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中国女性语言策略的“春天”论_批评孩子的三种语言策略读后感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国女性的语言策略委婉、顺从、恭维、谦逊,犹如春天给人的感觉。以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的语料为例,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具体分析女性交际中的语言策略,进而解析了对其产生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儒家思想的体现,父权社会的定型和社会角色的制约。
  [关键词]中国士性;春天;语言策略;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72-02
  春天给人以和风习习,暖日阳光,柔和细腻之感,即使偶有凉风袭来,也是轻轻巧巧,温温柔柔的,此景恰可以用来形容中国女性的言语策略,委婉、顺从、恭维、谦逊,时刻顾及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尤其注意维护面子,恪守本分,体现礼貌。《李春天的春天》为当下热播剧,汇集多种时尚素材,描写当代“剩女”生活,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本文以该剧为例,分析女性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策略,进而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女性语言的影响因子。
  一、日常交际中的女性语言策略机其理论基础
  1.合作原则指导下的女性语言策略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循“合作原则”,该原则包含四个准则,即数量、质量、关联和方式。运用Griee的理论分析女性的言语交际特点,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女性在会话中大多是恪守这些准则的,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与谈话的顺利进行。但现实交际中,女性由于种种原因,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准则,甚至有意违反,以达到某种特殊的需要与预想的目的,如出于礼貌谦虚、顾及别人颜面;考虑对方感受,避免给对方造成伤害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策略中:“谎言”策略,话题转换策略及模糊策略。
  (1)“谎言”策略
  这一策略是指违背质的准则,在谈话中提供自己认为虚假或不真实的信息,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故意欺骗对方,而是为了避免尴尬,维护脸面等。例如:
  李春天在姐姐的授意下去和梁冰挑明。撮合姐姐和梁冰在一起,但被梁冰拒绝,于是春天运用了“谎言”策略:“我跟你说我今天来这儿吧,我姐根本不知道,是我一厢情愿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姐姐的面子,表明姐姐的清高,维持姐姐在梁冰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2)话题转换策略
  该策略是指违背相关准则,转换谈话的中心议题,答非所问,枉顾左右而言它。当谈及某些影响交际双方自尊或感情的话题时,因女性天性敏感,她们更易转换话题来缓和谈话氛围。例如:
  李春天作为大龄“剩女”,其婚姻大事成为母亲的一块心病,当母亲问起相关话题,总是想方设法避开。“老二,上次给你提的那个人。你觉得怎么样?”“哪个?这个?您今天这个菜成啦!”“你跟梁冰怎么样了?你跟小梁吵架了?”“妈,你别问我了。您给我弄点吃的行吗?我饿着呢。”敏感的春天不愿碰触令自己尴尬心伤的话题,又不愿意伤害母亲的一番好意,于是转换话题其目的还是维护个人的自尊。
  (3)模糊策略
  该策略是指违反方式准则,运用模糊语言,说话含蓄委婉,有时故意模糊其词,非直接的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尤其是某些敏感的话题,甚而涉及隐私的话题,女性更擅于使用委婉的言辞。含蓄的表达。例如:
  刘青青鼓励李春天主动向心仪的李继伟表白,李春天不好意思:“我上他们家去,他们家万一要是没别人,他要那什么怎么办呀?”青青:“那什么呀?什么呀!那你就从了他呗!”二人用模糊的语言谈论了让女性脸红的敏感话题。避免了直言的尴尬,巧妙地达到了交际目的。
  2.札貌原则指导下的女性语言策略
  Leech提出了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及其相关的一系列准则。分别为:策略、宽宏、赞扬、谦虚、赞同和同情准则,其核心思想是最小化不礼貌表达和最大化礼貌表达。根据Leech的理论分析女性的言语交际特点,我们发现,女性在言语表达时,侧重于多用赞誉、同意及同情准则。而且具体化于以下几种形式中;恭维策略、指称策略和同情随从策略。
  (1)恭维策略
  在言语表达时,女性善于适时地使用恭维语来表达对他人的羡慕、鼓励、欣赏和感激等。在恭维时,她们倾向于把话题集中在对方身上,尽量说对方的优点或长处,多加赞誉。讨其欢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这样既满足了对方的面子,又有利于交际目的的实现。例如:
  李春天夸奖姐姐李思扬:“她(刘青青)比你年轻倒是真的,漂亮可比不上你。我姐长得双眼皮,大眼睛,商鼻梁,一排小白牙,真的。”目的在于安慰姐姐,让她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好友刘青青嫁给姐姐前男友这件事,令其姐找到心理平衡。
  (2)指称策略
  这里的指称策略包含爱称和共称策略。爱称,多指乳名、小名、无恶意的绰号等等,多用于家庭内部、朋友之间,专用于显现亲近情感的称呼。共称,是“咱们,我们”等人称代词的一种特殊语用现象,说话人借助“咱们、我们”等复数人称的使用,将自己(或者对方)引入对方(或者自己)所处的某种情景,以这种虚拟的“共同处境”来密切情感。运用指称策略,使人倍感亲切,可消除交际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愉悦地进行。例如:
  剧中李春天和刘青青为闺中密友,两人关系极好,语言中频繁使用指称策略,李春天称刘青青为“祖宗”,而刘青青开口就是“孙女”“老二”。体现两人的亲密无间。“咱俩”则是两人说事的“高频词”:“咱俩迎着朝阳出去玩去。”“咱俩一块就伴。”“咱俩逛街去吧。”“咱俩”说明了两人志趣相投。行动一致。
  (3)同情随从策略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女性富有同情心,常以“情感”取向为特点,常用抒发感情的词语来表达她对对方的同情。喜他人之喜。忧他人之忧。倾向于以附和或支持对方观点的方式来建立和维系同交际另一方的和谐关系。例如:
