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只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也符合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的教学,即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其智力水平而进行的语文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有关人格品位、思想意识、情感倾向等方面的教育,即为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提高其情操境界而进行的品德学的教育。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德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学生思想状况的总体形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动不动就打架斗殴,甚至逃学、出走离家。一起又一起的事件让家长们束手无策,令老师们困惑不堪。为什么一次小小的误解、批评,一点点委屈、烦恼,学生就产生如此过激的反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引发我们深思。我想,具体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少学生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对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妥善处理和解决,陷于忧愁苦闷之中不能自拔,又不懂得寻求帮助,一味逃避困难、逃避现实,甚至过分偏激、反应过度,走向极端。我们中学的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厚实的底蕴。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表现了作者不慕虚荣、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情操。这样的文章淡泊明志、格调清新,体现出了我国文化中的天然和谐的美感和道德修养。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调整自己的心态,感受那种不受金钱名利的诱惑而要保持做人的尊严。这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值得我们大力宣扬。
  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作为德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犹如春风化雨,完全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二、阅读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学生可以在课上完成教师设定的德育目标,也可以通过课下作业完成德育渗透目标;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调查研究、课外阅读、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等渠道进行德育渗透。如果教师只把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阵地,就会失去许多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机会。中学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将优秀的言语作品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样,才能形成孩子们对世界向往、对人类关注的自觉性。
  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缺一不可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日常的生活琐碎中忽视和淡忘了的爱国之情拾起来。爱国之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具体的小事上,教师要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尊敬师长等。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人师表,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这样德育才会真正有收效。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下面是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经历:有一次学生学农回校后,教师让他们以《路途见闻》为题,用15分钟写一篇随笔,好多学生都写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一个同学写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走在路上,碰上呼呼作响的空调机,脚步不由加快了一点,心里不由想到:装空调者有没有考虑,这做法是凉了小家,热了大家……另一同学写道:走在农家的田埂上,举目望去,只看到一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滚过,仍有好多庄稼人正吃力地躬着腰,挥动着镰刀,收割稻子。不由地想到:这世世代代、相传至今的镰刀何时能躺下休息呢?
  四、德育教学,长期坚持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教材,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诗歌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等。听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读写同样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听说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对增强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要想让德育真正地达到效果,不流于形式化,还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坚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明天和命运。因此,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观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一定要将其坚持到底。
  
   (通渭县史家庙学校)
  

标签:德育 中学语文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