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中考历史南阳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七 上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1、前1046-前771)

周朝(前1046-前221

) 春秋:前770-前476 奴隶社会瓦解 (衣领撕了- 东周:周平王战国:前475-前221封建社会形成

五、夏、商、周时期的 科技、经济、文化、艺术

1、青铜文化: ①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如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西周时,青铜大量用于祭祀;

③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面具、立人像、神树)。

2、陶瓷业:①商朝时烧制原始青瓷 3、玉器制造业

4、农业、畜牧业:①商已经齐备“五谷”; ②选种、施肥、治虫害;③西周已用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5、鉄农具:春秋开始出现,战国使用范围扩大

为什么鉄农具能较快推广?

因为①比石器和青铜器优越,②冶铁业有很大发展,能够生产大量的铁器。

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鉄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6、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四川)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

7、商鞅变法: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 变法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变法结果: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各国的变法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8、文字的演变:商朝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金、小、隶、楷、草、行了。

9、天文、历法、医学: ①商甲骨文已有日食、月食记载

②夏朝就有历法,农历即夏历,商朝完备,战国测定24节气 ③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针刺、按摩、汤药;望闻问切

10、文学艺术:①屈原楚国人代表作《离骚》;②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编钟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

六、秦王扫六合

1、秦王统一六国、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建立者:嬴政(秦始皇)。始有皇帝之说,自称为“朕” 时间:前221年 都城:咸阳

2、措施、政策:

①政治方面: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推行郡县制,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②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李斯小篆、隶书) ③思想方面:焚书坑儒(淳于越等460多人)

④巩固疆域:蒙恬击败匈奴夺河套,又建长城御匈奴(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南、岭南都开发,长江、珠江均沟通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 七、秦的灭亡“伐无道,诛暴秦”

1、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残暴的二世(与指鹿为马的赵高狼狈为奸) 2、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原因:(直接原因)九百多个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

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

(根本原因)秦朝严酷的刑法。

结果:在陈建立政权,即张楚政权(第一个农民政权: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最终失败。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

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

206年 刘邦直逼咸阳,秦(秦三世子婴)向刘邦投降(约法三章),秦灭亡。

四年楚汉之争

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汉朝 (汉高祖) 都城长安,史称西汉 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四面埋伏、楚河汉界

八、大一统的汉朝西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

东汉:刘秀

1、文景之治

①背景(原因):秦朝的暴政和长期打仗 ②措施: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③结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粮仓丰满,铜钱大量,散钱众多,史称“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①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消弱诸侯势力。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下马陵)

③经济上,重农抑商,发展手工业,收归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军事上,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3、东汉的统治

西汉末,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后王莽政权又被农民起义推翻。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措施: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 结果: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秦始皇与汉武帝比较 九、秦汉经济、文化、对外关系。

1、两汉的经济:

①农业: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汉代农具有很大进步:西汉耕犁已装犁壁,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出现播种工具耧车;农业物种增多。

②手工业:丝织品已用提花机,染色技术很高,丝绸(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薄如蝉翼);汉代冶铁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铁器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东、西二京出现“市”比较繁华。 2、对外关系:

①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②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漠北激战)(汉武帝时)

③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西汉订立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 西汉和匈奴的关系过程:和(西汉初,国力弱)→战(汉武帝,国力强)→和 ④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张骞(博望侯)通西域(汉武帝时) 原因:天山以北的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目的:联络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时间:共两次①前138年,欲打匈奴,后来被匈奴扣留了10年,报告西域见闻以及想与汉朝往来。

②前119年,带大量丝绸和上万头牛羊访问匈奴,后来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结果: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意义或影响:①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②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西域的天马、汗血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丝绸、漆器、金属工具传到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 东汉公元73年,到西域后攻打匈奴;又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

⑤丝绸之路 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汉武帝以后,又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 3、纸的发明和造纸术 西汉 发明造纸术

东汉 蔡伦(宦官)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环保) 4、数学和天文

《九章算术》

东汉 地动仪 张衡 5、医学(东汉)

华 佗——擅长外科:“麻沸散”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医学体操 “五禽戏”能强身健体 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人称“坐堂先生”) 6、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西汉末由古印度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

道教东汉时兴起,创始人之一张陵。尊老子为教主,尊张陵为“太上老君” 贵族为什么提倡佛教?

