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时间 > 正文

重庆中考时间安排

时间:2017-03-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重庆中考复习资料 (1)

“贞观之治” 一、隋朝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1、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年号:开皇。 (2)统一时间:589年,隋军消灭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2、开皇之治(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1)政策:政治: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经济: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贞观之治

1、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

(1)政策: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

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女皇武则天

1、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2、功绩:(1)打击旧的氏族势力(2)发现、提拔人才,(姚崇、宋璟)(3)重视农业,亲自组织编写农书 (4)轻徭薄赋 过错:(1)重用酷吏,滥杀无辜(2)崇尚佛教,广修佛寺 3、影响: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

1、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期间,主要年号是开元。 2、政策:(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任用了姚崇、宋璟)(2)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3)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4)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5)倡导节俭。 3、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的借鉴: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反腐倡廉,重视人才,依法治国,关注民生,坚持改革开放等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标志:隋朝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 二、科举制的内容

1、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类别: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武则天开创了“殿试”的先河。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2、建立政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3、唐与吐蕃的关系:(历史见证: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

(1)通婚: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2)结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南诏概况: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太和城(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3、

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回纥: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1、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出兵助战:出兵灭亡东突厥,平定安史之乱

(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3)经济文化交流

唐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亲、册封、结盟、经济文化交流。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来华 1、遣唐使:(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2)代表: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二、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1、概况: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作用: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使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称。(代表地:唐招提寺) 三、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1、 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为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 2、玄奘西行:成就:(1)把大量佛经译成汉文(2)根据旅途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意义:玄奘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最出了突出的贡献。地位: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第十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和君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1)朱元璋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取消了中书省,权分六部。使皇帝直接控制了国家的军政大权。(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3)明朝统治者利用厂卫制度实施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4)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二、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立 1、清朝的建立和入关:(1)后金的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2)清的建立:皇太极继位后,将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3)入关: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设立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职能:跪受皇帝旨意,传达执行。 (3)特点: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4)作用: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三、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1、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朝,延续到清朝)(1)特点:考试的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照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论述的内容必须来自朱熹的《四书集注》。(2)实质: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

施。(3)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文字狱(明清时最厉害,清朝达顶峰)(1)目的: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2)含义:是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3)危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第十一课、明朝的对经济文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皇帝:明成祖朱棣2、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性质:和平友好的对外交流。 3、概况:(1)时间:1405-1433年(2)次数:7次。(3)第一次下西洋时间:1405年,出发地:江苏刘家港。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最后到达印度古里。(4)最远到达地区:船队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地区远,影响深远。

5、意义(1)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2)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3)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6、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政治的稳定,国力的强盛,郑和个人的优秀品质。

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1)概况:最早的时间:唐朝。加速:郑和下西洋后,明朝后期超过10万人。(2)贡献: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与当地人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第十二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一、戚继光抗倭

1、倭寇的含义: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

人们称这些人为“倭寇”。

2、概况:招募当地农民和矿工,组织戚家军。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浙江倭患。 3、戚继光抗倭成功的主要原因:(1)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3)与军民密切合作。(4)戚继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4、意义: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抗倭业绩彪炳千秋。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2、经过:1661年,攻破赤嵌城,又收复台湾城。1662年初,荷军投降,收复台湾。 3、意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三、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背景: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 2、概况:1685年第一次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 3、《尼布楚条约》(1)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2)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4、意义:保卫了祖国东北边疆,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 第十三课、清朝对边疆的治理 一、清对西藏地区的治理措施

1、册封: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2、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乾隆时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清对台湾地区的治理

1、收复台湾:康熙帝,1683年。(康熙帝决定用武力统一台湾) 2、设置台湾府: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省,隶属福建省。 3、作用:台湾府的设置,巩固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三、清对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治理

1、对蒙古:平定葛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北部(蒙古)。 2、对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西北(新疆) 3、作用: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清朝的疆域:

