系循环的考核检查阶段,主要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使用。二者本质相同,差别仅停留在周期问题上,当假设内控体系循环周期是一年的前提下, 二者演变为同一个问题。随着内部控制各项措施的实施,内部控制不适应企业的地方逐步体现出来, 诸如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冲突、风险中不可抵御的系统性风险、关键控制点设置的不合理等问题都需要不断的发现并及时加以解决。因此,在该阶段企业必须开展各种日常的、阶段性的汇总检查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活动,不断发现和消除存在于内控体系中的隐患因素,以保证内控的高效率运行。
  改进阶段(A)
  即行动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下一个PDCA 循环的催化剂。我国的内控体系主要从美国框架借鉴而来,这难免会导致出现与我国特有国情不适应的地方,另一方面,不同企业在引用我国内控基本规范的时候,由于理解不到位或者不加分析全盘照抄的情况,使基于企业特点建设的内控规范并不适合企业。因此,对于C阶段所暴露出来的不适应性,在A 阶段需要不停进行局部调试, 甚至企业宏观内控标准的大幅度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控体系的高效性,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
  在内部控制体系PDCA 循环理论的分析前提下,根据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指标: 计划、执行、考核、改进。
  计划环节在内控体系的评价主要指制度或标准的评价。根据我国《基本规范》中内控有效性的相关规定,通过风险评估、内部环境、内部监督、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等五要素, 对计划进行总体评价,以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灵活性、适应性,以便决定是否对内部控制标准进行更新调试。
  执行。该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测度在上一指标中提到的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具体执行情况。
  检查。借助于《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关于自我评价的相关内容, 检查指标主要包括考核的程序、范围、方式、频率和结果的反馈5个指标。借此达到对企业内控的自我评价工作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改进。改进指标选取应关注企业依据考核结果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奖惩、改进措施以及改进后的评价等方面。以此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得到不断提高。
  
   五、结束语
  基于质量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内部控制体系将企业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了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综合评估。借助PDCA循环理论,使内控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了企业内控制度的适应性,此外,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拓展到自我评价和内控改进的工作中,对全面内部控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传模,汪士果. 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J]. 会计研究, 2009,(04)
  [2]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 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基于112个企业案例的研究[J]. 会计研究, 2010,(06)
  [3] 陈汉文,张宜霞.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 审计研究, 2008,(03)
  [4] 骆良彬,王河流. 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模糊评价[J]. 审计研究, 2008,(06)
  [5] 蒋小凤. 对企业绩效管理PDCA循环系统的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 2010,(08)
  

标签:内控 循环 体系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