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农业机械化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消费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 XXX市农业机械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XXX市人大农林委 ? “十一五”期间,XXX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支持下,在各级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为市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十二五”,农机化事业又站在新的起点,求实创新,跨越争先,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一、农机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和“三农”中的地位及作用 “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装备和科技载体,其地位日益突显,更加重要;
农业机械在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其作用日益突出,越发明显。

1、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和今年春耕生产,都是在持续低温多雨、播期拖后15天的极端严峻形势下,农机发挥出“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排积涝,抢整地,抢播种,把延误的播期抢了回来。去年粮食总产突破50亿斤大关,创下连续6年粮食增产奇迹。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63元,同比增长20.7%。

2、推进城乡结合,助力地方经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普遍出现用工紧张,农机化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通过机械化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城务工,返乡创业。推动了城乡结合,互动共赢。

? 3、带动农村经济,实现多元发展。农业机械化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春季播种由以前的人畜力20天缩短到现在的7天左右,秋季收获则由以前的人畜力30天缩短到现在的10天左右。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农闲时间”从事其它农业生产活动,发展农村经济。

4、改变乡村面貌,促进乡风文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希望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过上轻松干净有尊严的生活。农机化让农民的这一素愿变成现实。现在的农村,街路整洁,空气清新,农民开着农业机械进地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随着农闲时节农机手、拖拉机手知识技能培训的深入开展,农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过去聚众打麻将、喝酒闹事等不良现象明显减少,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

5、拉动农民致富,加快小康步伐。近几年来,我市农民普遍加快了奔小康步伐。这其中有依靠经济作物致富的,有劳务输出致富的,有发展养殖业致富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养农机”发家致富的。农机户特别是农机大户通过机械化扩大种植面积和为农民代耕服务,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或是代耕服务将势在必然,“养机致富”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新兴之路。

(二)农机合作社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 2010年末,全市有村级小型农机作业合作社42个,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1个。农机作业合作社主要是以股份制的模式组建,具体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集体模式。村班子协调能力强、团结威信高,村集体有经济实力,以集体为主组建的农机作业合作社,他们的场库棚都是由村集体出资建设,合作社为农户服务只收50%的机械作业费,这种模式有8个。第二种是农机大户模式。国家投入机具,农机户负责场库棚建设。这样的合作社责任心强,便于管理,效益好,这种模式的有21个。第三种是股份制模式。国家投入农机具,几个股东以现金入股,负责场库棚建设,村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组织耕种,统一经营管理,股东年末分红,这种模式的有13个。

(三)农机作用发挥及农机农艺结合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扶持下,在农场、森工等系统部门的积极协作支持下,我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全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成效显著。

1、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2010年末,我市综合机械化程度在“十一五”期间达到85.2%,比2005年增加7.52个百分点。大豆生产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
水稻机械插秧达到46.45%,机收达到58.52%;
玉米播种、中耕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收达到24.96%。

2、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我市农村人均耕地少,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城镇化,实现规模化。通过推进农机化,转移农民进城,加快土地流转,解决农民转移后土地集中规模经营问题,实现大机械连片作业,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让农业继续稳产增产,让农民安心进城镇变市民 ? ,农机化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

3、服务绿色发展和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我市提出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战略构想。绿色有机食品的源头基础是“土地”。由于多年来的过度开垦、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白色污染等等,“土地”这个源头已是日益瘠薄,饱受污染。近几年来,通过推进农机化,实施保护性耕作,复原土壤结构,减少化学污染,实现绿色耕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的继续“污染”,保护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提供了一道“绿色屏障”。

4、服务循环型、节约型农业。水是农业的命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作为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替代的首要条件提了出来。我市计划到2015年通过打井实现灌溉面积152万亩,仅占到**面积的20.6%,今年还要围绕10个现代农业示范带(区)和26个高产创建示范点发展节约型农业。因此,我市通过大力推进农机化来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通过实施机械深松整地,建立“土壤水库”,实现“旱能解涝能排”,同时也为水利灌溉“增蓄井水”;
通过地表秸秆覆盖,形成“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水蒸发,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水利用率。应该说机械深松整地和秸杆覆盖还田,相当于在耕地上恢复生态植被,实现了水与作物本身的自然循环,节约利用。从全省来说,农机化在这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就更为突出,至关重要。