1、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南到南海诸岛。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是拥有5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第十四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一、康乾盛世

1、定义:清朝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盛世表现:(1)农业: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扩大。

(2)手工业: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3)商业:商品流通更加广泛,商业更加发达。

二、闭关锁国

1、含义:清朝推行严格限制中外贸易交流的政策。(只准开放广州)

2、形成原因:①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②为了抵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

3、影响:积极: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作用。消极: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导致中国与世隔绝,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十五课、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一、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1)发明时间:隋唐时。(2)印刷中心:唐朝末年,在成都和江淮地区,雕版印刷已成为新兴的手工业。(3)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4)发展:宋朝时,雕版印刷进入全盛时期。 2、活字印刷术:(1)发明时间:北宋中期(2)人物:平民毕昇。(3)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多年。(4)传播:传到日本、朝鲜,元朝传至欧洲。(5)影响:活字印刷术发明是印刷技术一次重大飞跃。 二、指南针

1、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器具——司南。2、指南针: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的国家。3、罗盘:南宋初期,指南针开始装入到刻有度数和方位的圆盘中,近代称之为“罗盘”。4、指南针的传播: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5、意义: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火药

1、发明时间:唐朝2、发明人物:炼丹家3、应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器应用广泛。4、传播: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四、四大发明的意义: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化的传播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航

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运用于军事,导致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六课、建筑奇观 一、赵州桥

1、朝代:隋朝2、设计建造者:李春3、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二、大运河

1、隋朝大运河:中心:洛阳,两端: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特点: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元朝大运河:会通河与通惠河。作用:缩短江南到大都的距离。3、作用: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明长城

1、目的:明朝建立以后,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2、两端: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米。3、特点: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四、故宫:

1、建立者:明成祖2、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组成。3、故宫又称紫禁城、宫城。地位:明清的皇宫,北京城的核心。构成:前朝和内廷。4、特点: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第十七课、科技巨著和史学巨著 一、《本草纲目》

1、作者:李时珍2、朝代:明朝3、《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经典。4、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药物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5、地位: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二、《天工开物》

1、作者:宋应星2、朝代:明朝末年3、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研究写成了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4、它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5、它被外国人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资治通鉴》

13、《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巨著。4、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第十八课、唐诗和宋词 一、华光万丈的唐诗

1、概况: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2300多位诗人,5万首诗歌。内容丰富,

2、包括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3、代表:李白: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唐杰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通俗最高境界。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二、多彩缤纷的宋词

1、概况: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又一高峰。2、包括婉约词,豪放词。3、词的含义:即长短句、诗余,可以和乐而唱,唐兴宋盛,4、代表人物:婉约词:北宋柳永和两宋之交的李清照。豪放词: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1)苏轼拓宽词的意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摆脱乐曲附庸地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2)辛弃疾是南宋伟大词人。“征战”和“统一”是辛词的基调。(南宋偏安一隅,词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第十九课、明清小说 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明代“三大奇书”。

二、《三国演义》1、作者:罗贯中。2、朝代:元末明初。3、特色: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4、主要内容:描写的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水浒传》1、作者:施耐庵。2、朝代:元末明初。3、特色: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4、主要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四、《西游记》

1、作者:吴承恩。2、朝代:明朝中期。3、特色: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4、主要内容: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五、《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2、朝代:清朝。3、特色: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我国最优秀古典小说。4、主要内容: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呢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

重庆中考时间安排

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第二十课、石窟艺术宝库

一、敦煌莫高窟1、位置: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的断崖上。2、开凿时间:大部分是唐朝时期开凿的。3、保存内容:近500个洞窟,窟中有大量精美生动的彩色塑像和壁画。 4、历史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二、云冈石窟1、位置:山西大同武周山麓。2、开凿时间:北魏中期开凿。3、保存内容:现存窟龛252个,雕像51000多尊。4、历史地位:是研究我国佛教石刻艺术的宝贵财富。