答:因为它的说法有利于统治者统治国家,使人们放弃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起到了麻痹人们反抗斗争的作用;能给百姓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7、思想

王充《论衡》相信自然,不认为有鬼神。“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8、文学

司马迁《史记》(西汉武帝时)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秦兵马俑——秦汉雕塑艺术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十、三国鼎立——东汉灭亡(公元220年)

十一、西晋、东晋兴与亡、北方前秦政权、南北朝

篇二:初中历史知识点概括(上)

初中历史知识点概括(上)

第1课

1、元谋人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是前额低平、眉骨突出、鼻子扁平、嘴巴前突。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改善了北京人的体制和生存条件。

3、我国典型的氏族社会的人类文明包括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

4、氏族部落时期,我国的古代居民是通过推举制来选举自己的部落首领的。

第2课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建立者是禹。家天下的开始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是启采取的行动。

2、_______________之后,商朝的统治长期稳定下来。

3、周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统治新征服的广阔地区,周天子自称天子,封自己的亲戚和有功的大臣为诸侯,赐给他们人民和土地,受封的诸侯要忠于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和出征作战。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和奴隶的等级制度。

4、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文明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依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第3课

1、在“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这主要是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后经周天子派人送去代表权力的的弓和车,其盟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

2、春秋时期著名的兼并战争包括晋楚城濮之战,长江下游的吴越争霸。、

第4课

1、战国七雄包括:齐、楚、秦、燕、赵、魏、韩,有东南西北到中间之说。

2、在战国七雄的变法活动中,秦国商鞅的变法最为突出。内容包括:废除旧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奖励耕战,废除_________贵族的特权。

4、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5、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是长平之战,秦国国实力最强。

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主要原因是铁制农具的使用耕牛的推广。

7、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

第5课

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它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仁者爱人”。

2、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大变革和私学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学派是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3、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又称墨子。他主张兼爱和非攻,还提倡节俭。

4、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仁政的治国主张。

5、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应该顺其自然。

6、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实行法制。

第6课

1、商朝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出土文物。

2、我们把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作“甲骨文”,它反映了商朝的历史。

3、商周时期,青铜器上也铸有文字,它们被称为甲骨文或金文。

4、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第7课

1、“六合”指东、西、南、北、天和地。

2、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是秦国,BC230——BC221,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决定自称“皇帝”。又因他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所以自称“朕”。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的两级行政长官分别叫做郡守和县令。

4、秦朝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统一的文字,后又在全国推广一种笔画平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隶书,至今仍很常用。

5、秦始皇下令废除流过旧货币,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还在全国颁行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器。

6、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收复河套地区,并且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里长城加以防御。

7、秦始皇派兵征服岭南地区的越族后,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为了转运粮饷而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8、秦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9、秦始皇暴虐无比,其子秦二世胡亥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10、BC209年,陈胜和吴广带人戍边,行至大泽乡突遇暴雨,按秦律必死无疑,无奈起义,在陈建立政权,一度打到咸阳附近,最终虽然失败,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人民反秦,最终,秦始皇相传之万世的秦朝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

11、简述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治国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

(1)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汉武帝在自己统治时期完成了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的大一统。

(2)秦始皇处理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用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汉初年造成的王国问题。

(3)秦始皇曾派大将蒙恬出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曾派大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 不同点: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汉武帝则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第8课

1、秦朝灭亡之后,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为使国家富强,西汉之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到BC140年,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他和秦始皇被并称为“秦皇汉武”。

