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2016中考历史材料题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

2016中考历史材料题预测

1、不同的历史因素造成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独相(注:相,指丞相或宰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 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材料三: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鼎立式的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明朝两朝“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具体表现是 什么?(2分)该趋势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美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分析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起来的?(1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表达了怎样的观点?(1分)

2、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材料二: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材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注:康有为(1858-1927),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

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他为了否定封建经典,否定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自己改制立法的变法主张,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变法”的祖师爷,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材料四:“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

(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1分)“书籍被烧残”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2)理学的创始人是谁?(1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1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为宣传变法的具体做法。(2分)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1分)他的理想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资产阶级政体?(1分)

(4)材料四中的《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的主要阵地?(1分)此事件对儒家学说的态度与康有力的做法有何不同?(1分)

3、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

——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材料四: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 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分)

(2)材料二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3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是什么思想?他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哪里?这给病入膏肓的中国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3 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国结束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重大事件是什么?过渡时期,中共中央为“建设一个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6 分)

4、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

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农具的名称是什么?图2青铜器皿的发现地在

哪?图3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作品?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使中国经济“不幸趋

势的转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包括了哪些内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经济发展要具备什么条件?(3分,两点即可)

5. 科技的不断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列举宋代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两例)(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有什么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在航天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1分)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是在哪所大学研制成功的?(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现代科技发展

各有什么特点?(3分)

6.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某校历史小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探究下列问题。

【图解历史】

(1)图1反映的是英法联军对人类文明破坏和摧残,这场战争的发动距今多少年?派代表

参加巴黎和会(图2)的中国政府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乔的笑”?(3分)

【线索梳理】

(2)根据时间轴上的提示信息,写出与序号对应的历史事件。(3分)

① ② ③

【史料解读】

材料一:国际关系的演变,是国际战略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任何时期国际关系的形成,都是战略力量合力的结果。这个合力最起码是两个以上的力。也就是说,最起码要有代表旧秩序的国家衰落及代表新秩序的国家兴起这两个条件。

——《雅尔塔体系构建过程中及冷战前的美苏博弈》 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

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3)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关系演变的原因。(2分)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1分)

它反映出什么实质性问题?(2分)

【规律总结】

(4)依据上述的探究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两例即可)。(3

分)

参考答案

1、(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明:废除丞相,设内阁,作皇帝的顾问。实质:加强君权(或加强君主专制)

(2)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特点:通过立法确定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任答一点)。

(3)1954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政治制度(意思相近即可)。

2、(1)(1)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

(2)周敦颐,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湖湘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渊源。

(3)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或借助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力量宣传维新变法,托古改制)。目的:减少改革阻力;自保。君主立宪制。

(4)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儒家学说。

3、(1)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马克思主义、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4)80年、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政治上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第一部宪法;经济在开展土地改革;军事上进行抗美援朝;理论: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曲辕犁,湖南(湖南桃源),张择端,城市经济的发展(或商品经济发展)

(2)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增长,农业就业人数比例逐渐减少;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十一

2016中考历史材料题

届三中全会,内容:家庭联产承包为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独立和统一;技术先进;体制创新;要走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之路;经济发展需稳中求进,调整经济结构(任两点)

5、(1)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任两例,答造纸术不给分)

(2)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技术主要只停留在军事器物层面;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由技术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

(3)改革开放的实行,综合国力增强;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任答一点)。东方红1号卫星;国防科技大学。

(4)古代科技:传承与自主创新;近代科技:引进与模仿;现代科技: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

6、(1)160年。北洋军阀政府(或北洋政府)。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华盛顿会议、杜鲁门主义提出、苏联解体

(3)国际战略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或国际战略力量全力的结果);不正确,实质是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

(4)战争、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等。

篇二:2016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6 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共17题,1—10题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1、连云港市有“灌云县”、“东海县”,推行县制在我国最早从哪件事开始 ( )

A、西周实行分封制B、商鞅变法 C、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D、元朝设行省制度

2、“药材好,药才好”这是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的广告词。东汉张仲景因其杰出的

