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时间 > 正文

别被“金融房产”的概念忽悠:房地产金融公司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福寿连连,一个让开发商崩溃的房产投资计划。”   “投资金融房,无首付,20年按揭,免装修,免税费,免物业,免打理,年年收租,越来越高,房产保值增值,值得拥有。”
  ……
  4月9日,广州一家媒体爆出,一位市民收到“金融房产”投资的宣传资料,结果却发现落款是保险公司。本刊记者随即查阅发现,网上也充斥着大量 “出售”“金融房产”的信息。
  保险营销员:网上售卖“金融房产”
  在向日葵保险网,“福寿连连”被称为“人人买得起的金融概念房”。
  在沃保网,“福寿连连=金融概念房”的文章赫然在列。
  在赶集网成都地区“二手房”出售列表中,2011年11月23日曾出现“福寿连连‘金融房产’出售截至12月31日”,房屋地址标列在“春熙路”,“房屋概况”介绍为:“目前经挤形势下股市风险高,基金黄金扑朔迷离,房市动荡空置率高……大量资金投向何方?中国太平特别推出金融概念房。不用首付,不用装修,不用交税,不怕断租,不用操心。无自然风险,无政策风险,无贬值风险。一定保值,一定增值,一定回收。可选择月存、年存(500 元起,无上限,多存多得),租金收取方式可自由选择月领、季度领、年领。存款期可选择5年、10年、20年。20年可收回本金,以后可领取租金至终身,到时我们再负责回收房产。”
  在百姓网的温州地区“新房出售”行列中,某人寿公司“金融房产,总价34万元,无需首付,分期付款,每年付1.6万元”。
  在二手房交易帮手网站,有文章称,佛山限购令下,某人寿公司金融房产仍可投资。
  而到了2012年1月、2月、3月,仍有不少公共网站和个人博客上,大量描述该“金融房产”的优越性。
  
  过度包装概念:实为营销“噱头”
  保险公司怎么会售卖房产呢?
  记者仔细查阅了这些涉及“金融房产”的网络文稿、博客、产品说明会专题文件,发现其中还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例子,分别是这款“金融房产”的小户型、单身公寓、复式房、别墅型,看上去选择还真不少。
  比如,其中提到:“如果一位0岁的宝宝投资一套复式型保额10万元的金融房产,0首付,每个月按揭还银行1385.8元,按揭期限20年,总投资33万元”。
  “‘房子’在办好手续后会自动帮你出租出去,不用自己操心,也不用考虑装修、物业等各种问题,一次给两年的房租,至少一万元,一直可以收房租到88岁。按照中档红利来算,88年的租金总额将会达到125.4万元。88岁后,按照中档红利计算,银行会按照226.2万元将房产收购回去,没有无法脱手之虞。”
  “而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购买一套房源至少需要三成首付,此后还有高额的随利率波动的贷款利息,有高额的各项税收,装修、物管、水电费等,还有断租和折旧的风险。”
  相比之下,“金融房产”确实显得十分“诱人”。
  有意思的是,销售人员还在网上列出了“实物房产”和“金融房产”对比表格。记者看到,以举例总房款100万元、20年还贷为例,两者分别从首付、还款利息、装修房、物业费等方面进行比较,而金融房产以其无首付、无贷款利息、无任何费用、保证无空租等优势明显胜出。
  同时,不同的网络空间和文章上,还几度出现关于该款“金融房产”停售的信息。2010年开始就有人说要停售,后来陆续又出现2011年停售、2012年一季度停售等信息。
  记者咨询后发现,该家保险公司“福寿连连”产品已经于2012年3月3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售。
  但这股“金融房产”的“潮流”,却没有止于该款产品的停售。
  记者查询后发现,目前还有“金裕人生”等产品也在借用“金融房产”的概念进行推销。但大多数推销宣传都比较如实描述保险产品本身的特点,只是最后说一句诸如“如果从投资房产的角度出发,这份产品多么有竞争力”之类的话语。仅有个别人士直接将该保险产品与实物房产进行横向直接比较。
  
  消费者:一定要认清产品本质
  但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比较,我们认为,将长期储蓄型的分红险产品与房产进行比较,且使用“金融房产”这样一个概念,其主要意图在于借用“噱头”,包装保险产品,且包装实在太过分了,诱导性质太强。
  因为房产和保险,完全不是同一类金融产品。房产投资后,你有居住和使用权,属于家庭固定资产。而分红险一方面是人身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带有长期储蓄功能,属于家庭的金融资产。
  至于说房产需要大量首付款、利息、装修费用、折旧费用,而保险不用这些费用,更是无稽之谈,任何保险产品都不会产生这些费用。
  此外,“金融房产”将每隔一年的返本部分比喻为“收租金”,更是让人迷惑不解。
  把保险公司给付被保险人“满期金”,说成是“银行将房产回购”,更是没有可比性,而且严重违规。
  因此,作为消费者,今后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网络上遇到类似的推销,一定要擦亮眼睛。最重要的是看清产品本质,绝对不要被这些眼花缭乱的说辞给“忽悠”了。

标签:忽悠 概念 金融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