2、汉武帝即位后不久,儒生董仲舒就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3、汉武帝将儒法兼通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还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儒家思想从西汉武帝统治时期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5、西汉之初,刘邦实行分封制,引发了王国问题,诸侯王拥有军队,自行任免官吏,铸造钱币,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6、王国问题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得到彻底解决的。他采纳了主父偃提出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7、汉武帝以向朝廷进贡的物品质量不好为理由,直接削夺了许多侯的爵位,我们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金夺权”。

8、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全国财政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将盐铁收归国家垄断经营,向富豪征收财产税,由国家平抑物价。

9、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征发几万人治理黄河。

10、汉武帝时期的搜粟校尉赵过推广代田法,创制耧车。

11、汉武帝重视训练军队,派大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派张骞通西域;平定东南地区地区,设置郡县;连络“西南夷”,使之归汉。

第9课

1、秦末汉初,北方的匈奴强大起来,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

2、西汉之初,因财力极为有限,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的金、银和丝织品。

3、两汉时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被称为“西域”。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西域贯通后,西汉大批的丝织品通过西域转运西亚、欧洲,这条路被人们誉为“丝绸之路”。

5、BC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天山南北的交通安全有了保证。

6、西汉后期,匈奴韩邪单于亲自到长安求亲,宫女王昭君慷慨应召,远嫁匈奴,史称“昭君出塞”,此事换来汉匈50多年的和睦相处。

第10课

1、AD8年,西汉灭亡,AD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光武帝建立东汉后,也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布大赦令,平反冤狱;将田租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撤并机构,精简官吏。

3、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用于冶铁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4、经过光武帝30多年的励精图治,社会渐趋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增加,史称“光武中兴”。

5、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年幼继位,朝廷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擅权的局面,国势渐衰。

6、东汉末年,因政治黑暗、天灾不断,AD184年,张角领导几十万农民起义,即黄巾起义,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第11课

1、1986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初墓发现一张西汉初年的纸质地图,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2、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作原料,蔡伦造纸术,深得东汉和帝的称赞,这种纸被称作“蔡侯纸”。

3、造纸术向外传播的顺序是:4世纪,传至朝鲜,7世纪,传至日本,8世纪,传至印度、阿拉伯国家,12世纪,传至欧洲、非洲,16世纪,传至美洲,19世纪,传至大洋洲。

4、东汉时期的数学专著是《九章算术》,按照题目的应用范围和解题方法分类,系统的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5、东汉时期,我国最著名的医生是张仲景和华佗,他们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一个身处朝廷,一个身处民间。

6、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主张“辨证施治”。他本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7、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医术全面、犹擅外科的民间医生,被人誉为“神医”。他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他还注重对疾病的预防,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熊、鹿、猿和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第12课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大月氏传入中国内地。佛教认为:人死后能够转世再生,人在今生受苦,若虔诚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他奉老子位创始人,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炼制丹药,追求长生不老。

3、佛教和道教最大的不同是:佛教追求的幸福在来世,道教追求的幸福在今生。

4、《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全书130篇,52万字,全面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篇三:初中历史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最早的人类: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会制造工具并知道用火

2.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他们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并过着群

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他们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

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4.(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

(1)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 (2)使用磨制石器,耒耜翻地耕 (3)建筑干栏式房屋,定居生活

(4)挖掘水井,饮水方便,制作陶器 (5)饲养家禽 (6)制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

(1)以粟种植为主的半田农业 (2)制作石器,骨箭头 (3)住半地穴式房子,定居生活

(4)饲养猪狗 (5)纺织、制彩陶 (6)食物种类丰富:粟(主)、鱼、肉、蔬菜(副)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山东大汶口

(1)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 (2)农耕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农具发达

(3)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4)陶器有黑、白陶,质量好

三、华夏之祖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炎帝黄帝部落结合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的贡献:①黄帝建造宫殿,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

基础②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尧、舜、禹的“禅让制”:

(1)“禅让制”: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尧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

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2)禅让制的实质:禅让制的实质是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3)原始社会解体:生产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出现→氏族贵族→早期奴隶↓

