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中考历史时政热点

时间:2017-04-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历史旅游

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

(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关于中美关系

1

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关于台湾问题

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3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中国梦 强国梦

周年大事:

鸦片战争175周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5周年、

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遵义会议8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

命题思路:由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抗日战争的团结与觉醒——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中考链接】广东2015年中考

26.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

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

答案(1)丝绸之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日本《马关条约》 资本输出、投资办厂

(3)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建交等

(4)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和外来技术 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

(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提升综合国力,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探索救国救民奋斗的道路】

[探索篇]:

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

5

篇二:201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含时政热点)

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篇三:2016中考热点专题时政归纳总结

2016思想品德中考时政热点专题 专题一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1、抗战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1)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2)实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1)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2)参与升国旗、唱国歌时严肃端庄,体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

(4)支持党和政府为国家发展繁荣所采取的方针政策。

(5)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

(6)不说破坏社会稳定的话,不做危害祖国和人民的事,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 专题二、领会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1.“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主要原因:①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④全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等。

2、五大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

(2)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3)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4)开放发展: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5)共享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3、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蕴含了哪些战略、国策和原则?

①创新发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 ③绿色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开放发展——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⑤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根本原则。

专题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的重要性)

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尽快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科技整体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2、 屠呦呦等优秀科技工作者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说明了什么?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

(2)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 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建设?

(1)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3)重视培养人才,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专题四、全力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1、坚持依法治国为什么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②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②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3、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4、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规定了社会共同的基本规则,凝聚着基本共识和价值观。

③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权威。

④宣誓仪式本身就是一次活生生的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从而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

专题五、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获得感

1:精准扶贫: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关注扶贫工作?

①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推进扶贫开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

2.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为消除贫困,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变问式:我国怎样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给贫困地区以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开发领域的改革创新;

③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

④坚持教育抚贫,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 ⑤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凝聚起抚贫开发的强大合力等。

专题六、建设网络强国,依法治理网络环境

1、谈谈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学习,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

中考历史时政热点

犯罪道路。

2、结合材料谈谈中学生如何做到健康、文明上网?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网络规则和秩序;诚实友好交流,尊重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如何看网络大v被封号?打击网络谣言?

①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又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②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在内的社会不断全面进步的过程。深刻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自觉地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来加快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③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④打击网络谣言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体现。

专题七、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1)、必要性: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重要性:①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③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⑤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⑥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我国开展对口援藏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意义:①有利于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西藏各族群众生活水平。②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③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促进祖国统一。④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⑥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民族自治地方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在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主要原因: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④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⑤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兄弟省市大力支持。⑥自治区各族人民因地制宜,艰苦奋斗,改革创新。

4、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③、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

专题八、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美丽中国

1、“美丽中国” 要求我们推动哪一文明建设?实施什么战略和什么国策?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2、你能为实现“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① 学习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关知识、法律法规。②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 惯,自觉保护环境。③从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处理等。④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斗争。⑤向有关部门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

3、 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书本上的哪些观点?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社会;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a要积极向他人宣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 B使用或不用一次性快餐盒、纸张、竹筷等用品;c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使用购物袋等;??d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4、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答:①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法制观念; ②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③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④ 生活中注重节约资源 如:节约水电纸张等。保护环境 如:不随地乱丢乱扔,不破坏小区内的花草树木等。节假日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倡导绿色消费。)

5.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4)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5)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小手带大手,向低碳靠拢”“低碳小窍门”竞赛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专题九、保护消费者权益,理性节俭绿色消费

1、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主要享有下列权利:①安全保障权。②知悉真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维护尊严权。

2、消费者的正确态度: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消费知识,包括有关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获取消费知识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当我们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可以视具体情形,通过下列途径解决: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这是发生消费争议时可以首先考虑的途径。如果争议较小,最好能经过双方协商,得到解决;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时,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处理;④消费者与经营者签有某种协议的,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有些严重的、造成重大伤害的侵权行为,可以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 专题十、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各种文明交融

1、文化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民族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具有对内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4、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征加以丰富和发展。

5、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丰富内涵与中华民族之间有着血肉联系。5

6、我们应该先进人物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7、文化交流中,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和眼光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①、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②、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③、善于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8、在世界文化的融合中,中华文化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

①、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③、凡是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来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可以借鉴、吸收。

专题十一、两岸一家 一国两制

1、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标签:热点 时政 中考 2017中考时政热点 历史教学时政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