? 5、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我市烤烟移栽基本靠手工,成本高、作业不标准。为提高烤烟移栽效率,市推广站引进中国农机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烤烟移栽机,该机可一次完成施肥、移栽、座水、覆膜等作业。市推广站技术人员与农机研发人员深入厂家和XX市、XX县、XX市、XX市4个试验点,从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出发,反复进行机具安装调试,多次提出技术改进意见,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农机投入和农机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机投入主要是农民自投。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但由于补贴资金少,购买农民多,主要还是农民自投为主。2010年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206.65万元,比2009年2541万元,增加66%。拉动农民投入9461万元,增加农机具6609台(套)。“十一五”期间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979.65万元。拉动农民投入20385万元。通过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综合水平,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场县共建”发展情况 我市六个县(市)中仅XX、XX两市与农场毗邻,按照省农机局开展“场县共建”的要求,近几年来,这两个市和农场以建设新农村、新垦区、**区为目标,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共建原则,推进场县共建和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 1、创新共建推进机制。每年年初,XXX市、XX市政府与XX农场、XX种奶牛场和XX农场进行对接,提出合作共建项目,并且制定出了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2、积极开展合作共建。XX市于2010年通过“场县共建”方式组建了全市第一家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了场县共建深松整地示范园区。代耕的规模上既有个别地块的代耕作业,也有整村推进的连片作业;
代耕方式上既有单纯的代耕作业,也有农垦租赁地方耕地、统一经营;
组织形式上既有单纯利用农垦的机械作业,也有垦地双方共同组建的农机合作社。

3、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共建共享。通过场县共建,地方与农垦和森工打破体制限制,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上,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比如学生就学、患者就医等,加快了农村城镇化步伐。

(六)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情况 我市农机装备产业应该说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有过拖拉机厂,也生产过拖拉机;
也有过农机校和国营农机修造厂。但由于各种原因和企业改制,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还有着良好的基础。据统计,XXX市现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25个,主要农机产品为播种机、打茬机、多功能脱粒机、悬挂四铧犁、玉米收获机、白瓜籽分离机、烤烟移栽机等。产品以小型为主,性能好,适**区、半山区工作,但科技含量不高。

? 二、目前我市在农机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机合作社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业合作社能帮助农民降低交易成本和帮助农民延伸利益空间,同时,它也是连接政府和农民的桥梁。总之,成立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来说是个好事。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还有一部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合作社就是大锅饭,“谈合色变”,对参加农业合作社存在抵制思想;
二是数量小,服务小,服务功能不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组织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综合服务能力差,提供的服务范围小、层次低;
三是内在机制不健全、内部运作不规范。四是经营问题。虽然制订了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运行中却不能按章程办事,各自为战,自主作业。五是作业问题。大型农机具与小地块的矛盾突出,机车普遍存在吃不饱现象。六是经济作物比重较大。每年在180万亩左右,不适合机械化特别是大型机械化作业。七是国家把燃油补贴通过农业综合补贴直接补给农民,而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合作社却没有得到。八是国家投资的农机具,在机具配套和售后服务上普遍存在问题。

(二)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主体单一。农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投入来保障。但从调研的情况看,在国家购机补贴之前,农机购买投入基本上是农民自投,而且早期农民购买的主要是小四轮和小农具,还投的起。现在的大型机械农民自投乏力,而国家补贴资金又十分有限,少数农户受益,杯水车薪。不少单位除购机补贴能较好落实外,其它的投入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有的农机进出道路年久失修,农机 ? “难以到田,难以出村”;
有的农田平整乏力,便于农机耕作的农田增长缓慢;
还有的农机人员的工作保障长期得不到落实,等等,这一切都较大地限制和制约了农机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县(市)与乡、村两农机管理存在断层。随着包产到户和经济转型,有着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和涉及人身安全的农机管理处于一种自由、松散的管理状态,这在乡、村两级尤为突出。同时,乡镇农机人员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

(四)农机推广乏力。现阶段由于多数乡镇农机站与水产、畜牧、种植等(四站以上)涉农站合并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机构“三权”下放乡镇政府,农机推广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政府中心工作或其他工作,无法履行推广职责,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削弱了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从事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编制少,尤其缺少专业对口技术人才,导致示范推广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另外经费紧张,形成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