三、龙门石窟1、位置:河南洛阳。2、开凿时间:北魏开凿,大部分为唐朝开凿, 3、保存内容: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0万尊,其中最大的是奉先寺卢舍那佛龛。 4、历史地位:龙门石窟是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

四、乐山大佛1、位置:坐落在四川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和大度江三江汇流处的岩壁上。

2、开凿时间: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动工。3、特点:大佛正襟危坐,头与山齐,双手抚膝,体态匀称,造型庄严、雄伟。4、历史地位: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五、大足石刻(大足石窟)1、位置:重庆大足县。2、开凿时间:始凿于唐朝初年,但主要开凿于晚唐至南宋。3、特点: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民族化、生活化的特色。4、历史地位:有极高的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被誉为神奇的东方明珠。 第二十一课、书法与绘画 一、书法

1、唐朝(1)草书①代表:张旭、怀素②特点:流走快速,连字带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2)楷书①代表人物:颜真卿、柳公权②特点:讲究形式,严格规范。

③成就:颜体、柳体成为书法正统,千年楷模。

2、宋朝:①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②特点:抒发个人情怀。

3、元朝:①代表:赵孟頫②成就:创造出圆、转、遒、丽、骨力秀劲的“赵体”。 二、绘画

1、人物画①顶峰:唐代进入黄金时期

②代表人物: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被誉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③特点:通过细致的表情表达人物的心理。

2、山水画①顶峰:宋元时期达到高峰②内容:北宋宏观总体描绘自然,南宋摄取山水奇秀一角的“残山剩水”,

元代强烈抒发个人思想感情。

3、风俗画①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东京城市市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4、花鸟画①顶峰:明代成熟而完美②代表人物:徐渭③内容:大写意花鸟画

④意义: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到直逼近代艺术的新阶段。

八年级上册二、四主题复习资料

胜利做出的贡献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要力量②中国成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坚持八年的抗日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篇三:重庆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

“贞观之治” 一、隋朝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1、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年号:开皇。 (2)统一时间:589年,隋军消灭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2、开皇之治(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1)政策:政治: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经济: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贞观之治

1、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

(1)政策: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

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女皇武则天

1、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2、功绩:(1)打击旧的氏族势力(2)发现、提拔人才,(姚崇、宋璟)(3)重视农业,亲自组织编写农书 (4)轻徭薄赋 过错:(1)重用酷吏,滥杀无辜(2)崇尚佛教,广修佛寺 3、影响: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

1、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期间,主要年号是开元。 2、政策:(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任用了姚崇、宋璟)(2)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3)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4)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5)倡导节俭。 3、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的借鉴: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反腐倡廉,重视人才,依法治国,关注民生,坚持改革开放等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标志:隋朝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 二、科举制的内容

1、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类别: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武则天开创了“殿试”的先河。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2、建立政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3、唐与吐蕃的关系:(历史见证: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

(1)通婚: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2)结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南诏概况: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太和城(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3、

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回纥: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1、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出兵助战:出兵灭亡东突厥,平定安史之乱

(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3)经济文化交流

唐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亲、册封、结盟、经济文化交流。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来华 1、遣唐使:(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2)代表: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二、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1、概况: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作用: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使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称。(代表地:唐招提寺) 三、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1、 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为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 2、玄奘西行:成就:(1)把大量佛经译成汉文(2)根据旅途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意义:玄奘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最出了突出的贡献。地位: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第十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和君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1)朱元璋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取消了中书省,权分六部。使皇帝直接控制了国家的军政大权。(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3)明朝统治者利用厂卫制度实施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4)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二、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立 1、清朝的建立和入关:(1)后金的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2)清的建立:皇太极继位后,将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3)入关: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设立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职能:跪受皇帝旨意,传达执行。 (3)特点: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4)作用: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三、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1、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朝,延续到清朝)(1)特点:考试的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照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论述的内容必须来自朱熹的《四书集注》。(2)实质: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