主战俘、犯罪欠债的平民→早期奴隶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的兴衰: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即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的标志,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5)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桀是最后的国王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经几次迁都,最后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人又称商朝(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中考历史南阳)为殷朝

(3)公元前1046年,,纣是最后一个国王,周朝武王与商朝在牧野大战,商朝结束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

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内容)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3)西周等级示意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五、灿烂的青铜文化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3.奴隶的悲惨生活:

(1)没有人生自由,被随意买卖转让(2)人牲(3)人殉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

{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王—封建社会

(2)春秋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前提:王室衰微

(3)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实力: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威望:尊王攘夷、战争

(4)公元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争霸影响:①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消灭了,出现了疆域较大的国家

2.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目的:兼并和统一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七、大革命的时代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农具演变过程:石器→骨头→青铜→铁

(2)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具发展历史上的一 次革命

(3)铁农具的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著名的都江堰:

设计建造者—李冰 地点—岷江 意义—消除水患、灌溉农田、天府之国

3.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 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 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奴隶主→地主 奴隶→农民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八、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的演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周:甲骨文→金文(铭文) 西周晚期:大篆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2)历法:起源于夏朝,完善于商朝24节气测定于战国

(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

3.屈原和“钟鼓之乐”:

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离骚》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春秋战国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著有《论语》):

(1)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①创办私塾 ②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 ④温故而知新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两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换

3.百家争鸣:

(1)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2)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3)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书)“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

道家 庄子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家

兵家 孙武 他反对空谈仁义

十、“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变化:①统一圆形方孔铜钱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文字变化顺序:甲骨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思想: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王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 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 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3.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秦始王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 的象征

(2)秦始王派兵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 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人民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十一、“伐无道,诛暴秦”

1.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 (2)赋税沉重 (3)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忍的统治

2.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公元前209年 (2)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领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项羽、刘邦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公元前207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2. 汉武帝的大一统:

(1)措施:①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②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太 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材料,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2)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3.东汉的统治: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

(2)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刘秀/光武帝 定都洛阳

(3)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的治理黄河

(2)农具:耕犁的进步、耧车的出现

(3)农作物:小麦、水稻、桑麻

2.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提花机 (2)冶铁: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 (3)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3.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经济: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商业: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被称东西二京

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领精骑出击匈奴

3.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中期,汉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率兵反击匈奴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两汉时期,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通西域:①公元前138年 ②公元前119年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2.丝绸之路:

(1)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到,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在西域时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出使汉朝,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十六、昌盛的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2.《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

(2)东汉前期,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动仪。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华佗和张仲景:

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

(1)华佗制成了使全身麻醉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编了“五禽戏”

(2)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称他为“医圣”

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东汉时,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取经,后在洛阳修建白马寺,它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3)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他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2.王充和《论衡》:

秦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批判迷信鬼神

3.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2)《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4.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王兵马俑

十八、三国鼎立

1.官渡大战:(以少胜多)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时间—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刘孙联军 形成了曹、孙、刘三分天下形势

3.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名 建立年代 建立者 定都地点

魏220年曹丕(称帝) 洛阳

蜀(汉)221年刘备(称帝) 成都

吴222年孙权(称王) 建业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16年灭亡)

(2)280年,三国灭亡(三国共存61年)

(3)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发生“八王之乱”

(4)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2.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1)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2)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3)383年,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与东晋8万人隔淝水对峙,晋军赢了,统一了北方

(4)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宋、齐、梁、陈

3.江南地区的开发:

(1)条件: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的人给江 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原因: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历史背景: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2)主要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地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历史作用:这些措施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4)后北魏分裂:北齐、北周、东魏、西魏,合成北朝

二十一、承上启下的魏晋 南北朝文化(一)

1.祖冲之和圆周率: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祖冲之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

(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家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 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 南北朝文化(二)

1.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1)东晋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被称“书圣”

标签:南阳 中考 历史 南阳历史天气 南阳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