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借书和偷书的故事】买书不如借书钱钟书借书不如偷书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前几天终于让我找到那本旧的小册子,就是叶蔚林的《边疆潜伏哨》。回想起这本书的来历,同时也想起了一些关于书的往事。   五年级的时候,与依俊表哥同班,受他的影响,开始喜欢看书。当时能借到的仅有《青春之歌》、《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十几本革命小说,以及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依俊表哥家里的那点存书看完后,就到处打听,一知道谁家有小说,就想方设法借来看。
  我三舅是小学老师,他读农专时遭遇文化大革命,回家后在公社小学当民办教师。虽然他现在见到我总是可亲,可那时候,在我们晚辈面前,总是板着脸孔,不苟言笑,非常严肃的样子,说话很大声,我有点怵他。见到有人看《穆柯寨》和《说唐》,后来知道是借我三舅的。我也问他借,他不肯,可能认为我只是个小孩子,看不懂,会把他的书弄坏或者弄丢。外婆家就如我的家,我几乎每天都在那里进出,随便在那里吃饭甚至过夜。二。舅在县城工作,外婆家是大舅当家,七十年代初便建了砖墙瓦房,三舅就住在瓦房前右侧小间里。他的房间不是经常上锁的,一有机会,我就悄悄溜进去,翻找到《穆柯寨》,拿回家看,看完又悄悄放回去。接着又偷借《说唐》来看。真正的偷书,是拿到《边疆潜伏哨》后,便再不想还了。这本小册子一直是我喜欢的,虽然那时候已经很残旧了,封面和前后页已破损,但至今过去三十几年了,还保存得跟原来差不多。我喜欢看战争和军旅方面的小说,喜欢英雄的故事,想了解在艰难荒僻环境里发生的事情。《边疆潜伏哨》写的是边防战士的故事,故事地点是南疆海边,大海、沙滩、渔船、台风、沙丘、木麻黄林子……多么熟悉的故事环境,多么令人向往的故事情节,一时爱不释手,就想据为已有了。五年级时,因与别人较臂力,伤了肘筋,开始认识一些草药,对中草药有了兴趣,意外发现三舅有一套上下册的《本草纲目》,又厚又大本,跟现在装月饼的盒子差不多。我又悄悄拿走,居然有兴趣日看夜看,将厚厚两本药书基本上看完。直到现在还记得一些稀奇古怪的药物,比如伏龙肝就是灶心土之类。至于草药图谱,白描的,又不准确,药名是记得一些,但我从未去核对,也不可能对得上号。我一直都认为,如果我当初学中医的话,肯定能成为一个好中医。这当然不是因为我看了一本《本草纲目》,便敢如此自信,如此浅薄自许,而主要是这十几年来,涉猎了《易经》及有关传统文化,略有所悟,从而作的判断。无论如何,兴趣、悟性加上努力,总是提高学问造诣层次的必备条件。
  后来三舅知道是我拿走了他的书,只是不很严厉地斥责了我几句。便不再追问。轻轻赖过后,两本书就归我所有了。
  读高二时,学校新来了一位姓符的化学老师,他家住在东边的新寮岛,每个周五的下午都要回家,周日下午来。不知何故,他不喜欢将自行车放在学校,总是寄放在我家。他身体不好,常年有病,脸色很差,因此,他便喜欢看些医书,也就懂得一点医药医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我有一套《本草纲日》,便向我借,谁知这一借,亲爱的书竟与我就此永别了。没过多久,符老师便调州新寮中学了,从此再未谋面。我曾两次托人捎话给他,没有结果,我也有过去找他的念头,终于又放弃,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其间偶然想起,仍是觉得惋惜。办公室曾主任也是新寮人,也曾在新寮教过书,自然认得符老师,与他说起这件事,他说符老师退休后,办起了一间药铺,间亦给人把脉看病。并说住对面宿舍楼下,上下班经常见面,与我很熟的某女,就是符老师的女儿。原来冥冥中,符老师离我并不是很远。符老师病久成医,这套《本草纲目》在他手里,权且算是物得其所吧。
  我家世代农耕,父亲总算读过几年书,有机会出来工作。五年级的暑假,我到父亲那儿,竟然让我找到四本小说,其中两本是一套毛宗岗评的石印本全国绣像《三国志演义》,一本是《镜花缘》,一本是半部《水浒》,全是古典小说。《镜花缘》还是硬皮布面线裟的。我一直想知道这三本书的来历,今天写这篇文字时,才记起问父亲,父亲说《三国志演义》和《镜花缘》是他六几年买的,同时还买了本《东周列国志》,后者不知道让谁借走了,那《水浒》就忘记足怎么来的了,也可能是借别人的。原来,我家里也是有藏书的。于是我每天就躺在那里看,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这二部半书。深夜读三国,看到关羽遭吕蒙算计,败走麦城,终因众寡悬殊,为东吴所擒并杀害。东吴将关首级献给曹操,曹操打开木匣看时,“只见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在“操惊倒”的同时,也顿觉全身毛骨悚然,不敢再看下去,放下书,赶快爬上床,靠在父亲身边躺下,惊魂难定,灯半人还似乎觉得哪咀有一双眼睛,在一个悬空的头颅上,一张一阖。