(五)培训力量不足,农机驾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农机自由、松散的存在形式,加之庞大的数量,至使本已不足的培训力量更显不足。就我市而言,全市拖拉机保有量在9万台左右,这就有9万名拖拉机手,但接受培训的不足30%。这带来的后果或者说隐患很多,包括人身安全问题,标准化作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机具磨损问题等等。

? (六)旧的农机需要报废处理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的强力推进,促进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保有量逐年增加。旧的农业机械的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机械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再加上农机手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不高,对机械维护、保养不够,很难保障机械的正常动力,存在着燃油量较高、燃烧不充分、污染环境,同时,旧的农业机械的使用存在农机安全隐患。所以,一大批使用年限很久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需要淘汰、报废。

(七)“场县共建”还有待加强。应该看到,由于开展场县共建时间还比较短,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还存在误区,认为共建就是援建,就是国家和农垦出钱出物建新农村。二是合作共建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目前的农村土地经营形式还不适应农垦大机械作业,这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四是各级政府在推进中还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扶持手段。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按照省人大的通知要求,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XXX市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农机投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第三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 ? ”。因此,从县级以上要真正把农机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购机补贴可以借鉴“家电下乡”,尽可能减化补贴程序,农民有购买就给补贴,做到普惠制。

(二)调动多元投入,突出投入重点。要实现多元投入,加大国家投入是关键。只有加大国家投入,才能牵动多元主体,让其有利可图,最终还是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投入重点在购机补贴上应放在科技含量高、适用环保和低碳节能的农机具上;
在作业上应加大对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和可持续发展上的农业农机生产方式上的补贴。

(三)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包括农机合作社在内的各种合作组织,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就我市山区而言,目前全省统一的合作社标准相对过严,门槛相对过高。现实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大型合作社投入高,但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所限,大马力却不能发挥其“大”作用。因地制宜,适合就好,建议省农机局考虑如我市一样山区地少县市的实际,降低标准,制定规则,扶持中小型农机合作社发展。

(四)创新形式,扩大“场县共建”成果。一是健全会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双方召开的重要会议邀请双方领导参加,定期召开场县联席会议。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市(县)财政对场县共建的资金投入。三是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场县共建科技园区,强化示范效果。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展人才交流活动,通过交叉挂职,互派人员学习,举行研讨会等形式促进人才交流。五是搞好项目建设。围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城 ? 乡发展,重点在龙头企业、小城镇建设、农机化工程、生态环保等方面加强合作。

(五)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农机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因地制宜设置推广机构,完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推广人员激励机制,探索和建立推广人员知识更新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同时完善农机推广保障设施,在推广经费、人员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使农机推广工作经费充足,人员稳定,充分发挥农机推广工作的科技载体作用,才能更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六)尊重规律,加强农机、农艺和农时融合。古语讲“天时地利人和”。农业生产特别是要建设现代农业,同样需要“农机、农艺和农时”三者融合,缺一不可。历法和经验证明,就要顺天应时,尊重自然规律。“农机”作为手段,是“农艺”抓住“农时”的关键和根本保障,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三者之间的相互适应、融合共进。

(七)制定政策,更新报废补偿机制。各有关部门应根据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标准,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强制性小三、四轮农用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报废技术标准,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我市来看,有7万余台小四轮拖拉机,其中约有30%-40%已超过使用年限,而农民依然用它种自家的地,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能耗高污染重,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国家和省里应在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参照对汽车报废补贴、农民旧家电回收补贴的做法,研究对旧农机具报废回收补贴政策,对于不同的机械给予不同额度的报废补贴,补贴标准应高于农机购置补贴标准(约合新机具价格30%),所需资金全部纳入政府财政专项预算,以引导农民群众及时申请报废旧农机具,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促进大型、复式、多功能农机具的快速发展,推进农机化事业尽快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

? (八)健全管理机构,丰富培训形式。一是依据法律法规,从最基层着手,健全乡、村两级农机管理机构,充实专业人员;
二是加强县、乡两级农机培训机构建设,充实培训力量,逐步扩大培训覆盖面;
三是要丰富培训形式。可以以乡、村为单位,每年结合备春耕举办农机维修大比武,结合春耕生产和秋收秋整地举办农机驾驶操作竞赛、“农机手节”、“农机手日”等等,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既普及了农机驾驶操作、安全保养等知识,提升广大农机手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又能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化 情况 XXX市农业机械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