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化学 > 正文

2016济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家庭自酿葡萄酒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正确的选项是( ) ①Cu②N ③H2O2 ④K2CO3 ⑤CH4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Cu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

③H2O2是过氧化氢的化学式,能表示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

④K2CO3是碳酸钾的化学式,表示碳酸钾是由钾、碳、氧元素组成的;但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⑤CH4是甲烷的化学式,能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甲烷分子。 故③⑤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Mg+O2MgO

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Al+H2SO4═AlSO4+H2↑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BaCl2═Ba(OH)2↓+2NaCl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 B、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3H2SO4═Al(2SO4)3+3H2↑。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磷保存在水中

B.生石灰保存在烧杯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易自燃判断。B、根据生石灰的性质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判断。

D、根据硝酸银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易自燃,放在冷水中可使之与氧气隔绝,并降低其表面温度,所以正确。

B、生石灰能吸收水,应密封保存,所以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所以正确。

D、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因此保存在棕色瓶中,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掌握常见酸、碱、盐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钡能与碳酸盐、硫酸盐、硝酸银溶液等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其溶液的pH>7,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B、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其溶液的pH<7,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O2,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D、滴加氯化钡试剂,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SO42﹣等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故选项项实验结论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物质的分离、提纯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将固体充分加热

B.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

C.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碳酸氢钠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氢能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硫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

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篇二: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家庭自酿葡萄酒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正确的选项是( ) ①Cu②N ③H2O2 ④K2CO3 ⑤CH4.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Cu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

③H2O2是过氧化氢的化学式,能表示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

④K2CO3是碳酸钾的化学式,表示碳酸钾是由钾、碳、氧元素组成的;但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⑤CH4是甲烷的化学式,能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甲烷分子. 故③⑤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Mg+O

2MgO

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Al+H2SO4═AlSO4+H2↑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BaCl2═Ba(OH)2↓+2NaCl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

22MgO. B、 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3H2SO4═Al(2SO4)3+3H2↑.C、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磷保存在水中

B.生石灰保存在烧杯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易自燃判断.B、根据生石灰的性质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判断.

D、根据硝酸银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易自燃,放在冷水中可使之与氧气隔绝,并降低其表面温度,所以正确.

B、生石灰能吸收水,应密封保存,所以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2016济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发性,应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所以正确.

D、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因此保存在棕色瓶中,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掌握常见酸、碱、盐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钡能与碳酸盐、硫酸盐、硝酸银溶液等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其溶液的pH>7,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B、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其溶液的pH<7,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O2,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D、滴加氯化钡试剂,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SO42﹣等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故选项项实验结论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物质的分离、提纯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将固体充分加热

B.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 加入过量铁粉

C.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碳酸氢钠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氢能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硫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篇三:2016年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济宁市二〇一六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考试用时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Na-23 Mg-24 K-39 Zn-65 Ag-108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家用自酿葡萄酒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正确的选项是

①Cu ②N ③H2O2 ④K2CO3 ⑤CH4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②④

3.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Mg+O2MgO

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Al+H2SO4 AlSO4+H2↑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BaCl2 Ba(OH)2↓+2NaCl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Na2CO3+2AgNO3 Ag2CO3↓+2NaNO3

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点燃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5.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白磷保存在水中B.生石灰保存在烧杯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6.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7.物质的分离、提纯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除去物质中 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

将固体充分加热

B.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粉

C.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 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8.右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分析曲线得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20℃ 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NH4Cl>NaCl>NaHCO3

③在30℃ 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

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

铵的最佳温度在10℃ 以下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9.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右图所示金

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

标签:济宁 中考 答案 2016济宁中考数学试题 2016济宁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