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时间 > 正文

[市场起源的文献回顾及评价]龙腾世纪起源职业选择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人类学和经济人类学常常基于原始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来探讨市场起源及其形态变迁。而鉴于其学科视野的限制往往不能进行规范的经济分析,但还是为研究市场起源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梳理国内外有关市场起源的跨学科研究文献发现,分工原理与演化思想的结合,才能发现市场起源的本质原因及其演变趋势。
   关键词:原始交换;社会分工;经济人类学;市场起源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15-02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内,考察事物或现象的起源问题,乃是揭示其本质规定性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途径,是辩证地分析其未来变化趋势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重视起源问题研究的原因。而且关于交换与市场起源的研究,往往涉及到社会分工、原始交换方式、市场的突现及其变迁,有时甚至涉及到价值观念的变迁,因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国外学者的讨论
   关于市场起源及其变迁的讨论,常见于经济人类学或民族学等方面的文献,且十分丰富。马林诺夫斯基(1978)基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一种称为“库拉”的礼仪性赠予交换系统,并强调了交换行为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在现代契约性交换尚未成熟之前,理解交换关系必须考虑到人类早期的交换与市场同社会整体的不可分割性。至于市场的功能,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了墨西哥瓦哈卡市场后所指出的那样,主要用来满足传统经济运转的需要,同时还具有游乐和风俗活动的功能(万红,200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职业专门化是城镇成为市场网络中心的根本原因,而市场既具有经济性,也包括社会性,是上演社会戏剧的大舞台。莫斯(1989)提出的“全面性报称体系”即“互惠性”原理就是这方面的最好说明。莫斯认为,表面上是自动自发、慷慨无私的“报称”馈赠,而背后却是道德上身不由己的义务与经济上的利己使然。这种“报称”的交换制度在相互馈赠的人群之间,事实上属于公共享有一种财产的所有权,不断地产生彼此给予、接受和回报的义务,从而使个人和群体之间形成了一个长期的交换契约。萨林斯(Sahlins,1974)基于“原富社会”的概念提出了普遍互惠、平衡互惠、消极互惠三种交换方式。亲属关系的远近决定着从普遍互惠到消极互惠的过渡,近亲之间实行普遍互惠,远亲之间实行消极互惠。
   波拉尼在探讨交换与市场起源的研究时指出,经济史中常被当做“三位一体”的交易、货币、市场都存在各自独立的演变路径(栗本慎一郎,1997)。交易之目的在于为获取不能直接得到的财物而采取的间接手段,往往首先发生在交易双方能相互接触的边缘地带。而市场的突现则是在较为晚期的社会中,从共同体内部和外部逐渐发展起来的。市场的外部发展沿着异地交易的方向演变,而市场的内部发展则呈现出互通有无的特征。栗本慎一郎(1997)认为,“默契交易”是交易的一种原始性制度安排,只是以共同体的自然需要为基础,出于生存的需要才进行交易。究其本质,默契交易的主要特征并不是“沉默”,而是为了避免与共同体外的“异人”相接触而采取的一种特殊交往方式,交易只是这种交往结果的一个方面,属于交易的社会属性。至于交易双方对包括交谈在内的信息交流的避讳之原委,学术界虽已有研究,但至今尚无定论。
   希克斯(1969)在其《经济史理论》一书中也探讨了市场的起源问题。可以认为,希克斯是以“习俗经济”和“指令经济”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形态为背景,来探讨市场起源问题的。希克斯认为,偶尔的交易对参与交易双方生活的影响甚微,只是在专业商人出现之后,市场的作用才开始真正显现,而定期贸易则是专业商人及市场突现的必要阶段。随后他进一步分析了与市场有关的各种经济现象,如交易媒介――货币的出现、法律和信用之于交易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市场、农业商业化和工业革命等。一般而言,希克斯的市场是经济活动的大舞台,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专业商人的出现及其活动与市场演变密切相关。
   马克思以逻辑推演的方式描绘了人类社会早期交换和市场起源的一般情形,商品交换最初是在原始部落之间偶然发生的。从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价值形式,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进而导致交换的商品日益扩大,并逐渐产生了货币。恩格斯在分析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指出,剩余产品的出现与社会分工的产生导致了交换行为。可以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交换和市场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与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埃里克?沃尔夫(1983)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大分工理论,将乡民的市场分为环节市场和网络市场。环节市场与不发达的分工经济相对应,网络市场则与相对发达的分工经济相一致。在网络市场中,产品和货币的流通不再限于初始生产者及其原产地,而只是构成地区市场交易的小部分。
   二、国内学者的探讨
   以马克思社会大分工理论为基础,周建民在分析中国历史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后指出,早期的市场形成经历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前的原始市场萌芽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前的初级原始市场的雏型以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到原始社会瓦解之间的完全意义上的商品市场等三个阶段。事实上,国内学者大多基于历史记载和民族志以及考古学成果来探讨市场的起源及其演变。