  刘青青担心李思扬的出现会令自己的丈夫张一男旧情复燃,总是处处提防,处处针对李思扬,而李春天既要维护自己的姐姐,又不能伤害自己的好友,言语之间常常采用该策略。“我姐这段时间太背了,离婚以后特别特别痛苦。她晚上经常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偷偷地哭,我姐现在特可怜。”刘青青道:“你就知道可怜你姐,现在都同情她,都心疼她,那谁同情我,可怜我?”春天立刻说:“我啊,如果有一天让我发现我姐跟张一男真的有事,我肯定跟你站一边,我肯定跟我姐急,我立刻跟她脱离姐妹关系。”李春天用动情的言语描述李思扬的悲惨处境,唤起刘青青的侧隐之心,降低她对姐姐的敌意。同时以附和随从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深切同情,目的在于维护和好友的亲密关系,安慰对方,表明两者的一致对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语言策略的影响
  中国女性在交际中所常用的语言策略之所以如春天般和谐轻柔,委婉含蓄,是因为除却女性本身的性别特点以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儒家思想的体现:“礼”的制约
  统治中国文化的孔子思想的精髓其一是“礼”。“礼”是 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它规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行为,从而使社会达到和合。“礼”是行为的尺子,做人的手段,主张的是克制自己,人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要求,从而达到仁。正如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札”在中国,从古至今历来是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最重要的规范。在以差序格局为特点的传统中国社会中,“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礼”的本质是有“别”,有“别”才有“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权利、义务、面子大小和行为。做什么,不做什么都取决于固定的身份。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不同,人们都相互依存。只要不超过“札”的界限,明白自己的身份,达到“正名”,就会明白如何行为,就会知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等等。否则,做了不符合身份的事,说了不符合身份的话,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就会丢脸,不“安分守己”。作为女性,应懂得男女有别,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维护脸面的重要性。因此,在语言交际中,女性的语言受到“礼”的制约。
  2.父权社会的定型:三从四德
  中国社会是由血缘关系维系的典型的宗法社会,家庭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石。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结构中,父权主义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大男子主义盛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出台了针对女性规范的“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一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尤其是“四德”(德、容、言、功)中的“言”,强调女性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
  “三从四德”决定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对其言行有了严格限定。在整个道德规范、社会环境的限制下,女性在交际中应知道该说什么,如何去说,才能不“逾矩”,这样才能维护自身所应符合的社会形象。
  3.社会角色的制约:男女有别
  “社会性别”是指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口’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是“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为主导,其传统的主流文化是“男主内。女主外”的角色分工。有明文规定的“内外有别”源于“周公制札”,划分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妇女对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参与,让妇女退回家庭,男女内外有别的制度习俗便形成了。
  于是,这种“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角色分工导致了男性在家庭中多成为经济来源的创造者。居于主导地位;而女性逐渐丧失在家庭中的经济权利,成为男性的依附。“经济决定政治”因此,女性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受到了严格限制,其话语权进而受到影响,为符合这种特殊的依附身份,女性需要体现的角色特点是“言听计从”“贤良淑德”“委婉和顺”,其语言要符合自身的身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分工角色的定位,保住自己的地位。
  三、结语
  女性言语的“春天”论,借《李春天的春天》为例,分析了女性语言在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下的语言策略,让我们看到,女性语言的春意盈盈,委婉玲珑,活色生香。为生存、为发展,女性利用自身的性别优势充分发挥着语言的魅力。通过女性的语言特点,我们更应看到女性作为社会独立个体所特有的价值,正视女性的社会地位。为女性的独特美丽而喝彩!
  [参考文献]
  [1]柴玉梅,王丽琴,女性言语交际的语用策略[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05):52-55,65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54,21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59,288-289
  [4]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82-183
  [5]饶纪红,社会文化因素与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6,(12):160-162
  [6]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冯延臣]

标签:中国 春天 策略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