贡献被后世誉为“医圣”,下列哪一部是他的代表作 (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水经注》D、《本草纲目》

3、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技术先进

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D、南方地理自然环境优越

4、“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

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

帝改革内容的是 (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

5、“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

A、分封制B、宗法制C、内阁制 D、行省制

6、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

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

表现是: (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7、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

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

是指 :(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

8、“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

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

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 )

A、 北伐战争纪念馆 B、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C、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D、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9、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着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

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动诗句中的现

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世界大战的结束 B、改良蒸汽机 C、启蒙运动的发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0、一部外国影片有这样的场景:一群工人在集会中手拿《人民宪章》的小册子,

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与这个场景相关的史实是 ( )

A、英国工业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成立

1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

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着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着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 )

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C. 辛亥革命 D. “一五”计划

12、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在宋代。”以下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改进造纸术 ②发明交子 ?③指南针远航行 ④开始使用火药武器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D.②③④

13、《陆游集》中提到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出现在 ()

A、隋唐B、宋代C、明代 D、清代

14、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

A、黄帝B、禹 C、李冰 D、李春

15、“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这一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这一观念提出的 深刻背景是( )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封建统治日益腐败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 D、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

16、开始于2009年,影响至今的欧洲债务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说明( )

A、中国经济依附于欧洲B、欧洲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C、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欧洲经济已经彻底崩溃

17、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 )

A、联合国作用的加强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欧洲联盟的建立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二、非选择题(18题12分,19题10分,20题14分,共36分)

18.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历史课上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启工业之门】

材料一: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正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1分)

【进入高科技时代】

材料二: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

主义世界占50%以上出现在哪一时

期?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3分)

材料三: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3)请以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4分)

【反思过去岁月】

材料四: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3%.欧洲27.7%.俄罗斯13.7%??

英国工业革命时 德国埃森的克 20世纪20年代美国

期的煤矿一瞥虏伯钢铁公司 的汽车到处排成长龙

(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2分)

【以史为鉴促发展】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19、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有人总结为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这次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度扩张, 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全球化不是一个人为的现象,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意大利反全球化的发言人卡萨里尼在该运动开会时,也在喝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他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即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聚合全球力量。

——韩震《“反全球化”的陷阱》

(1)通过阅读材料一可以发现作者把什么事件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与前两次浪潮进程相比,冷战后时期的经济全球化有何突出特点?(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全球化局势下,存在着那些问题?(2分)

(4)结合材料三的观点谈谈你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2分)

20题: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曲折,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艰难的探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材料二、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

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

材料三、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讷泽对德国电视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材料四: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2008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扣除价格因素,按不变价,2007年GDP总量为54331亿元,比1978年增长14倍,2008年有望上升到第三位,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2分)“苏联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对于苏联的有何积极的影响?(3分)在匈牙利社会主义改革中试图改变这种模式的领导人是谁?(1分)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1分)你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改革?(1分)

(3)材料三中“公开性时期”是指哪一时期?(1分)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彻底失败?为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与邓小平改革的结果分别怎样?(2分)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1分)

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7每题2分,共24分)

二、非选择题(18题12分,19题10分,20题14分,共36分)

18.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历史课上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启工业之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1分)

【进入高科技时代】

(2)材料二中,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出现在哪一时期?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3分)

(3)请以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4分)

【反思过去岁月】

(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2分)

【以史为鉴促发展】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19、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通过阅读材料一可以发现作者把什么事件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

篇三: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yu

2016 年 中 考历 史 模 拟 试 题(一)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5分)

第Ⅰ卷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提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同时要求各地公安机关配枪上岗,对涉嫌恐怖主义的行为毫不手软。这体现了什么样的执政理念( )

A.“仁政”和“法治” B.“兼爱”和“非攻”C.“无为而治”和法治D.顺应自然

2.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圆周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东汉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最早记述了圆周率

B.蔡伦改进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C.司马迁《史记》中最早记载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第7位的值