   卢勋、李根蟠(1984)利用苦聪人、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民族学材料,通过考察其原始经济成分,得出了类似于斯密关于交换和市场起源的结论,并认为原始共同体的对外交换先于内部交换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还基于原始交换方式的演变特征,对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提法提出了质疑。龙建民(1988)基于彝族社会的历史变迁指出,互赠礼物是氏族部落之间的“访问式交换”,随后经历了“援助式”、“馈赠式”、“访问式”、“传讯式”等多种交换形式。从偶然的聚会交换发展到“集会集市”、集场等市场的早期形态,并逐步演变为“草皮街”、“草棚街”、“少瓦房街”、“少小集镇”等市场形态。万红(2002)则进一步扩大了考察的范围,以中国西南多民族地区集贸市场为对象,提出了诸如“援助式交换”、“馈赠式交换”和“无言式交换”等原始交换形态,在比照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些民族志材料后指出,集会交易和默契交易是市场起源的两种可能的模式。可以认为,西南地区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集贸市场的历史形成路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正如丁长清(1997)所指出的那样,市起源于市邑、墟集、草市,市与镇相并列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市作为贸易场所而见于远古,镇在宋以前是指军事设防地,宋以后,镇的经济贸易功能增强,市镇性质逐步接近,所以在一些地方志中出现“市镇”条目,到明代时市镇已为同一概念。
   石忆邵(1994)在整理了有关市场起源的文献之后指出,市场起源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内源贸易理论”和“外源贸易理论”两种观点。前者将市场视为地方性交换和需求的产物,只是随着当地贸易活动规模的增加,最终将产生外部联系和远距离贸易。后者则认为,贸易和市场不可能起源于当地的需求,而必须归因于外界商人的刺激和外地商品的可得性。事实上,市场只是为了促进不同生态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换和服务而出现(R.J.Bromley,Richard Symanski,1975)。虽然不同地方的市场起源条件和市场功能有所差异,但市场的起源并不是作为当地的自给性生产者处理其“剩余”产品的地方,市场发育的初始动力常常源于社会分化、分工和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是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分工紧密相连的,市场的扩展也表明了日益专业化的分工及区域互补性开发的增长。究其本质而言,市场通常起源于具有明确分工和强烈的外部联系和影响的分化社会中。这也是王志毅(1998)分析市场起源及其演变路径的主要思路,并从中国市场的萌芽、出现、扩大及形成四个阶段进行了说明:分工导致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偶然交换,而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的加深,物品交换的常态化促进了市场的突现和扩展。
   三、简要的评价及展望
   市场起源及其演变方面的探讨,主要见于民族学与经济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他们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各民族早期的原始经济形态。这种基于民族志或历史资料的研究与经济现实有着较大的距离,而且源于其自身的学科限制而只能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而市场起源及其演变的长程分析之于寻找其本质及其演变更为有效,这正是人类学家、经济人类学家所缺乏的。也有学者将市场起源与经济活动的分工与专业化演进进行了联系,但缺乏一以贯之的整体分析。如希克斯在分析市场起源及其发展时,强调了专业商人出现的意义,但这种联系还缺乏一定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Malinowski B.: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paul.1978.
  [2] 万红.原始交换与市场起源问题研究述略[J].世界民族,2003,(3):36-43.
  [3] 莫斯.礼物:旧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功能[M].汪珍宜,何翠萍,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7.
  [4] Sahlins Marshall,Stone Age Economics.London:Tvistoek Publication.1974:176.
  [5] 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M].王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
  [6] 希克斯.经济史理论[M].历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5-39.
  [7] 沃尔夫.乡民社会[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出版,1983:55.
  [8] 卢勋,李根蟠.从中国少数民族的原始交换方式看交换的发生[J].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1984,(7).
  [9] 龙建民.市场起源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3.
  [10] 万红.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市场的起源与历史形成[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1] 丁长清.中国古代的市场与贸易[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3-4.
  [12] 石忆邵.对几个市场理论问题的思考[J].经济学家,1994,(3):73-79.
  [13] Bromley R.J.Symanski Richard,and Charles M.Good.The rational periodic market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
   ographers,1975,(4):533.
  [14] 王志毅.市场起源及其历史演进考证[J].经济师,1998,(2):29-31.
  [15] 白小虎.劳动分工与市场起源――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1.
  [责任编辑 吴高君]

标签:起源 文献 回顾 评价