  我将这几本书带回家,成为我的藏书。我经常翻看《三国志演义》前面叫的绣像,总觉得古代的人物状貌很奇特,武的环虬须,带刀佩剑,文的手捧书卷,弱不禁风。我非常喜欢图画里的刀枪剑戟,常常照着画,仿其形状制做些木剑木刀来玩《三国演义》是我平生很喜爱的一部书,从那时候起,诸葛孔明便成为我终生的偶像,其满腹的才学。其超人的洞察应变力,具慎密周全的思维,其由此及彼、百无一疏的推理判断,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性,其才情,其智计,莫不让人佩服而至崇拜,年少心大,暗以诸葛孔明自期。孰料事实却是无情的,平生从未算计过任何人,却屡屡遭人算计,混迹社会官场,论权术应变,尚且不及一些斗大字不识一箩的人,他们混得是那么自在,而我却是步步艰难。思之再三,自己原来不过一鲁肃而已,终于明白,有些事情是学不来的,想改变自己也是非常难的。
  过了不久,我偶然听到近邻的一个少年得意地说着什么什么书,顿觉不妙,回家一看,那几本爱书全不见了。我当时真是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怒冲冲地闯入他的家。他手里正拿着我的书,无从抵赖。只几天功夫,书已经让他糟蹋得不成样子,那本《镜花缘》装线已经松脱,我既怒且悲,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我取走其他几本书,却将《镜花缘》丢在那里,我凶狠地对他说,你赶紧赔我一本,不然我跟你算帐!我当时真傻,他有什么能耐赔我那样的书?就这样白白损失了一本好书。
  喜欢读书必然喜欢买书。从五年级起就喜欢逛书店,攒够零钱就买一本。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有一件事,现在想起还感到内疚自责。高中出来,我当了一个学期的小学语文代课老师,工资是三十元。第一次领到工资,就马上去书店,恰好书店刚进新书。居然一下子就买回了二十七元书。虽然我这样做对家庭生活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可是要知道,我从十岁起,多数是吃着祖母每人拣猪粪换来的粮食长大的呀!我为何就没有想到要买一点好吃的东西回家,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这个毛病至今邯无法改变,还是那样任性,只顾自己,从不知道为别人着想。
  就这样,书买了不少,且还不包括出来工作以前买的书,那些书全丢弃在老家了,前几年搬家,光书就装了二十几个编织袋,雇民工搬上七楼的。有时查资料或者记起某本书想看看,却发现找不着。不见了,想不起什么时候,是谁,把书“借”走没还,并且发现不止是一本两本。去年我一直想查找贾平凹那本《太白山记》,这本书才看过不久,但是已经不知去向。同时,也翻出几本书,以前是借人家的,至今都未还,也就无意中变成我的了。其中一本是已经没有了封面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忘了是借谁的,一本是《刘白羽散文选》,记得是借同学徐业桐的,看看书上的题名,知他又是借别人的,两本《中华活页文选》和一本鲁迅的《两地书》是借依俊表哥的,而《两地书》上盖的是“XX公社XX小学”的印章。偶然翻到自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扉页上所记:“数年前曾购得一本,不知为何人取走。今于xx书店遇售,重置一本以补偿。”实际上,借书不还,并不一定是有意的,被借者忠记借者。有时是借者忘记归还。象我那样念念不忘那套《本草纲目》,那不过可能是与少年时代有关。有道是,偷书者人恒偷其书,借书不还者人恒借其书不还――生搬硬套,见笑。其中因果循环皆出于爱书,个中原山,颇耐斗味。孔乙己说:“读书人,窃书不算偷。”这就是了。
  至于那套《三国志演义》和半部《水浒》,不知为什么,我一直都没有带止,现在还锁在老家那张旧八仙桌子的抽里,这么久了,也许已经霉残坏了吧。

标签:借书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