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遵义湄潭中考分数线

时间:2017-03-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湄潭中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比赛评分表

课教师 评价标准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出知识前后联系,教材所处地位及教材处理。 教材 18 分 2、教学目标全面、明确,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3、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 4、联系课标、教材正确说明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依据。 教法 10 分 学法 10 分 5、选择恰当、灵活、有实效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6、恰当运用多种教学资源。 7、学生感悟、体会、体验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能力。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的说出理论依据。 9、导入新课情景创设富有新意,且符合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经验。 教 10、教学流程合理,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11、准确把握课标,恰当地处理教材,难易适当。 学 12、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13、教法运用恰当灵活,启发、诱导恰当。 程 14、体现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序 46 分 15、体现学法,电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演示正确。 16、体现学科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17、反馈达标测试与目标匹配,份量适当。 18、各环节安排合理、具体。 教师 基本功 16 分 总评 ( )分 19、说普通话,语言规范、准确、精练。 20、板书字体工整,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21、说课姿态自然、大方。 评价意见:说课内容 权重 得分 4 4 4 6 6 4 6 4 6 6 4 6 4 4 4 4 4 4 6 6 4评委签名:时间:201年月日

篇二: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p class="txt">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A、中央日益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体。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文明由地理环境决定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影响 4、在英国的一次会议上,国王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说完,国王戴上王冠。“这个宣言”是指 A、1689年《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1787年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5、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能够制约国会,众议院也可以提案弹劾总统,这其中有20世纪70年代“水门事件”的主角尼克松、90年代的“绯闻事件”的主角克林顿。美国的这种政治现象充分体现了

A、法律至上 B、联邦制C、分权制衡的原则D、两党政治 6、《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 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9、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

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 D、②③④ 10、“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B、具有空想性 C、不成熟的理论 D、僵化、保守 11、李大钊的《Bolsbevism的胜利》认为:“这件功业,与其说是威尔逊(当时的美国总统)等的功业,毋宁说是列宁的功业;是列卜涅西(即卡尔·李卜克内西)的功业,是马客士(即马克思)的功业。”“这件功业”是指

A、二月革命终结了沙皇专制统治B、巴黎公社沉重打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 C、《四月提纲》开创了俄国历史新纪元 D、十月革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2、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A、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 D、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二:材料题(48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西周到秦朝的这种制度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3)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12分)

(4)从文明发展的视角,分析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美国务院在收到公告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愿与外国建交的表示没有给承认问题增加任何紧迫性。10月3日,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美国不仅在事实上不承认新中国,而且在政治上对中共施加压力,尽可能加剧新中国的经济困难。??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近期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就经贸、人权、军事安全等问题批评中国,并声称若其当选总统将对华采取强硬立场。2012年2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答问时表示,“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是双方共同的责任。”“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才是负责任的政治家。一些既不负责任,也毫无根据的论调不值一驳。”——《人民网》(2012年2月2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共同利益”是什么?“走到一起”对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美两国关系的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哪些?(8分)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二:材料题 13:

(1)材料一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西周到秦朝的这种制度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3)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12分)

(4)从文明发展的视角,分析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1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共同利益”是什么?“走到一起”对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篇三:贵州省湄潭中学2012

>

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唐建茂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道:“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

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秦、汉、晋、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金、明等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近代以来,“万里长城”的声名逐渐远播世界,长城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伟

大建筑奇迹。孙中山评价长城说:“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写入《义勇军进行

曲》,后者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1987年,只得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世界上体量、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国人早已熟知居庸关、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著名的长城段落,以及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明长城巍峨雄伟的景观深入人心。

长城又是中国人最陌生的文化遗产之一:长城的修筑时间长、分布地域广、

就地取材、形式多样、附属设施多、保存状况差别大,长期以来,不仅普通人难以分辨,就连学界也无法说清“什么是长城”、“长城到底有多长”,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不多,对于一些长城相关遗迹的性质、年代等长期存在较大争议。 2006年,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这是中国第一次针对单项文化遗产

制定专项保护法规。同年12月,中国第一次系统、规范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人们第一次发现并确认,两千多年来,中国现存历代长城总长度达到了

21196.18千米,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3个县域内,包括墙体10053段,壕堑1762段,单体建筑29507座,关堡2210座,相关设施189处,共计43721处长城遗产,共同组成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 2006年,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在长城资源调查过程中,文物考古工作

者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

尽管长城的“家底”已基本摸清,但长城保护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长城沿

线的考古发掘、历史文化研究多存空白,长城正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对长

城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经济建设、居民生活、旅游不当开发、不当维修等,都

时刻威胁着长城的存续。

长逾2万公里的长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复杂多样的长城、贯穿中国两

千年历史的长城,还有太多秘密等待人们发现。

(摘自2012.11《瞭望新闻周刊》韩冰《长城的“家底”》)

1.下列关于长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是中国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

遗产。

B.长城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尚有很多秘密等待人们发

现。

C.长城既是中国人早已熟知的景观,又是中国人最陌生的文化遗产之一。

D.复杂多样的长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长逾2万公里,贯穿中国两千年

历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虽然长城的修建历史悠久,但直到近代以来,随着“万里长城”的声名逐

渐远播世界,长城才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伟大建筑奇迹。

B.国人早已熟知居庸关、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著名的长城段落,以及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这说明长城巍峨雄伟的景观深入人心。

C.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关于“什么是长城”“长城到底有多长”这样的

问题,不仅普通人难以分辨,就连学界也无法说清。

D.2006年,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文物古工作者通过系统、规范的调查

工作,才第一次基本摸清长城的“家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关于长城“延袤万余里”的记

载,表明中国的长城早就具有了巨大的规模。

B.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长城成为中国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写入《义勇

军进行曲》,后者因此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C.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是中国第一次钍对单项文化遗产制定专项

保护法规,这足以说明长城的重要。

D.长城的保护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包括对长城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经济建

设、居民生活、旅游不当开发、不当维修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

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

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

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

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

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

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

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

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

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

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

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

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

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

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

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 .

B.士卒次舍 次:按次序 .

C.士卒暴露于境 暴露:日晒夜露 ..

D.身自拊循之 拊循:抚慰安抚 ..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3分)( )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④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

为罢去

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②③④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

兵。

(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遵义湄潭中考分数线)

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

立威。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

亡封内故境”。

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

敢忘忧国”的精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5分)

译文:

(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5分)

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生查子 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是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

8.作者是如何写清溪的?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6分)

9.“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5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 ,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2) ,幽咽流泉水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遥岑远目,,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船 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因失去孩子驹儿、二儿子犯罪入狱、年老、对世事的忧虑等综合因素而造成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了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标签:遵义 湄潭 分数线 湄潭在线 2016中考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