施。(3)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文字狱(明清时最厉害,清朝达顶峰)(1)目的: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2)含义:是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3)危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第十一课、明朝的对经济文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皇帝:明成祖朱棣2、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性质:和平友好的对外交流。 3、概况:(1)时间:1405-1433年(2)次数:7次。(3)第一次下西洋时间:1405年,出发地:江苏刘家港。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最后到达印度古里。(4)最远到达地区:船队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地区远,影响深远。

5、意义(1)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2)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3)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6、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政治的稳定,国力的强盛,郑和个人的优秀品质。

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1)概况:最早的时间:唐朝。加速:郑和下西洋后,明朝后期超过10万人。(2)贡献: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与当地人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第十二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一、戚继光抗倭

1、倭寇的含义: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

人们称这些人为“倭寇”。

2、概况:招募当地农民和矿工,组织戚家军。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浙江倭患。 3、戚继光抗倭成功的主要原因:(1)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3)与军民密切合作。(4)戚继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4、意义: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抗倭业绩彪炳千秋。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2、经过:1661年,攻破赤嵌城,又收复台湾城。1662年初,荷军投降,收复台湾。 3、意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三、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背景: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 2、概况:1685年第一次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 3、《尼布楚条约》(1)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2)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4、意义:保卫了祖国东北边疆,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 第十三课、清朝对边疆的治理 一、清对西藏地区的治理措施

1、册封: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2、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乾隆时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清对台湾地区的治理

1、收复台湾:康熙帝,1683年。(康熙帝决定用武力统一台湾) 2、设置台湾府: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省,隶属福建省。 3、作用:台湾府的设置,巩固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三、清对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治理

1、对蒙古:平定葛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北部(蒙古)。 2、对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西北(新疆) 3、作用: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清朝的疆域:

1、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南到南海诸岛。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是拥有5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第十四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一、康乾盛世

1、定义:清朝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盛世表现:(1)农业: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扩大。

(2)手工业: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3)商业:商品流通更加广泛,商业更加发达。

二、闭关锁国

1、含义:清朝推行严格限制中外贸易交流的政策。(只准开放广州)

2、形成原因:①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②为了抵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

3、影响:积极: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作用。消极: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导致中国与世隔绝,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十五课、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一、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1)发明时间:隋唐时。(2)印刷中心:唐朝末年,在成都和江淮地区,雕版印刷已成为新兴的手工业。(3)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4)发展:宋朝时,雕版印刷进入全盛时期。 2、活字印刷术:(1)发明时间:北宋中期(2)人物:平民毕昇。(3)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多年。(4)传播:传到日本、朝鲜,元朝传至欧洲。(5)影响:活字印刷术发明是印刷技术一次重大飞跃。 二、指南针

1、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器具——司南。2、指南针: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的国家。3、罗盘:南宋初期,指南针开始装入到刻有度数和方位的圆盘中,近代称之为“罗盘”。4、指南针的传播: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5、意义: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火药

1、发明时间:唐朝2、发明人物:炼丹家3、应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器应用广泛。4、传播: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四、四大发明的意义: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化的传播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航

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运用于军事,导致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六课、建筑奇观 一、赵州桥

1、朝代:隋朝2、设计建造者:李春3、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二、大运河

1、隋朝大运河:中心:洛阳,两端: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特点: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元朝大运河:会通河与通惠河。作用:缩短江南到大都的距离。3、作用: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明长城

1、目的:明朝建立以后,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2、两端: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米。3、特点: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四、故宫:

1、建立者:明成祖2、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组成。3、故宫又称紫禁城、宫城。地位:明清的皇宫,北京城的核心。构成:前朝和内廷。4、特点: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第十七课、科技巨著和史学巨著 一、《本草纲目》