D.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

3.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学生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C.京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4.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其中1927~1937年应该填(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国共合作,力挽狂澜

C.星星之火,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5.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重

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6.“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下列能支持后者观点的是( )

A.等级制度 B.宗教自由C.民主政治D.军事独裁

7.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西传

C.改造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D.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8.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B.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这种“进步”不包括( )

A.颁布《法典》 B.多次打败反法同盟C. 远征俄罗斯 D.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10.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是(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C.生物工程出现重大突破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1.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成功开启了美苏“冷战”模式D.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12.下列领导人中,能够按照“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 ①林肯②华盛顿③章西女王④玻利瓦尔⑤克伦威尔

A.①③⑤ B.②③④C. ②④ D. ①②

13.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就是要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得到历史结论。某历史兴趣小组通

A.三次技术革命中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网络信息时代

C.三次技术革命中首先开始的国家由一国到多国

D.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14.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 )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 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右边一书记录了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作者忽然发现:39件圣

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

灯……也统统来自中国。这说明了( )

A.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中美关系正常化上必然的趋势

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5分)

16.(6分)光辉历史 锦绣前程。

材料一 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请用1921~1935年的史实来加以说明。(2分)

(2)有人说,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伟大转折,请你说明理由。(2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特色”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各是什么?(2分)

17.(8分)大国外交 利益维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

——习近平在美国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表现。(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有哪些?(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2分)

18.(12分)两次大战 警钟长鸣

20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世界大战的惨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革命和危机”分别指什么?(3分)

(2)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的目的达到了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3)今年是一战和二战爆发多少周年?一战中的残酷性表现在什么战役?二战中的最著名的登陆战是什么战役?(2分)

(4)为了摆脱当时的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2分)

(5)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论述。(2分)

19.(9分)美俄博弈 危机重重

2014年初,美国与俄罗斯博弈乌克兰。纵观近现代史,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回眸美俄历史发展年代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寻道图强】(1)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与俄国分别以何种方式解决本国危机的?(2分)

【领袖风采】(2)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链条中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与斯大林分别领导本国人民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2分)

【强强结盟】(3)20世纪40年代,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两国共同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哪一事件正式宣告了美苏的同盟的终结?(2分)

【集团对峙】(4)从1947年开始美苏进入到冷战时期,1962年两国之间的危机名称叫什么?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大国对峙】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对俄国十分重要,目前克里米亚入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草坪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称美国将举起大棒,对俄罗斯实行制裁……

(5)当前,美俄两国斗法乌克兰,迫切需要中国表态。中国何去何从,请从中国一贯的外交立场出发,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分)

历史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

1.A 2.D 3.A 4.C 5.C 6.C 7.D8.A 9.C l0.D 11.D 12.B

13.A 14.B 15.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16.(6分)(1)中国共产党对立后。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展北伐;大革命失败后。进行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

(2)遵义会议在革命的紧急关头,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其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思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分)

(3)“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2分)

17.(8分)

(1)原因:迫切需要中国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表现:协调作战,合作抗日或结成反法西斯同盟。(2分)

(2)时间:1972年;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2分)

(3)台湾间题、西藏问题、钓鱼岛问题、人权问题。(2分)

(4)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2分)

18.(12分)

(1)战争是指两次世界大战;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或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危机是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3分)

(2)夺取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没有;战争不能解决政治问题,反而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发生了国际争端,希望能用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而不要诉诸武力等等。(3分)

(3)100周年、75周年;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2分)

(4)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德、日则走上法西斯道路来摆脱危机。(2分)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俄内外交困,引起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退出战争,加速了大战的进程。(2分)

19.(9分)

(1)南北战争 ;农奴制改革。(2分)

(2)通过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实行了国家工业化(或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通过新政摆脱了经济大危机。(2分)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讲话(或杜鲁门主义出台)。(2分)

(4)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解体。(2分)

(5)尊重克里米亚选择;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等。(1分)

标签:中考 材料 历史 2016年枣庄中考历史题 2016中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