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中国人信仰失落之路_把失落的自信带给中国人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上第一堂英语课时的情景。第一次面对崭新课本上那些弯弯曲曲的英文字母,惊异万分的我无法相信地球那面的人们就在用这种语言交流,我心中不仅油然升起一种民族自豪感,还是我们中国的汉字好,横平竖直,多有大家风范。但接下来老师的讲解又让我发现一点儿问题,英文句子的开头的首字母都必须得大写,这本无可厚非,但单词“I”(我)却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大写,这实在令我疑惑,为什么这些英美国家的人那么看重自己呢?这似乎与中国的传统的人文思想大相径庭。中国的文言文中对于自己的称呼是“鄙人”、“愚”、“不才”,甚至超凡脱俗的得道高僧也把“贫僧”挂在嘴边,这种无以复加的谦卑比起西方人的自信甚至有些自傲的、永远大写的“I”有些黯然失色,但按照中国的传统理念,这种谦卑似乎更“高尚”。面对这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剧烈冲突,试问,哪一种更有利于时代的发展呢?
  不会忘记众多门客中毛遂自荐的勇气;不会忘记滕王阁中王勃的横溢才气;不会忘记詹天佑拒绝洋人技术垄断时的民族气节。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穿越遥远的时空,却依然透露着自信的活力。比起封建社会千年来所要求的那迂腐刻板甚至似乎荒唐的谦卑之道对人性无情的压抑,这些自信的活力显得那样苍白,他们如同历史长河中翻过的一朵洁白的浪花,虽然真实地存在过却已被冲刷得不留痕迹。
  辛亥革命的枪声送走了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天安门城楼上开国领袖的庄严宣告带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但直到21世纪的今天,班级的班干部竞选自我推荐环节依然是万马齐喑。我不禁要问,中国人的自信在哪里?
  面对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纵使心中有多少华夏情结也只能无奈地承认他的强盛。而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的子孙后代却不得不学习人家的语言,学习那有着“I”永远大写规定的语言,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在众多社会、历史因素背后,两个国家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文精神的差异。看着美国总统竞选时潇洒的演说,看着美国大学生求职时自信的自我推荐,我们失落的自信在不平,在叹息。
  不!
  伟大的中华民族不能让“自信”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泯灭。我们要把失落的自信重新拾起,带给每一个中国人。年轻的父母们多给孩子们讲讲毛遂自荐的故事,在孩子心底播下自信的种子,那也是在给中国的明天多带来一份希望。
  把失落的自信带给中国人,期待着明天的世界,金发碧眼的美国人笔下将是一个个自信的汉字!

标签:带给 自信 失落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