1、作者:李时珍2、朝代:明朝3、《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经典。4、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药物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5、地位: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二、《天工开物》

1、作者:宋应星2、朝代:明朝末年3、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研究写成了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4、它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5、它被外国人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资治通鉴》

13、《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巨著。4、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第十八课、唐诗和宋词 一、华光万丈的唐诗

1、概况: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2300多位诗人,5万首诗歌。内容丰富,

2、包括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3、代表:李白: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唐杰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通俗最高境界。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二、多彩缤纷的宋词

1、概况: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又一高峰。2、包括婉约词,豪放词。3、词的含义:即长短句、诗余,可以和乐而唱,唐兴宋盛,4、代表人物:婉约词:北宋柳永和两宋之交的李清照。豪放词: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1)苏轼拓宽词的意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摆脱乐曲附庸地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2)辛弃疾是南宋伟大词人。“征战”和“统一”是辛词的基调。(南宋偏安一隅,词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第十九课、明清小说 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明代“三大奇书”。

二、《三国演义》1、作者:罗贯中。2、朝代:元末明初。3、特色: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4、主要内容:描写的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水浒传》1、作者:施耐庵。2、朝代:元末明初。3、特色: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4、主要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四、《西游记》

1、作者:吴承恩。2、朝代:明朝中期。3、特色: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4、主要内容: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五、《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2、朝代:清朝。3、特色: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我国最优秀古典小说。4、主要内容: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呢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第二十课、石窟艺术宝库

一、敦煌莫高窟1、位置: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的断崖上。2、开凿时间:大部分是唐朝时期开凿的。3、保存内容:近500个洞窟,窟中有大量精美生动的彩色塑像和壁画。 4、历史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二、云冈石窟1、位置:山西大同武周山麓。2、开凿时间:北魏中期开凿。3、保存内容:现存窟龛252个,雕像51000多尊。4、历史地位:是研究我国佛教石刻艺术的宝贵财富。

三、龙门石窟1、位置:河南洛阳。2、开凿时间:北魏开凿,大部分为唐朝开凿, 3、保存内容: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0万尊,其中最大的是奉先寺卢舍那佛龛。 4、历史地位:龙门石窟是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

四、乐山大佛1、位置:坐落在四川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和大度江三江汇流处的岩壁上。

2、开凿时间: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动工。3、特点:大佛正襟危坐,头与山齐,双手抚膝,体态匀称,造型庄严、雄伟。4、历史地位: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五、大足石刻(大足石窟)1、位置:重庆大足县。2、开凿时间:始凿于唐朝初年,但主要开凿于晚唐至南宋。3、特点: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民族化、生活化的特色。4、历史地位:有极高的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被誉为神奇的东方明珠。 第二十一课、书法与绘画 一、书法

1、唐朝(1)草书①代表:张旭、怀素②特点:流走快速,连字带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2)楷书①代表人物:颜真卿、柳公权②特点:讲究形式,严格规范。

③成就:颜体、柳体成为书法正统,千年楷模。

2、宋朝:①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②特点:抒发个人情怀。

3、元朝:①代表:赵孟頫②成就:创造出圆、转、遒、丽、骨力秀劲的“赵体”。 二、绘画

1、人物画①顶峰:唐代进入黄金时期

②代表人物: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被誉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③特点:通过细致的表情表达人物的心理。

2、山水画①顶峰:宋元时期达到高峰②内容:北宋宏观总体描绘自然,南宋摄取山水奇秀一角的“残山剩水”,

元代强烈抒发个人思想感情。

3、风俗画①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东京城市市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4、花鸟画①顶峰:明代成熟而完美②代表人物:徐渭③内容:大写意花鸟画

④意义: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到直逼近代艺术的新阶段。

八年级上册二、四主题复习资料

胜利做出的贡献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要力量②中国成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坚持八年的抗日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标签:重庆 中考 安排 2017年重庆中考时间 2017年中考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